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75章 刘景升死得正是时候

但《隆中对》毕竟是一番对答。

大的战略构想与形势预测虽然没办法变,你也不能说孔明没为备崽儿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而且“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本来就是一种退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因为冀、青、幽、并、兖、豫、徐、司等地被阿瞒控制,凉州彼时亦暂时臣服于阿瞒。

扬州又被二谋占据,东汉的蛋糕已被分割殆尽。

交州偏僻,如果还想参与中原的争夺,备崽儿的选择便只剩下荆、益二州。

孔明能作出备崽儿有机会“跨有荆益”的预判,跟他家世背景也有关。

《襄阳耆旧传》记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姐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蔡)瑁之姊也。

他岳父黄承彦跟刘表是连襟,凭这个关系,诸葛亮对刘表的健康状况应该有内部消息。

刘景升病死于建安十三年(208)。

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提出“其主(刘表)不能守(荆州)”,既非个人臆想,亦非先见之明。

而是根据内幕消息对刘表的健康状况做出的清醒推测。

所以也不必特别神化其中的预言成分。

诸葛亮着急把《隆中对》给出来,大抵也有这部分的原因。

已经没有时间了。

《隆中对》的战略既然没办法在刘景升处获得赏识与执行。

那在刘景升死之前,再不找到地方献出去,这番战略构想就要因为错过时机而过期了。

三顾茅庐,很可能是诸葛亮与徐庶两个好基友商量好的一场戏。

为了确保备崽儿对孔明足够重视而被安排出来的一场戏。

顾三次的沉没成本,能确保备崽儿对阿亮基本的尊重。

徐庶的目的是脱身,诸葛孔明肯填他的坑的底线是获得重视与尊重。

还没走的徐庶只好去促使备崽儿对孔明保持耐心。

内心本来就很急的阿亮,因此也才能老神在在撑到第三顾。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收尾阶段,使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措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严格来说,“成霸业”与“兴汉室”也是矛盾的。

在那个年代,霸者,伯也,一般用于形容偏霸一方的诸侯势力。

如“春秋五伯”亦被写作“五霸”,军阀割据史被称作“霸史”等等。

“霸业”设想,其实是鼓动备崽儿抛开东汉王朝的束缚,在外建立割据事业。

如果有志于一统天下,那么所立功业是“王业”、“帝业”。

备崽儿之后的所为,与《隆中对》提出的构想基本一致。

他在攻占汉中后便立即“上还(汉帝)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并自行僭称“汉中王”,在个人名分上与东汉政府做出了明确切割。

问题是既然诸葛亮为备崽儿谋划的是割据式的“霸业”,那么“汉室可兴”又如何实现?

彼时汉帝尚在,且被阿瞒挟制,复兴刘协的汉室断无可能。

但若复兴汉室的主人公是备崽儿。

他一个远房皇亲在刘协尚在的情况下自命代汉,岂非是比阿瞒“托名汉相”更僭越的“汉贼”?

其实诸葛亮这番表述,是对备崽儿模糊态度的回应。

因为备崽儿在谈话开始便痛心疾首地表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又许下宏愿,欲拯救“主上”,欲匡扶“汉室”,甚至还要“信大义于天下”。

有趣的是,陈述这番动人说辞之时,备崽儿竟下意识地自诩为“孤”。

搞得诸葛亮摸不清刘备究竟是想做周公吕望,还是想做齐桓晋文。

他只好跟着模糊而矛盾的提出先成“霸业”,再兴“汉室”。

为了避免尴尬,诸葛亮在提出“汉室可兴”时并未作出更进一步的阐释。

备崽儿也点到为止,诸葛亮这才明白了。

备崽儿之前的那番表态,纯属是在当前舆论环境下,为标榜自身行为正义性的废话与套话。

当然,现在因为庚哥的存在,隆中对的对话自然也有变化。

备崽儿痛惜的是各地割据不遵皇命,大志还是匡扶汉室,但却是要帮主上令行天下了。

怎么帮?那当然是占据更多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上执行主上的皇诏。

阿亮也很干脆心照不宣的就没提什么兴汉室的话题,主要阐述都是在成霸业上头。

大策略还是没怎么变。

其时阿亮孔明虽然对备崽儿推心,备崽儿却并未对孔明阿亮置为腹心。

按照孔明的计划,备崽儿马上就应该筹划篡夺荆州了。

毕竟你经营这么久,在荆州还是有点影响力的。

况且你弃公孙离田楷篡陶谦背袁绍,这种事情应该也已经做顺手了吧?

但没想到的是,备崽儿这会儿还矫情上了。

其一他不想冒险,因为刘表之前肯定没少试探他。

他现在对阿亮的智谋才干已经很欣赏了。

但信任度还没那么高。

万一阿亮是刘表派来试探他的,他依策而行岂不是要性命不保?

其二就是,他还想好事儿呢。

想着荆州能不能跟徐州那样。

地方豪强什么都筹划好了,然后推举他这个刘氏宗亲,把他送上荆州之主的宝座。

想什么呢?陶谦在徐州搞到天怒人怨,最后还想撒丫子跑。

人刘景升可是一直笼络着荆楚豪强呢,你不行动凭什么有人推你上位?

关键他这心思他还不跟阿亮说。

搞到阿亮也不知道他在顾忌和顾虑什么,又在期待着什么。

尊重和重视虽然有了,还是有点言不听计不从的架势,你说点啥他还得扭捏几下。

一扭捏就扭捏到更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刘景升病故,其子继位。

那边儿阿瞒刚好消化完幽青冀,并且请立周庙许下的止戈三年的许诺期限也到了。

青冀徐兖豫的周庙布局是有讲究的。

用的是一地周庙双坊覆盖一州,释放一州豪强的购买力。

就跟在省城开大型购物广场是一个道理。

这是少量周庙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量释放的豪强购买力。

所以通过周庙双坊,这几年阿瞒没少攒钱粮。

许攸又苦逼了,因为阿瞒黄牛了。

一见双坊这么挣钱,答应他的坊利七厘又变成了二厘。

但如果想想原本邺城一拿下他就被嘎掉的结局,现在还活着并且还有钱拿,已经很不错了。

问题是许攸不知道他曾经差点是这结局。

分给所在地豪强的九分,阿瞒没敢动。

因为建周庙的钱他没少从人家手里敲。

收获的时候再黄牛,豪强们也会翻脸的。

胜在坊利量大,谁都没想到还没充分解放购买力的周庙正品这么能卖。

大家收入都够高,许攸虽然不满却也没跳脚。

除了裴绾的一成三,朝廷的三成,阿瞒净收四成七分八厘坊利,很是攒了些钱粮。

他正犹豫是朝辽东下手还是朝荆州下手呢,一听窝草刘景升挂了?

想着就算打下辽东,旁边的扶余乌桓高句丽等等胡族也安静不了。

幽州那边还时不时遭鲜卑劫掠呢。

让庚哥在并州那边闹的。

鲜卑极为仇视汉廷,人家看起来别管幽并都是你汉廷的地方。

还不如留辽东震慑群胡。

他趁着刘景升新丧,拿下荆州图谋东吴,岂不快哉?

(感谢子言未发的爱电和白马义从同学的3个爱电,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