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64章 朱棣的修路计划

朱棣收到朱高燧和郑义的奏章之后,又沉默了。

因为郑义在奏章里是这样说的。

“赵王殿下来哈城寻臣,带来了拜占庭帝国的公主。”

“公主身份尊贵,臣岂能擅自做主,所以报于陛下。”

“赵王这几年通过收买金帐汗国的万户和各部落,已经把边境推进到了黑海。”

“然黑海,虽称海,但其被陆地包围,出口水道狭窄处不足千米。”

“此狭口,东部被奥斯曼帝国所占据,西部被拜占庭帝国所占据。”

“为黑海咽喉,亦是帝国西部咽喉。”

“一旦为他国所完全控制,则帝国只能仰别人鼻息。”

“现拜占庭帝国势微,不出所料二十年之内必为奥斯曼帝国所消灭。”

“其公主东嫁,是为我大明插手黑海事务,夺得土耳其海峡的良机。”

“臣允其把陆地沿海五十里、所有海岛让于大明,保其安全,又承诺其在马穆鲁克王朝南择地建国。”

“换取的是其所有国土。”

“陛下如无异议,可通国书定下此事。”

到这里,还算正常,有出入的也只是对于郑义对欧罗巴地区的熟悉。

但是下面的话,就让朱棣难受了。

“另,赵王拿下世界唯二黑土地在即。”

“(黑土地陛下可能不懂,臣在这里向陛下解释一下。)”

“(黑土地就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在东北臣发现了上亿亩。)”

“就是这亿亩黑土地,占全国耕地不过半成的面积,却产出了全国两成的粮食。”

“可见黑土地的重要性。”

“臣妄言,未来,谁掌握了黑土地,谁就掌握住了全世界的粮袋子。”

“面对如此重要的地方,臣认为再谨慎也不为过。”

“因为那里直面欧罗巴人。”

“将来必然会成为东西方角力的主战场。”

“如果陛下想吞并欧罗巴,臣劝陛下三思。”

“因为欧罗巴人,也有人口大几千万,如此大量的人口,又如此的远离大明的中心,几乎是不可能征服的对象。”

“所以臣设立了东西方缓冲地。”

“一是蒙古人现在建立的金帐汗国。”

“二是由突厥后裔建成的奥斯曼帝国。”

“三是帖木儿帝国。”

“再就是需要大明去扶持的各个欧罗巴小国。”

“第五,是由赵王和汉王建成的大明王国。”

“而为了加强大明在欧罗巴的威慑力。”

“那大明的边界,也需要抵达黑海。”

“这就是臣用金山府,吞并白帐汗国旧有领土的原因。”

“非臣贪图赵王爷的土地。”

“最后,望陛下明白,枪炮已经经蒙古人的手流向欧罗巴经年。”

“臣相信,很快,装备有现代火枪和火炮的欧罗巴军队就会出现。”

“神圣罗马帝国,将是蒙古人将要面对的第一次考验。”

“依照现在双方的人数差距,蒙古人的西进会被遏制。”

“向北发展会是蒙古人未来的主要进攻方向。”

“同时势力范围,也将真正落地,赵王拿下钦察草原的机会也会在这期间。”

郑义说的很明白了,朱棣必须加大对朱高燧的支持力度。

金山府吞并白帐汗国旧地,也变的势在必行。

索菲亚的事情也要尽快落实。

但是朱棣在郑义的话里还看出了一种防范。

那就是防范朱高燧,把大明土地干到黑海,那就表示大明也要占据一部分黑土地。

而有了黑土地,也有了人。

有了人,就可以就近组建军队,形成威慑力。

还有,郑义虽然没有说,但是朱棣也可以推算出来。

钦察草原,既然主要是黑土地,那矿产资源,应该比较匮乏。

没有矿产的支持,赵王国内的工业能力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如果,自己没有判断错误,白帐汗国旧地应该有大量矿产。

郑义这是把朱高燧拿捏的死死的啊。

没有什么工业能力的国度,那赵王只能成为大明的附庸。

一个没有能力成为强国的附庸,才是一个合格的挡箭牌。

再看朱高燧的奏章。

满满的都是父皇给人,父皇打钱。

被人卖了还不自知。

朱棣把奏章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看过以后,对于西部的情况也有了大概认识。

“父皇,儿臣觉的,不只是北线丝路要延伸。”

“南线丝路官道和中线丝路官道也要抓紧时间修到河中地区。”

“而且从青海,过昌都,到拉萨的官道也要写入计划。”

“没钱可以慢慢修,但是不能没有。”

“就像从嘉峪关到哈密的这条官道,虽然修的慢但是还是修通了。”

“有了充足的运力,地方和中央的联系才能紧密。”

“尤其是像西域这样遥远的地方,更加需要官道。”

“金山府虽然偏僻,但是在北线丝路的沟通下,金山府和北狩府的联系,远比我们和河中的紧密。”

朱棣看着朱高炽画出的一条条的大路,眼角直跳。

因为这都是大工程,只怕夏原吉又要骂娘了。

“国库够吗?”

朱棣问道。

朱高炽嘿嘿一笑。

“父皇拿下了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收缴的资产可是很多的。”

“昨日,那些资产已经处理完了。”

“现在国库有现银十亿两。”

嘶………

这是抄出了两个大明年收入啊。

朱棣闻言,也走到了地图前。

“既然如此,那云南府,澜沧府,缅甸府,八百府,河口府的路也要修了。”

“南部多泥泞,急需官道。”

这两个人,正在讨论郑义的奏章那,楼歪到了官道上。

“那就修。”

“郑义说得对,钱就是用来花的,不花放着那就是破铜烂铁。”

朱棣被郑义的倍增理论刺激的不行。

内库这段期间,花出去的钱的也不在少数。

皇家钱庄,紧随大明钱庄,进入到了全国县级单位。

带有皇家字号的商铺,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对于钱,朱棣的意思是,能花尽量的花掉。

让他们滚起来。

办法是不错的,大明的国库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了很多。

造币厂,更是开足马力的在造新币。

经济,说白了就是金钱的流动速度。

流动的快就说明好,流动的慢,就说明没有活力。

在这方面房地产是一个极度反经济的产业。

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套牢池。

和古人把钱埋到地里其实强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