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面露不屑,冷哼两声道:“事情真若像你想的那样简单就好了。你别忘了,蜀王有着海量财富和粮食。”

“若让张献忠得到,他便能利用这些新增数万大军。现在的张献忠最多是一条蛇,让秦良玉他们及时出兵,还能灭了他。若到那时,他就真可能变成一条蛟龙,想要再扑灭就难了。”

朱由哲摆了摆手,“扑灭,靠什么扑灭?现在朝廷在川东有多少人马,你不清楚吗?而且,我倒是希望张献忠能迅速扩充实力呢!”

朱由检愣愣的看着朱由哲,“你何意?疯了吗?”

朱由哲抬头看向朱由哲,“崇祯老哥,你说张献忠和李自成关系怎么样?”

朱由检已经习惯了朱由哲各种的跳跃性问法,直接回道:“不好。两人曾合作对付官兵,但后来随着彼此实力越来越强,关系越来越不好。”

“去年,李自成在襄阳称顺王,接着张献忠便在武昌称大西王。据左良玉讲,李自成曾让人带书给张献忠,言说不满,让张献忠去掉王号。但张献忠选择置之不理。”

朱由哲一拍大腿,“这不就对了吗?”

“什么对了?”

朱由哲说道:“巡抚龙文光在张献忠三路逼近成都的时候并不在成都,而是在顺昌。”

“他为何在顺昌?”

“那是因为他要抵御李自成,防止李自成从汉中入川。但你知道他一个巡抚,带了多少人在顺昌吗?”

“多少?”朱由检顿感好奇。

“三千!”朱由哲伸出三个手指。

“这么少?”朱由检面露吃惊。

朱由哲点了点头,叹息道:“大明官制臃肿,而朝廷又缺粮缺饷,导致各地兵力都不多。”

“即使我给高斗枢和秦良玉时间,他们短时间也招募不了多少士卒?”

“但老张不同啊!他是贼,走到哪里抢到哪里?胁迫百姓从军,不给粮,不给饷,全靠抢,随随便便都能拉出几万大军。你说他兵力增多了会干吗?”

“还能干吗?继续抢啊!”

朱由检对朱由哲的故作玄虚有点不满。

朱由哲笑道:“这不就对了吗?但去哪里抢就是问题的所在了。”

朱由检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皱眉沉思。

朱由哲继续道:“川东贫瘠,就算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况且还有秦良玉的大军呢!但关中,西安,那可是好地方啊!最主要张献忠的老家就在陕西。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

“你说,张献忠到时候会选择南下,还是北上?”

朱由检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你的意思是张献忠率部攻打李自成?”

朱由哲点了点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事实上,历史中的张献忠就是那么做的。而且,最开始不是张献忠打李自成,而是李自成过来打张献忠了。”

“什么?”

朱由检满脸的不可思议。

朱由哲笑道:“成都是块肥肉,他们都想得到,只是张献忠更快。当龙文光回援成都之时,李自成部将马珂就顺势拿下了顺庆。在张献忠攻陷成都之后,才出兵将马珂赶回了汉中。”

“但汉中是四川的门户,要想在成都呆的舒服,那汉中就必须拿下。很快,张献忠就出兵汉中了,可惜被贺珍击败。”

“就是因为没得到汉中,清军轻易入川。一场遭遇战后,张献忠意外中箭而死,大西军慌忙退出四川。“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张献忠争气点,实力再强点,最好能得到整个汉中,直接捅李自成的屁股腚。”

朱由检脸色难看,“那成都,蜀王?”

朱由哲看他黯然神伤的样子,“崇祯老哥,我问你,你说蜀王他该死吗?”

朱由检意味深长的看了朱由哲一眼,没吭声。

朱由哲冷声道:“兼并了那么多土地,逼的无数大明百姓卖儿卖女,世代成为他家的佃农。”

“我若是百姓,都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我倒是希望张献忠能把他所有子孙都屠尽了,到时候收复成都,他记下的那些田地正好可以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分给百姓。”

朱由检神情有些恍惚,过了半晌,他带着颤音问道:“那朕死之时,百姓是否也如此欢呼,庆幸朕终于死了?”

朱由哲顿时愣住了,意识到自己可能说的有点过了。沉默了好半晌,最终摇了摇头道:“不是。”

朱由检侧着头,认真的问道:“真的?”

朱由哲深深点头,“你是天子,你死,代表着国亡。百姓痛惜你的死,而且你的名声似乎在民间很高。”

朱由检微张着嘴,心中讶异。

朱由哲苦笑道:“满清是打着为你复仇的口号入主中原的,而且这个口号是真的有用。至少李自成山海关败后,河北、山西各地群起进攻李自成的部队,给满清提供了无数助力。接着……”

朱由哲看了朱由检一眼,有些同情的说道:“接着清军将所有人赶出了北京内城,只允许旗人在内城居住。又圈地,又杀人,又征饷,天大大乱,情况比你在时还要乱上百倍。”

“有了对比,越来越多百姓便开始怀念你。想着若你不死,情况可能就会有所不同,那样该有多好。”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后世大部分人对你的评价还真是应了你的那句话。”

“哪句话?”

朱由检语气急切的问道。

朱由哲沉默了一下,缓缓道:“朕非亡国之君。”

朱由检眼圈顿时红了起来,掩面垂泣,不断的喃喃自语,“朕对不起他们,朕对不起他们。”

朱由哲没有说话,眼光看向地图。

各地都燃起了熊熊战火。

身为后世人,朱由哲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哪些人可用,从而避免很多错误,让自己尽可能的走对每一步。

但到目前,仍旧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

朱由检不同,他登基时只有十六岁,两眼一抹黑。又因为幼年的经历,什么人都不信任,什么都只能靠他自己。

试想,若自己是他,能做的比他更好吗?

答案是,不知道。

朱由哲微微叹了一口气,心中对朱由检充满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