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96章 东廷之治的实质

无人再反对。

实在是这帮西廷下岗公卿战斗力太猛了些。

终是有人心存不甘:“如此又复旧例,天下之政皆出西廷矣。”

等于西廷归顺最大的果实被人摘了去。

庚哥笑了:“便是不置西廷,汝等以为天下便尊皇命乎?”

想什么呢,二颖躲在长安,也是躲在司并的身后苟而已。

长安西廷的任命与命令,天下群雄何时又遵守过?

说到底还是实力说话。

这种表面的名义,摆嘴上说说倒是什么大义,但实际人家有一千种方式不搭理你。

无论冀州兖州和豫州,西廷都任命了刺史和州牧,然鹅有用么?

留着西廷这帮人,不止是对他们真正把控天下没什么帮助。

连带着司并和凉州这三州地盘儿,他们都别想再跟以前那么样顺顺利利的掌握。

讲真,庚哥理解东廷官吏们不想再设置太师的想法。

唯有这样,东廷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权力中心。

他们各司的主官以及底下的官员,才能有点身为朝廷重臣的实感。

不然一切好像都有些虚幻。

正牌的朝廷和正牌的官职好像一直都在西廷那边掌握着。

不光西廷那边觉得他们的府寺像是些临时机构,,他们自己也觉得。

唯有不置太师不设西廷,所有人才能清醒的意识到,大汉已经官制改革了。

只是,只想捞好处不想挨打,你们是不是想得有点多?

靠着二颖强行迁走河南与弘农的富户,白波贼又在河东闹得太凶,举郡士绅无不慑服。

庚哥的新政才得以在四郡顺利推行。

他以广大寒族子弟为主体的东廷官僚体系才得以建立。

等于找了一个豪强世家的势力真空期和真空地带,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推举制这种貌似让渡地方治理权力于士绅的制度,其实质是将司州四郡残余的世家豪强注意力都吸引到了在地权力的争夺上。

引发他们的内斗。

如果推举是让坊间黔首庶民也都得以参与投票,或许这种争夺还会演变成哪个家族更能蛊惑人心及对黔首屁民更有影响力的比拼。

然而不是,有推举权的均为士绅,这群既得利益者可没那么好糊弄。

新制度下换赛道了,过去的优势都作废。

就算过去你在地方上势力再大,不让渡一些真正的权力和利益,他们不可能支持你上位为当地令长。

这就导致了一县之地,县长县令的推举比得是谁能让渡更多的权力利益给更多其他家族。

且推举过程中的庶民黔首举不法的一票否决权,又使他们没办法对底层民众实行太苛刻的压榨。

结果就是导致一县之地的所有世家豪族,在这种制度下实力无法拉开差距,反而越来越平均。

谁也无法一家独大。

实际在变相的削弱各种超级世家与豪族。

其实朝廷分币没掏。

不然你以为原本的地方上是谁主事?

朝廷任命的县令县长照样得看本地豪强的脸色,不然政令出不了县衙。

这样与其自己任命,不如让他们推举完自己再发布诏令承认,一样没差的。

此其一也,其二是皇商和公田制度潜移默化的推行。

它导致豪强们虽然掌握了更多财富,但失去对田亩的控制。

意味着他们也失去了对自己土地上的广大佃农施加直接 影响与控制的机会。

他们无法煽动数量巨大的农民对抗朝廷。

至于皇商所拥有的工坊中的匠工?

他们对于坊主的依附性并不如佃农对地主那样强。

毕竟各种工坊都缺人,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大。

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谋生的资本,是自己手里的技术身上的力气而非主家的赏识恩赐。

何况皇商协会还会监察,避免各种手工作坊的坊主苛民以及禁止签订期限太过漫长的长约。

先用县级自治权引发士绅内部的权力利益再分配,从而摧毁诞生顶级豪强的土壤。

再用财富交换土地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新政便是这样一步一步,隐蔽的蚕食着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削弱着豪强与世家对皇权的威胁。

庚哥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

这些细则,其实是卢喷喷皇甫嵩朱儁和张让等人在庚哥原始构想上商议的结果。

荀彧的加入,让这一整套政策更为清晰与明确。

荀彧更用法家的方式,逐步将这一切具象成了具体的制度。

阿瞒觉得东廷之政似是货殖之道,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一切无非是利益交换罢了,天下事其实摆脱不了交易二字。

但即便是做出了如此大的利益妥协,在河内郡推行这套制度的时候,依旧引起了豪强反弹。

只是有洛阳诸军的威压与境内豪强毫无外援的处境,才并未酿成什么变故。

但到并州推行的时候,还引起了豪强世家激烈的反弹,以至于爆发杨丑之乱。

但在东廷一系列软硬皆施的应对之下,在皇室通过科试对寒族士子的拉拢之下,他们的反抗最终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世家豪强里头不都是傻子。

他们之中的精英,也能看清东廷之政的实质。

只是这种对世家豪强的削弱,都包裹在甜美的糖果外皮之下,包裹在巨大的短期利益之后。

明智的人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抵不过周遭舆论的影响,也扛不住那层糖衣的鲜美。

如今的司并,是真正做到了“令治下黔首皆无冻饿之危,令世家乡绅皆获家业之殷实,使有才之士不拘家世,皆展其能……”

这句话是某年年末总结的时候,东廷之臣给庚哥拍马屁的颂词。

却言明了东廷的治理下的盛世之相。

只是这套制度在司并执行得太过顺利,并且执行得太过理所当然。

以至连荀彧都忘了,他们这套治理之法的内核实质是变相的打土豪分田地。

他们居然飘到妄图通过不再设置太师和西廷,奠定这套治理方式的正统性。

然后果然就迎来了豪强势力一次猛烈的反扑。

这才是杨彪与西廷公卿猛烈攻击新政的原因,也是如今的朝局之乱的实质。

随着思路逐渐清晰,荀彧果断站到了庚哥这一边:“当举太师,立西廷。”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他们当先首要的任务是先吞下三辅与凉州,顺利在这片地盘上推行东廷之治。

等实力强大了,不愁没有下一个投效的西廷。

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目前还是要给代表豪强势力的西廷诸公卿与反对东廷之治的世家豪强们一处容身之所。

给他们能抱团获得安全感的地方。

这样他们或许会继续轻视东廷。

那么,他那宝贝弟弟荀谌正在伙着裴绾挖墙脚的阿瞒势力,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张让、毕岚为首的阉宦们一言不发。

他们在这里还是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毕竟还掌握着他们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相当多权柄。

但张让顾虑到桓灵二朝士人对宦官的恶感,私下与宦官们达成了统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