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341章 皇家隐退,觉醒山寨之魂

“那关于郑义立国的事情怎么办?”

“总不能让他先我们一步吧。”

“我们筹谋这么久,难道就这样让郑义占了便宜?”

朱棣啪的一声把手拍在桌子上。

然后站了起来,来回在乾清宫徘徊起来。

最后他下定了决心。

“那我们就先他一步,皇家隐退,推举首相。”

“我们朱家不能落后于人。”

“在大明百姓还没有收到郑义立国之前,我们先一步,改制。”

朱棣的魄力还在。

虽然他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朱高炽有点担忧。

“那皇家产业的布局怎么办?”

“一旦隐退,我们的特权和影响力势必消弱。”

“而等这些人掌权之后,他们也必然提出自己的经济利益索求。”

“两相一争,皇家的布局,只怕会受到影响。”

这是根本性问题。

权利一旦移交,连带着就是经济利益的移交。

人走茶凉,县官不如现管,才是社会的真相。

不管皇家在背后的影响力有多大,都不得不向各家的利益诉求妥协。

朱瞻基在这时候终于有了主意,说道。

“皇爷爷,父皇,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郑家垄断了航线。”

“我们难道就不能加入了吗?我们可是皇家,郑家先行,我们朱家后学。”

“我们为什么不能从郑家嘴里夺下一块肉来。”

“我们朱家有天然优势,谁都要给个面子,让其无话可说。”

“我们可以学郑家的套路,改变贸易模式。”

“与郑家争夺市场。”

朱棣闻言立马鼓起了掌。

“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在陆地上我们胜了郑家,那在海上,我们也能抢下一块肉来。”

“而且根据这些年的经验,跟着郑家学,都能发大财。”

“我们朱家也学一学。”

“哈哈哈………”

朱棣笑了起来。

朱高炽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他们开始觉醒山寨之魂。

这绝对是郑义想不到的。

这思想一转变,突然就有点海阔天空了。

谋划好一切的朱家,开始积极推动起君相共治改革。

夏原吉要被被推上了高台。

“这,这怎么行?”

“老臣实在能力有限,请陛下收回成命!”

就在夏原吉诚惶诚恐的时候。

宗蕃院的朱棣提出了宪章的构想。

直接改了君主代天牧民的口号。

而是提出了:

天子当代天行道,民非草木牲口岂可牧之。

(直接让皇家超脱于世俗。)

督查官道,民道,护佑万道通顺,才是帝皇之责。

(从法理给予了皇家掌控监察权,和军权的合法性。)

朱棣的话,瞬间在大明掀起了惊涛骇浪,流行几千年的代天牧民的口号,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大明的报纸,开始疯狂报道和讨论宪章的内容。

顺带的也对旧儒学展开了批评。

曾经郑义怒喷儒家牧民为羊的事情,也开始迅速传播开来。

普通人这才知道,曾经弱小的郑义,为了他们,不顾性命,怒怼朝堂衮衮诸公。

“可耻,实在是可耻,曾经那些腐儒一个个冠冕堂皇,却是如此下作。”

“我们要向北五府学习,这新儒学还要改,听说郑大人曾经给儒家留下二十四字真言,不知道是什么。”

“在下不才,正好知道,这二十四字是…………”

“厉害,这是神国的标准吧。”

“这是大同人的境界。”

歪楼是传统,也是这一场思想大冲击的结果。

因为道主之名已经开始在大明传播,所以关于郑义的事情,民众格外的感兴趣。

随后朱高炽也提出了:皇家不能既做裁判,又做蹴鞠手。

宣布皇家将退出朝廷,还权于朝廷,还权于民。

大明百姓于是又迎来了一次狂欢。

他们知道,这天要变了。

报纸上,对于朱家的歌功颂德,也开始铺天盖地的传播起来。

这一切都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进行。

皇家的威望开始迅速高涨,一时无两。

很多人都知道,这里面有大量的读书人在推波助澜,而读书人的背后则是朝堂上的诸公。

别看夏原吉坚辞不受,但是其他人内心之中,早就沸腾起来。

这简直是他们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了。

他们为此奋斗了一千多年,想不到这个时候,竟然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实现了。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读书人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我们终于站起来了。”

“这天下是属于我们的了。”

“我们再也不需要卑躬屈膝,磕头跪拜了。”

“呜呜呜…………”

“想不到我竟然生活在这样的盛世,死而无憾了。”

“千百年的追求,一朝实现,文明即将昌盛。”

反正这些当官的都快高兴的疯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夏原吉站了出来。

提出了首相制,任期制,纲领制,推选制,推举制…………

一套完整的架构形成了。

朝廷开始出现换届这个概念。

彻底结束了中枢高官,一做几十年的情况。

这让很多底层官员看到了希望,也让一群高官,愤愤不平。

“这怎么行,五年时间能够做什么?”

“寒窗苦读几十年,这一朝只做五年官,夏原吉岂敢如此待我等。”

拼命爬上去了,谁愿意再下来,他们巴不得死在这个位子上。

“夏原吉误我………”

夏原吉也快哭出来了,想不到到了到了,自己竟然晚节不保了。

这一个大锅,背的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杨士奇等人此时也感觉很尴尬。

“这怎么办?”

“这五年一届,难道我们只有五年任期了?”

他们突然觉得,早早登上这个高位,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除非我们重新申请下放做官。”

“你想多了,咱们现在施行的是北五府的升迁制度,根本没有空降的这个可能。”

“只能上不能下。”

“如果还想留在朝堂,就只能做辅官这一条路了。”

他们很无奈,只能接受现实。

一腔抱负竟然有点无法施展的失落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

全国都在研究新的改变和政策。

因为这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乾清宫内。

朱家两父子,相对而坐。

朱棣阴险的笑了起来。

他们照搬了郑义的思路。

“等到郑义听到大明首相制的时候,不知道他会是什么表情,一定很精彩吧。”

“哈哈哈………”

“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叫偷家不成反被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