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70章 朱高煦毕业

上海县。

郑义正在指挥着朱高煦搬砖提泥。

“好好干,知道这是建的什么吗?”

“这是四夷馆,主管翻译的。”

“而在四夷馆旁边,正在建设的是外国语学校,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

朱高煦闷头干活,郑义的话像是鸭子叫唤一样,不断的在他耳朵旁边呱呱呱……

“你能不能闭嘴?”

郑义弯腰扛起一根柱子。

“住你个头,你是废物吗?”

“告诉你了这是四夷馆,文化人使用的地方,你能不能用点心?”

“他们是好面子的,你搞的不精细美观一点那行吗?”

“你搬的那些砖,少一块的缺一块的,怎么用?”

“你是来丢人的吗?”

朱高煦被骂的没脾气,只能轻拿轻放,不使其磕着碰着。

朱高煦感觉郑义这是在刁难他,但是看到其他人的工作后,就不这么想了,因为人家更加小心。

在古代砖是很贵的,尤其是官府用砖更加讲究,这一块大砖可值钱了。

这些天朱高煦是跟在郑义的屁股后面不断的换工地。

修路搭桥做建筑,每一次都被郑义骂的狗血淋头。

就连区域规划的时候都带着他。

让他量面积,一块一块的,还要量的精准无比,然后钉上一个又一个又细又长的石条。

他懒的仔细量,随便折腾了一下就下石条了,结果被郑义抓住狠狠的打了十几棍。

“你是一个智障吗?”

“告诉你了,这一片是普通民宅。”

“一大家子,就住这几间房,面积稍有不对,以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口水仗。”

“多少人都可能拔刀相向。”

“多少熟人都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根地桩,就是人家以后建房的基础。”

“你这样随随便便的瞎挂啦,你知道要给别人惹出多少麻烦吗?”

“你这个垃圾废物,一点小事儿都干不成,你还有个屁用?”

朱高煦觉得郑义小题大做,是故意折腾他。

不过没过几天,当他看到兄弟两个因为建房打的头破血流的之后,才明白地桩的意义。

再到市坊街道建设的时候,朱高煦感觉街道太窄了,马车不能畅快奔驰。

又被郑义教训了。

“这是步行街?步行街懂不懂?”

“步行街旁边不是建有停车场吗?”

“那是干什么的?”

“大家来这里是买东西的,一个店铺相距十万八千里还怎么逛?”

“你能不能有点脑子?”

“双向单车道的宽度,既不耽误店铺补充货物,又方便客户挨个店铺挑选商品。”

“而且这样的宽度也可以显的人来人往的,热闹。”

“知道什么叫热闹吗?就是你看到人多也想去看看的凑热闹的那个热闹。”

“脑子,脑子,它是个好东西,你为什么就没有?”

朱高煦被骂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从小工逐渐的成了大工,然后又从大工升级成了总管,又从总管升级成了策划,又从策划成了规划,又从规划成总设计。

一路走来,朱高煦脑袋上的包都没有断过。

一直等到有一天,他拿着图纸来找郑义。

“这城里全是一块块的建筑是不是不太好?”

“你看咱这府上都还有个花园那,这么大城市,他没有休闲的地方是不是不和谐。”

郑义没想到他能说出这话来。

公园有啊,那建设的乱七八糟的老城区,他是准备一点点把他们变成大公园的。

还有那些豪族的几十亩大寨子,都是未来的公园候选地。

还有这县衙,府衙,各种官办机构。

不过这大个子能有现在的觉悟,说明他真的开窍了。

郑义接过他手里的图纸。

“好了,你可以走人了!”

朱高煦懵逼了。

“什么?”

郑义指指门外。

“你可以走人了。”

朱高煦张大了嘴巴,还有点懵。

“啊……”

“走,我去那?”

这段时间的连轴转,已经把他忙的忘记了自己是个王爷了。

郑义一把揽住他的肩膀就向外走。

“福州啊,你不是还那里搞市舶司的吗?”

“你要快点了,你爹,也就是陛下,决定明年一月份出征北伐了。”

“留给你建设赌城和市舶司的时间可不多了。”

一股子记忆涌上心头。

对啊,自己是汉王啊,自己在总领福州市舶司,还有父皇交给他的建设福州赌城的任务。

朱高煦扭头眼神复杂的看向郑义,又怒,又恨,又敬。

郑义可不管他,推着他就向码头走。

小娟也急匆匆的从后面追上来,拍给郑义一个大包裹。

郑义接过,然后塞进朱高煦的怀里,却是他的随身物品。

朱高煦不好受了。

这是有多嫌弃他?

一直到上了船,郑义扭头走后,汉王才彻底回神。

捏捏手中的包裹。

朱高煦感觉自己重新活了一世。

他都忘记了他汉王的身份了,他也融入了那个大集体了。

而现在他感觉自己是被抛弃了。

不舒服,特别不舒服。

甚至他感觉以后没有人打他了,就很伤心。

郑义也在船走后,又冒了出来。

没办法,当儿子养了小半年,还是有点舍不得的。

而且这儿子,自己才养出个样啊。

朱棣真不是人。

回到府里。

程芷柔告诉他蕃城彻底竣工了。

郑义闻言露出一个笑意。

“那是时候把这些夷人赶出上海了。”

“他们一点都不讲卫生。”

这已经是全上海人的共识了。

蕃城完成了,郑义开始执行他的封禁政策。

“凡外来人员,须在蕃城经过太医院观察两月后,才可进入上海生活。”

“凡夷人,不可光顾青楼等处所,本国百姓严禁于外人产生肉体接触。”

现在上海的青楼已经被郑义改的面目全非了,与其说是青楼不如说是各种娱乐场所。

京城里的很多姑娘自梳之后,又跑到上海来找郑义了。

郑义也顺水推舟,让他们经营起了各种娱乐产业。

在古代,娱乐空虚的年代,可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这不让他们来玩那怎么能行?

于是很多夷人组团反对。

感觉气氛到了,郑义示意一些商人前去提点。

“大明缺人,缺女人,尤其是有姿色的女人。”

闻弦而知雅意,这些老外赶忙问道。

“怎么说?”

其他人压低了声音。

“一千人可入籍。”

“或者为大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也可入籍。”

“比如郑大人对南洋的地理不熟悉,物产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