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51章 不切实际军情七处的幻想

这种刻意被制造出来的惶恐与惊惧,在看到审配残杀辛评全家的时候,终于到达顶峰。

城内大批豪强的心理防线终于崩塌,开始歇斯底里的采取行动。

邺城也因此爆发大量小规模武装暴动,让审配所掌控的兵力在守城之外疲于奔命。

这便是荀谌为裴绾他们准备的行动机会。

果不其然,裴绾他们乘机动手了,并且获得了成功。

至于邺城东门审荣之死,荀谌也言说不知,大抵就是个巧合。

气氛到那儿了,有些事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与此同时,荀谌又用言语暗示许攸,将裴绾他们的行动说成是自己安插在城内的人手。

至于如若事后问起,那自然是都死在了邺城被攻下前最后的乱局中。

对于许攸,这是夸大自己的能力与功劳的机会。

对于随季他们,则是在进一步掩藏他们行动的痕迹。

就是这样,荀谌在完全不知道裴绾他们计划的情况下,给予了他们一次完美的配合和掩护。

而荀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其实很看重裴绾。

他哥荀彧在与他的通信中,曾隐晦的跟他提起过裴绾的购国计划,他也颇为赞叹。

并且荀彧也暗示过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他能暗中掩护和协助裴绾。

荀谌的说法,让裴绾和随季有些目瞪狗呆。

特别是裴绾,作为野生新手阴谋家,他总算见识了老牌谋士的谋划能力。

“只是汝等为何要谋算审氏,某不曾听闻京师有这般指示。”

然后荀谌一脸疑惑的问向裴绾。

一般京中但有指令,荀彧都会同时给他一封密信,叮嘱他配合。

这一次,他却并没有收到。

裴绾这次是真的期期艾艾了。

非常不好意思的讲述了自己被审配窥破行踪,被勒索和敲诈的事情。

他觉得跟荀谌让自己叹为观止的操作比起来,自己的这番遭遇实在太丢人了。

不料更丢人的事情还在之后。

荀谌听完后,却先是哑然失笑,继而摇头叹息。

以他对审配以及审荣的了解,当然能感觉到那其实是一个无效威胁。

所以说,就因为审荣的虚言恫吓,裴绾的过度反应,他自己下意识的掩护与配合,就导致了邺城的陷落与审氏一门惨遭灭门了么?

这特么的还真是一个有趣的结果啊。

反正也没差了,以荀谌看来,即使没他们的动手,邺城最多也就能再守上三五个月而已。

他将他的推测说了出来,却反而让裴绾更加尴尬。

而令裴绾更加尴尬的是,荀谌是编外人员自然没有什么程序,随季大字不识一个自然也没有那番苦恼。

他自己按规矩,却是要写报告的。

真的要原原本本的,将自己在邺城的这番丢人操作写进报告么?

裴绾犹豫良久,还是忍着羞耻心如实落笔。

因为这件事且不说寻真司还会询问随季和他翊军校尉部的其他参与者。

即便是荀谌,大抵也不会替他保密。

他其实是遮掩不过去的。

几人返回京师洛阳,不多时,裴绾的完整报告,已出现在庚哥的案头。

这种份量的报告,一般原本是到不了庚哥这里的,不然他还不得累死?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庚哥除了出席御前小朝议,对所有政务向来是能躲就躲。

送上来劳资也不看不批不关心,最多被卢喷喷叨叨几句。

但这却是夏恽麾下内察三目的手笔。

掌案宦官在归档之时觉得这份档案颇为有趣,因此誊抄了一份以呈御览。

从张让到夏恽再到内察三目的文档宦官们,作为皇家的家奴,当然都了解今上这位主子的习性喜好。

一般奏表奏章和奏报他是懒得看的,但这种颇具趣味性的,庚哥却应该会很喜欢。

他们猜对了,庚哥果然看得眉飞色舞。

虽然小朝议其实讨论过所谓的购国计划,但庚哥早就没什么印象了。

他都不知道,他的小朝廷里,居然有翊军校尉部这种好玩儿的部门。

整份报告他跟看间谍小说一般,更是被对随季的询问记录里的一些回答逗到哈哈大笑。

庚哥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

或许,或许他的小朝廷里,也能有个像英村儿的军情六处还是七处、美帝的中情局或大熊的克格勃那样的组织。

虽然孙子兵法里头有完整的一篇专门讲用间,这年头却其实根本没有情报战和间谍战的概念。

大家都是事到临头互相敌对了,才想起收买对方阵营中的关键人物,平时根本没有大范围收集对方情报的意识。

而所谓的奸细探子耳目之类的,基本都是重视情报的军事将领自己派遣出去的家奴和兵丁所兼任。

根本不存在专门的间谍机构。

现在对内部的监察方面,小朝廷已经拥有镜事司专属的密探系统,但对外却仍旧是一片空白。

翊军校尉部与其说是这样的部门,不如说是为裴绾的购国计划专事专设的一个机构。

庚哥突然想到,能不能让这个翊军校尉部成为专门的间谍组织。

那他们岂不是能成为情报战的引领者,真正的知己知彼,站上时代军事领域的巅峰?

好吧庚哥承认,他才没有辣么伟大正经和宏伟的愿景。

他就是想多一些这么有趣的报告可以看而已。

于是下一次的小朝议,庚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超越时代的提议立即获得了将军府一干武将的大力支持。

这年头打仗之前对敌方情报一无所知,都得靠自己临时派出侦骑哨探人员去了解,开战之前大多数时候都是两眼一抹黑。

如果朝廷能有这样一个部门,来为他们提供敌军的详细信息,以及敌方将领的性格特征等等相关情报,那他们当然是无比欢迎。

但在文官系统这边,却遭遇了反对。

虽然听起来很美妙,但却存在一些执行性障碍。

无非是在司并二州之外,布置一个密探系统。

在司并境内,他们是这么安排的,每个地方由一个底层官吏,统领着一批本就是贩夫走卒不安分的不良人。

通过吸收部分转为正职给予编制俸禄的方式,吸引并支使他们广探消息。

这样的底层官吏,一般有明暗两层身份,领两份俸禄,都是镜事司自己在现有官吏体系中挖掘并培养的。

这种方式,在司并之外的地方却行不通。

其一是在不泄露东廷这边在搞事的信息的前提下,他们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底层官吏长期派驻他方?

还是要忠诚无虞并且识文断字的那一种。

(感谢暗帅、磨推鬼abc、大包杠大包、钟仲卿的爱电,爱你们哟,感谢大家的点击、催更、评论与章评,在下在此有礼了——躬身长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