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穿越到地球:我的武魂是锄头>第103章 考试机器

岭南县中学体育馆,此刻上千人聚集在一起,但是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主席台上的一个身穿校服,英武俊朗的学生身上。

此人正是罗琼,早在昨天答应了陈泰全之后,罗琼就开始在构思怎么才能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成绩。

现在距离高考只有四天的时间了,此刻再去给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显然不太现实,毕竟就算是罗琼也不可能知道高考的时候会考哪些题。

高中之前的知识点有多少在座的学生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想要在短短四天之内将这些知识点全部过一遍使用常规办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罗琼终于决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办法。

想要在四天的时间里让这些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一遍,常人无法做到,但是罗琼作为一个有着人族修真传承的修真者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和那些晦涩难懂的修真秘技,道术相比,高中的知识点简直简是太简单了。

修真界中那些道法,秘籍除了需要自己领悟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师傅传授。

作为修真者可是很有多的传授秘法,就像祖龙传给罗琼人族修炼知识的时候那种手段,就是其中一种。

这种神通可以将自己记忆中的知识,通过神识印记直接烙印在被传授人的神识当中,成为其记忆中的一部分。

这种方法也是修真者之间最常见的传授知识的方法。

罗琼当然也想直接用这种方法将自己脑海中的高中知识直接渡给在座的学生们,可是这种做法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被传授的人神识必须强大。

人类的记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这种神念渡识却是要将一大堆记忆直接塞进人的脑海当中,对于那些经过专门修炼的修士,他们的灵魂得到强化,倒是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如此一大堆记忆塞进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变成白痴。

所以这种方法显然不能使用,而且使用这种方法对于使用者的神识也是一种削弱。以罗琼现在的神识强度,也不可能一下子给上千人使用。

因此在经过一番对比之后,罗琼才选了一种既安全又好实施的办法。

那就是摄魂术。

这种法术本来是一种对敌手段,用来控制敌人心神的。对于实力强大的敌人在战斗中扰乱对方的心神,从而寻求破绽,一击必杀。

对于实力较弱的敌人,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对方自杀。

而罗琼此刻用出来却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们跟着自己的意识,快速的将那些知识点过一遍。

人类的大脑其实非常强大,就目前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大脑也只是开发了不到5%。

而人类之所以无法快速学习知识的主要原因就是专注力,根据研究小学生的专注力一般在20-45分钟左右,高中大学生的专注力一般在1-2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高中之前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大学就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正是因为人类无法长时间专注,所以这才影响到了学习的速度。

而此刻罗琼使用摄魂术,将众人的意识控制住,强制性的让他们进入了专注状态。而且还是最深层次的专注状态。

如此一来,想要在四天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过一遍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就算全部过一遍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要他这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强制专注也只是罗琼被动的讲述,并不是如神念渡识一样直接将知识烙印在别人的记忆中。

罗琼可以强制讲述,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他是无法掌控的。

这就好比给花浇水。

正常上课就好比是下雨,有些学生只会站着等雨水落到自己身上,有的聪明的则会主动去接雨水。

而罗琼这次授课,则是将漫天的雨水集中到了这个花园之内,至于能够吸收多少就要看学生自己的理解能力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的智商都一样不是吗?

但是这并不在罗琼的考虑当中,自己已经将所有的雨水都聚集到了这个花园,能够接收多少该怎么吸收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了。

看着在座的所有人都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身上,罗琼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座的有文科也有理科,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四天时间,而我们在学校的时间还剩两天,在这两天时间,想要将高考的所有科目全部过一遍显然不可能,因此我只会帮大家梳理语数外三门公共课。”

此话一出,现场的学生们立刻露出了失望之色,但旋即一想,罗琼说的也没有错。现在距离高考就只有两天时间,这两天时间只要你能将一门提上去,都谢天谢地了,那还指望能全部提升啊。

见到同学们没有疑问罗琼再次开口。

“那今天上午就开始讲语文“说完罗琼顿了一下。

”语文是一门需要海量文化素养积累的学科,然而高考语文却不是。”

“高考语文是一门高度标准化、流程化的套路技术。只要你愿意,你根本不用听课,根本不用翻开高中三年的课本,根本不用看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就能通过标准化的培训考上120分。”

“这不成了考试机器,读课文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又不是单纯考高分。”

此话一出,下面立刻就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在场学生们有惊讶,有质疑,有气愤,有沉思,所有人的表情不一而一。

“考试机器,你以为你们现在是什么,不就是考试机器吗?提高文学素养,连大学都考不上你到哪里去提高文学素养?”

“去你们家山沟沟里,去的城市的建筑工地,还是去工厂的车间厂房?”

“现在这个节骨眼,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能提多少分就提多少分,至于学识,至于创造力,通通靠边站,文化素养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

“而大学的文凭就是一张敲门砖,你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拥有讲文化素养的基础。”

此话一出,提出疑问的学生直接被说的哑口无言,而那些老师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

而教育的悲哀也就在此,作为一名老师谁都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但是现实却是分数决定一切,高考的本质是筛选人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竞争,让教育走向了应试。

老师们不得不放弃那些真正的知识,文化,去教学生怎么考试。

而最讽刺的是,明明在教怎么考试,还要给他们的教育披上文化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