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换婚后小可怜他有人宠了>第212章 来年再聚(大结局)

  除了这种小偷小摸的,路上也遇到过卖身葬父的、遇到被歹徒追赶的弱女子、酒馆热情的女掌柜,这都是待在北境瞧不着的各种套路。

  一路走来,遇到的人有好有坏。

  在无人区域偏远地区,最危险的也许就是人,他们在一次行路中,偶见山间一个金灿灿的寺庙,想上去游玩,顺便吃顿斋饭清清肠胃来着。

  没走几步遇到的崴脚老人需要帮助,还没看到马车内什么情况呢,就说几个小伙子陪她等等吧。

  沈常念可算是出来游玩的老油条了,立马说车上有女眷着急进城瞧病,不方便帮她,既然一会有人来找,那老人家就慢慢等吧。

  还给送来几个馒头,一脸担忧的说怕您饿了,给您备上。

  老太婆阻拦不急,一车一马已经远去了。

  巴根视力极好,车子才出去一小会,就瞧见了山上有几个拿刀的下来,骂骂咧咧的追着车子跑了几步。

  巴根啧啧一声,难怪都说江湖险恶,这江湖真不是好闯荡的。

  “咱们好歹是四个人结伴,你们不是会武力就是用暗器,我呢,身上有几包毒粉,若是那单人行或者路上和陌生人结伴的,啧啧……”

  若是个女子,怕是更艰难。

  也难怪如今的赶考书生,要么带个书童,要么有一把子力气,会几招拳脚功夫,要不这一路赶考,就能夭折了,都轮不上科举来淘汰你。

  这次中午没遇上城镇,沈常念烤了几个干辣椒,烧糊捏碎的胡辣壳海椒,和小胡葱,以及几样香料作料粉混合,就是个干碟,烤肉烤馒头烤饼子,沾一点,滋味够够的,攒劲呐~

  遇到富裕点的村子,买头猪,夹沙肉、粉蒸肉、咸烧白、豌豆颠滑肉汤,吃得肉食爱好者身上肉都鼓囊了一圈。

  这天走着走着,巴根掂量一下自己前胸后背的,长肉了。

  找个小溪清洁一下,脱光了一瞧,赫,肚子都隆起来一点。

  那不能这么下去啊,回头走路都难受,又赶紧表示最近不吃大肉了。

  于是路上见天的吃豆腐。

  不过,豆腐是沈常念经手的,便是豆腐白菜也是好吃的,就是巴根眼睛都要绿了。

  这么下去,沈常念和阿斯尔都心疼啊,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他瞅瞅自家男人,想起晚上摸到的,觉得他怎么没事。

  “我一路赶车搬行李,上山打猎,每天遇到个客栈我还去劈柴,成天多动的,又尽量避开大肥肉,那养人的面汤、米粥,你看我吃几次?”

  仔细想想,对比封霆,巴根确实是吃什么都要把碗里头的吃干净,大肥肉片子也喜欢,一个人吃油渣都能来上两碗。

  于是说不用怕吃肉,肥肉一个月狠狠吃上两三回,其余时间注意下就行。

  面汤能不喝就不要喝了。

  顺便说了下封霆多动动就不容易肥起来,于是后来的路程,巴根也开始劈柴了。

  后头遇上个农家席面,是秀才闺女出嫁,巴根愣愣的要给人家劈柴,结果半墙的柴火劈下来,那秀才还想留人家当半个儿子一起生活,这是把巴根和沈常念他们当四海为家的盲流了。

  顺理成章的吃上了这一顿喜宴,农家喜宴也不全是白菜豆腐的,特别是巴根说秀才很好,秀才娘子还给他做了一件宽敞的坎肩,就去把人家村子里养猪大户的两头猪买回来了,送给秀才家。

  浆果几番推诿,最后意思意思收了点钱,人家才敢要。

  两头猪啊,买下两头猪的钱都足够乡下人一年的嚼头了。

  这席面就丰富起来了,烧鸡、烧鱼、山里野菜、豆腐,还有各种碗。

  沈常念挺喜欢那个香碗儿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馅儿,加葱姜水,刀口花椒,葱花,姜粒,按一斤肉三个鸡蛋清的比例,蛋黄留着后面刷肉上。

  盐和一碗稀释过的酱料,混合红薯水淀粉,一斤肉二两粉加水调匀。

  拌匀上锅蒸一刻钟后在肉表面刷蛋黄液,多刷几次,小半个时辰就能出锅,出锅切片碗底铺酥肉,木耳,干黄花,干香菇,粑粑肉,倒入高汤做灌汤,上锅蒸一刻钟后洒葱花即可。

  全程也需要个把小时,但是不是只做这个菜,擅长红白事的厨子自有自己的安排,能忙中不出乱子的做好需要的每一道菜。

  一个蒜苗回锅肉,巴根酒席上一个人吃几盘,好在因为两头猪都是人家提供的,没人挑理。

  后来巴根在这里住了两日,那回锅肉吃了五顿都不带腻的,可以配米饭,可以吃馒头,卷饼里,他现在是真会吃啊。

  沈常念也去买了一头猪,换点腊肠腊肉,这个村子算富裕,因此在吃食上也很舍得,被沈常念瞧上了本地的干豆豉,和萝卜干。

  要不是泡菜更不好携带,他都想抱几家的母水回北境了。

  是真好吃啊,也难怪出了名。

  那酸豆角炒肉,配粥配饭当臊子,简直是百搭。

  里面泡着的辣椒包菜萝卜条,拿出来就直接能吃,也能炒菜,和嫩牛肉以及一点芫荽混爆炒,舌头都恨不能一起咽下去。

  离开时,那秀才娘子眼泪汪汪的,非常不舍巴根,听了一句干妈,心里酸涩的啊。

  巴根说来年还来这里看她,她依依不舍送别了这个看着就憨厚没心眼的大个。

  沈常念他们车上多了干豆豉、萝卜干、各种腊肉腊肠,切开热热就能吃。

  下一个村子,也是运气好,遇到摔伤了的牛,吃上了本地一个非常会做饭的婶子做的牛肉。

  牛骨熬制的汤底浓香清澈,牛肉鲜嫩爽口,圆白菜鲜甜,沾上辣椒面,简直太美味,难怪叫好吃到翘脚的牛肉。

  果真,一个川渝,他们三个月都还没走出去。

  也不是脚程上欠缺,毕竟带宝马出行呢。

  就是好吃的太多了,甚至连泡菜这东西,都能一家一个味儿。

  眼看着又是秋收了,如果现在不启程,怕是要在外面过冬过年,几人只能意犹未尽回去,约定明年开春早点出来,先去见见巴根的干娘,再去云贵。

  据说那边的菌子,是应朝最上乘。

  “那,来年便享受享受着最上品菌子是什么味!”

  四人的车驾一路奔袭,卷起地上细微尘土。

  全剧终,感谢阅读。

  换婚后小可怜他有人宠了番外 百越风味

  沈常念一行人回去后足足两年都没能再轻松外出。

  先是春天的时候封母病了,照料到四月中旬,病气这才全消,能自如的生活。

  在五月底的时候,有人对沈常念的那一大片山地的使用进行攻讦。

  还拉扯上了傅监军。

  看出是人家上面的人掰手腕,沈常念在阿蒙郡又买了一大块地,调走一半人手,山林里只种树,

  百两银子的草药羊不养在那里了,山上的珍贵药材连根拔起了,还种树表示以后盖房子做棺材用的,一点收益都不扒拉,得了,没了令人眼红的两大项,对方也哑火了。

  总不能说我棺材都不让你做。

  眨眼是盛夏,不适合外出,到了秋收忙忙碌碌的,又寒风起,这一年算是看到头了。

  次年,封霆弄的那个炉子,出了名,成了一代民生用具的新风潮,名气大到京城去了。

  上面那位脑子一抽,让封霆带着东西去教授工部的人,钱是得了几千两,但这一年有半年住在了京城,来回又花了时间,等回来,又到盛夏不适合出门了,四人约好的游玩,硬生生被耽搁了两年。

  所以第三年春,瞧着不会再出什么变故了,连沈常念都想跑到林子里叫一通。

  出去见识过外面的风景,品尝本地吃不到的珍馐,特别是海产品,这东西是真上头啊。

  能憋的住不出去吗,憋不住,又有点小钱,两人赶紧策马扬鞭去寻阿斯尔他们。

  好在他们这儿倒是一直都没出什么状况,一约就出发。

  四人熟门熟路,直接到川渝。

  那个平和慈祥的大婶,认出巴根后,给人家后背拍了好几下,一口一句小没良心,说好了来年来玩,她那腊肉熏了一遍又一遍。

  结果两年没个信。

  巴根在这个村子里玩(吃)了十几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临行前偷着给干娘塞了两张银票。

  这一次来,干娘还是没变的,只是阿斯尔看出这家人有什么矛盾,跟巴根提了一嘴。

  巴根就让沈常念去了解一下。

  其实大矛盾没什么,就是婆媳的关系处不好,当媳妇的心大,惦记上一次巴根离开时留下来的银子,哄着去做了买卖,失败了,亏钱了,把气撒在婆婆身上,觉得婆婆中途没有再搭把手。

  可农家的钱基本是从地里头来的,能去哪里搞钱?

  这一次巴根来,那儿媳心思又动了,一直要撺掇婆婆从巴根身上搞钱,婆婆不肯,儿媳妇一口一个你不帮我我以后也不养你。

  巴根知道后恨不得把干娘带走。

  干娘是不可能离开故土的。

  好在这家是有个孝顺孩子的,巴根用依旧不算流畅的汉话教干娘,要是有钱,自己留着,不要给别人用。

  临行前又偷着塞了两百两,这才算安心的离开。

  他不知道干娘后来知道了钱塞在自己席下,追出去二离地,却追不上一行人的境外好马。

  ……

  因为有了目的地,几人直到云省,才放慢脚步,惦记的菌子先来上。

  鸡枞菌是云省不会躺板板的菌子之一,清洗后撕条,晾干水分,和花椒蒜片干辣椒炸制,加入适量一点点的盐就可以,

  因为鸡枞真的是有一股清甜,太多调味反而会盖过它的香味和本身的甜,

  待冷却装起来,吃面,配米饭,或者其他的都非常好吃,不能炸过火了,火候控制好,既不会太干又可以尝到鸡枞的肉感!

  几人都喜欢配面条吃。

  素白的面条,来上两筷子的炸菌条,是一种有别于肉类带来的满足口感。

  之后的菌类大杂炖,更是吃得过瘾。

  当然,他们可不只是有君子,土豆泥软糯入口即化,加入云南酸腌菜,酸辣开胃,豌豆焖饭香喷喷热腾腾,超级下饭的红三剁,

  在这里,腊猪脚腊排骨当锅底,加入清水煮熟了,直接烫菜,蘸料香酸辣,菜裹上蘸料汁,那叫一个过瘾。

  这里的人还会用薄荷入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吃了五天,没一个重复的菜,就是有一道菜上来的时候叫巴根有些忐忑,这人不爱吃听蛙,有点怕这玩意活着的时候,因此随着闽地的称呼叫田鸡。

  但是人家不知道啊,上了一个青蛙背石板,把巴根纠结的,看到是蚕豆和糯米粉等材料做的,才松了一口气。“这里的人很喜欢蚕豆啊。”

  春季,不吃蚕豆吃什么。

  云省教会你,还可以吃花。

  在这里,四人还瞧了大象,有个家族擅长驯养大象,在大象背后弄个华丽的座椅,四人都试了试,真的比牛背马背平坦,毕竟面积大,跟坐轿子一样。

  几人吃喝玩乐,改道去隔壁的西广,听闻那边有一种闻着臭的美味。

  路途中走错了路,误入了其他国度的边界,山林交错,也没有什么指示的标志,就不小心过界了,但这边没有什么守军,他们瞧见黑瘦小,五官也区别于应朝人的村民时,就察觉到了不对。

  但幸运的是,几人遇到了一个老人,是从云城来的,年少时流浪被收养,后来就定居了。

  倒是和外面的人交易过几次,应朝话一直都会说。

  老人和沈常念聊得来,听闻几人为了吃出行,请他们吃了本地的河粉。

  粉的汤头由新鲜牛腩、牛骨混合着多种辛香料慢火熬煮而成,浓缩牛肉精华的汤头加上顺滑的米粉与鲜嫩生牛肉,

  在拥有丰富味道的番芫茜、金不换等佐料加持下,来自自然的清香在嘴里逐渐弥漫开来,最后挤些柠檬汁,更添清爽,

  味道不错,双方初步有了点好感,沈常念没忍住也展露了一下手艺,把牛肉做出花来了。

  老者甚至吃到了跷脚牛肉和薄荷牛肉,似乎熟悉,又陌生的菜色,带来了家乡的味道,让老人家亲自带着几人在周遭吃吃喝喝。

  甘蔗虾,算是沈常念在这里主动学的第一道菜色,把去壳的鲜虾肉剁碎打成虾胶,裹在削去外皮切成条状的甘蔗上,再包上面粉、蛋汁等配料下锅油炸,

  外皮金黄酥脆,虾肉由于吸收了甘蔗的清甜,既香,又鲜、嫩、甜,吃的时候,蘸着一碟辣椒梅子酱,简直绝配。

  沈常念是梅子酱也买,各种作料香辛料种子也买。

  有钱还有熟人,算是过得快乐,都不着急回去了。

  可这日老人带他们去领略乐子,不过是几人绝对无法接受的乐子。

  便是一种吸食飘飘然的东西,哪怕老者表示一两回没事,四人也没碰。

  原本还算不错的氛围,因为这件事直接崩盘了。

  四人次日就提出了告辞。

  老者虽然有点遗憾,但还是亲自给四人指路。

  他确实是想挣点钱,他们这个村子都做这个的,很多人自己也吸食,并不觉得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还有人用这个壳下到菜里呢,他都没带他们去那种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