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骑马回去的路上,看王辅臣神色黯淡,朱由哲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一副死了老娘的样子。”

王辅臣摇了摇头,“陛下,我很差劲吗?”

嗯?

朱由哲停住马,忍不住问道:“你为何会这样问?”

王辅臣表情极其不爽道:“你看啊!您第一次见那个李来亨,就直接送了贴身的玉牌。而我呢!鞍前马后的,您什么都没送,不是我很差劲又是什么?”

朱由哲顿时一愣,“王辅臣,你是不是看上了朕的什么东西?”

王辅臣深深点头,眼光看向朱由哲胯下的那匹马。

我那个去,这个不要脸的要抢朕的马。

还抢的如此明目张胆,如此的肆无忌惮。

不要脸,真不要脸。

朱由哲在心中叫骂了一声,不理会他,拍马就走。

王辅臣连忙跟上,“陛下,不一定非得这匹,您的那些御马都可以,随便给我一匹就行。如果马不行,您的腰带也不错的。”

一千骑兵迎上,护送朱由哲回城。

周遇吉早已在城门口等着,看到朱由哲,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前,“陛下,谈的怎么样?”

朱由哲翻身下马,笑道:“事情都告知李自成了。至于接下来李自成上不上当,就不知道了。周爱卿,城中安排的怎么样了?”

周遇吉点了点头,“已经妥当,随时可以撤离。”

朱由哲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把张黑脸及那三千贼寇送回去。另外,叫万练来见朕。”

周遇吉点头应是。

行至大门口,朱由哲看到了恭敬站立在一旁的叶仇,笑着招手道:“叶爱卿,上前来,随朕一起去用膳。”

叶仇愣了一下,抱拳行礼道:“是,陛下。”

朱由哲靠近他,满脸笑容,举止亲昵,低声询问着什么。

叶仇紧紧跟上,不住点头应是。

这场景,引起周围兵卒尽皆惊呆。

“天啊!皇上竟然认识这呆子?”

“你傻啊!怎么说也是游击将军?皇上怎么可能不认识?”

“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还以为是个呆子呢!没想到,却是皇上都看重的人,以后可不敢得罪他了。”

“你们听说了吧!叶游击好像是个鞑子?”

“瞎说,鞑子能当大明的游击将军?”

“就是,我劝你还是少胡说,小心被逮去挨军棍。”

“不信就算了。我告诉你们,不仅他是鞑子,他身边的那十几个光头的护卫都是鞑子。为什么留光头,就是因为以前留了鞭子,割了还没长出了。”

众士卒听其言之凿凿,不由得信了几分。

“李老四,到底什么情况,快说说。”

“是啊!快说说。”

李老四看众人都看向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笑着道:“要说这件事啊!还得从辽东说起。”

李自成叫来李过和李岩,对他们说了崇祯皇帝说的话,同时将那封信展示给他们看。

“林泉,你博览群书,认识信上的字吗?我感觉这崇祯小儿一直在骗我。”

李岩笑着摇了摇头,“闯王,这些字从造出来到现在,最多二十年,又是塞外蛮夷所用,能认识的全军应该都没有一个。”

“而且,若崇祯皇帝作假,肯定会保证信的内容和翻译的内容一致。从这里想要辨出真假,恐怕是白费功夫。”

李自成顿时笑了,“也是。但林泉,你说崇祯小儿说的那些可信吗?”

李岩沉默了一会说道:“八成是假的。”

“嗯?”

李自成对李岩这么快做出判断十分惊奇。

李岩解释道:“若满虏真的有心襄助明廷,不会率部前往榆林,而会直接开赴京畿。榆林周边多丘陵丛林,并不适合骑兵作战。冀中则有大片的平原,是最适合骑兵奔驰。”

“既然是襄助,肯定是不会尽全力。满虏为何选定一个对自己不利,而要注定付出极大代价的方案。”

“还有,满虏和明廷在辽东激战二十余年,满虏更是多次入关洗劫。学生想不出他们帮明廷的原因。”

李自成沉思片刻,深深点头。

李过问道:“林泉,你说事情八成为假,那剩下两成呢!”

李岩眉头顿时蹙了起来,沉默了好一会,最终叹了一口气,“若此事是真的,那就一种可能,也是崇祯皇帝的担心,多尔衮的野心是整个天下。”

看两人脸上带着疑惑,李岩解释道:“我军实力虽强,但明廷在北地亦有不少军队。就整体而言,我军仍旧占据绝对优势。多尔衮开出这样的条件,许诺出兵,那崇祯皇帝会不会增加信心,从而坚守京师呢!”

李自成道:“你的意思是,多尔衮在蒙骗崇祯皇帝,想让他和我们拼个两败俱伤,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李岩点了点头,“嗯,即使多尔衮真的出兵,榆林那边也只可能是一支侧翼。而真正主力定然在京畿,毕竟京畿才是天下之重。无论谁夺了它,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谁。”

“但我有点不明白。按说,清军数次入关,都是从山西、河北,他们不应该对西北的地形那么熟悉啊!但为何他们能那么精确的选择榆林这个突破点?”

李自成叹了一口气道:“我就此事也问过崇祯小儿,他说的是,洪承畴已经投降满虏,而且成了多尔衮的座上宾。”

李岩点了点头,“这便说得通了。洪承畴曾担任绥远巡抚,三边总督,负责剿平闯军,对西北的一切都十分熟悉。若是他,能提出绕道蒙古,进攻榆林倒是不奇怪了。”

“闯王?”

李岩抬起头,“现在学生确定此事四成为真了。”

李自成皱眉道:“林泉,我有些疑惑,满虏的战力真的很强吗?”

李岩思索片刻,点头道:“闯王,满虏确实不可轻视。学生仔细查看过他们几次入关的战况,每次都是以少击多,而且次次都是大获全胜。这里面固然有满虏都是精骑,行踪不定,来去迅速的缘故。但从中足以看到其战力之强悍,士卒之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