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175章 忽悠商人

解决完了治安队,郑义又带着张辅、丘福找来了各大商会代表。

现在的大明工商界,几乎全都将郑义奉为领袖,即使郑义从来不这样认为,也从来没有承认过,但是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了大明商人的话事人。

所以郑义只是说了一声有事情要和各位商量。

不但是燕然城的商人,还有和林和永安城的商人都赶着狗,风尘仆仆的到了燕然城。

大家捧场,郑义就要给面子。

他笑容满面的和每一个人都打了招呼,然后才落座。

弄的跟着他的张辅和丘福很不适应,以前这些人都是他们颐指气使的下等人。

现在这些人不但和他们平起平坐,还得到了郑义的如此礼遇。

这就让他们很不忿了。

要知道这样的郑义,是连朱棣都见不到的。

“咳咳……”

郑义咳嗽一声,把大家的心神拉回现场。

“把各位招来,是有些事情要和各位商谈。”

“可能有些让各位感觉不妥的地方,大家要提出来,咱们商量着来。”

一群商人赶紧谦卑的道。

“那里的话,爵爷这是折煞我们了。”

“但有吩咐,不敢不从啊。”

郑义呵呵一笑,客气话,他不会当真。

“太严肃了,也太严重了。”

“今天虽然是要各位出力。”

“但是这出力前,该给大家的好处,也少不了。”

一群商人闻言,放开了僵化的面容,来了兴趣。

“爵爷有事儿,即使没有好处我们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郑义闻言,喊了一声好。

“好!”

“大明最珍贵的就是在坐为国为民不惜代价的儒商。”

“大家给面子,我也不啰嗦了。”

“咱们先说好处。”

郑义拿起指示杆,点在了背后的地图上。

“诸位请看。”

“这西域地区,全都是阳光充足的好地方。”

“这些地方,是棉花的起源地,也是为我们华夏带来新织物的宝地。”

“如果推广开来,这一地的棉花产量就可以满足全国百姓的衣服需求。”

“这样一片地。”

“大家觉得如何?”

一群商人面面相窥。

“这………”

一群人不知道怎么说,直接说了,会不会太不给爵爷面子?

郑义却直接说道。

“大家有什么疑虑就说出来,这扭扭捏捏的算什么?”

于是有人点出了问题所在。

“爵爷,这西域种植棉花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但是这里的种植的棉花品种和我们种植的不一样。”

“这里的棉花,不只是花朵小,产量低,而且纤维也非常粗,和我们那里种植的棉花差别太大了。”

(新疆的原始棉花是属于草棉,中国南方种植的是亚洲棉。后来引进的细绒棉和长绒棉是来自美洲。

后世新疆主要种植的棉花品种就是长绒棉,也叫海岛棉,来自加勒比海的岛上。

而亚洲棉在新疆和北方种不了,所以一直到新中国后新疆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

面对大家的质疑,郑义没有慌,因为他早就知道了。

所以胸有成竹。

“大家的担忧,我明白,不过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事儿。”

“大家知道我和朝廷都派出了探险队。”

“我派出的是东洲探险队。”

“朝廷派出的是环球探险队。”

“他们不只是是为了探险。”

“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搜集沿途的作物,而棉花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

“等有了新棉花品种后,我们利用这些品种培育出能够适应西域环境的新品棉花,不就把问题解决了?!”

“到时候这里不是一片宝地了吗?”

大家还是感觉不靠谱。

郑义知道他们不相信,所以担忧。

“大家应该听过,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吧?”

“大家知道原因吗?”

这有什么不知道的,一个商人道。

“爵爷这个我们知道,是因为在云梦泽引进了占城稻。”

郑义一拍手。

“对了,就是这样。”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只要用对了方法,我们就可以把一片荒泽,变成膏腴之地。”

“同理,这西域只是缺少一种适合它的棉花品种。”

“我可以和大家打一个赌,五年之内,西域这片土地,一定会成为棉花的天堂。”

“可以为大明的另一个富贵之地。”

“如果实现不了,佐度岛金矿,各位尽可取走。”

一众商人闻言一震。

佐渡岛金矿,这可是他们最近最大的谈资了,因为这个矿太富了。

甚至快比得上朝廷在爪哇的金矿了。

羡慕嫉妒恨,恨那不是自己的。

现在郑爵爷竟然要拿出这样一个聚宝盆来和他们打赌。

难道这一片地方真的是是一块宝地。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意动。

决定给郑义这个面子。

“爵爷我们信你,你就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吧。”

效果达到了,郑义开始不要脸了。

“我需要大家为朝廷成本价提供补给,需要各位继续支持私掠队向西,一直到拿下金帐汗国为止。”

“而各位能够得到的,不只是各种战利品和市场。”

“还有西域这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区。”

说到这里,他又放出一个鱼饵。

“而且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这各大棉花种植区,全都在丝绸之路这条经贸线的沿途。”

“将来没够创造多大的价值,各位应该能够明白。”

果然一听到丝绸之路,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郑义感觉差不多了,可以停止忽悠了。

郑义之所以这么忽悠人,也是没办法。

没有朝廷的粮饷,郑义能用的只有这些商人了。

而且西域要发展,也需要这些商人。

这是郑义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因为西域计划,是一个长年累月的计划,其中耗费也是无比巨大。

大明百姓已经有了漠北草原,西域地区的土地销售可能会不及预期。

汗血宝马还在帖木儿手里,一时半会也创造不了价值。

而攻灭察合台所得到的战利品,朱棣绝对不会留给自己。

自己除了自己可以依靠外,剩下的可能只有这些商人了。

至于为什么郑义信心十足。

他所能依托的,正是自己这两年努力建设的,从东北通过漠北一路到燕然城的贸易线。

而且这条贸易线会一路通到镇西城,也就是亦力把里(伊宁)。

需要的那些物资,明年东北几乎都可以提供。

程芷柔已经在加快郑家产业重心转移了。

东北就是自己的大后方。

一群商人喜滋滋的在心里盘算,即使不算棉花,只凭借丝路,好像就可以弥补他们损失了。

互相看了一眼,这群商人拿定了主意。

“爵爷,这事儿我们可以干,但是,朝廷必须和我们签订合约。

而且关于丝路地区,最少十年内,不能引进其他商人。”

“还要允许我们使用一些奴役,我们怕招不来百姓过来。”

郑义点点头同意了,比预料的好多了。

“这些可以同意,不过签约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

“张国公和丘国公,代表一部分勋贵和武将。”

“大家没有意见吧?”

引入勋贵背景,让这事儿可以接受,而且也让事情更加靠谱了。

“我们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