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410章 重回南京

1430年,深秋。

中秋佳节,京城格外的热闹,秦淮河上的游船如织,各色美女竞相争辉。

夫子庙,各个坊市之间,早就挂上了灯笼,都在期待着中秋游园灯会。

现在的京城,宵禁时间都推到了半夜,再发展几年,可能宵禁都会取消。

大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灯杆,灯杆上的灯笼很大,灯也不是普通的灯,而是煤油灯,而且还是汽化煤油灯。

晚上的亮度非常大,是东华国的最新产品,已经在大明实现了量产。

郑和看着这些只比东华国落后一点,但是更加充满人文气息的景色。

没来由的舒心,因为这里给了他很大的熟悉感。

东华国发展太快了,一日千里,新事物让他应接不暇,他满眼的都是陌生的事物。

完全没有家的感觉。

在这里,他感觉到了浓烈的家的味道。

这种感觉让他全身放松。

在马车的滴答声中,他再一次来到了郑府门口。

郑府还是郑府,郑家没有卖,皇家也没有收走。

不过现在郑府门前,游人如织,还有导游在做介绍,郑和驻足倾听。

“各位,各位,这就是道主的故居了。”

“传说,道主十五岁时,忽感七星异辙,荧惑迷蒙,知华夏有大变。”

“于是呕心沥血,制五分仪,定经纬,为大明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皇宫的中轴线为本初子午线,就是依据道主的经纬术定的。”

“后来道主就是在这里,研究出了新型炼钢法,制作出了座钟,研究出了显微镜。”

“更是在这里捐出了家资,成立了共幼院,救治了无数的难民子女,让京城流浪儿为之一空。”

“共幼院就在城南,咱们一会儿过去。”

“顺道还可以去看看天工阁,车马行。”

“道主通过自己的努力,破除了国朝对工匠阶层的忽视,也是因为道主的努力,让工匠快速崛起。”

“为推行新三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郑府,就没有天工阁,没有天工阁就没有新三司,没有新三司,就没有现在的大明。”

“还有,晚点我们去参观朝堂的时候,可以看到道主的牧羊论。”

“正是牧羊论,破除了华夏千百年来的封建桎梏,让伪儒学,曝光于天下,是儒教的灭亡号角,也是新儒学改革的起始。”

“而牧羊论,就是道主在郑府深思的结果。”

“如今大明盛世,道行天下,郑府现在被道徒们,称之为家。”

“又称为道家,亦名到家。”

“道家,不设防,自由来往参观。”

“各位要耐心排队,轮到我们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按序慢行,不得长久逗留,不可触碰道家事物。”

有人露出不屑,眼神里还有跃跃欲试的精光。

导游不得不提醒到。

“诸位,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限制各位,而是为了保护各位。”

“每年因为在郑府作怪,而被打入劳役的不计其数。”

“郑家无私,免费开放了郑府。”

“道主的追随者,视这里为圣地,但有亵渎,和破坏秩序者,都被视为恶徒。”

“曾经有因亵渎道家,而被围殴致死的案例。”

“所以,各位可以不信道主,也要秉持对人的基本尊重。”

“道家是私产,不是公共景点,所以在这里,要遵循这里的规矩。”

“大家明白了吗?”

刚才那些心思轻佻的人,在导游的话语下,也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样子。

郑和听着却是满心惊讶。

或许是早已经习惯了,郑和从来没有认为郑义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但是经过这导游的一说,郑和才突然明白,自己的这个过继子,竟然如此伟大。

煌煌盛世,因一人而成,也因一人而定,这种成就………

环球航行和这个事业一比,竟然让他有点羞愧的感觉。

再想想东华国,愈加的强盛和繁荣,这才多久,不到十年,却仿佛过去了百年。

这样的成就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他做成了,而且是放手他人,自然而然的成就的。

这就是道吗?

郑和叹息了一声,又难掩骄傲和欣慰。

脊梁瞬间直了很多,也硬了很多。

“走吧,我们上宫里。”

马蹄塔塔,一路来到了北安门。

门前皇家侍卫几十,戒备森严。

郑和下了马车,来到门前侍卫面前,递出拜帖。

“烦请禀报,镇海公郑和,前来觐见太上皇。”

侍卫一听是镇海公,立马收起了架势,连忙下腰行礼。

“见过镇海公,我这就派人禀报。”

“国公爷,随我来偏殿,歇息片刻。”

郑和举手有礼。

“有劳了。”

躺在龙床上的朱棣,身体又虚了,他正躺在床上无聊的看着帷帐。

这时候有人来报。

“太上皇,镇海公觐见。”

朱棣闻言一震,涣散的眼神,瞬间精光爆射。

“什么,镇海公?郑和?”

马靖点头。

“正是。”

“快快请进来,我好长时间没见他了。”

马靖笑了一下,都是哥们,他也很想郑和。

不同的是,郑和有家人,他没有,所以他又来皇宫陪着朱棣了。

郑和在见到马靖后,也非常感慨。

“老伙计,好久不见了。”

“是啊,明明没过去多久,却又好久了。”

“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哎,我是如此,如此………”

“嗯,我是这样,这样……”

………

“哎,岁数不饶人啊,能够再见,已是老怀大慰。”

两个人说着,进入了室内。

现在皇宫已经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就连宫女,都没有多少了。

各处宫殿,更是改造了很多,形成了一个个功能区。

就像郑和,来了,可以住进皇家招待所,在皇宫内留宿。

朱棣此时已经坐了起来,穿戴整齐,见到郑和后,满脸喜悦。

“三宝啊,我好想你。”

郑和也向朱棣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眼睛湿润的说道。

“臣也想陛下。”

“好好好,赶快过来坐,咱们唠唠………”

朱棣的气色早就不如前,不用马靖说,郑和都可以看出来,朱棣时日不多了。

“陛下,那个温养的方子不好用?”

朱棣叹了一口气。

“不是方子不行,是我不争气,破了戒。”

都怨徐皇后,风韵犹存,看的人心痒痒。

终究是没有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