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149章 战争之王

朱棣闻言,差点忍不住说一声牛逼。

用蒙古人的方法打败蒙古人。

这一番劫掠下来,大量的瓦剌人会逃往阿勒泰,而他们的牲口却留给了北路大军。

一旦到了冬天,准噶尔盆地和大湖盆地巨冷无比,够瓦剌人受的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郑义果然深知兵事。

自己急躁躁的想拿下马哈麻,而郑义却在一边稳固地盘,一边给瓦剌人挖坑。

自己也要行动了,一边建城,一边拿下吐鲁番盆地,焉耆盆地,封堵白水涧,防止瓦剌人挨不住寒冬,南下过冬。

让他们去找马哈麻借粮、借地盘去吧。

郑义提议的拿下环塔里木绿洲的提议果然是别有用心的。

天山南和天山北,是两个环境。

天山南可以说是暖冬,天山北可以说是寒冬。

一道天山阻隔了北方的寒流,让准噶尔盆地更加的冰冷。

“朕怎么觉得有点熬鹰的感觉?”

张辅闻言惊讶了。

“陛下,郑义说,对付瓦剌和察合台这样的桀骜不驯的民族。”

“就要用熬鹰的办法,熬他们,一直熬到他们不敢反抗,尽显忠心为止。”

“不然,我们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现在再加上卫拉特和亦力把里人,恐怕不太好控制。”

“所以要熬对方,同时也是做给开拓队的人看。”

“收拢他们的心,破灭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朱棣一睁眼。

这是杀鸡儆猴吧。

这小子为了达到效果,最后不会屠城吧?

真要是屠城,朱棣表示自己会很支持。

因为蒙古人也是通过屠城震慑了整个亚洲,让他们利用仅有的几十万人,统治了偌大的土地。

现在他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了,不屠城,只怕大明很难在亦力把里站稳脚跟。

再加上自己消灭瓦剌和察合台后,就紧挨着帖木儿帝国和金帐汗国了,弄不好就会被别人里应外合的给灭了。

于是他给郑义回信,商谈屠城的事情。

郑义看到朱棣的问题后,知道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也明白朱棣是想借自己的手,干这个脏活。

说他有道理是因为伊犁河谷是外向型的,直接向西面敞开了怀抱。

而对内呢?南北天山几乎彻底封死了它和中原的联系,需要绕过漫长的天山才能抵达哈密地区。

屠城确实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现在,大明太缺人力了,漫长的道路和无数的小棱庄在等着建造。

国内更是需要无数的人力来修建道路,疏通运河和沟通水网。

甚至很多的矿山都需要人来开采,用大明人来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浪费了。

他们应该去努力的生孩子,只要人口够多,大明能够吞下全球,但是如果人口不够,最终只能为别人做了嫁衣。

例子很多不做赘述。

而且自己还想开发美洲,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所以不能杀。

“屠城虽然可以震慑一时,但是无法让他们一直惧怕。”

“我们可以搬空伊犁河谷,只设置卫城,即使丢失,也损失不大。”

“而等我们稳固好后方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他们侵占大明土地这个借口,把手伸向葱岭地区其他肥沃的土地。”

“比如河中地区的古大宛区域,古大月氏区域,都是农垦的好去处。”

朱棣再收到郑义的回信后,也豁然开朗。

“这小子竟然看上了帖木儿的中心地区。”

“胆子是真的大,但是听着就很有精神啊,带劲。”

“这样一来亦力把里就成了一个肥美的鱼饵,就看那个傻瓜上当了。”

这两个人,还没有拿下察合台那,就算计起了帖木儿和金帐汗国,完全没有把人家马哈麻的五十万大军放在眼里。

这可是五十万啊,这片地区,谁能拿出来?

就是帖木儿当年,也只不过是拿出了八十万大军,进攻大明。

现在帖木儿帝国再也拿不出如此庞大的军队了。

经过不断的内斗后,帖木儿在快速的衰落中。

金帐汗国和帖木儿如出一辙,内斗就没有停过。

相对来说,瓦剌和察合台还算是好的。

即使是这样,朱棣和郑义都没有把马哈麻放在眼里。

这就是枭雄的底气。

两个人越聊,整个西征计划越丰满。

朱棣也愈发觉的人口不足,如果有足够的人口,那还需要如此算计吗?

直接移民上百万,我看看谁还敢炸刺?

而后朱高炽也收到了朱棣的圣旨。

“即刻清查山居贫瘠之百姓,朕授其以阡陌良田千亩,蕃女两名。”

“凡愿意迁移者,一切费用朝廷包揽,所到之处,房舍牲口皆足。”

一句话,朱棣准备花高价给山沟沟里面的老百姓发福利了。

也是的,现在大明又不缺土地,那些山沟沟里的那点土地,还有啥价值?

不如迁移到富饶之地,开创新生活。

郑义知道了朱棣的打算又给朱棣指了一个方向。

“陕西地区,黄土高坡,地薄人多,陛下何不迁移其民,恢复生态,也许可以还黄河一个清亮。”

“如果水土流失得到遏制,黄河水运说不定也可以重新开通。”

“陛下觉得如何?”

朱棣觉得很可以啊,正愁没人用那。

于是朱高炽很快又收到了朱棣关于黄土高原迁民的旨意。

朱高炽立马就不高兴了。

“父皇觉得北患彻底根除了吗?”

“没有人口如何实边?”

漫长的长城防守靠的就是陕西的老百姓给养着那,要是没有了老百姓,长城怎么守?难道粮草补给都要从中原运过去不成?

朱高炽不敢怼朱棣,他直接怼到了郑义这里。

郑义回信道。

“大明为什么一定要防守?为什么不能打出去?”

“一道长城彻底扼杀了中原王朝的进取心,造成了千年的被动防守局面。”

“要知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只要一心对外,那战争永远不会蔓延到核心区域。”

“而且大明已经转向了工商社会,农税都要不收了,以后的重点是工商。”

“而工商是扩张型的,他们一定是要冲出去的。”

“所以,要什么长城?”

“努力发展工商比什么都好,只要朝廷有足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那就永远不会败。”

“因为未来的战争,打的就是工业生产力,打的就是经济。”

“殿下还没有发现吗?未来火器才是战争之王,只要你有源源不断的火器供应,弹丸就是最坚固的钢铁城墙。”

“而火器的生产取决于大明的工业生产能力。”

“工业能力越强,越容易打赢战争,你越能打赢战争,就表示你越强大。

只要足够强大,四面八方全都是你的乖孙子。”

“殿下,落后才会挨打,强国不惧任何威胁。”

“所以工业才是硬道理。”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