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跟着本家张大人进了县城,不过是几步路的功夫就到了县衙了,这个时代的县城真心都不大,就和现代这回一个镇子没区别,就是所谓的城墙也低矮的很,不过也是,这地方本来就是已经快要靠近山区的地界,算不得什么战略要地,自然也用不到什么太高级的防御。

  县城里人流也不算多,好些个跟着张大人来接张中行的富户看到这县令大人和人家神医有话要说,也都很是识趣的在打了招呼后就走人了。说实在的若不是为了自己名声好听,为了请这神医去自家看病什么的,他们也不会这么上心来接人,张中行明面上的名声,那是救苦救难的,可是暗地里在这些大户心里却有些叫他张扒皮。

  原因很简单,这货看病是免费确实没错,可是这看病之后的抓药什么的却不免费,他都是对着那些富户什么的猛抬花轿,然后忽悠着那些大户什么的跟着出钱,也就是说他做的那些善事真要说起来,是他自己出力,然后让这些大户出钱干的。

  你说这些大户为什么这么听话?能不听话嘛,若是不跟着他干,他就没事儿上门说点什么风水之类的,说的你心里发慌,然后一个劲的只能求着他化解!想要化解?可以,你做点积德的事儿吧,比如给穷人出点药钱什么的,要是你不出药钱也成,那就施粥也行,反正就是要多多少好事儿,只要你做好事儿了,那张中行这个大师才帮你把家里的事儿给折腾好,有病看病,没病防身,给你些好药丸子。若是不听?当然,他也没法子把你怎么样,只是这样一来,你家款看病,看烽燧,对不住这收费可就高了去了。

  所以这样一路下来,张中行那是看病挣钱积攒名声三不误啊!至于那些大户?读书人都是虚伪的多,你不知道?就是冲着张中行的名声,他们也要摆一摆姿态不是!当然这里头也有实诚人的,张中行也会根据各家的情况多给几分照顾。反正他又不缺银子花对吧!

  好容易打发了那些跟风的,才在县衙后堂坐定,张中行就看到那张大人一脸慎重的看着自己,知道这是想要听自己继续前头说的那些话呢,也不打嗝楞,眼珠子往四处一瞄,打量了一下周围,看着人不多,站的也远,于是一边低头吃茶,一边轻声说道:

  “大人在京城有个外甥吧,今年好像也有十四五了吧。“

  “虚岁十四吧。怎么,真人和贾家认识?“

  张大人忍不住想要皱眉头,多少年没有和贾家联系了,说是断绝了所有往来也不过分,外头可没有几个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外甥的,怎么突然间就让人提起了?听说这道士是从东面过来的,不像是京城那边的人啊!怎么就说起这个了?真是奇怪!莫不是金陵贾家祖宅那里的人?

  “我可没有去过京城,不过是听说了一些罢了,刚才看到大人,忍不住掐算了一下,这才知道大人居然还有这样一门亲戚,真是想不到啊!那样悲惨的一个孩子,居然有三个当官的舅舅却被人欺负,真是有些诧异。“

  他就是存心的,想要完成系统的任务,分化贾家两房,没有什么比张家更合适了,他要是自己出面,一个外人能做什么还真是不好说,倒是这张家,好歹是贾琏的舅舅家,他们出面为了贾琏出头,那是怎么都能说的过去的,就是惹出什么乱子来,那张家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的人家,三个朝廷命官,想来能让贾家其他人好生憋屈一番了。

  “欺负?我已经多年没有进京了,倒是不知道京城的事儿,真人可知道些什么?“

  妹妹的孩子被欺负了?他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啊!这下他是真的着急了,当然他脸上是看不出这些的,只是带着疑惑,带着一丝不解,当然这不解也是很有道理的。

  “那孩子是贾家长子嫡孙,未来是要袭爵的,怎么就会受欺负了?“

  张裕的问题很直接,当然,这也是他们老张家这些年不和贾家联系却不担心外甥的缘由,贾家那个老太太他们是真心讨厌,就是那个一心只觉得勋贵最贵重的老太太,看不起他们张家,欺负他家妹妹,这让张家觉得很是没脸,很愤怒,甚至觉得,那个妹夫也不是个好东西,袭爵的当家人和他们也这么生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妹夫也不看重自家妹妹,这让他们娘家人很没脸啊!

  只是那外甥,就他们得到的消息,好像是那个妹夫唯一的嫡子,只要身份在那里摆着,这以后袭爵什么是妥妥的,也没有人会让他受什么委屈,所以他们从来不担心自己不上贾家们,外甥会吃亏,可是如今呢!听着这道士的意思,事情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张大人若是找人打听一下京城贾家的事儿就知道了,这贾家可是个奇葩啊!袭爵的当家人居然住不进正院,倒是二房当家作主,内内外外的都是二房当着主子,就是下人也是称呼二房为老爷太太,大房只有住到马房边上,被称呼大老爷,大太太的份!长幼不分到这个地步,已经都成了京城的笑话了,就是南边也时有听说,至于您的外甥?听说至今没有进学,就是请夫子都没有,好像还是跟着二房的哥儿读书的。还是被二房养大的,听说和亲生的一样呢!如今正准备定亲,据说都和王家说好了,就是那个王家老大家的闺女。“

  张中行说的一切,对于张裕来说那就是晴天霹雳一样,人都有点傻了!脸色白的让张中行觉得,这一个不好都能立马晕过去。

  外甥没有夫子?没能读书进学?靠着二房的哥儿上学?住马房边上?二房养大?最后媳妇人选居然是那个荒唐到自家人都不喜欢,被王家老太爷发配到金陵的老大的闺女?

  张裕觉得自己想要吐血,真的是想要吐血了,他真的是没有想到,这贾家没有规矩到了这样的地步了,这二房是个什么东西他知道的很,倒不是说二房当家什么的让他难受,这是人家的家事儿,他真心不想管,可是关键是那个贾政就是个草包,还是个假清高,没有半点自知之明还特会妒忌的假清高,假正经,这样的人教养外甥,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来?不让我家外甥读书,这才是狠毒到了想要断了这孩子前途的大事儿。

  那个什么媳妇,更是不妥当,这是想毁了那孩子一辈子的事儿,那个酒色财气,五毒俱全的荒唐人的闺女会是什么好闺女?不用想也知道必定是个祸害,这样的人成了外甥媳妇,那以后外甥能家宅安宁?

  他觉得事情很严重,绝对的坐不住了,他必须把这事儿告诉自家大哥二哥去,然后让人去京城,好生的查探一番,对了还有自家妹妹的死,也要查,如今自家已经不是以前了,不是那个落魄的家里只有五品官职的人家,也不是那个想要查一查妹子的死都让人警告的惹不起的人家了,如今想要重新查这些,也能找到帮手,就是再不济,再难,那些个想要依附自家的人也能寻出些线索来。

  张裕没有心思和张中行说话了,忙不迭的告罪,说是有公务什么的,请了人来带张中行去休息,张中行也知道他想要干什么,说白了他也不准备继续参合了,给老张家提个醒,告诉他贾琏的现状,然后让他们自家和贾家对上,这才更符合他的利益不是!说不得都不用自己动手,这任务就能完成了,当然浇油还是需要的,所以在他出门的那一霎那,他又回头说道:

  “看张大人的面相,您那妹子应该是忧郁而亡的,可怜那个孩子,被人糊弄了十多年,至今不知道这些真相,还觉得那些害了他母亲,哥哥的人是好人呢!也不知这将来知道了,该是多懊悔,不孝啊!“

  火烧的很旺,张裕头顶都能冒出火花了,整张脸都是青的,这样的结果张中行很满意,非常的满意。

  张中行走人了,很欢快的当他的神医去了,可是张裕这里可是炸了锅了,家人一个个的被派了出去,老大那里,老二那里,那是一个都不能放过了,都要通知到了,毕竟他这里离着京城太远,老大如今在南边当总督,也勾不到京城,只有老二离着近便,可以多打听些消息。

  就在张中行在南阳西北面找到一处荒凉,隐秘,又人员稀少的子孙庙道观,开始捣鼓他的心理暗示把自己身份掰扯干净的时候,张家三兄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不用说,那就是他们已经查证了很多的证据,得到了不少的消息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干脆的开始行动不是。

  首先,贾琏接触到了自家舅舅,第一次知道自己居然还有舅舅这样的生物,贾琏真的是太惊讶了有没有?他一直都以为自己娘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娘家呢!如今想想,让自己这个错误概念的原因,好像就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人提起过自己舅舅家的事儿。至于为什么他们都不和他说舅舅家的事儿,这个他一时半刻没有想到,可是潜意识也知道,这必定有问题,还是个大问题。

  而后没有多久,在贾琏还没有从自己也是有舅舅支持,就像是王家对待贾珠一样的时候,又被告知了自家老娘和哥哥的死亡是人为的,这让贾琏很害怕,他觉得黑暗中有人正盯着他,时刻也想着要他的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人都有点傻了,家里原本一切觉得善良的,美好的人和事儿他都用充满了怀疑的眼光去看,去想,到底是谁?谁想要他们的命?

  想想这些年自己的生活,学习,遭遇,还有满屋子的丫头,引着他去玩耍的小厮,这让他在第一时间就把怀疑的目光对准了二房,不用人教,就是傻子都知道,自家老娘和哥哥出了事儿,谁得到的好处最多,更别说贾琏本就是个聪明孩子。

  有了这样的疑惑,他再想起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自家老爹的黑脸,和那个温和的对着他说,咱们这样的人家不读书也有足够的前程,不用担心将来的二婶,他立马就意识到了什么。

  更让他心里发寒的是,这些不用读书的话,对他说的不止是二婶一个,还有老太太也一样这么说过,原本想着,这是因为自己将来是要袭爵的,所以大家都愿意让他轻省些过日子,如今想来,若是读书果然不是什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贾珠的教育无论是二婶,还是老太太都这样重视?

  京城世家多的是,贾琏的朋友也多的很,都是些和他一样的世家袭爵的,有几个和他简直就是铁哥们,他有些问题不敢去问自家老爹,可是对着朋友还是问的出来的,询问了之后,很简单,那就是养废了,捧杀了,这都是大户人家后院女人常用的招式。

  这下子贾琏伤心了,他一直以为很是疼爱他的人居然对他都是那样的算计,那样的狠辣,倒是自己的爹,他以为很是不上进,很是不想亲近的爹,在读书这事儿上其实反而是对自己最上心的。

  一时间贾琏对于二房,对于史老太太,那是立马像是刺猬一样竖起了全部的刺,防备的很,对着贾赦反而是亲近了不少,有时候遇上了还能小心的说几句贴心话。他本就是个机变的性子,敞开了心去看父亲,这让一直对这个儿子不怎么感冒,不怎么看的上眼的贾赦也忍不住欢喜了起来。

  虎毒不食子,即使贾赦再是个不着调的,再是个没用的,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疼爱的,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疼爱,时间长了就没有了疼爱的心思而已,如今亲儿子亲近自己,他怎么会不喜欢?

  这些年大房真的是人丁不旺啊!二房那是一个个的生,如今王氏有了第三个孩子了,加上刚出生的探春,一家子四个孩子,而自己这里呢!老大三岁就没了,贾琏不亲近,还有个庶出的闺女才四岁,还是出生就抱到了老太太房里的,除了这些个,居然就没有其他孩子了,偏偏这唯二的两个孩子还不是养在自己身边的,弄得自己这里空荡荡的,连个人气都没有,这也让他很是丧气。

  儿子亲近了,贾赦立马就像是有了动力了,一时间连着和小老婆吃酒混日子的心思都淡了几分,一心想着怎么在儿子面前当个严父了,连着以前很不喜欢的书本都拿了起来,不求读书上进什么的,这个对他来说太难了,可是好歹儿子来问些功课,或者来寻求些解答的时候,自己要能说出一二三吧。不然这个爹当得也太丢脸了。

  于是贾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在外头名声最不好的贾赦贾大老爷居然在家没事儿读书玩了,真是跌碎了满城的眼镜。就是史老太太也弄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

  当然她这功夫也没心思管老大怎么了,因为她心爱的二儿子出事儿了,在朝上被人弹劾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长幼不分,鸠占鹊巢,居然窃据正院,还是违制的国公府的正院。

  人家御史说的很清楚,这事儿上贾家大老爷贾赦是清醒的,是聪明的,是懂规矩的,知道自己袭爵只是个一等将军,这国公府的府邸是住不得的,所以很是识趣的自己搬到了隔壁东院里,那里虽然是马棚的边上,显得这贾将军有点纠枉过正了,很是不必这样小心,可是从中也能看出他的谨慎来,是知道自己身份地位的,知道怎么样避嫌的,知道朝廷规矩的,虽然这门口的牌匾依然没有拿下来换上一等将军还是有不对的地方,可是看在他自己的黑油大门上什么都没写,又有国公夫人还住着,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娘没死,也要考虑老娘的心情,这是孝道,所以贾家老大是完美的,是要称赞的。

  可是这贾家二老爷就不对了,连他的大哥都知道和规矩不符,知道违制需要搬出去,这二老爷怎么就能以一个从五品,还是个十几年不动窝的死宅从五品的身份就敢住到这超品国公的正院去?难不成他这是不想当这个官,一心自己封自己国公了?这是谁给他的胆子?谁给他的身份?

  当然这住在什么地方是违制的罪名,这长幼无序,鸠占鹊巢的罪名则是他们家的下人和他自己很明显的折腾出来的,谁让这家下人都直接称呼他老爷呢,谁让每次出门应承,这贾家二老爷都是以荣国府当家人的姿态出席呢,更别说他家太太还用了国公府的名头在外头包揽诉讼了,这不是长幼无序,不是鸠占鹊巢是什么?听说连荣国府的名帖都是在二房太太的手里拿着的,这叫什么事儿啊!哪家的次子媳妇敢这么干?妥妥的罪名就在那里立着呢!

  证据不止这一个啊!还有他们家的小子,那个叫贾珠的,居然顶着国公府嫡长公子的名头进了国子监了,这名头可是属于贾家大老爷的,怎么就到了二房去了?要说那是贾赦贾将军给的,你信吗?人家又不是没有儿子,那小子比这个贾珠小了没几岁吧,好像一年还是半年来着?这样说起来前后脚啊!那是个正常人都是给自己儿子的好不,那么很清楚,这是二房直接抢来的,或者是用了国公府的帖子来的先下手为强啊!这当弟弟的这么欺负哥哥,这都什么规矩?

  这样的事儿摆出来的证据不是一个两个,什么二房的闺女都比大方的精贵啊!出门都以国公府嫡长女出门,或者是二房进出各家走动的时候用的名头,或者是请客的时候下的帖子等等,全拿出来了,还都是直接能点名让朝廷中的官员们立马说出来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儿。

  如此一来,这二房这几个罪名那是绝对的压实了,没有了翻身的余地了,当然当时这御史上奏的时候,那是满朝皆惊的,因为这贾家的事儿其实没有什么人不知道,可是就因为这是人家家的家事儿,再加上史老太太在那里坐镇,那是真心没人拿出来说嘴,生怕没事儿找事儿,得罪了人,可是今儿这是怎么了?贾家得罪什么人了?

  几个眼尖的好生的寻摸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这里头的奥妙,这出来的人好像是张老学士的弟子,是张家兄弟的师兄弟,是贾家老大的妻舅的同窗啊!啊,明白了,这是张家打回京城的前奏啊!是了,他们都听说过,这张家当年和贾家很是不愉快,好像就是因为这贾家老太太虐待他家妹妹,害的这孩子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死了,啊,这么说他们是准备开始为他们外甥袭爵铺路了?

  想想也是有可能的,就贾家这样子,若是他们再不出手,说不得再过几年他们家外甥这袭爵的事儿就能让二房给顶了去,看看国子监的名头不就是这么被顶了嘛,这贾家太夫人偏心眼可是满京城都有名声的。

  还有几个心思更多的,比如是皇帝心腹的又偷偷的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看着皇帝嘴角似乎有那么一眯眯的上翘,脑子也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这个贾家不得不说的一二事儿,比如这贾家二房的那个嫡次子含玉而生的事儿,这要是在皇家那是祥瑞,可是这在勋贵人家,他们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贾家不安分的征兆啊!若不是皇帝看着贾代善的面子,只怕这会儿一家子都能直接进天牢了,如今这御史上来收拾贾家二房,想来皇帝也很是乐意看到呢。

  你们不是说有大福气嘛,好吧,让大家伙儿看看是个什么样的福气,禁不禁得住这样的打击,若是你这样也能糊弄过去,那就承认你,不过还是不承认的好,若是承认你这玉是老天爷给的福气,那么这福气更是到了头了,这样的东西,可不是你们这样的人家能得的,赶紧的交出来吧。

  于是乎在朝廷各人都措不及手的时候,在皇帝暗地里默许的时候,贾政老爷倒霉了,直接被罢官回家了,而且还下了圣旨,要贾家大房好生整理贾家,让礼部去查看违制的宅子,顺便把御赐的匾额拿回来,还有就刚才御史说的这包揽诉讼的事儿让刑部和大理寺查证,最最要紧的是,作为贾家辜负皇恩的惩罚,皇帝决定立马收回贾家在户部的欠银,由户部立马过去封了贾家的家财,只等清点收回欠银之后,剩下的才能还给贾赦。

  当圣旨到达贾家的时候,史老太太直接就晕了,王氏立马被刑部关起来了,贾政瘫倒在正堂了,而贾赦呢!那是激动地满脸通红啊!就差没有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了。他这么多年的憋屈啊!今儿居然就一朝全解了。

  虽然吧,这封存贾家的家产,清点欠银什么的,搞得和抄家也有的一拼了,可是贾赦愿意啊!原因很简单,这抄家的人和张家认识,他也通过张家见过一面,所以是个熟人,人家直接用这十多年都是二房管家,再加上二房住着正房的名头,把这封存的地点范围直接放在了正房这里,所以封存的除了贾家公库就是二房的私库了,也就是说贾赦自己的私房钱那是怎么都不会动用的,贾赦心里很清楚,这些年二房因为管家得了不少的好处,公库里也有不少的东西全进了二房的私房,所以他觉得还钱不是不好的事儿,最起码能把二房的私房全展露出来,也好让他知道知道这二房到底得了多少好东西,反正弄完了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了,他不同意才怪呢!

  你说什么?二房的私房?从场面上的话来说,这贾家还没有分家呢,那里来的私房?私产?那就该全是当家袭爵的贾赦的,所以收取欠银后剩下的还给贾赦那才是名正言顺的呢!

  王氏被刑部关起来还能顾得上这些私房?她都傻眼了,都吓死了,还能顾得上这些?最要命的是,才清点了一炷香呢!就把王氏放高利贷的事儿也给捅出来了,这下好了,王氏不用想着出来了,贾政也不用想着起复了,直接全倒霉了,就是醒过来的史老太太也傻眼了,刚想找人给自家说情呢,就出了这么个事儿,而且还是在礼部,刑部,户部这些人的眼皮子地下出的,她能怎么办?

  最最让人出意外的事儿,这里刚清点完欠银,人家户部刚准备走,刑部刚来通知贾政关押的事儿,贾家门口有人拦路喊冤了,说的是什么呢?人家告贾家二太太王氏草菅人命的,被害人还是大房的先太太和大房的大哥儿,告状的人是张氏的陪房,当年差点被卖去黑煤窑子,这是逃回来的,专门准备来给旧主伸冤的忠仆。

  虽然这个告状的人就是贾赦也不认得,听着名字似乎是张氏院子里原本的洒扫婆子,好像不该知道这些隐秘,可是人家既然来了,还这么忠义,自然只剩下感动,想不起别的破绽了,只有张家派来看情况的下人知道,这个人其实是张家特意找来的,其实张家那是真的没有证据啊!只是他们既然知道了张中行说的被害的事儿,那怎么能因为没有证据就放弃这报仇的事儿?自然要想法子了是不是!所以趁着王氏人品跌到最低的时刻,再加上这么一刀,即使真的没有证据,也能让负责的官员心里对于王氏厌恶到了极点,即使没有证据判定这罪行,也能让她这谋害大嫂和侄子的罪名弄得满京城都知道,也算是给妹妹出了一口气了。反正张家的目标就是。得让这王氏这辈子出不来。顺带还能毁了贾珠几个王氏生的孩子,你不是害了我外甥嘛,一个没了命,一个十四年认贼作父,害的长这么大都没有几分本事,生生养废了,那我就让你的孩子即使天纵之才也没处用去。

  张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张家了,不单单是官职上,还有心态上,当年被贾家嫌弃的羞辱,妹妹被害死的仇恨,弄得他们这一次是彻底的抛下了读书人清正,一心只想着怎么报仇,怎么为妹妹出气。反正他们也没有诬陷王氏不是,事儿都是她自己做出来的,他们只是用正大光明的方式说出来而已。至于你的孩子受牵连那也只能说是你自己作孽,报应到了你孩子身上罢了。

  确实是报应来了啊,这样一次的强大打击,贾珠和贾元春都已经深受打击了,一个个躲在屋子里哭,不敢相信自己眼里那样慈爱的母亲会是这样的人,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家享受的一切待遇居然是违法的,更不明白怎么大房的人死了也是自家母亲的过错,不管他们怎么想吧,反正影响已经开始了,贾珠被国子监退学了,原本定下的李家的亲事也被退了,贾元春原本想要进宫的,如今这还有什么指望?宫里是不会要一个母亲是罪人的姑娘的,贾政没有了官职,如今就是白身一个,更别说他连个正紧科考出来的功名都没有,那更是成了所有人的笑话,甚至有人指指点点的说他不靠着父亲,不靠着霸占他哥哥的名头,那就是个废物,什么都不是,这让他羞的只能在自己屋子里躲着不出门。

  史太君很想出门,很想去找找那些老姐妹,想着挽回一二,她都想好了,实在不行,把所有的罪名放到王氏身上,怎么也要把心爱的小儿子拉出来,然后请人疏通一下,好让这事儿过去后让老二再有个官做,她的小儿子天生就是过官的,不做官能做什么?

  可惜她没能出门,因为递出去的帖子没有一个人回的,世人都习惯趋吉避害,就是世家大族也不例外,明大明的,这贾家让人盯上了,而且看皇帝的态度,这皇帝对贾家的这些事儿也有些生气,那他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凑上去?更要紧的是,这皇帝居然让贾家还欠银?这事儿可是戳了不少人的肺管子了,他们都在思索,这事儿是不是一个征兆,是不是皇帝开始想着收回各家的欠银了?好在皇帝仁慈的性子大家多少知道一些,若是没有借口,想来皇帝也不好开这样的口,贾家估计是正巧撞上了。若是这样自家也要注意了,别让皇帝寻到什么借口。

  有了这样的心思,这些人家怎么会没脑子的往上凑?一个个躲开还来不及呢!而且他们觉得自己躲开还是很正确的,很理智聪明的,因为没有几天就传来消息说,宫里皇后下了懿旨,让史太君抄《女则》,打脸啊!太打脸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不是明晃晃的说史太君为母不慈不公,没有尊从三从四德嘛!

  贾家连着热闹了整整一个月,从礼部,户部,刑部,一个个的衙门在贾家驻扎,礼部是为了违制的事儿,那可不是小工程,最起码贾家那个正房是需要好生改一改的,不过贾赦聪明啊!他表示了一下,说是这屋子他不住,从一开始他就住在东院,这屋子就是放他爹,也就是荣国公贾代善灵位的,按照这个来说,其实不改也是可以的,毕竟他爹就是死了,那也是国公不是!能享受这个待遇的。礼部觉得可以接受,所以只是规定了这个正院以后在贾家没有出国公的情况下不能住人之后就算完事儿了,只是收回了门口的匾额。顺带连隔壁宁府的也收了回去,人家贾珍在这个时候还是很知道顺应大流的,知道就在隔壁,高度近视也能看到,还不如自己主动呢!给礼部塞了一个红包,表示自己疏忽了,如今坚决改正,就过去了。

  户部也很利索,八十万两银子啊!这能让国库充裕五分之一,让他们松快好久呢!看在这些银子的面子上,他们对于贾赦很是和善,甚至很有爱的帮着贾赦整理了一下王氏管家时候的账簿。在户部高手的整理下,王氏贪墨公中的罪名也出来了,还清理了她所有的私产,把除了王氏嫁妆的东西全检出来,银子放到了归还欠银的一类里,其他的全归了贾赦。这可是皇帝说的,除了欠银,其他的还给贾赦,如今可不就是还了嘛。连着公库也帮着整理了一下,有这样的免费理帐高手,帮着把家里账册收拾干净,还揪出了不少家里的蛀虫,那些帮着王氏贪墨的下人,一个个都送到了牢里,贾赦高兴的一顿吃了三碗饭。

  虽然他对于没能把老太太的私房也整理一遍感到很是遗憾,但是如今能让他全盘掌控住家里原本就该是他的那一份,他真的已经是很满足了。看看,那门口的门匾,一等将军府,看明白了没有,这是我家,我才是主人,你们这是住在我家里。别看不清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