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48章 孟德游周庙(三)

故意突出书坊的公益性质,其实是想道德绑架书坊所在地的士绅。

他们故意传播书坊有多少书被翻旧,以至于卖不出去。

同时又四处传播荀家子上书坊看书受教育的事情,以及荀家那套书非抄不能读也的说辞理论。

不是所有的世家豪族对子弟都能做到荀家那样严厉,让子弟背着竹简去书坊舔毛笔抄书。

但他们又很认同荀家的说法。

当知得书之不易,方能珍惜书本上的知识。

然后骚操作就来了。

书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售一批被免费翻旧了的书。

你以为是折价么,你特么羞辱谁?

能大量买得起书的谁在乎那点钱?

旧书反而比新书更贵。

因为一方面它们见证了无数寒族士子的求学之心,能让你族中子弟受到震撼。

另一方面,贵价买旧书也能体现你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博取个好名声。

如此下来,免费书被翻旧到一定程度,都会有人收起来换成新的。

来读免费书的寒族士子,就成了替他们把书自然做旧的包浆工人。

就是通过这套骚操作,他们让书坊一面扩大免费供士子读书的公益性质。

一面让即使没什么见识的僮仆苍头,也不至于嫌弃厌恶只看不卖的各种士子。

而另一面,又让书坊的收益不至于因为这种免费公益性质而受影响,反而因此获得了提升。

最起码在整个大汉十三州范围内,已经出现了捧着一本破破烂烂的旧书才比较显逼格的现象。

没钱的家伙们才读崭新的书。

这种调整却是无须在御前朝议的,是逐义司自己职权内的调整。

庚哥也是在事后才听人说起的。

当时庚哥就感叹,这特么的古人们思路只要一打开,那是真特么骚啊。

最起码他自己是绝对没有想到过居然还可以这么玩儿的。

书坊在司并境内是不必设太多僮仆的。

少量店员只是去各个书架检查下书被磨损的程度,见包浆合适了就收起来去换新书。

下来就是去各个房间添添茶水加加清水,收拾下免费提供的廉价墨与砚台之类的。

新增的收益完全包得住这些免费公益的支出。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司并风气比较好,没有人偷书。

但邺城书坊就不一样了,每间小书房内书架旁都得有人盯着,甚至还搞出来了手牌。

士子进门免费领手牌,用手牌换书,每人限取书一本,还书时候书换手牌,凭手牌出门。

不然不止是有人偷书偷回去读,还有专偷旧书去高价卖的。

邺城倒是有士子闹过,说是有辱斯文,拿他们当贼防。

但书坊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就列出了之前一个月丢失的书册数量。

邺城士子自己都觉得丢人。

事实证明,真正心思在多读些书上头的士子,根本不在乎这些。

毕竟他们为了多看些书,去豪强家受折辱都能忍,这里还是有起码的尊重的。

真正闹事的反而都是那些品性不良的。

所以就这么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便成了惯例。

城里有战乱,周庙祝祭离开后,书坊里头的书当然早就被裴家负责经营的管事们清空收起来了。

但只看着空书架和柜台前的手牌,以及空茶壶清水壶砚台和劣质墨,都有很多故事讲。

荀谌却并不跟阿瞒多扯,略略谈及几句,也无非是这处小房间一般都是什么书,那处曾经是什么书。

阿瞒问及,他却推说自己专注庙务,这边的经营并不熟悉。

反倒是又将话头让还给了许攸。

许攸脸上强装出来的倨傲之色早就不见了,他十分殷勤的为阿瞒介绍起书坊的各种布置。

作为一枚名士,许攸口才还是有的。

他虽然来得少却也是听闻过邺城书坊的各种趣事的,因此讲解得很是妙趣横生。

阿瞒听得不时微笑,更是感叹:“昔京师观礼之时,便听闻周庙有二坊。”

“惜当时兖州有事,礼毕便得急返,不得鉴之,今日方知,错失良多。”

“仅是这书坊之利,便足以令治下之士何其之多?何须再苦不得其人乎?”

听他这么说,许攸面上又显得意之色。

然而毕竟是个空书坊,即使许攸拖延再久,终究还是有逛完的时候。

出得书坊,阿瞒不用带领,便径直朝瓷坊那边走过去。

这时候许攸却不怎么说话了,只剩荀谌干巴巴的声音:

“此为售祭祀之器。”

“此处售摆饰器物。”

“此处售卖冥器。”

“此处为餐饮器物,并汤盆瓷枕……”

……

也是分好多小房间,分门别类,只是这里却没有什么趣闻趣事可讲了。

但并没有预料到阿瞒会来这里,所以瓷坊书坊之内其实是并不曾打扫的。

阿瞒自己生活用度,少不了各类手下兼豪族送上来讨好的瓷器。

他也用惯了,所以虽然不见实物基本也没什么好奇。

只是匆匆走过,但目光却突然被一物吸引。

那是一块小木牌,上面标注着“缗钱三万”字样。

应该是收货物之类的时候漏在此处的。

阿瞒却是吃了一惊:“此售何物,竟要缗钱三万?”

东汉时候米价一直稳定在约莫百文一石,也就是说这里随便一件物什,竟然值三百石粮食。

那当是一个垦殖百亩之家,一年全部的收入了。

而且还不是什么礼器祭器。

他们现在参观的是日常使用的餐盘瓷杯和瓷碗瓷枕之类的所在。

荀谌直接摇头:“谌亦不知。”

许攸没答话,目光却不由自主的扫了一眼一直跟在荀谌身后畏畏缩缩的裴绾,很快又刻意的收回。

阿瞒何等目光锐利的人物,许攸这下意识的一眼,却被他注意到了。

他直接看向了裴绾:“汝可知,此价为售何物?”

裴绾战战兢兢的上前:“应……应为汤盆。”

不是喝汤的汤盆,其实是洗脸用的面盆,只是那时候把热水叫汤,所以面盆也就叫汤盆了。

他其实在瞎掰。

毕竟他这种身份,又不是直接守着店面经营的小厮朝奉,哪里记得清什么东西卖什么价格。

但估计阿瞒也不会细究,所以信口瞎勾八答。

阿瞒却又吃了一惊:“一汤盆便索价巨万?”

都特么赶上西园卖官的价格了。

他家里虽然也有,但他又没买过,哪里会知道居然这么贵。

裴绾继续战战兢兢的答道:“此……此为……周庙……正品,所价略……略贵。”

阿瞒皱着眉问:“何为周庙正品?”

却原来,客商贩卖司并瓷器,有两种通路。

其一为各地瓷窑所产,底部只会印有瓷窑名称。

而另一种就是只有在有周庙的地方的瓷坊可以买到,底部除了瓷窑名臣,还会印上红色的周庙正品字样。

坊间传闻,只有真正无暇的瓷器,才有资格印上周庙正品字样,放到周庙的瓷坊售卖。

这里却是明码标价不得讲价的。

其余直接从瓷窑购买的瓷器,据传都是没选上的残次品。

外地客商兼司并本地皇商从司并贩出去的,差不多都是这些东西。

(感谢大包杠大包、钟仲卿、车水、磨推鬼abc同学的爱电,以及大家的催更和点击,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