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隐形富豪炼成记>第67章 观景思人

高考结束,3个孩子就不想在家待着了,特别是贝贝、嘟嘟,一心想趁秋季开学前出去玩一圈。

疫情期间,出国显然是没戏了。正好父母嘱咐凡三回老家看看,顺便上坟。因为疫情,凡家人两三年没回老家祭祖,全靠堂哥凡学术家代劳。

于是,凡三决定,与郑文礼一起,带着几个孩子回老家走一圈,先回义阳,再到光州、雩娄,然后去庐州。

同行的还有凡小青,她来京读高中,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准备分到学校教书。现在是大二,她不想读研,便随三叔一起回老家。

小鱼儿、小桂子、小波、小海与金凤也嚷着一起回老家玩,凡三想了想,便决定等3个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多带几个男女内卫,一起回去。

等待成绩期间,他吩咐张强,找一家旅行社,租了一辆中巴,2个司机,随时准备回去。

6月25日,京都高考成绩公布。

贝贝、嘟嘟的成绩中规中矩,与平时位次差不多。宝宝却因为数学接近满分,一下子跃居学校前30名,在全市名次也大幅提升。原本有些担心他考不上京都医科大学的凡三彻底放心了。

6月底,小鱼儿等高二学生放假,凡三立即带着孩子们出发回老家。

这一下,棕榈阳光清净多了,这辆中巴则成了“自习课堂”,热闹得不得了。

宝宝虽然年龄大,但生性好静,因此,男孩子中小鱼儿成了头目。女生中,嘟嘟自然是大姐大。凡小青最大,当起裁判。

旅程开始不久,男女双方开始玩各种游戏,一路上猜谜语,搞成语接龙,比赛背诗,忙得不亦乐乎。

凡三与郑文礼都是老师出身,对这帮孩子的叽叽喳喳倒是不足为意。

到义阳后,大家先到义阳宾馆住下来,然后参观了义阳高中,接着就是爬报晓峰,游南湾湖。

报晓峰上,除了造型像雄鸡报晓的鸡公山极顶,还有四周海外各国风格的别墅群,其中 一栋,据说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来此避暑时住过,被称为美庐。

荡舟南湾湖,除了看蛇岛、鸟岛,就是吃当地特产花鲢。

这里,曾是凡三与莫兰共游之地,两人第一次共餐就是在湖边的农家乐吃花鲢。

虽然不是金秋,花鲢的味道依旧鲜美,孩子们抢着吃,不一会,一大盆炖花鲢就被一抢而空。

张强吩咐店家又来了一份,孩子们这一顿吃得个个贼饱,连一向斯文的宝宝也大快朵颐。

离开南湾湖,孩子们参观了豫南师范大学。这是这里的最高学府。

凡小青感言:“如果不进京,自己能进这所学校,已经属于万幸。”

离开义阳,驱车100华里,就来到光州。在小黄河桥北头的九州宾馆住下,凡三就带着孩子们参观自己的母校光州师范。这时,学校已经数易其名,眼下叫做豫南职业艺术学院光州校区。

40年前,凡三与郑文礼来这里读书时,这里可是义阳南5县教育培训中心,光州师范学生还是挺吃香的,当然,雩娄例外。

其他县的同学,光州师范毕业后,回到本县转行的、继续升学的很多,数雩娄管的死。当时,连报个函授,上个成人本科都很难得到批准。

有两个雩娄学生毕业后就去了南方,方舟因竞争校长失败也去了南方,凡三因婚姻遭遇挫折愤而下海,这4个人,算是那批学生中闯出去的仅有的4人。

其余的学生,大多数在一线教学岗位干了一辈子,少数走上教育行政岗位,个别人转行去了各级行政部门。这种地域差别,等这些师范生明白过来时,往往已经迟了。

自1988年毕业后,凡三好像就没有回来过。上次毕业20周年聚会,他在蜀中遇险,也没有赶上,因此,对母校的一切,脑海中还是40年前刚入学时的印象。

车到光州师范门口,门卫拦着不让进,郑文礼下车过去解释。由于凡三过于低调,门卫不知道有这么个校友,郑文礼也很识趣,没有提及。他递上两包好烟,对方总算通融。

平时,不开车的话,校园是可以随便进出的,当天有些特殊。

原来,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当天过来考察,确定这所曾经的师范学校,如今的办学定位、招生规模以及校区建设。

张强将车开到教楼西侧的新操场上,郑文礼与古宁带着孩子们参观校园,张强停好车后,跟在凡三身后,与旅行社的两位司机漫步。

操场旁边就是餐厅,以前,凡三与郑文礼就是在这个餐厅吃了3年。他印象中最深的菜就两个:炒圆白菜,土豆炒肉。土豆块那是真大,肉则基本上看不见。

当时,凡三是个小透明。方舟则是雩娄来的那批学生中的风云人物,郑文礼当时名气也比他大得多。

校园南半部,因为后湖而整体低洼。湖东侧的操场上,曾是学校秋季运动会会场。

因为对乌龙镇那个县城女生的爱慕,凡三积极参加有一年秋季运动会的报道,曾引用曹植的名句“翩若惊鸿,婉如游龙”来形容那位女生参加1000米跑时的矫健英姿。

后来考上研究生,走上中州一个地级市发改委领导岗位的同学,文笔也挺好,人也长得帅,他是运动会文字报道组组长,对凡三的这篇特写大加称赞。

后湖操场早已荒废,上面绿草茵茵,有些荒凉。湖水属于半死水,看上去还算清澈。

凡三在湖畔漫步,遥想当年往事。

郑文礼则领着一帮孩子,参观当年的教楼,告诉他们,当年凡三与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在哪个位置。接着,又去了涂满红泥的图书馆,以及新建的艺术中心。

这次带几个小一些的孩子回故乡,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他们从小生长在京都,不像几个哥哥姐姐,都曾在故乡生活数年,知道凡家老屋与祖坟所在。

出了校园,凡三带着孩子们去了老大桥,以及桥头的仿古建筑,河畔的观月亭,向他们介绍了当年中国守军在小黄河上与日军血战的情形。

接下来几天,一行人又去了光州西南的净居寺。

这时,“紫云塔”复原工程完工。重建后的紫云塔高七层27米,下设塔刹和地宫,塔基直径12米,底面积113.04平方米。采用为宋代徽派建筑形式,为八角叠檐,外廊内旋梯,仿象牙式塔,采取钢混结构,表体嵌石,总造价约1000万元。

听说着名词人苏东坡曾在这里盘桓数月,鉴真和尚也是从这里出发去扬州,然后东渡日本,一帮子小家伙不由肃然起敬。

中国人敬仰先哲,这些历史书上的大人物,竟然在这一方弹丸之地留下足迹,足以让孩子们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