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第415章 拿下武城

这时,朱由哲总算明白他于七为何能两次起事抗清,并在第二次起事时能在胶东和二十万清军对峙达两年之久的原因了。

这妥妥的一个土豪啊!

虽然各地金银兑比有所不同,但都在十以上。五十万两黄金,那就是五百余万白银。

而且,看于七神色,好似并不十分困难。

朱由哲喉结抖动,说道:“于七,这批银子,不,金子,朕可要的急,而且只有银子到位了,朕才能做接下来的事。”

于七点了点头,“陛下,我现在就赶回登州。一个月,不,半个月内,我绝对给您凑够。”

这时,孟大春领着侯方域走了上来。

朱由哲摆手让他们停在原地,满是好奇的问道:“于七,你真舍得?哪怕天子借钱,可也有还不上的时候。”

于七直接道:“陛下能跟末将开这个口,一定是急需银子。于七读书不多,但也知道毁家纾国难的道理。这五十万黄金,陛下随便用,不用还。”

朱由哲看于七神色坦然,沉默了半晌,最后长叹了一口气,“若人人如你,岂会让东虏肆虐中原?你这个掏钱买来的游击将军,朕认了。但要再向上走,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于七满脸欣喜,“陛下放心,末将不会令您失望。”

朱由哲接着道:“等局势稳定之后,各地的矿藏都会被朕逐步收回朝廷。你于七献出五十万两黄金,朕便许你栖霞金矿五十年的开采权。五十年内,矿内开采出来的所有黄金都归你于家。此诺,即使朕不在了。只要大明还在,那座金矿五十年内也一样属于你于家。”

于七愣了愣,瞬间明白自己刚才做了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不是指崇祯皇帝给了他五十年的开采权,而是崇祯皇帝说的要将所有矿藏逐步收回朝廷。

据于七所知,各地矿场,能掌握的都是各地豪强。而朝廷要收回,必定与之爆发冲突。

而不久前,于七私下听到一种说法。

说香河之战,那些勋贵很可能是大明皇帝故意送他们去死的,目前就是铲除勋贵势力。

如果是真的,一个甘愿亲身冒险,不顾自身安危,只为达成目标的皇帝,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如果他要收回,就一定能收回,只是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软的还好,硬的抄家灭族都不在话下。

于七似乎看到了将来各地血流成河的场景,心头不禁发颤。和平时,钱财当然是越多越好;乱时,钱财却可能是取祸之道。而崇祯皇帝下的许诺,这才是最大的保障。

“末将谢过陛下。”

朱由哲回头,招手让侯方域上前,“朝宗,你不愿再待在朱大典这里?”

侯方域脸色难看,“陛下,不是臣不愿意,而是朱中丞对臣有偏见。臣感念陛下的知遇之恩,时时想要做出些成就以报陛下,但臣的建策朱中丞一概不用。臣深感如此下去,将辜负陛下信重。因而请求陛下将臣另调他用,哪怕降职臣都无话可说。”

朱由哲笑了笑。发现这侯大公子真会说话,没有指责,句句不离自己对他的提携之恩。

不管这是否出自侯方域真心,但这话无论怎么听,都让人感觉舒坦。

朱由哲淡淡道:“既然不愿,那就离开吧!”

侯方域慌忙跪下,脸上满是激动,“臣谢过陛下。”

朱由哲摆手让他起来,转向孟大春,问道:“现在皇嫂她们行至哪里了?”

孟大春回道:“据锦衣卫回,目前应该尚在济宁府境内。”

朱由哲点了点头,说道:“准备准备,若朱大典明日拿下武城,我们便即刻骑马赶去。另外,叫王屏藩、杨衍、张罗俊、张罗辅、马万年、刘文照、黑明廉,黑明孝立即前来。”

三更时分。

武城。

刘孔和率部到达,城下明军已接近三万。

和柏永馥简单商议之后,决定也不讲究什么战法了,直接强攻。三万人,列于东、南、西三门,只留下北面不攻。

随着鼓点响起,明军将士发出一片惊天动地的呐喊之声,接着抬着梯子猛冲了上去。

武城是小城,城内只有刘良佐部将沈豹所率的三千兵卒,再加上一些临时强迫来守城百姓。

面对十倍于己的明军,沈豹只坚持了一盏茶时间,便率领手下五百精骑从北门突围而出。

剩下的人看这情形,也纷纷跟着逃命。

明军入城,四处围剿残兵,安抚百姓。

天明,朱大典前来汇报,“陛下,大喜啊!柏永馥、刘孔和于昨夜攻入武城,杀敌九百,俘敌一千二。刘泽清部将妄图逃回运河之北,被早已埋伏在渡口的我们生擒。”

朱由哲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朱爱卿,你坐!”

朱大典坐下,简单给朱由哲讲了战事的经过。

听完,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三万人打三千人,胜才是正常的,不胜倒奇怪了。

朱由哲让孟大春给朱大典倒了一杯茶,“朱爱卿,朕想向你借两个人。”

朱大典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陛下说什么呢!我手底下的人,您要用,尽管拿去就行。”

朱由哲点了点头,“刘孔和和王遵坦。”

朱大典微微蹙眉,“陛下,你要他们干什么?他们目前都在带兵,是要将他们手下的兵卒拨归陛下指挥吗?”

朱由哲摇了摇头,“不,朕只要他们本人,不要他们手下的兵,你尽管任命新的将领即可。”

看朱大典面带疑惑,朱由哲解释道:“朱爱卿,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我军在鲁西北和敌军大战的同时,朕打算用他们招募、训练新卒,以作为大军的后备兵力。”

朱大典瞬间便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陛下此举真乃深谋远虑之举,臣心中佩服万分。除此两人外,臣再向陛下举荐一人,定合陛下心意。”

朱由哲点头,“爱卿请说。”

朱大典起身行礼,恭敬一拜,“陛下,是犬子朱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