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第141章 傅青主

李遇知刚六十出头,年龄比李邦华小了差不多十岁。但他体弱多病,看起来比李邦华还要苍老。

只见他颤抖抖的弯身向朱由哲行礼,“臣拜见陛下!”

朱由哲上前一步,扶他坐下。

“李爱卿,你这病怎么看起来越来越严重了?宫内有御医,朕让他们去你府内给你诊治。”

李遇知感激的笑了笑,“陛下,臣这身体就这样了。再好的御医,再好的药材,恐怕都顶不上什么用了。身为臣子,却不能在此朝廷危难时刻为陛下出力,老臣心中有愧。”

“老臣这次前来,除了带傅山前来拜见陛下外,还希望陛下能够准许老臣致仕归乡。”

朱由哲摆了摆手,脸色难看。

关于李遇知,史书中的记载很杂乱。

朱由哲只知道,他之所以崛起,只是因为他督修庆陵,就是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陵墓。

因为忠于职守,质量精良,用费又少,耗时又短,李遇知这才被天启皇帝提升为户部尚书。

之后,他便再无其他更令人称赞的成绩记载。

只在崇祯十七年,记载他因病致仕。

看现在这样子,李遇知应该是真生病了,而不是逃避。毕竟在李自成攻破京师之后,他绝食七日而死。

对于李遇知,朱由哲印象很好。不完全在于他殉国而死,更在于他不争权,至少没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和李邦华争权。

李遇知是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提拔和任命。在六部之中,吏部尚书素有吏部天官之称,地位远高于其他五部。

朱由哲提升李邦华为首辅,蒋德璟为次辅,而李遇知只是入阁。这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就是耻辱。

但看这段时间的奏报,李遇知不但没有去妨碍李邦华和蒋德璟,而且还处处极力配合。

甚至利用自己的威望压制反对他们的人,使朝廷政令可以顺利推行。

这样的老臣,或许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绝对是宝贝般的存在。

李遇知看朱由哲并没有答应,继续道:“陛下,臣这身体实在难以担负重任,臣致仕也方便陛下提升其他英才。”

朱由哲皱眉道:“李爱卿,若你此刻致仕,其他官员效仿,朕又该如何应对?”

李遇知愣道:“陛下这是何意?”

朱由哲摇了摇头,“现在闯贼正在向京师进军,很多大臣都觉得大明覆亡在即,欲要投靠新主。这些事,你不会不知道吧!”

李遇知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朱由哲道:“你为朝廷重臣,若此时致仕,会对朝内诸臣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波及到朝堂的稳固。最重要的,你若此时致仕,你让其他人怎么看你?因惧怕而提前逃走?”

李遇知脸色顿变,额头上渗出汗珠,“陛下,是臣考虑不周,请陛下恕罪。臣就是死,也死在这官职上。”

朱由哲点了点头,“李爱卿,你专心看病。早朝,你可以不上。其他的事,你也不必再管。只挂着吏部尚书和内阁的官职,稳住百官之心就行。”

李遇知面露感动,想要跪下行礼。

朱由哲托住他,“爱卿,不必如此。栗宗舟,带老尚书下去休息。同时,请最好的御医,专司照顾李爱卿。”

看李遇知颤巍巍的走了,朱由哲转向旁边侍立,近四十岁的青年男子,“你就是傅山,傅青主?”

傅山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草民代山西八百万黎民拜见陛下,请陛下立即出兵救援山西。”

朱由哲点了点头,“你现在随朕走?”

方正化上前,“皇爷,去哪里?”

朱由哲道:“去京营。”

傅山,字青竹,山西太原人。

和一般人不同,傅山并非儒生,而是老庄道家的集大成者,经史之外,兼通诸子百家。

梁启超后来将傅山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李顒、颜元等五人并称为清初六大家。

但这些朱由哲并不感兴趣。

论知名度,他远不如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

朱由哲对他感兴趣的有两点。

一点是,傅山是个宣传大才。

在李自成紧逼太原之时,傅山配合山西巡抚蔡懋德,编造了很多李自成在陕西的恶劣作为,以及各个乡绅遭受劫掠后的惨状。

一定程度上,傅山帮助蔡懋德稳定了军心和民心。

虽然最后证明这些在民心尽丧的前提下没有多大用处,但他不顾事实瞎编的本事却显现无疑。

在清军入关之后,傅山没有完全认清形势,认为吴三桂是学唐王向回纥借兵。

因而傅山利用其影响力,不断写各种批判李自成,支持吴三桂的文章。同时积极奔走,在山西掀起了浩浩荡荡反对李自成的运动。

后来,李自成大军到处遭遇山西当地士绅的袭击,而最终不得已放弃山西,傅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之后,傅山又吃惊的发现,满清竟然待下来彻底不走了。于是,他又开始积极反清。

但大势面前,傅山最终失败。

避居乡里,拒绝清廷招揽,同官府势同水火。

在明末,傅山绝对是个大才。尤其是,他很会利用舆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观念超前更远胜于其他人。

另一点是,傅山医学很高,有医圣之名。

在后世,傅山留下了两本着作,《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

尤其是《傅青主女科》,上卷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五门,下卷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五门。

书中记载了九十多条病症,八十多条药方,针对妇女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这在儒法横行的明末,是很难想象的,称傅山一个“妇女之友”都不为过。

无论从哪里看,傅山都绝对是能开历史的先河那种人物。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予傅山更多施展其能力的空间。

当朱由哲听闻傅山奉蔡懋德之令前来求援,已经到达保定的消息后,便立即下旨,让人一路护送其前来京师。

对于傅山,朱由哲有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