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科幻末世>永生之灵>第196章 圣人小传(一)

我可以说自己是外星人。这是事实。在投胎到地球之前,我是另外星际的生灵。

现在我是地球人。此刻我在一家地球人类社会的图书馆工作。

这2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的一些思想观点的论述。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对圣人孔子的一生经历发生了兴趣,所以,今天想请你帮我到储藏了全部宇宙信息的“宇宙储存云”里了解一下孔子的一生经历。

我也可以借此机会学些新知识。

中国人所说的“学问”二个字大有深意。如果我今天不问自己“关于孔子生平”的这个问题,我也就学不到有关的内容。

学和问,问和学,不可分。

接下来,我就从圣人孔子出身讲起吧。

公元前551年,地球上的中国大陆,孔子出生。

他出生的地方,是当时鲁国都城的一户人家。

他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已经73岁,一位退休的官吏,有一妻二妾,正妻生了9个女儿。大妾生了一个儿子,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走路要依靠拐杖。

小妾也就是孔子的母亲,生了孔子,孔子除了头顶有点凹陷,其他都正常。

这个事实可以理解。距今2500年前的中国社会是男权社会,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制。

孔子的出生,让他的父亲叔梁纥很高兴。

孩子一满月,他的父亲叔梁纥,就专程去了一趟鲁国南面的宋国,找到当地的熟人,给孔子订了一门娃娃亲。

叔梁纥的祖先就是宋国人,十几代之前的祖先还当过宋国国君。等到了叔梁纥这一辈,官越当越小,后来通过亲戚介绍就去了鲁国,因为他能文能武,而被任命为一个乡里的小官。

那么,孔子的母亲是怎样的来历?

孔子的母亲名叫颜徵在,是一户普通农民的女儿,这户人家有三个女儿,颜徵在是最小的一个。

她17岁那年嫁给了72岁的叔梁纥做小妾。

叔梁纥对这个小媳妇很满意。生下孔子后,73岁的叔梁纥自知来日无多,于是亲自教这位小妾颜徵识字,还把家里收藏的几本书讲给颜徵在听。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了。他去世之前,小妾颜徵也就是孔子的母亲,已经学会了识字

孔子的父亲是有文化的人啊。

叔梁纥临死前叮嘱20岁的颜徵在:“一定要教儿子读书,成为文化人,这样才会给祖上增光啊。”

叔梁纥死后,颜徵在被叔梁纥的正妻赶出了老宅。

颜徵在牢记丈夫的嘱托,带着小孔子和丈夫生前给她的一点私房钱,到了都城一角,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和一些帮佣的活,把孔子拉扯大,同时她也教孔子识字读写。

这个年轻的妈妈也是很坚强很有主见啊。

孔子15岁时,积劳成疾的母亲颜徵在因病去世,年仅32岁。

15岁的孔子为了完成母亲想要与丈夫合葬的遗愿,亲自跑遍了城市周边的乡村,终于问寻到了父亲坟墓所在地,请人把母亲与父亲合葬。

颜徵在去世前,知道自己要不行了,就托人通知与孔子定了娃娃亲的宋国的那户亲家,约定成婚日期。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由此,我可以完全理解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孝道,他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孔子能够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学者,是有着其内在的动力的。这个内在的动力,就是报效父母养育之恩。

遗憾的是,没等儿子的婚期到来,颜徵在就去世了。

她的去世,让年少的孔子一下子成熟了。孔子晚年对弟子们说过:“我母亲去世时我只有15岁,我跪在母亲的棺材前,心里默默地发誓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学者。哎呀,遗憾的是,我的母亲没有享受到一天的富裕的日子。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孔子为母守孝三年期满,娶了宋国的亓官氏做妻子。

结婚第二年,孔子的妻子生了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

我作为地球人,这一世还没有结婚。但是,回想我往昔在其它星球世界,我也做过父母,也是深有体会啊。

忆往昔,那时的我,“如何教育好孩子”也是我念念不忘的心头事。

在我现在工作的图书馆,我曾经听一位同事讲述他参加家长会的经历。他说,小学教导主任在家长会上说:“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优秀的父母在用心帮助孩子立志和成长。”

这话说的是事实啊。

再说回孔子的事迹——

母亲在世时,孔子已经读遍了母亲利用帮佣机会借到的各种书。母亲去世后,孔子开始给城里的一些大户人家做短工,因为孔子识字,所以也有一些贵族人家雇佣他做些记账的工作。

鲁国当时也有国家图书馆,很多贵族家庭也有私人藏书,在打工之余,孔子想方设法借书阅读,可说是废寝忘食,重要经典还读了多遍。

其实,人类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是这样,社会大众总是赞助那些善良的求上进的人。只要一个人真想读书,总是能够找到要读的书的。

我自己一路成长过来,也是想方设法四处找书读。

孔子19岁结婚。20岁有了儿子。

此时的孔子,已经熟读千卷书,成为鲁国都城有些名气的文化人了。于是,针对一些贵族家庭的孩子不爱读书这个情况,20岁出头的孔子在自家房舍内开办了私塾,专门辅导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书。这是孔子的创新之举,也可以看成是孔子的创业。从此,孔子走上了专业独立学者之路。

这个人生经历,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孔子就是一个天天念叨“克己复礼”的老头,哪里知道孔子在20来岁的时候,就凭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私塾教学”这种民间教育模式。

他平等接纳愿意学习的孩子。当然,要交学费。据史料记载,最低学费是每年数条猪肉干。

可以不夸张地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教育产业私人创业第一人。

这话没毛病。

时光匆匆,一晃孔子到了30岁。

此时的孔子,已经研读了那个时代鲁国国家图书馆的所有典籍,已经到了可以谈论天下大事的境界。不但是鲁国当地的一些贵族主动请孔子喝茶,就是外国的一些名人也三三两两来鲁国找孔子聊天。所以,晚年时孔子自豪地说:“我30岁已经凭学问在社会上立足了。”

我曾经花费数年时间,把中国文化根本经典《尚书》《诗经》《周易》译为现代文,也曾全文校注《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

我深深为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非孔子莫属。

我想象当年孔子是怎样夜以继日学习万卷经典,又是怎样广泛与人交流,才达到这样高深的境地。

确实如此。即使我这样的浪游星际亿万年的古老灵魂,今世化身为人类,我也是对孔子的好学精神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