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喜讯,贾赦整个人都有些神采飞扬了起来,就是整个大房的气氛也好了很多,总觉得这似乎就是贾家走完了霉运的征兆,恩,当然这只是大房,谁也没法后头住着的二房算在里头,那边就别想了,这辈子估计也就是败落的命了,哪怕是哪天悄无声息的都搬出去在没有瓜葛也是有可能的,如今不就是在等着老太太没了嘛,没了老太太,这二房还能再继续赖在这家里不搬走?

  可就在这个时候,家里又出事儿了!正确的说法是老太太出事儿了,因为刑部找到了当年给张氏接生的稳婆,然后爆出来一间天大的惊闻,当初王氏为了对付张氏,收买稳婆,想要让张氏难产而亡的时候,这稳婆居然曾向老太太告密过,可人家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再没有了别的吩咐,而后来也没有再找过她,弄得稳婆心里很是忐忑,无奈中只能按照王氏吩咐的去做,接生的时候,用了些秘药,造成了难产。最后还是这张氏自己争气,在这九死一生中寻得了一线生机,并且把这生机给了肚子里的孩子。那就是大量的喝药,生生的把孩子挤出来,可自己却立马就大出血了。

  这样的消息一传开,整个京城又是一片的哗然,真是没人能想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这王氏案子还没有完全判决,这史家老太太又出岔子了,一个婆婆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儿媳算计另一个儿媳,还是搭上命,搭上孙子,这心该有多狠,该有多毒!不止是贾家成了风口浪尖,就是史家一下子也成了鬼神避忌的人家了。这让史家两兄弟恨得不行,就差没有直接上贾家来,把老太太除族了,你说你好好的都出嫁几十年了,怎么就能给娘家惹出这么大的祸事儿?

  史家大太太,那就是史湘云的老娘,当初托了张中行的福,好歹没有生了孩子就送命,顺利活下来了,也免得史湘云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这倒不是张中行好心,对史湘云有什么好感,而是他顺手,在帮着史家看宅邸的时候正巧遇上那边生产,秉持着救人的心态这才插手的,不管怎么说,虽说没有了爹,可是有了娘,想来这史湘云将来也会和原著不同,最起码不用动不动拿自己的身世播什么可怜了。也算是变相的帮着林妹妹解决了一下小问题。有母亲教养的女孩子,总不至于在养出那口不择言的毛病来,说什么戏子的事儿了。

  而史湘云的娘原本对于自己能活下来也很是感激上苍,虽然是个女儿,不是期待中的儿子,可是好歹也是她们史家大房夫妻唯一的血脉,能把女儿养大,嫁个好人家,那总算也能对得住自家丈夫了,虽然因为当初丈夫死的时候自己才五个月的身孕,不能确定男女,最终由朝廷做主,把爵位给了老二,这让她很是沮丧,丈夫的爵位没能保住,等着自己生了闺女,她倒是很欣慰,因为不是儿子,想来也不用刺二老爷的眼睛了,将来自家闺女嫁人什么的,他们必定会很是尽心,用来弥补自家大房。

  因为这些,史家大太太虽然过着寡妇日子,可是心态一直很好,对闺女的将来也很是期待,甚至想着将来有了外孙女,外孙,自己又该是怎么样的日子,可是如今这贾家的事儿一出来,她那就是一阵的眼晕,史家有了这么一个老姑奶奶,她的湘云以后该怎么办?这样的名声,史家的闺女们只怕都要受到影响了。

  你为了利益,为了权利,去算计别人,虽然说很不好,特别是弄的人竟皆知,很没有体面,也影响了娘家,可是这也看下手的对象,若是对方是妾室,那你最多就是让人说一句毒妇,可真心当回事儿的不多,谁家后院没有些个纷争,区别只是有人知道,和没人知道罢了,若是对妯娌,那就是王氏的下场了,自己倒霉不说,娘家也跟着没脸。可是到了老太太这事儿,那问题就大了,连着儿媳妇和孙子都能眼睁睁的看着死,这已经到了冷血无情,残酷狠辣的地步了,只怕是想一想都会让人觉得心寒。

  这样的老姑奶奶居然是史家出来的,那以后史家的姑娘会让人说成什么样?只怕人家见都不想见,听都不想听了,那以后这亲事怎么办?

  史家的妯娌们头一次这么齐心,在一处说起这事儿,一个个都是皱着眉头,一脸的苦涩,没法子,谁让她们都有闺女呢,这一下子可是把三房全给打击到了,二太太,如今正紧的族长太太,更是发愁,谁让她是族长太太呢,史家京城这一支的女眷可都是以她为首的,这时候她都能想到接下来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事儿了,当初王家的事儿,她当时还看嫁给王子腾的姑奶奶的笑话,觉得她能有这样的小姑,真是到了八辈子血霉了,可如今呢!她发现,这最倒霉的是自己,比她王家更倒霉!

  “你们说说,这事儿可怎么好,这可是刑部传出来的,咱们捂都捂不住,如今是消息刚出来,再过几天,咱们家门口都能让人扔臭鸡蛋了,族里那些太太,奶奶们可都不是好惹的,武将家的媳妇,姑奶奶,那里是什么善茬,一准找我们麻烦。谁让老姑奶奶是嫡支的呢。“

  说起这个,二太太就觉得脑门发涨,她嫁过来这么多年了,对这个老姑奶奶可以说真心是没什么亲近的时候,倒也不是说他们有什么冲突,关键是这老姑奶奶那就是个不甘寂寞的主儿,时不时喜欢插手娘家的事儿,当初还曾支持过老三,让老三过继个儿子给大房,和自家抢爵位,好在老三自己本事,不想做这些影响兄弟感情的事儿,自己家和三房才没有倒翻。

  说起来这事儿吧,当初的情况是,大房那是一个孩子没有,唯一一个孩子肚子里,是男是女不知,二房倒是有儿子,可是就一个,三房别看最小,人却最多,除了嫡子,还有个庶子,老二只是在兵部挂了个闲差,而老三前些年因为军功倒是得了个侯爵,虽然是最低一等的侯爵,可是也称得上是史家最有出息的人了,当老大死的时候,他们曾商量过,若是大嫂生了儿子,那不用说,就是爵位继承人了,若是不是,那再议。

  一家子有商有量的真的是挺和睦的,可是关键时刻不对了,皇家爵位承袭那是立马要定的,可不能等这么久,在一个就是生了,谁能保证就一定养的大?所以宗人府的意思是立马决定。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二房觉得这样一来,就是按照他们三兄弟的大小来排那怎么也该是他了,可偏偏那老太太让人传话,说是肚子里的不知道是男是女,可是老三不是有两个儿子嘛,过继一个不就成了?

  这下可好,可把两兄弟个惊着了,这老太太居然还想插手娘家爵位承袭的事儿?当时老三就说了,他自己有爵位,自己的嫡子自然是继承自己的,那家里可就只剩下一个庶子了,难不成把庶子过继给大哥?怎么可以!哪有庶子成为长房长子,承袭爵位的道理,就是别人同意了,他都不同意,在一个,若是真的按照老太太说的过继了,那若是大嫂肚子里生下个男孩子,那以后这官司怎么打?这不是挑唆着这两兄弟不和?一个庶子,还是过继的庶子,强占了明证延顺的长房嫡子的位置?以后史家还有太平日子过?

  两兄弟不是傻子,他们虽然不敢说什么,可是心里总是怀疑,这折腾的史家兄弟不和该不是这老姑奶奶是想让史家拿捏在她手里吧?或者是想用史家做什么事儿?他们以前对这个姑姑好像也不怎么亲近,这会儿这么突然来这么一手?

  越想越不对的老三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就直接上本,然后表示支持二哥继承大哥的爵位,那是一点都不想在犹豫了,生怕自己遭了什么算计。也正是因为这事儿,史家的三个妯娌其实对这个老太太那真是没什么好感。走动也不勤快,除了三节两寿,往常几乎没什么往来。

  可是他们再怎么不走动,也改变不了这老太太姓史,是他们的亲姑姑这事儿,如今好了,一下子把史家全部的女眷全拖下水了。

  “我能有什么法子,一个还在孝期的寡妇,又不用出门,我唯一担忧的就是孩子,大房就剩下湘云这么一个闺女了,这受了名声的拖累,以后该怎么办?哪家会想要个有这样名声的闺女当儿媳妇?最要紧的是,这一来,只怕是以后孩子们出仕,娶媳妇也难了,谁家有这样的名声,他们还不想着姑嫂难处什么的?京城里住着的都是祖祖辈辈的事儿,就是想着过几年风头过去好些,只怕也难,这个圈子就这么些人家,谁家不知别家的底细,除非搬回老家去,就是回了老家,这勋贵圈子里只怕这事儿这会儿也都传遍了。“

  大太太能被选作史家宗妇,那也不是什么寻常人家的孩子,看的清楚的很,上层社会就这么些人,来来去去的也就这么几个等级,除非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不然这一个个的圈子有哪些人家,基本上就是固定的,这也是世家大族人脉广的缘故,找来找去你都能寻到亲戚关系,当然也有败落的,也有新起的人家,可是这样的转变一般没有一二代人是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的,也就是说他们史家能结亲的人家一直以来也就这么十几家人罢了。

  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名声,以后这些人家那里还能继续当什么亲家?就是原本关系好的,这会儿也会多想几分,生怕娶到和老太太一样的,毁了家里的子嗣大事儿。

  二太太听了这话也跟着叹气,她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一样都是世家大族出来的闺女,一样都是勋贵人家的太太,这里头的道道,那是打小就清楚的,就是脑子再糊涂,只要换个角度去想就没有不明白的,若是自己,会不会跟这样的人家结亲?

  倒是三太太听了半天,突然说了一句:

  “那老姑奶奶和咱们关系一向不好,一个连娘家都不知道庇佑,照看,一心只想着挑拨了关系得好处的,怎么可能对儿媳妇孙子手软?史家可真是从来都没有出过这样的姑奶奶,若不是因为咱们是小辈,那个时候她做出那样的事儿,就该除族了。老姑奶奶那就是个异类,满京城都找不出第二个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魔怔了,或是听了什么挑唆的话,不然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听说当年在娘家的时候可是有名的贤良人。“

  什么是照亮黑暗的明灯?这就是啊!三太太厉害啊!一下子这就把史家也放到了受害人的地位上,史家人也难啊!谁让那老太太辈分高呢,连着家主都是晚辈,所以即使她在娘家再放肆都不好多说,可事实上连着娘家都对她避而远之了,甚至都有过除族的想法。

  这样一说,最起码这史家没有参与贾家内务的心思是表明了的,在一个说她出嫁前挺不错,名声也好,那就是说史家教养其实还是不错的,只是这老太太后来年纪大了之后就糊涂了,或者是听了人的挑唆的话,比如王氏,这才慢慢的成了这样样子,毕竟这都出嫁多少年了,史家也不能一直负责嫁出去的闺女几十年不走性子不是!六七十岁还要娘家管着,这怎么说好像也有些太为难这史家的几个晚辈了。

  所以这话一说出来,另外两个是忙不迭的点头,可不是这样,这老太太都几岁了?史家管不到一辈子啊!这都是贾家的事儿,就是在贾家走了性子的,说不得是贾家内院太复杂,所以慢慢的变成了这样呢。

  当然这话他们也不能明说,不然就是把贾家得罪了,说起来人家贾赦还是不错的,连有个神医都知道请来帮着自己丈夫看病,这样的表兄弟真心不错,恩,当然,贾赦也是受害人的话,那贾政什么的就是炮灰了,说不得就是贾政想要夺了自家大哥的位置,所以一直在老太太跟前上眼药,所以才会变成这样,还有那个已经在牢里的王氏,为什么老太太会支持她?说不得就是她使了什么招呢!

  至于这样的分析传出去会不会让王家难以翻身,或者是和王家关系不好,这会儿这三个已经顾不上了,好歹先把史家扯干净,让自家孩子安生的过日子吧。什么都没有自己孩子要紧不是!

  这些话传出去到底效果如何,别的不用看,就看王子腾的媳妇急匆匆的往娘家赶就知道了,那也是史氏,

  “二嫂,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这么一股脑的都推到王家身上了?这让我以后怎么办?好容易事情淡了些,这会儿有成这样了,我怎么办?“

  史氏那真是急了,才几天啊!这风言风语又来了,真是不让人活了,她也有闺女的,还想着生儿子呢,这心情,这纷乱,儿子可怎么来?自打贾赦的妾室有了身子开始,她和王子腾那是真的很努力,一心想着也让王家添一桩喜事,去去晦气。只要一想到即将有儿子,史氏那是看着谁都笑眯眯的,就想着怎么美好的日后了,可如今倒是好,一下子黑云又来了。

  “我说,你安生些,急什么?这事儿对你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二太太一个伸手,把史氏往凳子上一摁,利索的就先来了一个大降温,稳住了史氏,

  “好处?行,我不急,这就听听,有什么好处?能让这王家被黑的差点翻不了身还好的好处。“

  降温有效,史氏立马坐的端端正正的,一脸的严肃,就等着二太太解惑了,二太太也确实很有本事,分析起来头头是道:

  “你说说,史家闺女名声毁了,你有什么好处?你不是史家的闺女?王子腾心里会没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觉得你以前管理后院也这么冷血无情?“

  就这么一个问题,立马就把史氏给问住了,你还别说,这自打老大大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出来后,王子腾还真是对她冷了些,原本两口子为了要个嫡子,这王子腾是三天两头的在她屋子里歇着,可如今呢?都三天了吧,没有回过她房里,莫不是真的让二嫂说中了?

  这些日子她忙着的事儿太多,倒是没有细细的去想过,如今这么一听,怎么想怎么不对,该不是这王子腾真的有这个想法吧!靠,这王家闺女自己都不干净,他居然还能嫌弃到史家头上去?也不看看那牢里关着的是谁家的姑奶奶!好歹自己娘家姑奶奶没有关进去不是!

  史氏成功的让二太太说动了心思,她也是史家的闺女,史家女子的名声也是她的名声,至于王氏,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该多想着王家,还有自己的闺女,可是谁让王氏已经黑了呢,再多黑一点也不过是这样了,最重要的是,史氏更看重的是自己在王家的地位,是她在王子腾这里的地位,是她未来可能,即将,马上就有可能生的儿子!她可不想都见到黎明的曙光了,又一下子回到以前那种尴尬的地位,让小妾生个庶长子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

  “妹妹,我也知道你这里夹在中间日子不好过,不过你也不是没有可以说的话,要我说,咱们做媳妇,儿媳妇的,说到底,靠的是谁?还不是丈夫!你那小姑子为什么会有那个胆子?说白了,还不是那老太太偏心眼,一心想着小儿子,让这小儿子看到了对自家大哥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可能,然后这样的心思又影响到了王氏,这才有这么些事儿?你家小姑那出嫁前就知道是去当二房太太的,难不成一开始没出嫁就已经盘算着怎么干了?还不是到了婆家,这身边的人给她了希望,让她看到垫垫脚就能够到好处的影子?所以说,说到底,还不是这贾政不是个东西?自己一心想着当袭爵的老爷,一心想着好处,可自己却不出手,面上正儿八经的装个君子,处处想着体面,这才怂恿着你小姑出头?女人家想要折腾还能折腾哪里?还不是后院?这一折腾,你说那偏心眼的老太太怎么办?惩罚二房?那可是她心尖子,怎么可能亲自下手去毁了这心尖子的念想?所以最后只能是装聋作哑,权当不知道,至于如今翻出来,也只能说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凡是都逃不过罢了。“

  二太太不但是吧自家给掰扯的和小白菜一样干净,还帮着史氏想来说辞,理由,让她回家好对着王子腾洗脑,可以说那真是不一般的机灵了。可偏偏无论怎么想,都能让人觉得这话在理。史氏反正是怒火冲冲的来的,晕头转向的走的,甚至和嫂子的关系还依然和睦的不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二太太的水平了,就是一边听到史氏过来生怕二太太一人对付不了的大太太和三太太听了,也不由的多看了二太太几眼。心下对于她如今这宗妇的身份更加承认了几分。

  是的,如今二房是继承祖上爵位的,自然也就是族长,二老爷是宗子,二太太就是宗妇。大太太忍不住心里也酸了一下,她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二太太当这个宗妇居然也如此的顺溜,想想以前自己那时候的事儿,忍不住心下黯然。女人不是靠丈夫就是靠儿子,如今她没有了丈夫,也没有儿子,在这史家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了,好在和妯娌关系不错,叔叔们也敬重自己这个大嫂,这日子也能过就是了。

  史氏风风火火的回家了,回家之后自然立马对着王子腾展开了攻势,她和王子腾夫妻多年,怎么说话他最听得进去,怎么说他最能理解那是绝对有把握的,不过是一二日的功夫,这夫妻两个立马又和好了,甚至没几天外头的风头又变了,这一次说的不是王氏,不是史老太太而是变成了贾政,把这个出事儿之后一直躲着不见人,开始玩隐身的二老爷给扒拉出来了。

  东家说:听说这贾家的事儿一波接一波的,其实都是那个贾政折腾出来的,为了袭爵。什么事儿都干,就是这对付大房,也是他的意思。

  西家说:可不是,把大房弄得没了人,没了后,到时候可不就是他直接捡现成的嘛!

  这个人说:真是不知道啊,这二老爷隐藏的真么深,原本还觉得他人古板了些,还成,可如今看来那真是个毒蛇,就知道在后头得利,什么事儿都让老娘,媳妇出头,出了事儿顶罪的也是别人。

  那个人说:古板?怎么可能,若是真的是个好,他怎么能这么心安理得的住在正房,该他大哥住的院子里,一住就是十来年?可见这人的心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意思。

  路人甲说:可不是,他出来进去的,都是正门走,倒是他大哥,一个袭爵的,总是走边上的黑油大门,也没见他说上一句,劝上一回,可见他早就把这府邸当成自己的了。

  路人乙说:你们是不知道啊!我都看到过好几回的,那贾政在外头花钱从来不自己话银子,总是看中了什么直接拿走,然后让人去贾家结账,每次都是公帐结算,一般人哪有这么理直气壮的花大哥家钱财的,也就是他这种已经当成自家的才能这么干。

  打酱油的说:想想那时候他养的清客就知道了,一个五六品的小官,能养得起这么多清客?一个个什么事儿没有,不是清谈就是诗词的,这么清闲,你看看京城那个衙门的官是这么过日子的,还不是看不上那样的小官?那是一直把自己当成了大老爷,当成了袭爵勋贵,这才会支撑起这么派来。

  卖面条的说:官?他也能说是个官?听说在工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上衙门也就是坐在那里看书,什么都不插手,比工部尚书都牛,我隔壁的大舅子的表侄子是在工部当杂役的,听他说,这贾政从来不办公,从来不做事,人家笔帖式什么的有事儿问道,人家还不理人呢,看不起人家。

  买混沌的说:看不起人家?他好像连个童生都没有吧,人家笔帖式可是最起码是个秀才,他能看不起谁?谁都看不起他才对。真是,他不是装什么读书人吗!怎么瞧见了正紧的读书人居然还看不起了?

  卖鸡蛋的说:什么呀,就他?读书人?读书人会把自家老娘,自己媳妇推出去?他倒是好,什么坏事儿都是这两个女人干的,他自己什么罪过都没有,当我们都是傻子呢!这事儿成了,谁最得利?还不是他?听刑部那些铺头说,那破案子的时候,谁最得利,那八成谁就是凶手,所以要我说,这贾家大房的冤案,十之八九就是这贾政策划出来的。

  卖油郎说:这还用说,你们看看,这出事儿这么长时间了,这贾政可有出门过?不说看他媳妇了,就是他老娘哪里也没见他出来帮着说上一二句,不是心虚是什么?不是急着撇清是什么?我看他就是幕后黑手,最毒的那个,兄弟萧墙啊!太狠了,自家亲哥,亲侄子,还要自家媳妇,老娘帮着当凶手,合着他手里最干净,真是太狠,太毒,也太厉害了。

  这世上什么风最厉害?枕头风,张中行在贾赦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知道了史家,王家做的事儿之后,什么都不说了!他真是没想到,这一帮子女人居然能干出这么漂亮的事儿来,这一下子,就把贾政彻底的定在了罪魁祸首上,就是贾赦都轻松了很多。

  是的,贾赦轻松,你说说,自家老娘是害了自家媳妇儿子的隐形凶手,这让贾赦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最最要紧的是,为了孝道,他还不能说一句,喊一声,甚至还要帮着老太太说几句好话,这让他怎么开口,怎么办?他两天直接瘦了五斤,这日子真的是没法过了,就是家里喜事儿再多,也没法子让他高兴起来。好在他还有表兄弟,那史家二老爷他们给他送了信,告诉他没多久估计能有缓转。

  果然是缓转,王家帮着操作的,连史家,贾家没有一个人出手,这让这事儿更加让人信服了些,兄弟萧墙固然不好听,可是他们兄弟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京城人都知道,也就无所谓了,更不用说比让他出面为自家老娘喊冤总好多了吧!他是真心不想再为他老娘说什么了,他心冷,真的是心冷,在知道这事儿的第一时间他就再也不想去老太太的院子了。

  这世上怎么就有这样的娘呢!

  不管是什么样的娘吧,这事儿也不是他该去想的事儿了,这案子可是刑部在管,作为一桩上头皇帝重视,中间百官张望,下头百姓关注的全方位无遮掩的案子,刑部在证据确凿,证人到位的情况下,很快就宣判了,也算是把这个京城受到万众瞩目的,拖延了半年之久的案子做一个了结。

  王氏就不用说了,直接毒酒,两条人命可不是儿戏,总要杀人偿命不是!另外史老太太作为知情不报,甚至是暗中默许,也是有罪过的,直接就由宫里下旨,去了她的诰命,好在念在她年事已高,也就不做别的处罚了,只是让她去尼姑庙诵经出家,其他一干人等全都判了罪,就是那接生婆也被斩首,这样的人手里还真是不知道毁了多少人的命呢,做了就要付出代价啊!那些王氏的陪房,有的是因为高利贷斩首的,有的是因为贪墨发卖的,有的是因为涉及这一次的人命案子给一同斩首的,反正是几乎没有几个能活着出来的。判刑之重,涉及人员之广,可以说真的是京城难得的大案,当然这里头有几分是因为贾家,有几分是因为张家这就没人知道了,只有张中行无意中知道这毒酒是王子腾特意求来的,好歹是一母同胞,也算是给她一个体面的死法了。

  当然人死了有时候并不是结束,借着贾家,王家,史家还有事儿要做,比如贾家,直接由贾敬出面,把史氏和王氏除族,王家和史家也一样的处置,这也是世家大族通用的做法,这时候讲究的就是一个三代之内无犯法之男,无再嫁之女,通用到这案子里就是这犯法的就能算是自家人。这也是宗族律法中的好处,谁让这时候的人最怕就是死了之后成为孤魂野鬼呢!这要是除族了,可就没有了后代祭祀,可不就是孤魂野鬼了嘛!

  被勒令出家的史老太太一开始到了庙里都没有怎么样,最多就是木木的,有些看不清表情,看着有些怕人罢了,可是听到被除族,还是娘家,夫家都把她除族了,立马瘫倒了,后来还直接绝食了,这是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啊!

  至于贾政?他这会儿学会了双耳不闻窗外事,那是权当什么都不知道,就是王氏死,自家老娘被送到庙里,也没有露面,这让所有的人都为了他的冷情冷性而不齿,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哪怕是为了面子,哪怕是为了孝道,哪怕是为了这么些年老太太对你的偏心,你怎么也该出来露个面不是!怎么就能当什么都不知道?

  贾赦气不过,找上门去,那贾政居然还能一脸的愕然,说什么没人告诉他,说什么他一心读书,不知道自家出了这样的事儿,说着说着,还流泪,向着贾赦说什么对不起大哥,不知道王氏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没脸见大哥什么的,反正是推了一个一干二净。

  贾赦看着他,死死地看着他,一声不吭,最后什么也不说,转身就走了,他不知道和这个弟弟还能说什么!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弟弟到底是哪辈子做的孽,更想不通,当年为什么自家老爹会这样的喜欢他!难道就因为他会做戏?

  想不明白就不想,贾赦是个行动派,既然不想和这个弟弟说话了,他连着说贾珠的事儿都没有了兴致,转头就过来找贾敬,准备让贾敬去做这事儿,这是族长,最有立场,最有理由了!比他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