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第275章 密诏密信

冯铨面露惊愕,半晌没有言语,呆呆的看着张嫣。半天才回过神来,“禀娘娘,臣是愿意的。但臣从未领过兵,担心误了朝廷的大事。”

张嫣笑道:“冯刑部说笑了。你曾弹劾熊廷弼夸功炫耀,历陈其指挥之错。后来又协助防守涿州,运大炮至京师。怎么到今日,却不会领兵了?值此朝廷危难之时,可不准谦虚推脱啊!”

冯铨顿时反应过来。

张嫣曾怀过皇子,但被魏忠贤所害堕胎。她深恨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而自己以前恰好是阉党的头面人物。

她这是在报复自己,提起熊廷弼,就是让自己记起自己曾经的身份。

冯铨思索片刻,最终抱拳道:“微臣曾经铸下大错,承蒙天子不弃,重新任命臣为刑部尚书。臣甘愿为陛下赴死,若娘娘信任,臣愿意率部前往保定救驾。不救出陛下,臣誓死不回京师。”

言语恳切,态度鲜明,引得周围大臣一片赞叹之声。

张嫣蹙了蹙眉头,她不信任冯铨,觉得他十有八九是在演戏。但演的如此认真,自己不得不有所变态。“冯爱卿此心,感天动地。但身为臣子,是否一切都应该听从皇上的旨意?”

冯铨顿时松了一口气,张嫣并不是真的想自己领兵。“娘娘,陛下现在被困保定,没有新的旨意啊!”

张嫣没有说话,而是转向周皇后。

周皇后点了点头,说道:“陛下离开京师之时,曾写过一些东西,并放在了一个铁盒子里面,并上了锁。盒子交给了本宫,而三把钥匙则分别交给了李阁部、新乐候,以及王承恩。说是遇到危急之时可打开,现在本宫把这盒子带来了。”

所有大臣都吃了一惊,这时才注意到周皇后旁边的宫女手中拿着一个铁盒子,上面绑着三把锁。

张嫣继续道:“皇上被困,此刻就是紧急之时。李邦华、刘文炳、王承恩,来,打开它吧!”

李邦华皱了皱眉头,最初崇祯皇帝对他说的是,只有他在外发生不幸时才能打开那盒子。

现在崇祯皇帝虽然被困,但似乎还没到那个时刻。

但正当他迟疑时,刘文炳和王承恩已经走上前去。

李邦华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阻拦不了了,便也走上前,拿出钥匙,打开了自己的那把锁。

张嫣接过来已经打开了的盒子,放在桌子上,伸出手就要打开。但手伸到中间,她停住了,看向王承恩道:“王承恩,你是司礼监太监,也是圣上最信任之人,就由你来打开吧!”

王承恩没有说话,而是望向周皇后。看到周皇后点头,他这才向张嫣行了一礼,上前打开铁箱。

里面放着两道圣旨和一封信。

张嫣示意王承恩打开。

王承恩先是拿出信,看了一遍,脸色顿变。

张嫣好奇的探过头,顿时脸色也大变。长吸了一口气,神色奇怪的看向周皇后。

周皇后满心疑惑,暗想,这里面到底写的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表现都那么的奇怪?

当崇祯皇帝将铁箱子交给她时,只说是为了以防万一,让她小心保管。只有最紧急之时才能打开。

周皇后想着自己的丈夫被围,现在就是最紧急的时刻。这才找来张嫣,想让她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但看他们的神色,这铁盒似乎并不应该被打开。

张嫣最终叹了一口气,向王承恩道:“将信念给诸位大臣吧!”

王承恩犹豫了片刻,最终点头道:“是!”

随着王承恩的念唱,所有人脸上都露出奇怪的神色。

这封信是崇祯皇帝出现意外,也就是死后才可以公布的,而现在完全提前了,而且十分的不合时宜。

信中说,若其身死,太子立即南迁,并在南京登基称帝。

封国丈吴三桂为大将军,统御北地所有人马。若攻灭满虏,晋升吴三桂为平辽王,永镇辽东。

太子年幼,令唐王朱聿键摄政,在太子满二十岁时还政。

信中更罗列了一大群可用之人,尤其点名了堵胤锡、张煌言两人。

接着,王承恩又拿出了那两道圣旨,说道:“这两道圣旨,一道是传位于太子的诏书,另一道是让朱聿键摄政的诏书。”

李国帧用手指捅了捅旁边的张世泽,小声道:“英国公,现在陛下还在,这诏书算不算数啊!”

张世泽摇了摇头,一言不发。

张嫣听了众人的窃窃私语,看向周皇后,低声道:“妹妹,你这时得说些话来稳定人心。”

周皇后此时也后悔万分,这个时候拿出这个,不是逼自己的丈夫去死吗?但她真的不知道这里面放的是这些东西啊!

正在周皇后犹豫着怎么说时,太子朱慈烺却站起来,大声道:“现在父皇尚在,这两道诏书当然不能算数。”

说完,朱慈烺转过身,跪在周皇后和张嫣面前,“母后,大母,父皇此刻被困保定,身为皇子,岂能至父皇安危于不顾?孩儿愿提兵前往保定,救出父皇,请你们准许。”

周皇后一时愣在当场,没有反应过来。

而张嫣却看在朱慈烺身后的少年,赞赏的点了点头。刚才,她看到那少年对着朱慈烺说了什么。接着,他便跪下来,说了这些话。

现在这个时刻,绝不能让那些大臣觉得周皇后拿出这些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即刻登上帝位。

李邦华上前道:“太子仁孝之心感天动地。但太子乃国之储君。陛下写下此诏书不就是担心自己出现意外,让太子可以继续主持大局吗?若太子亲自领兵前去,不就辜负陛下的一番苦心吗?”

蒋德璟等人也纷纷跪下,“请太子三思。”

朱慈烺转过头,满脸怒火,“难道你们要坐看父皇被困死在保定吗?”

李邦华长叹了一口气,大声道:“请殿下放心,我等必将尽心营救圣上。”

众臣也纷纷表态。

冯铨低着头,没有说话,这局面好像顺着自己想的方向去了,但他怎么有点高兴不起来呢!

半天后,想他明白了。

即使太子今后南迁,登基,也是崇祯皇帝诏书的缘故。

自己的拥立之功这下彻底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