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372章 朱瞻基震撼过后的思考

朱瞻基这一天,不止是看到了联合收割机,玉米秸秆打包青储机,还看到了土豆种植机,土豆收获机,花生种植机,花生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

各种各样的机器,非常的专业,而且东华国这里,对畜力的利用,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你看到过十六匹马拉的翻耕机,施肥机,旋耕机,钉耙机,起垄机,筑埂机吗?

前面收割,后面放火,火后面翻耕,施肥机施肥,旋耕,钉耙,起垄,筑埂,播种,水浇。

这一条龙下来,不知道省下了多少事情。

东华国把农业变的简单了,更省力了,虽然产量可能没有精细化作业的高,但是东华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耕地。

他们完全可以用数量换质量。

再加上东华国上百万的奴役。

“他们已经完成了迈向工业社会的所有条件。”

朱瞻基喃喃的说着。

工业化社会,就必然会更加富裕,一个富裕的国家,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移民。

东华国已经进入到了良性循环。

再也不需要依靠金矿,北五府的榜样,郑义的魅力,和道主的信仰加持,来鼓动大明人移民。

现在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吸引无数的人前来。

最艰巨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东华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想明白这些,朱瞻基有一种无力感。

郑义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他完全走出了大明以前的樊笼,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更加先进的治世方法。

为此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一国至尊的宝座,自我打落成凡人。

这样的一个人,朱家用什么来赢?

他可是还记得自己的祖父,为了保住朱家的皇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朱家薄凉的名声,是在那时候定下来的,接下来就是建文帝的同室操戈,到这里皇爷爷的铁血杀戮,豢养豺狼。

朱家的名声是一败再败,他早就察觉到了满朝文武和朱家的离心离德。

如果没有郑义,朱家按照原先的道路走下去,他可以想象,皇家和文臣武将之间的间隙只会越来越大。

盛世还行,一旦遇到大灾大难,那必然是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谁愿意为这样的朱家卖命?

他无比的确信,郑义说的朱家断子绝孙的下场是真的。

一切似乎早就注定。

宋虽废,但是最后有几十万军民共赴国难。

他们朱家那,他的祖父早就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定下了结局。

他要感谢郑义,他的横空出世,打乱了大明的既定命运。

使大明走出了不一样的路。

父皇的主动让位,也晚挽回了大量的民心。

文武和皇家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大明的未来也变的光明。

虽然大明的首相府还非常稚嫩,做事没有章法,和东华国比较起来,差距明显,发展速度也大相径庭。

但只要处理好旧势力反扑的问题,大明的未来也算走出了三百年循环的阴霾。

再加上大明巨无霸的国土和海量的人口,最少可以保证大明辉煌几百年。

朱瞻基想了很多,最后走出了郑府,来到了双龙城的街上。

新奇的事物很多,像双龙城路边明亮的路灯和在夜里依然热闹的酒馆,戏院。

这里的普通人的精神也是富足的,文雅不再是文人、高士、有钱人的代名词。

双龙城夜间的热闹,让他想起了几百年前的大唐。

大唐不夜城,是否也是如此的光景?

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喧嚣与尘?

这时候酒馆说书人的声音吸引了他。

“新闻,新闻………”

“大家安静。”

“最新新闻,月河平原南,发现了一片巨大的盐湖,宰相府即将设置蓝海城。”

“有藏民朋友吗?如果想要体验家乡的生活,可以迁移到蓝海城,那里和青海很像。”

这时候一个藏民汉子问道。

“为什么叫蓝海城?”

说书人解释道。

“这是仿照青海湖设置的。”

“为青海湖姊妹湖,东华虽大,但是我们永远记得我们的根在哪里!”

“东华国的名字,大都和大明有牵连,为的就是防止我们的后代忘本。”

“本是同根,不可相煎。”

“东华国,是属于华夏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把这片土地,刻满华夏两个字。”

说书人说的太好了,一众人,忍不住欢呼。

“好,说的太好了。”

“双龙城这个名字我一直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一个明河是大明,一个月河是我们东华国,因为月是明的一部分。”

“道主的深意,此时我才明白。”

“明华,明辉,明月,望乡,明湖………”

“我要哭了,道主大义………”

朱瞻基听到这里也非常震撼,对于郑义的胸襟更是佩服非常。

如果换一个和朱家有那么多矛盾的人,只怕首先要做的就是抹除和大明的关系。

但是郑义没有,即使朱家做了那么多过分的事情,郑义依然无处不在的在向东华人灌输,我们是华夏一部分的思想。

“蓝海城有什么?只是生产盐吗?”

这是有人感兴趣了。

说书人摇摇头。

“当然不是,那里有无比丰富的矿藏,只怕东华的矿产业,冶炼业都会慢慢的向蓝海城转移。”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要告诉大家,那里的铜矿是露天的,还有金山,钻石,而且风景非常的美,草场也非常好,很适合放牧。”

铜矿是什么?那就是钱啊,现在随着蒸汽机和火药在开矿中应用,铜,金,银等的产量大增,其价值已经没有过去那么贵重了。

但是它依然是一种贵重金属。

而且和金银不同,铜矿普遍比较富裕,一个矿足够开采几百年。

而且冶炼比铁简单,应用也多。

比如东洲新的钱币,就要用到大量的铜。

而铜合金技术,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骑绝尘的,加上东华国的防伪技术,就让东华的钱币成了比大明钱币还要保值的一种钱币。

在东洲各地流传比较广。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一句话。

东华国在收铸币税,所以对铜矿的需求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