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人依次上前。

朱由哲提笔写下他们的,以及他们亲人的名字,然后郑重把信递给他们,随意勉励了几句。

能和天子这么近,并得到天子的亲自勉励,这对于普通士卒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

他们激动的难以言表,很多人惶恐的跪倒在地,一句话都说不出,只剩下不住的磕头谢恩。

朱由哲不禁一阵无语。

这可是送他们去死啊!

看他们感恩戴德的样子,朱由哲心中生出很多不忍。

这个时代,把人的高低贵贱分的很清楚,而且是无法跨越的那种。

他们平时都处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或许从生到死,连一个小小的县令都不曾见过,何况是一国之君?

况且,只要前去,就有二百两银子的安家费。

二百两银子,那是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多少年才能拿到的呀!

其实,吴三桂提议五十两,说是足够了。

但朱由哲坚持二百两,因为他感觉人命不该如此不值钱。

毕竟,一个斗彩鸡缸杯转了几手,最后都能卖出五千两银子的高价。

不给这么多,朱由哲难以心安。

而现在朱由哲懂了,人命有的时候真的很不值钱。让他们赴死,或许只是上官的一个命令,天子一两句勉励的话。

怪不得吴三桂决意降清,几个官员、将领一合计,整个关宁军就彻底降了清,基本上没有不同意见。

他们本应该是天下间最忠勇的那部分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为国为民,不惜性命。

但事实上,他们现在就是一群愚昧的爬虫。

他们不知为何而活,更不知为何而死?

朱由哲摇了摇头,心想。

不该如此啊!

发放完毕,朱由哲登上高台。

“诸位将士都是我大明最忠勇的将士,担负着最艰巨的重任。这些信事关大明存亡,请诸位将士务必送到。朕在此拜托了。”

说着,朱由哲抱拳向众人行了一礼。

“为陛下,为大明!”

有人领头,其他人跟着大喊,“为陛下,为大明!”

朱由哲直起身子,“汝等父母妻儿,朕稍后会令人将他们送去京师。汝父母,朕养之;汝妻儿,朕顾之。凡汝等之子,朕会将他们全部送入太学,让他们读书识字,将来做个忠义之人。凡汝等之女,朕将来会给他们准备足够的嫁妆,让她们将来都能嫁个好人家。而你们……”

朱由哲手持写着他们姓名的纸张,“而你们,朕将来会在京师建一个忠义祠,占地十万亩,把你们所有人的姓名都雕刻在石碑之上。让你们世受香火,享受后人的祭拜。”

下面将士一阵惊呼。

“但朕希望你们都能回来。凡送信到地方,且带回对方回信的,再赐银二百两,并直升三级。”

朱由哲看着他们,以手指天,大声道:“朕向天立誓,大明只要不亡,朕答应你们的,一件都不会拉下。若违此誓,让朕死于乱箭之下。”

众人跪下,大声喊道:“谢陛下!”

朱由哲挥了挥手,“都去吧!和你们的家人见一面,明日再出发。到时候会有人联系你们,并告诉你们要把信送到什么地方,送给什么人。”

朱由检看着逐渐远去,还在激动讨论着的众士卒,沉声道:“没想到,你还挺会收买人心的。”

朱由哲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会收买人心,是他们索要的太少,而你们以前又太过吝啬。所以,现在我稍微多给他们一点恩惠,他们就感恩戴德了。崇祯老哥,你说你们朝廷怎么对边疆将士如此吝啬呢!”

朱由检脸色微红,过了半晌,长叹一口气道:“朝廷无钱,又能如何?难道像你那样各种抢劫勋贵、富户吗?”

朱由哲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朱由检脸色一变,“你认同朕?”

朱由哲点头,“是啊!抢可以解朝廷一时之困,但难以持续。得找个更持续,而且能更赚钱的办法。例如,打开海禁!只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再抢几家,否则银子还是不够。”

吴三桂走过来,“陛下,人给您准备好了。十个,都是军中最好的,也是最忠诚的斥候。”

朱由哲点了点头,“走,去见他们。”

庭院里,十人抱拳而立。

身穿皮甲,腰悬短刃。

年龄各异,长者看似近五十,少者看着只有十七八岁。

朱由哲走到那个看着年纪最小的少年身旁,“叫什么,多大了?”

少年弯身行礼,“禀陛下,末将韦二,今年十六。”

朱由哲点了点头,向吴三桂道:“吴爱卿,换个人,年纪大点的。”

韦二脸色顿变,“陛下,您瞧不上韦二的本事?”

朱由哲摇了摇头,“能被平辽候选来见朕,想来本事肯定是不差的。”

“那陛下为何要换人?”

朱由哲道:“此事九死一生,你年纪小,不必为此丧命。”

韦二跪下道:“陛下,末将的本事不输于他们任何人。末将愿意前往,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吴三桂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军中按能力记功,而不是年龄和资历。韦二虽然年幼,但是已经是斥候把总。按陛下刚才所言,此事九死一生。他们十个是最合适之人,若有人可能生还,必是他们。”

朱由哲脸色难看,上前扶起韦二,说道:“每人,五百两银子的安家费,其他的和那三百人待遇相同。你们深入敌境,除了把信带到外,知道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吗?”

韦二道:“陛下放心,若面临绝境,我们会自杀报国,绝对不会给鞑子捉住我们的机会。”

朱由哲摇了摇头,“不。除了把信送到,第二重要的是保命。”

韦二愣道:“保命?”

朱由哲点了点头,沉声道:“你们要尽力保住自己的性命,哪怕为此投靠东虏也在所不惜。”

看十人都有所犹豫,朱由哲继续道:“不管你们为了活命在那边做了什么,朕都恕你们无罪,并会为你们正名。留作有用之身,以继续为朝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