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67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4

  原本跟着李世民过来的文武大臣不算少, 加上后来的,总计也就十来个。如今,自觉武力值不错的都跟着李世民进山搜刮猎物去了, 剩下的文人, 老人什么的, 自然也就没几个了。可在没几个, 这些人的杀伤力在这里摆着呢,阿玉从来不敢小看,所以即使吃着东西,那眼角也总是时不时的扫上一眼。

  你说他为啥要将游戏再提起来?因为做了游戏,这些人就不好过来教训人了被!那话怎么说来着?大人永远都不缺乏训孩子的恶趣味?对,就是这个, 而且吧, 在这个事儿上文人比武人更喜欢。你说这明晃晃的边上杵着这么一群, 他能不赶紧的转移一下,那不是请等着挨训嘛。

  只是, 这物价游戏, 真玩起来一样挺引人注目的,看看这里刚开始了不到一刻钟, 那边吃饱喝足没事儿干的大人就过来了。围拢在孩子们周围,窃窃私语着, 顺带还观察了一下各家的孩子,考验一把自家孩子交友的眼光。

  “这帮小子这是闹什么呢?刚吃完那么些野味,这会儿怎么眉头又皱上了?难不成还没吃饱?不该啊, 你看看,一个个肚子都挺起来了。”

  “别胡说,小心你家孩子挠你,没看见嘛,这会儿可是正紧事儿,是在抽题呢。”

  “抽题?就他们?逃学个顶个能耐的家伙,还能这么自觉?还回答问题,我看抽签挑肉更可信些。”

  “这你不知道吧,刚才我也觉得不信,过来才知道,他们啊,这是比赛呢,看谁能得第一,前几名那可是有奖金的。看看,就那堆着呢,我刚打听了,这一次第一名能得1000文,乖乖,这帮孩子,那是赢上一次,就能吃一月啊。有这么个好处吊着,可不就是都起劲了嘛。”

  “一千文?嘿,够有钱的。对了,我想起来了,他们这是参与的一人100,然后第一名直接能拿一半,是这个规矩吧?我记得我好像听过一耳朵。”

  “就是这个,如今都来了十几回了,我家小子得过一次第二名,当时那个得瑟啊,没法看。明明真算起来亏的他几个月的零花钱都填进去了,愣是还觉得好,你说说……这算什么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法子不错啊,我家那小子如今读书都上心了几分,让他学点拳脚也不抵触了。对了,谁想出来的?若是这帮孩子以后能一直这么上学,咱们以后可就省心了。”

  说这话的是阎立德,哦,就是那个大画家阎立本的哥哥,这家伙是将作监的大匠,负责兴建宫室、陵墓等工程,对于外头的小道消息什么的知道的不多,能知道自家儿子得过一次第二名,那还是他家孩子自己得瑟到他面前才晓得的,不然……看看这反应,这问题,就知道他消息有多不灵通了,什么叫谁想出来的?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好不,长安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有一半知道了。不就是苏家那个会攀亲戚的阿玉嘛。

  再说了,什么叫以后就能省心了?你难道是说如今这夫子不会教孩子?咳咳咳,这文武大臣的孩子,基本都在国子监六学,在加上弘文馆,崇文馆。这六学二馆的老师……这底层的教授你说说也就罢了,可这高层教授……咳咳咳,有一半在这儿呢,你这打脸是不是太狠了点?当面这么说太得罪人了。

  有个和阎立德关系不错的,一看边上其他人,特别是有教授任务的同僚,面色有些不好,忙插嘴说道:

  “以后?这个就别指望了,不说如此驱之以利,是否合适?奖金从何而来?即使真能这么干,呵呵,别学生没教会,咱们自己先给弹劾的回老家了,说到底这法子,也就是他们这游戏能用一用而已。”

  这话圆的好啊,不单是众人的脸回来了,还直接将大家伙儿的立场给统一了一下,由此可见这说话的妥妥是个高情商的家伙。而能相互成为朋友,那么阎立德即使脑袋偶尔秀逗,可总体上绝对不是笨蛋,所以他反应很快,立马借着梯子就下来了。

  “行了行了,我也就那么一说,真要让我干我也没钱。对了,这都什么题,你知道不?”

  “听着是连环题,刚才那李绩家的小子抽到的第一题是:一等绸三尺市价几何?等着这答案出来,通过了,再接下一题:府中要用绸子制衣,一人约五尺,共计7人,问,要购买多少匹多少尺,银钱又该准备几许。”

  别看这些人说的热闹,真凑得近,认真听题的,还的是任城王李道宗。作为太上皇的堂侄子,能从众多宗室中脱颖而出,最后靠着战功成了郡王不说,各朝史书也纷纷称其贤,由此可见这李道宗品性不凡,为人上也颇有些手段。(史书终究也是由人来写的……)

  前头他知道李世民来的消息,从自家附近庄子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等着吃野味填肚子的时候,那边李世民已经准备带着人去山里晃悠了,他知道自己的定位,作为宗室,对皇帝忠心即可,不必时时抢着表现。除非必要,其他时间,和皇帝朝臣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好。所以他索性权当没听到,只顾着填肚子。

  而等着一众都往孩子那里凑的时候,他一个抬头,差点没直接给噎着,因为他居然看到了自家大小子李景恒?这还不算,那个跟着大小子的八/九岁模样的男娃是谁?老天哎,那是他家丫头啊,好好的一个闺女,怎么就那么想不开,换了个男装混到小子堆里了呢?那帮小子手脚粗的,碰伤了自家娇滴滴的闺女可怎么好?李景恒这个臭小子,怎么当的哥哥。回家看老子怎么收拾他。

  (看到这里,大伙儿是不是心里激动了?感觉女主出现了?呵呵,放心,作者君很坦诚,不卖关子,是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女娃到底是谁?你们想到没?)

  轻微女儿控的李道宗一看到自家闺女也在那里,哪里还顾得上吃啊,提溜着一串肉,手都没擦上一把,就急吼吼的往孩子边上凑,生怕自家孩子吃亏。也正是因为他凑的近,所以喽,这帮子人说了半天,也就他听明白了前前后后的题目……

  也因为听清楚了这题目,李道宗对于那个组织了这一次比赛的阿玉,那是相当的感兴趣,都不是傻子,这题目一听,他不过是在肚子里滴溜溜的转了三圈,就猜出了阿玉的意思了。

  这小子该不是变相的引导太子了解百姓民生,知道世情吧。若真是这个目的,那他真的要好好的竖一个大拇指了。作为深宫中出生,长于妇人之手的孩子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何不食肉糜!

  作为太子,不了解民生,不熟知外头的物价世情,那即使坐上了皇帝位置,十有八/九也就是个傀儡。作为皇子,傻不拉几什么都不知道,那当个王爷都有可能被人骗,家业都能被架空。从这个角度来看,阿玉给这几个皇子带来的,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忽略的一部分。

  甚至这传授的方式……这么谨慎,用游戏的法子,难道说这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什么?那些大儒先生是真的不屑于教导这部分,还是下意识的刻意忽略?难道……

  李道宗的眼角飞快的扫过了太子李承乾,还有那边上乐呵呵的看着别人笑话,笑的东倒西歪的李泰,李恪,李祐,再轻轻的一扫在场的其他人,嘴角笑的有些冷。

  玄武门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有些人难道已经开始在筹划下一场了嘛?准备再一次,拿着李家人的血,铺就他们自己和家族的未来吗?哎……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意识到了这些……帝王之家……

  “哦,这问题,这是在考核算数?怎么不用四书五经?”

  “你啊,也不看看这孩子都是谁家的,若是五姓七家的孩子,那你用四书五经是没问题,可这里呢?武将家的占了一半,你能指望什么?要我说,能熟练的掌握算术,都是他们学的用心了。最起码将来如果想要子承父业,不至于连大军开拔的粮草都算不清。”

  心里有了警惕,再看向这些所谓的斯文人,所谓的世家贵胄,李道宗莫名的多了几分戒备,听到问起什么四书五经,下意识的就帮着解释了一句。你别说啊,这解释十分的有道理,就是刚才听着有些皱眉头的,这会儿也跟着放松了起来。

  为啥这么快就不继续追问了?因为正好阿玉在读的就是这么一道题啊。

  “第一题:糙米市价5文一升,问,三口之家,平均一人日食一升半,一月需多少糙米?需多少钱?”

  “135升,675文”

  “好,恭喜你答对了,再来第二题:大军5000,每人每日消耗粮食两升,从长安,往洛阳驻防,行程共计750里,行军日行20里,几日能到?需消耗多少粮食?该次驻防行军,消耗多少银钱?”

  这问题从一出来就引发一阵的哄闹,大唐尚武,孩子们不管是文官家的还是武将家的,对于行军什么的,都特别的有感觉,猛地听到一道和这有关的题目,别说是那就差没有掰着脚趾头算的武将人家的娃了,就是文人家的……哦,就是李泰这样的胖子,都忍不住跟着开始算了起来。

  这场面……后头看着的文官们其实很心塞,可与此同时,对阿玉的疑惑却丢到了脑后。做率军出征梦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太正常了,最多,也就是阿玉做梦做的比较实际而已,能有什么疑问?

  “这问题问的,那些老货呢?若是他们在,这会儿这些崽子要是回答不出,那可就热闹了。”

  “你这是幸灾乐祸?看看,你家小子可也在里头。”

  “反正我是文臣,我家孩子回答不出不丢脸啊。”

  边上的人几乎都在看热闹,好像孩子回答不出,等着他们老子回来一顿揍是十分让人乐呵的事儿一样。可阿玉自己知道,他对结果其实并不在意,更看中的是那些隐藏在问题内的知识,只要他们听懂了,只要他们愿意去想,去了解了,那么他就已经胜利了。

  “问,每年开春时米价7文一升时,秋收时5文一升,年底时6文一升,甲今年秋收,得30石米,怎样卖才能获得最多的收入?”

  当然了,既然干都干了,还是在某些人的眼皮子底下干了,那不干大点都是浪费了机会。在这些人面前,潜移默化的,给这些孩子隐形洗脑,想想都觉得兴奋好不。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敢干的。

  而让皇子们,这些未来的贵族们拥有正确的经济概念,阿玉觉得,比让他们读书更有用,因为这些人未来将成为执掌朝堂的权贵,他们的理念思想将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作为李承乾这个太子的天然盟友,阿玉为太子,为这些人们已经准备好了无数的游戏,物价游戏很有深意?看着吧,等着又能锻炼身体,又能迷惑众人的斗牛,蹴鞠,等疯过了,阿玉会再来一次更深刻的,比如比赛挣钱,自制弓箭什么的,保证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