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369章 长生

朱瞻基听着听着,也感觉到了这些人的低贱。

“什么,他们随地大小便?”

“女人还可以光明正大的有很多情夫?”

“姑妈嫁给侄子?”

“这岂不是禽兽之国?”

“他们不是信仰上帝吗?上帝能容忍这样的人?”

………

郑义又呵呵笑了。

“人家的上帝也是这样式儿的。”

“可以说人家这是一脉相传。”

“我给你说,这个谁和谁是兄妹………”

………

朱瞻基越听越三观稀碎,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人家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到处传教,简直厚颜无耻。

他不由得怒道。

“这和畜牲有何区别?”

………

郑义呵呵笑着继续道。

“你要说畜牲,那你太小瞧人家了。”

“人家那里可是有各种怪物结合体,像长着人头的蛇,长着狼头的人,长着马身子的人……………”

郑义继续击碎着朱瞻基的三观。

……

朱瞻基听的脑袋直突突。

没好气的道。

“就这样他们还有脸喊以上帝之名?”

“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啊!”

他是经过正统儒家教育的人,三观还是很正的。

这是儒家不可替代的贡献。

他实在是难以接受欧罗巴人的那一套,太过污秽了,辣眼睛。

郑义没有告诉他,后世人家还沾沾自喜的拍成电影,大拍特拍,这些人的荣辱观和他们差别太大了。

…………

旁边杨浦也听的津津有味,他不知道西面还有这么新奇的事情。

越听越是意趣盎然。

同时他也很看不起这些夷族。

天朝上国的荣耀感,噌噌的往上涨!

“这些人只怕是还没有长成人吧?”

“他们缺乏德性教育,旧儒学就很好。”

“怨不得国公爷对女训所这么在意,确实要重视,我们需要把这些夷族女子给纠正过来。”

………

说到德性教育,郑义想到了杨浦的弟子,吴与弼,这是一个教育的行家,而且对新儒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践行观,在后来给予了王阳明很大的启发。

而王阳明,是成就了半圣的存在。

现在吴与弼正在明华学院教授新儒学。

郑义想到了他,想到了东洲的本地人和即将深入联系的欧罗巴人。

“弘济兄,说到这里了,我想起你的弟子,吴与弼。”

“他对新儒学很有研究,对程朱之学,也没有放弃。”

“我想,这四书五经,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比如这些夷族,虽然在融入我们东华,但是只有身体融进来了,思想灵魂却融入不进来,这是很大的隐患。”

“女人有女训所,男人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类似的训所?”

“最少要让他们知道荣辱吧。”

………

杨浦见郑义说起了自己的弟子,有一点自豪,但是随即就又发了难。

“这个,爵爷,我这个弟子,志在学问,对于这些事情,他没有太大兴趣。”

……

郑义瞥了他一眼。

“他不是推崇践行观吗?整天坐在学园里,能够行什么?”

“我看他需要多接触接触夷族人,这才对他的教育和学问有提高。”

“不然纸上谈兵又有什么用?”

郑义一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样子。

………

杨浦看的牙酸。

“爵爷,人各有命,不可强求啊。”

……

“什么强求,教书育人,不就是他的追求吗。”

“教人怎么可以挑三拣四的,这可和你们天下为公的思想矛盾了啊。”

………

杨浦无奈,只能妥协。

“那我回去说说。”

他感觉有点坑孩子,毕竟都是一些野蛮人,哪是那么好教的。

………

朱瞻基这时候也从三观稀碎中回过了神。

而且他借着神话话题的梯子,问出了自己要想的话。

“郑义,听你说了这么多的神。”

“各个都是长命无绝衰,神是长生的吧?”

“东华国境内可是有一个建木树桩的,你说长生药,存不存在?”

……

郑义眼神一瞥,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他没有回答,而是问道。

“陛下的立像,建好了没?”

朱瞻基不明白郑义什么意思,回答道。

“已经建好,郑和的立像也建好了。”

“皇爷爷说,要给大明立一个标杆,他拒绝殉葬,拒绝陪葬品,他要站在上海,为大明永镇海疆。”

说着他就伤感了起来,爷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长生药很重要。

“郑义,长生药如果没有,延寿药总应该有吧?”

………

郑义摇摇头。

“这都是夺天地造化的东西,人怎么可能掌握。”

“就像蚂蚁不可能造出火车一样。”

“那是人力不可触摸的地方。”

“生死是万物都要遵循的道,不可能有人例外。”

“不要再奢求了。”

“建建木都会枯萎,更何况是人。”

………

朱瞻基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长生果然是假的,为了这个,历史上有多少人孜孜不倦。”

“现在更是有无数人围绕这建木树桩转,都想得到神的馈赠。”

“既然没有,那我们皇家就撤了。”

“就像你说的,这是定数,人力难违。”

“即使有长生药,只怕也不是让人长生的。”

“凭什么神仙的药对人就长生,而不是毒药?”

“毕竟神和人是不同的,又怎么可能吃一样的东西。”

“羊吃草,狼吃肉,神仙又怎么可能和人吃一样的东西。”

他说的很通透,可以看出他深入研究了很久。

………

郑义知道朱瞻基之所以过来,很可能是因为朱棣时日不多了。

所以过来寻找最后的一点希望。

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遥不可及的。

来东洲寻找多年的人,依然毫无线索。

那就是一片幻影。

“代我向陛下问好。”

………

朱瞻基点点头。

………

杨浦此时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

一代雄主,只怕要走到尽头了。

千古一帝。

杨浦认为朱棣值这个称号。

就从朱棣一路信任郑义这方面来说,朱棣的气度都可以盖压其他皇帝了。

谁能够允许别人在他的地盘折腾?还大言不惭,你要断子绝孙。

唯独朱棣和郑义。

虽然两人矛盾冲冲,但是他们磕磕绊绊的走了下来。

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帝国。

一个人漂洋过海,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