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全球华夏>第29章 航海物资

鸡鸣寺。

姚广孝感觉自己这地方越来越热闹了。

而且热闹的原因,大都和郑义有关。

“这就是近来郑义身上发生的事情。”

郑和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竟然几乎得罪了全体文官集团。

但是又获得了陛下和太子的青睐。

不过这还是很危险啊。

“老师我这次出海的时候,能不能带上他?”

姚广孝眼中透出莫名的味道。

“你觉得呢?”

郑和颓然叹了一口气。

“做个平凡人不好吗?为什么要折腾。”

姚广孝悠悠喝了一口茶。

“能够以一己之力,推动大明之变革,他早就不是普通人了。”

“而且太子又仁厚,算是不错的选择。”

“你不用太过思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一展自己的抱负,这样的人生才畅快。”

“至于其他,你那儿子,比你懂。”

“所以,你不要多此一举。”

郑和忙施礼。

“多谢老师教诲。”

姚广孝摆摆手。

“等你到达我佛圣地的时候,给我说一声,我去把我佛圣物迎回。”

“中国有了圣物镇守,对你的西行大有裨益。”

郑和再施礼。

“累师傅照应了。”

告别了姚广孝。

郑和坐着马车,回到家里,就看到郑义正在搬运一个个圆桶。

“义儿,你在做什么?”

郑义回道。

“这里面的是葡萄酒,保质期长,如果在海上航行时间长,找不到淡水,可以适当替代。”

“我让他们搬到码头上,去卖,很多出海的水手应该会喜欢。”

“胡闹!”

“航行的时候是禁酒的。”

郑和觉得郑义这是在胡闹。

郑义却不以为然,三个月前趁着葡萄半生不熟的时候,他可是收了很多的。

为的就是现在。

“爹爹,等到船上的水坏掉后,在保命和饮酒之间,还有的选吗?”

郑和一怔。

这还真是。

“所以吗,未来葡萄酒,烧酒会大行其道。”

“当然相对于解渴来说,葡萄酒更受欢迎。”

“烧酒却可以杀菌,也要备一些。”

郑和疑惑道。

“为什么不能是清酒,黄酒这些?”

郑义无奈道。

“太贵啊。”

郑和恍然大悟。

那些酒只听名字就知道不便宜了:秋露白,金盆露,枸杞酒,桑葚酒,虎骨酒,梨花春,杏花村,凤泉,玉练,天醇,瑶池,金浆,玉碎,五加皮………

现在粮食这么金贵,谁吃饱了撑的,让粮食酒上船?

葡萄酒,不用说了,用葡萄酿的,便宜。

烧酒,明初的人可不喜欢这种辣嗓子的东东,也就老百姓喜欢,便宜,而且一口就醉,不然像其他酒一样要用碗喝?谁家顶的住?

最重要的是烧酒是用杂粮或者甘蔗渣酿的,超便宜。

“那我也定一点,试试。”

郑义就是在这里等着他那。

“好的爹,你让候公公联系我就行,我一定给你留一部分。”

谈妥了一笔订单,郑义又拉着郑义来到另一处院子。

“爹爹,我知道船上储水,一旬就会变质,孩儿特意研制了新型水桶。”

郑义打开一个水桶塞子。

“爹爹,向内看,我这水桶内镶银片,可以延长水的保质期到两旬至三旬。”

“我的建议的是船队搭配着来,一份普通水桶,一份两旬水桶,加上一份三旬水桶。”

“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航海需求。”

水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让郑和头疼。

今天看到郑义的准备,郑和很高兴。

“要,有多少?为父全要了。”

郑义闻言嘴角都翘上天了。

“不急,爹爹。我这里还有好东西,跟我来。”

“大量的橘子,柠檬干,火腿,腊肉,咸鱼………”

“这些食材,可以极大缓解船员因为无法食用新鲜蔬菜而得的虚浮症。”

“你看你们是不是也准备一些。”

看着郑义那一脸奸商的样子,郑和都想揍他了。

但是这些东西又是他急需的。

随船医生也向他说过,因为饮食问题,有些船员患上轻微虚浮症(坏血症)。

郑义可以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买,买,买。”

“臭小子,挣钱的主意都打到了你爹的头上。”

郑义呵呵的陪笑。

“爹爹受累了,是船队回来了,我准备拉去码头卖的。”

“是爹爹问的,我才说。”

“其实,不用钱也行,孩儿,准备搞一个船厂,木材需求比较大。另外,孩儿还准备搞个皮革厂,皮毛需求也非常大。”

“所以,爹爹,咱们完全可以交换啊?”

“朝廷得了这些东西,也是要处理的是吧,换给我,还省了大力气。”

郑和没好气的道。

“你就不怕那些御史告你爹爹中饱私囊?”

郑义无所谓的道。

“怕什么?东西别人又没有,这是咱家的独门生意。”

“让他们找去,除了腊肉,咸鱼,最后还是要找我。”

“爹爹只管把事情交给他们就行。”

“这生意跑不了。”

“就是腊肉咸鱼,他们也弄不到多少。”

郑义得意的直笑。

现在他手下,已经达到两千多人。

把能搜集的物资,搜集了个差不多。

短时间内,其他人根本弄不到多少东西。

事情是这样的,但是操作上可以变通一点。

“如果爹爹有顾虑的话,可以向陛下提个建议。”

“比如招标。”

“朝廷列出物资需求和数量,广而告之。”

“到时候,符合条件的中标。”

“如果有符合条件的多,同等质量,价格低着中标。”

“爹爹,感觉这样可好?”

郑和听着,眼睛就亮了。

“很好,方法非常好,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开来,杜绝一些人的中饱私囊。”

郑义陪着笑。

“有用就好。”

“爹爹先回去洗刷一下,休息一下,傍晚我们要去陛下哪里吃饭。”

“到时候,你说一下就行。”

郑和却是没有听他的,洗刷过后,换了一身衣服,就开始四处查看郑家的产业。

尤其是在看到共幼院里的几千孩子后,郑和都被感动了。

人人吃得饱,穿的暖,而且时不时的就有孩子聚在一起,用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郑和凑过去。

“刘是这么写的。”

“不对应该是柳树的柳,这样写。”

“丫丫,你到底姓什么?”

小女孩歪着脑袋。

“就是陆啊,陆地的陆。”

“娄底的娄?”

“陆地的陆!”

“刘迪的刘?”

“柳笛的柳?”

郑和差点被逗笑了。

不过也很惊讶,这些孩子竟然认识了这么多的字。

这比他手下的很多将士都要厉害。

很快他又到了大工坊。

水利翻车已经建十几个。

有锯木头的工坊,有打铁的工坊,有磨米的工坊,有造纸的工坊,有印刷的工坊,还有缫丝的工坊………

郑和没想到郑义除了摆钟和马车外,搞了这么多东西。

想到郑义的打算。

“那很快还会有造船的工坊,皮革工坊。”

“这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