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68章 兵伐安南

朱棣看看郑义的奏报,再看看奏报里的皇家钱庄钱票。

二千万两。

(郑义几乎把现钱都给了朱棣。)

麻痹,来钱这么容易的吗?

朱棣看向那些文官的眼神有点不善了。

郑义果然没有说错,皇帝和平头百姓,辛辛苦苦努力劳作,最后竟然都肥了这群蛀虫。

当然对于郑义不把朱高煦当人这件事朱棣是很介意的。

但是看在银票的份上,他觉得赵王是不是也该动动?

这都是钱啊!

朱棣想着要不赶紧再多生几个?

送给郑义祸害祸害?

这时候朱瞻基跑了过来,还是一个小布丁。

“爷爷,爷爷你是又发财了吗?”

朱棣脸色一僵。

这就被看出来了?

“没有的事儿,皇爷爷这是看到我乖孙了,所以高兴。”

朱瞻基闪烁着布灵布灵的大眼睛,一副不信你的样子。

“我才不信呢,爷爷你这非明是看到钱的样子。”

“才不是看到我的样子。”

就是啊,一个是和蔼可亲的样子,一个是流口水的样子,怎么可能一样。

这臭小子,怎么把聪明劲用到这里了。

朱棣心里腹诽。

随后他眼睛一转,要不要把乖孙也卖了?

乖孙怎么也值一千万两吧。

然后想了想,还是算了,郑义这人太危险,还是跟着自己来的放心。

东番岛,澎湖舰队。

柳生看着最后一批物资送到,自己的舰队也可以行动了。

“老马,这次兵伐安南,以我们澎湖舰队为主。”

“陛下的目的是把安南彻底融入大明疆土,永不叛离。”

“所以我觉得这次与其说是兵伐,不如说是强掠。”

“我们需要配合吊民大使,强掠安南民众,送往中原边陲垦荒,然后保护中原民众迁移入安南。”

“这次的征伐,男丁可杀,但是妇女儿童不可虐待。”

马靖早就接到了朱棣的手令,知道应该怎么配合柳生。

“柳统制放心,陛下说军资充足,可徐徐图之,以保存我军有生力量为前提。”

“另外,王统制送来了五千倭奴武士,可为先锋。”

柳生眼睛一亮,感觉妙的很。

这些倭奴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战力不俗,配合自己的一万火枪兵,足以扫平安南了。

朱棣之所以给柳生调配过来五千武士,那是因为郑义上奏的以倭制敌的方略。

所以他打算先在安南试验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在自己的北伐军队中加入武士军。

虽然郑义说的很完美,但是对于异族入军这件事,朱棣还是非常谨慎。

要知道大唐帝国,就是因为安禄山而崩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女人可以要,但是男人,还是死了的好。

没过多久。

郑义在上海就听到了柳生抵达安南的消息。

随后胡朝开始不断派人过来求饶。

郑义也见了好几次使者,这些人满脸愁苦又是塞钱,又是诉苦的。

看的他都不忍心了。

在拿到孝敬后,他和颜悦色的劝道。

“尔等皆为我华夏南渡之民,何不早日认祖归宗?”

“一再叛离,欺师灭祖,又是为何?”

“而且我听说胡朝残虐,我看还是回来的好。”

“这泱泱大中华,难道不比那山野莽食之徒来的光明?”

郑义又带着他们参观了正在修建的蕃城,赌城,新城和纺织城等等。

这些大使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羡慕。

经过郑义这道关口,这些使者在见到朱棣以后虽然嘴上也说着求饶的话,但是怎么看怎么像应付了事。

其人更是京城买了几间民宅住了下来。

胡季犁耗费无数财货,却等来了连续不断的劝降信件。

“王,大明武备昌盛,资材无数,大明帝国皇帝陛下,更是准备用十年的时间踏遍安南。”

“这是绝无胜算之仗,不如早作打算,以免宗族灭绝。”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大明对降王,多有优待,更是准许生活在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

“王当备足财货,才好享受这人间仙境。”

胡季犁看到这些信件,都想把这些人全家都杀了,这是人话吗?

但是想了想还是没下手,这算是一个退路,万一不幸被言中了呢?这也算一条回还的线。

而且明军确实太过强大了,就连他引以为傲的象兵,在火器面前也如同纸做的一般。

敌人没有杀死半个,却踩死了大量自己人。

现在沿海已经沦陷了,内地城寨又能坚持多久。

最让他恐慌的是,凡到一地,不管人畜财物,都被大明军一扫而空。

“他们这是蚕食之计,我们要不孤注一掷,在升龙和他们决战吧,要不然只能看着自己被一点点吞噬殆尽。”

胡元澄,胡汉苍都知道这样拖着,并不能带给他们任何转机,反而让他们越来越无力。

“决一死战吧。”

“决一死战!”

胡季犁踟蹰许久,最终决定,和柳生决一死战。

战败了,他们就逃进山里,伺机再来。

他就不信了,大明还能把所有人都迁走。

只有有人,那就是自己重开的星星之火。

澎湖舰对这边。

探报不断传来,显示升龙正在不断有军队聚集。

柳生和马靖一点都不着急,慢悠悠的,一层一层的推进。

见人就抓,财货尽掠,人畜不留。

胡家父子那是等的心焦如焚,而柳大人却是愈发的悠闲。

“这胡家父子是不是有病?”

“陛下给我们的指示是保存有生力量,慢慢蚕食,他们却都聚集在升龙,他们这种搞法,粮草能够支撑的住吗?”

“我们再往南点,离他们远点,继续我们的工作。”

马靖也同意这种做法。

“就是啊,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想,我们用的是船队,又不是走的陆路。”

“只要船队跟着我们一路向南,他们这样做反到方便了我们。”

因为军队都去升龙了,地方空虚无比。

他们这不到两万人,没必要和他们拼。

策略制定好,柳升想到了什么趣事儿。

“听说这些移民在琼州府停留等待客船的时候,被琼州府尹派去开荒了?”

马靖点点头,还真有这个事儿。

“听说已经开了万顷良田,这成府尹也是能人,见缝插针。”

“本来比较荒凉的琼州府,就这样白白得了万顷良田。”

“以后来这琼州府上任的官可就不苦了。”

柳生摇摇头。

“何止万顷啊,想想这安南可是有几百万人口,现在也才转运了小几十万。”

“琼州府要是继续这样搞,只怕弄个百万顷田地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是他有这么多人口耕作吗?”

马靖顿了一下,下意识的道。

“他不会截留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