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四合院:过继一大爷,我选择躺平>第141章 乾隆亲笔帖盒

刚才说那些也只是为了跟掌柜的杀价,能以六十的价格拿下,就该偷着乐了。

于是郝向阳没再犹豫,干脆地说道:“行,那这杯子我要了。”

随后便掏钱连那红木盒子一块拿下来了。

一旁的娄晓娥颇为吃惊,郝向阳竟然对这东西这么感兴趣。

肯花六十块钱收这样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老古董。

这点跟经常来家里做客的那位侯叔叔倒有点像。

他对这种老物件也是爱不释手。

每次一谈及那些宝贝,可以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心想没准儿向阳和侯叔两人还能聊得来。

那老板收到钱,对两人的态度顿时殷勤了很多。

这才一上午的时间, 一个犀角杯转手就赚了将近十块钱的利润。

这买卖不亏。

东西到手后,两人便一道去了娄家。

路上,娄晓娥仍然对郝向阳刚才在信托商店的行为感到不解。

“向阳,你为啥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一杯子呀?”

她对古玩不怎么了解,不明白这些老物件的价值。

郝向阳没多做解释,“这东西有收藏前景,买来肯定不亏。”

他知道那信托商店掌柜的没有说大话,犀角杯确实很贵重,而且这只品相很不错。

犀角雕刻在竹、木、牙、角四大雕刻中,居首要地位。

其原因就在于犀角材料的珍贵难得和其材质的药用价值。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促使郝向阳买下了这个物件。

那就是装这犀角杯的盒子,他瞧出这玩意儿不简单。

拥有大师级木匠技艺后,郝向阳对与木材有关的事物增进了不少了解。

基本上一件木制品放到他跟前,他顷刻就能摸透那物件所采用的材质,来自什么年代,市场价值几何。

这盒子是紫檀木的。

雕工精细,年代悠久。

即便是以木匠的专业眼光来看,这款木盒的木纹也确实漂亮。

首先木纹的位置选择很讲究,恰到好处,可谓独具匠心。

盒子的四角还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用深色木块制作榫块,形成色彩对比。

通观整个木盒,设计简洁又不落俗套。

而且从品种、形式、构件、装饰花纹、工艺手法以及包浆六个方面综合考察:这木盒应该是清代传世的古檀木盒。

光是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作为容器的木盒就已经是极品了。

可想而知,其中装着的犀角杯,价值必定更加非同凡响。

光这盒子都不止六十了,而他能花六十块钱把盒子和犀角杯一块儿买到手,纯属737是捡了大漏了。

这犀角杯在后世,要是拿去拍卖,肯定是天价,可以说是稀世珍宝。

娄晓娥听郝向阳说看中这东西的收藏前景,也大致能知道点他的意图了。

有些人收藏古董纯属爱好,像那侯叔,遇到自己喜欢的老物件,从来不看成本。

只是没想到向阳也有这好爱,不过手里没点资本,怕是没办法入行。

娄晓娥对收藏这些东西兴趣不大,也就没再说什么。

两人很快就回了娄家。

一进屋,发现上次来时见到的那位侯爷和赵董,还有其他两位陌生客人也在,估摸着是火腿买家。

刚要打招呼,那侯爷眼睛瞄到郝向阳手里的木盒,顿时挪不开视线了。

凑近一瞧,“哟,紫檀木的,看这款式,还是清乾隆时期的。”

说完又问郝向阳,“小兄弟,能不能给我上手瞧瞧?”

郝向阳对这侯爷有点印象。

上次一来就追着自己问那些字画,这次来又迷上了自己手里的木盒。

而且一听他说话就知道,这侯爷是个懂行的。

给他看看也无妨。

没准儿还能帮着鉴定鉴定。

看看他能不能说出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这样想着,郝向阳也就没有藏私,直接把木盒递了上去。

娄知仁他们也都面面相觑。

知道这侯爷肯定又看上人家的宝贝了。

不过跟他认识了这么些年,娄知仁夫妇还有这些老朋友也都知道,他就喜欢这种老物件。

只要见着真的古玩物件,他就挪不动道。

也就随他去,没谁上去打搅。

大伙也都很好奇,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能让侯爷感兴趣的红色木盒子,到底什么来头。

只见他先用指腹细细摩挲了一遍木盒的表面,感受上面的纹路。

随后又轻轻打开盒盖。

一只褐红色的犀角杯出现在众人眼前。

看到这只犀角杯后,侯爷又是眼前一亮。

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上下左右细细观摩起来。

只见这只犀角杯以镂空雕饰的方式作为杯耳;与耳相对的另一侧,是一排纵向排列的五个凸棱,重叠在云头纹上。

“还是螭纹!”

还没看两眼,侯爷口中便是一声惊叹。

杯身采用高浮雕的方法,甚至还采用了透空半圆雕的方法。

雕琢了十余个神态各异的小螭在杯身各处,造型各异。

每个小螭的头型不尽相同,有象首的,有鸟头,有独角虬龙和双角兽头的等等。

但不管什么头形,所有的灵兽全都为螭身。

有昂首张望的,也有相互追逐撕咬的。

杯子的口沿饰有回纹一周,近口沿处内外壁各饰雷纹一周;正面分别饰花瓣纹和回纹等。

地纹用浅浮雕和线刻花瓣纹、兽纹以及回纹等纹饰作为装饰。

足部整齐排列十一个头朝上的线刻螭纹。

侯爷看得叹为观止,心情颇有些激动。

这宝贝确实难得,没想到今儿过来还能有这种收获。

又细看了遍这犀角杯的材质和品相,侯爷心中连连赞叹。

有人问:“怎么着侯爷,给大伙讲讲?”

侯爷也没藏私,解释道:“明代曹明仲在《格古要论》中对犀角材质有过如下描述:‘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

“这件犀角杯色泽光亮油润,晶莹剔透。

造型上遵循了犀角的自然形态,纹饰瑰丽神秘充满动感。

器身纹饰按疏密、繁简、动静的对比,以及大小和深浅的对比,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不论是雕工还是沁色,都是难得一见的犀角雕珍品。”

观赏完后,侯爷仍有些意犹未尽,忍不住问郝向阳:“这犀角杯卖么?我愿意出这个数。”

他说着伸出一只手掌,比了个五。

还不待郝向阳回话,娄晓娥瞧见侯爷出的价,顿时就不乐意了。

“侯叔,您就出五十啊,这可是向阳花了六十买的,要卖您五十,转手就亏十块。”

一听郝向阳只花了六十,侯爷瞪大了眼睛,惊呼道:“这小子还真是捡了个大漏,我刚是想出价五百。”

听见这个数字,娄晓娥一阵心惊。

没想到侯也会用高出十倍价钱入手。

原本郝向阳花六十买入她都觉得离谱了。

现在倒好,这侯爷直接喊出了天价。

五百块钱要是再添点,都够买房的了。

这回娄晓娥是真的有些相信,这杯子是个宝了。

没想到郝向阳眼光这么毒辣, 一眼就挑到了这么个价值不菲的宝贝。

其他人也算见过大世面了,不过一个盒子再加一个古怪的杯子,就出价五百,这也太夸张 了。

也就意味着郝向阳啥也没干,净赚四百四。

这年头想赚几块钱可没这么容易。

一方面惊叹郝向阳的运气,当然也在想侯爷这钱花的值不值。

以他们商人的惯性,有人出这价,肯定二话不说就卖了。

都以为这笔买卖肯定能成交。

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郝向阳却只是笑了笑,把盒子收了回来。

“我也喜欢这种老物件,可能要让侯爷失望了。”

“不卖?”

大伙的语气颇有些讶异。

侯爷脸色肉眼可见的失落。

按他们这些收藏爱好者的尿性,是不会直接开口就给出这么高的价格的。

只是侯爷和娄知仁是多年好友,又知道郝向阳是娄知仁看好的未来女婿。

再有上次的接触,侯爷对郝向阳颇为赏识,愿意结交这位年轻人。

这才给出了一个颇有诚意的价格。

他是真心想收了这犀角杯。

只是没想到郝向阳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娄知仁他们又傻眼了。

侯爷出这价已经很离谱了,关键郝向阳还不卖。

这玩意儿真有这么好?

虽然这犀角杯看起来是挺别致,做工也精细,但他们总觉得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不过这毕竟是他们买卖双方自己的事,他们这些旁观的人也不好干预。

便没有插嘴。

侯爷只觉得可惜,错失了一件宝贝。

这种犀角杯如果是新玩意,肯定不值这个价。

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不过郝向阳手上的这只,却十分珍贵。

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到这时候已经是文物了。

且杯身包浆厚重,色泽深沉,褐中微泛红色,雕工精细。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只是没想到郝向阳这么难对付。

现在人家不出,他也没办法。

不过能见着年轻人喜欢这行,侯爷心里也很欣慰。

娄晓娥这时候倒希望郝向阳出手。

毕竟这利润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一上午就净赚四百四,谁能不心动?

要是只是收藏起来等着涨价,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也不见得最终价值一定超过侯爷 出的价。

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能不能卖个好价钱还是个疑问。

只是娄晓娥也知道,郝向阳有自己的主见,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没准儿自己还是低估了这只犀角杯的价值。

她知道侯爷最爱科普这些古玩的来历和价值,以及相关的文化。

于是又对侯爷问道:“侯叔叔,不如您多跟我们讲讲呗,这杯子为啥这么特别?”

侯爷见大家都一脸感兴趣的模样,而且郝向阳也明确说了不卖。

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将这犀角杯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和盘托出。

“除了我刚才提到的犀角材质本身的价值以外,这杯子的工艺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犀角材料极为难得,导致材料方面有限制,专门雕刻犀角的匠人就少之又少。

大多是从竹木牙艺人转道而来,或者身兼数艺。”

“而能够雕刻出这样精细的纹路和栩栩如生的蟠螭形象,又更加难能可贵。

要求匠人有极高的天赋和技艺不说,还必须具有浓厚的文化修养。

因此这犀角杯的艺术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

“再加上犀角杯由于材质原因,年代久远犀角会被侵蚀。

所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犀角雕刻品少之又少。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就无需我多言了。”

听了侯爷这番细致的讲解,大家这才领会到,刚才这俩人为什么会这样宝贝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物件。

侯爷是行家也就罢了,他懂这些很正常。

没想到郝向阳年纪轻轻也有这眼力见。

着实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刮目相看。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郝向阳将东西收好之后,大家又闲聊了一阵。

那边在谭雅丽的安排下,家里的佣人已经将午饭准备好了。

大伙也都移座就餐。

于是这才停止闲聊,几人一同上桌吃饭。

酒过三巡,破烂候心里还在惦记着郝向阳那宝贝。

想到装着犀角杯的红色木盒子,再次打开了话匣。

“刚才光顾着聊那犀角杯了,其实装着犀角杯的盒子也不是寻常物件,我拿到手一摸,就知道它是用顶级紫檀木打造的。”

“说起那木盒,早些年,我也收了个乾隆年间的帖盒,不过我那盒子是金丝楠木为材质打造的,同样价值不菲,那上头还有乾隆亲笔题字。”

郝向阳听着他说这些,愣了愣,也不知想到了什么。

突然插嘴问道:“您姓侯?”

几人都糊涂,侯爷侯爷,可不就姓侯么?

侯爷点了点头,觉得他突然这么一问有些奇怪。

得知他确实姓侯,郝向阳按耐住激动的心情,又接着问,“您刚说,那乾隆帖盒上写的什么?”

上面的字侯爷已经看了无数遍,早已烂熟于心。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一说起这乾隆帖盒,侯爷又来了兴致。

想当初,他发现这帖盒时,比今天看到这只犀角杯还兴奋。

为此,破烂侯软磨硬泡了老半天,最终好不容易才说动了那个不识货的大财主,从他手里买来。

算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每每想起得到这帖盒的经历,他都偷着乐。

侯爷还在那儿自顾自讲着那乾隆帖盒有多难得。

大伙时不时跟着附和几句。

只是问完这两个问题后的郝向阳却傻眼了。

他盯着面前这人仔细瞧了瞧。

侯爷,乾隆贴盒,还有收藏家的身份。

再加上这对古玩如出一辙的痴迷模样。

这人不就是正阳门下里的破烂侯么!

据说那破烂侯整天拎个蛇皮袋子走街串巷,名为收破烂实则收古玩。

问题是眼前的侯爷这瞧着也没有那么破落啊!

穿衣打扮都挺正常,只是看着低调。

眼神倒是同样精明。

如果他真是那副破落装扮的话,可能郝向阳早就认出来了。

而且这破烂候为人豁达,生平最钟爱的就是古玩,这么一看倒是对上了。

印象中这人有点家世背景,是王爷的外孙子,其祖上传下来不少好东西。

那些藏品要是碰到一个败家子,肯定是要败光的。

但破烂侯却宁可捡破烂,也没有出卖这些宝贝。

而且在他一生中还在不停地收集古玩。

因此而得了破烂候”这么个名号。

他自己被别人这么叫也满不在乎,反而欣然接受。

平日里除了捡破烂收古玩,就是看那些古籍典故之类的。

因此对这类东西十分了解,可谓是资深行家。

而且眼光毒辣得很,生平搞古玩几乎没有打过眼。

没想到能在这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