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还珠同人]血色梨花【完结】>☆、雍正心思

  贡茶的事情让玉吉哈很是欢喜,其实说来着可能也算是雍正对于玉吉哈出差公干出成绩的一种变相奖励,毕竟离玉吉哈得到三品爵位才没有多久,也不好直接再往上升官,什么都讲究一个稳啊!升官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啊!这也是雍正对于玉吉哈的一种保护呢!

  御书房里,雍正和几个王爷正在讨论关于福建传来的养殖扩大后的效果,商议着是不是在整个江南铺开这样的养殖模式。

  “这一次的成效还是不错的,这个方法说来两江,两广,甚至是四川都能用上,要是这样算下来,再加上这几年粮食高产,套种,户部的压力就小了很多了,国库也能多些银子,咱们也能忘河工上多撒些银子了。”

  雍正难得没有皱着眉头说话,下面坐着的几个当年四爷党的王爷也跟着点头,老十二事酱油党成员。一向不怎么管事,喜欢佛法,最多参和一下蒙古的事情,谁让他是苏麻拉姑养大的呢,不过,去年老大允褆死了,他上面的哥哥除了老四做了皇帝,其他都没有了,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剩下的11个儿子里,他排老二,正好在雍正的下面,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说的?这宗正就成了他的活计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插一脚了。

  “皇上,这八旗最近好些人家都有点议论,都是内务府的事情惹出来的,想请宗人府查八旗饷银的事情。怕也有贪腐的。还说着银子不顶事,如今物价高了。”

  这是他的活计,他的说,国库是有钱了,可是这不代表八旗弟子有钱了,要防着人家眼红啊!八旗子弟只要出生就有饷银,这是祖宗的规矩,这造成了旗人的高高在上和不思进取,可是也有一家子吃不饱饭的,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是男丁兴旺的。

  雍正一听刚舒展的眉头就有皱了起来,这是老大难啊,吃了国库多少的银子,真是麻烦,八旗糜烂也是总所周知的,这可怎么好呢?

  这一次内务府清查中立了公的十六和十七心里其实是有些想法的,不过他们老实说这一次功劳已经不小了,不敢出头,倒是新封的缄亲王老二十四允秘年纪轻,热血的出头了。满脸的怒气,嘟囔着:

  “这些人光拿银子不出力,还觉得少了?太不知足了吧!要不这样,给他们活干,谁去谁加钱。”

  本事随口一句话,不过雍正倒是眼睛一亮,他想的更是复杂些,这如今八旗的子弟一个个无事可做其实才是他们糜烂的根本,毕竟职位就只有这么些,勋贵传下的爵位也是,几乎几代下来,闲着没事做的,或是普通的旗人,就已经占了旗人中的5成了,既然这样,让他们忙起来也是好法子。

  虽然不好让每一个旗人都当兵去,不过换一个法子让他们忙起来也是可以的。

  “这样,允秘,你和你十二哥去办件事,在丰台大营边上弄个武备堂,让八旗子弟去参加考核,凡是骑术箭术优异者可以的赏银,最高100两,排上百名,前十名百两,十一到五十的五十两,剩下的10两,想要银子,可以,看谁有本事挣,这些银子,朕内库出,告诉他们,一年一次,身上没有实职的都能去,前十名要是兵法什么的也不错,朕酌情给与官职,无论是哪一旗都有机会。”

  一句话让其他几个眼睛也是一亮,他们也想到了这么做的意义,可以说是从另一个方面鼓励了八旗子弟尚武之风,如今没事干的小子还是不少的,好些觉得练武什么的都是没用的,好些人家的旗人子弟连最起码的骑马都有些起不了了,简直就是打脸啊!这样一来,他们估计就算不为了银子,也会为了这前十名得到官职的机会而努力,说白了这也就成了另一条公平选拔的选官路子了。有了希望,还怕他们不努力?就是他们自己不想,还有他们家里的老人呢!好办法!

  老十三先笑了,不过他又想到了其他的,于是略带调侃的对着雍正说道:

  “皇上这一招厉害啊!臣弟估摸着,这样一来,那些卖卖鸟笼子的要生意惨淡了。不过如今这旗人学汉人科举的也不少呢,皇上是不是也支持一下,您的内库如今可是家底丰厚呢。”

  这一说,另外几个也是满脸的笑意,对于这一次的内务府事件,他们其实也是参与者啊!也是有成就感的。说起这内库的问题,虽然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也想看着雍正怎么应对,雍正带着一点的无奈神色,笑骂道:

  “这是怎么说的,老十三,你这算劫富济贫么?也好,这样吧,官学里也设一个,每年年底考核,前十的赏银100。这官学里的旗人子弟还是少了,这样,今年在扩建一下吧!咱们旗人中秀才,举人,进士到底是太少了,要争气啊!”

  说话间叹了口气,其他几个也都低下了头,他们都是上书房出来的,康熙的120边读书法一个个都经历过,在反过来看京里的其他人家,除了宗亲的孩子陪着上上书房读书的意外,其他成样子的还真是少啊!多是靠着萌茔祖积,混个官职,真正靠着自己的人不多,这样下去还真是不好说啊!

  “皇上不必担忧,如今情况已经在好转了,旗人家子弟读书好的虽然不多,不过这些人一个个最起码都是开过蒙的,已经是咱们几代的功绩了。”

  可不是,原来都是大字不识的,如今大部分都识字,这就是知识普及很

  到位了,再有要求,那也是属于新目标,慢慢实现就是了。这样的进化速递已经可以了呢。

  雍正心里其实也知道,只是如今朝上汉臣居多,他下意识的就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罢了。想到这里,点了点头,说道:

  “也是,再急也急不出来,对了,官学扩大后,请翰林院的那些多去上写课,这事情十七你去办。”

  “嗻。”

  旗人的事情告一段落,几个人又商量起了别的事情,等天色见晚,王爷们才一个个告辞离开。高无庸看着在软榻上眯着眼睛休息的皇帝,微微一招手,几个小太监轻手轻脚的进来,收拾了茶盏什么的,又立马退去,只剩下高无庸给雍正重新上了一杯新茶。默默地在一边当着背景板。随时等待召唤。

  大概过了一炷香,雍正闭着眼,轻声说道:

  “去看看,最近弘历都干了什么了!“

  高无庸没有做声,他知道这不是和他说话,边上也没有任何声音,就像是雍正从来都没有说过话一样。一会儿,这宫殿里只传来了茶盏碰撞的声响。

  “高无庸。“

  “奴才在。“

  “这是玉吉哈家的那个清茶的春茶?“

  “是,皇上,奴才瞧着,这茶很是不错呢,皇后娘娘说,喝了这种茶,别的茶中觉得差了些。奴才斗胆,瞧着万岁爷用的不错,就又上了一盏。“

  怎么突然问这个了?不是您自己连着点了两回吗?不这样,奴才能一直上这种吗?再说了,每回这茶一喝,您精神就健旺了些,谁敢不给啊!

  “嗯,进了多少斤?“

  “这次咱们去传旨的时候,好些已经让各家买走了,最后春茶只收了80斤。倒是秋茶,倒是有2000斤。“

  “不是说产量6000吗?怎么少了这么多?“

  “回万岁爷的话,这茶从年头春茶出来就有好些人惦记了,一共是春茶300斤,秋茶5500斤,听说这茶还没出茶园子就已经少了一成了。听说如今这茶外头根本就没卖。都是各家直接和玉吉哈大人家茶园管事说好了的,除了贡品,和自家用的,其他的都直接有人定走了。内务府去的时候,就剩下没有多少了,这已经是玉吉哈大人茶园子九成的量了。“

  说完这些,高无庸抬眼一看,雍正脸色平静,就知道没事了,本来嘛!内务府就晚了一步,少收些也是正常的,人家自家都没剩多少了,这已经很说明态度了好不!雍正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听了也就心里有数了。想了想,继续说道:

  “今年过年记得赏各位王爷一人一斤春茶,四品以上一人

  一斤秋茶。“

  “嗻。“

  刚说完,殿里出现了一个黑色的身影,手里拿着一本本子,交到了高无庸的手上。高无庸立马放弃了思考这雍正赏茶的用意,开始了新的一轮工作,把折子放到了雍正皇帝的手边。

  “弘历,唉!“

  这一声叹息,让高无庸心里一紧,偷偷看了一眼,看到皇帝一脸的失望,他立马低头,努力的把自己和阴影融合起来,心里吐槽:这是第几回了?万岁爷对宝亲王府的一切,知道的越多,叹息声就越多,这样下去。。。不能想啊!自己一个太监,想这么多干嘛!只要做好奴才该做的就是了。万岁爷身子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