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隐形富豪炼成记>第53章 表演式造车

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房地产大潮的退潮,就像大海潮汐的退却,势必要席卷岸上的一切,带走一些物品。而地产泡沫的破灭,同样也将带来国内财富的大洗牌。

作为中国地产业的头号公司,房地产的冷暖,徐老板可谓深知。

如果说,2016年借壳深深房,三后三轮引进战略投资,尚属于对资本市场的拿捏没有到位,不算存心坑钱的话,那么,大恒造车,则是从一开始恐怕就不是真心造车。

事实上,自诞生起,大恒汽车就背负了给大恒地产“输血”命运的棋子。从后来的发展看,大恒汽车的坠落,如同一只蚂蚁从树上摔下,不声不响,似乎命定一般,不起一丝波澜。

如果说,2000年房地产大潮刚起时,开发商多是游兵散勇,充其量是游击队;那么,2010年前后,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出现时,参与者则多是一方富豪,投入资金动辄上百亿。

因此,各路风投,各方富豪,各种势力,都风起云涌般涌入这一崭新赛道。

不过,造车不同于盖房子,不是有钱就可以了,其中牵涉到纷繁复杂的产业链管理,还有风险巨大的技术路径选择,因此,2008年美国特斯拉第一代新能源汽车问世时,国内一直在围观。

2014年以后,一批在互联网领域暴富的新派企业家,开始募资造车,从而涌出三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被称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三剑客。

这波造车热潮,最大的特点就是各路风投资金涌入,其中,还有部分国企,以及地方产业发展基金。换句话说,三家新势力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只是造车组织者,不像地产开发商那样,一股独大。

三家造车新势力的股票,很快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募集了可观的美元资本,掀起国内各路资本疯狂的造车热潮。

说起来,那个捐款跑到美国的贾会计,才是国内网络新贵中,最先发起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人,可惜,这哥们投了200多亿,始终只是在ppt上造车,2020年前后,还没有一辆车下线。

与历史上任何一波投资热潮一样,新能源汽车大潮里,也是泥沙俱下,骗子多多。

虽然说车圈是大忽悠聚集地,但一众新势力的灵魂人物在徐老板面前,只能自称弟弟。

除了极个别忽悠地方政府资金圈地造车的大骗子,多数造车企业起码是真的在造车,能够尊重汽车行业的客观规律,大恒“大跃进”式的造车故事则充满了荒唐与魔幻。

与贾会计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不同,徐老板是2018年才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属于忽然造车这一类。与之相近,主攻手机的雷布斯,则起步更晚,大概在2020年以后才宣布进入这个赛道。

不过,雷布斯倒是真的在造车,其与京都市政府合作,拿下当地一家汽车公司的牌照,以及政府专门划拨的土地,开始踏踏实实建厂,引进流水线。

与之相比,大恒集团造车,则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如果将视角从汽车行业转移到资本市场,就会更好理解徐老板的一系列选择——大恒轰轰烈烈的造车事业,似乎从来是他资本运作的一环,与造车本身关系不大。

大恒造车从2018年开始,那是徐老板最高光时刻。

上一年,大恒成为国内最大的房企之一,徐老板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超过马追云、小马哥和香江的李超人,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时候的大恒集团,可谓花团锦簇。

另一面,是大恒不健康的企业经营方式:利用开发商与投资者和购房者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前期密集炒作与信息轰炸,绕道监管不力的预售制缺陷,把预售资金及贷款资金进行高杠杆的投资抢地。

在房价永远涨的预期下,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旦房价不再坚挺,这个逻辑将完全落空。

大恒是何时出现危机的?

外界普遍认为是2020年的那封求救信。大恒在求救信中恳请政府支持重大资产重组,称现金流断裂在即,如果引发交叉违约,将会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

实际上,大恒的危机出现的更早。

2018年2月,大恒宣布全国所有楼盘均价集体8.8折优惠促销。之所以这么急于降价,就是因为集团现金流吃紧,有媒体报道“大恒在银行的授信几乎用完,有些信托的额度也用完,需要快速回款才能保证现金流”。

其实,2017年国家就明确“房住不炒”,三令五申“去杠杆”。只不过当时只是宏观层面施压,并没有在微观层面动真格,一家家去盯盘。

不过,春江水暖鸭先知。

沉浸房地产20多年的徐老板,则早早嗅到味道不对。

据说,有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直接问徐老板,有人反映大恒集团资产负债率偏高等三高问题,徐老板坦率承认,承诺回来后及时整改,不过,其转眼就将金东的200亿笑纳,进一步推升了公司的杠杆。

2018年,外表光鲜的徐老板,自知被资产负债表绑架的大恒现金流紧张,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承接地产资本体量的新产业,通过运作获得资金为地产输血。这种背景下,他盯上了新能源汽车。

于是,徐老板开始展开一系列的神操作。

在相关动员会上,徐老板声称,将至少投入1000亿造车,并慷慨激昂第宣布:买买买!大大大!快快快!

不过,这都是刘备摔阿斗——做样子给人看。

令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是:其首选合作对象,不是3家造车新势力,而是远走美国的贾会计。徐老板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人合作?

不少人疑惑,如果只是看好新能源,徐老板大可以几百亿投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造车三剑客,这都是十倍的大牛股,为什么放弃投资这些现成的企业,偏偏要自己造车?

如果使劲往里面砸钱就能做成新能源汽车,那其他不差钱的互联网巨头早就成功了,根本轮不到徐老板,这些他不知道吗?

实际上,大恒汽车造车是假,圈钱是真。

造车“幌子”背后是什么,大恒的高层们比谁都清楚,大恒汽车就是徐老板放出的一枚资本卫星,他并不是真的看中这些行业的机会,而是看中这些投资背后的融资功能,与大恒财富、大恒物业一样,大恒汽车的主要功能也是为地产板块输送资金。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徐老板刚开始造车就要先找上“前科累累”的贾会计,而不是去投资更成熟的车企。大恒想借助贾会计旗下的FF汽车,借壳上市,以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

当时,贾会计的FF汽车正深陷资金困境,且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合适的收购标的。奈何老贾也不傻,看清老徐的真实意图后,并不甘心将公司拱手让人,合作就此破裂,两人闹上了法庭。

不过,大恒也并非毫无收获,虽然两人分道扬镳,但在与老贾的口水战中,大恒健康(后来更名为大恒汽车)的市值从398亿港元上涨到了1206亿港元,超过投资FF资金的12倍。

与贾会计分道扬镳后,大恒继续走自己的造车路。

房地产开发商造车,毫无基础和经验,怎么办?

徐老板祭出了简单粗暴的15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买买买,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给它买了。买不来的技术就要‘合合合’,目标是‘大大大’和‘好好好’——造车要有大格局、大战略和大规模,造出来的车品质要好、造型要好、价格要好。”

首先买到的是生产资质。

在与FF达成和解仅仅半个月后,大恒就宣布闪电入股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同时还吸取投资FF教训,一举拿下NEVS的51%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资质解决了,其他方面也绝不含糊。

整车开发端,大恒先后与15家海外顶级设计师签订合作协议,并且买下了德国本特勒和FEV的底盘。零部件供应商方面,恒大更是非顶流不合作,只有诸如麦格纳、博世、大陆、采埃孚、舍弗勒、海斯坦普、福耀玻璃等一线品牌,才能成为“座上宾”。

高潮出现在2019年11月12日,在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恒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徐老板在舞台上与60家汽车供应商企业签约。

出现在现场的,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6家汽车供应链企业的1100余名人员,仅同声传译的频道里,就有8种语言。

财大气粗的大恒来势汹汹,颇有颠覆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之势。

这还不是大恒的全部“实力”,恒驰在2020年8月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车,不仅有轿车、SUV、mpV,还涵盖了A到d所有级别,在资本市场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也令一众传统厂商瞠目结舌。

按照汽车工业惯例,一款新车从设计研发到上市大致需要经过新车产品规划、整车开发、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小批量整车流水线生产和产能爬坡、市场营销\/公关,发售等诸多环节,整体时间一般在39个月左右。

而恒驰的6款新车发布,一共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平均每台车只用了3个月。

新车发布后,恒大健康股价疯涨,市值达到3006.72亿港元,超越比亚迪,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恒大健康也顺势更名为恒大汽车。

2021年,尝到甜头的大恒汽车再接再厉,又发布了三款新车,股价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创下最高市值7856亿港元,高居全球车企前三之列。

股价飙升,大恒汽车的收入却少得可怜,集团只有1.21%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且没有实现任何一个车型的量产。

实际上,对于大恒的大手笔买入,圈内专家提出质疑,汽车行业不是一个“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行业,大恒所收购或入股的各种公司,其实都是汽车领域的三流企业。

比如,其收购的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所拥有的萨博车型平台十分老旧,在燃油车时代就已快被淘汰;而其收购的动力电池企业卡耐市场占有率仅有1%,技术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这些质疑,最终都被掩盖在大恒高频次的信息轰炸中。

不过,大恒汽车的资本游戏并没有持续多久。

2020年,随着大恒集团于扩张期间埋下的雷开始逐个爆裂并被公布于众,债务危机逐渐传导至大恒汽车,集团开始“清仓式”处理此前的汽车投资。

车还没造出来,就把先前买到的资产卖掉了,这一举动不仅暴露了大恒造车诚意不足的现实,也揭示了恒大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

醉翁之意不在车。

此时的大恒汽车,不仅要做恒大的输血机器,还是徐老板转移视线、围魏救赵的挡箭牌。上当受骗的各路资金,特别是种种信托,让无数中小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