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38章 地谷催苗人催命

两人随便叨了两句,许攸就又给介绍。

此为征东将军颍阴侯曹氏孟德公从弟,曹洪曹子廉是也,乃此次邺城讨逆的曹兵主将。

刚都介绍一遍了,这会儿又介绍一遍,还专门点出来主将身份。

荀谌多玲珑的人儿啊,哪能不明白许攸的意思。

但他也挺不要脸的,说好说好说。

吾等可入营帐后细叙,但我这边有些周庙同僚,子远兄子廉兄你们看能不能行个方便放个行?

许攸别看听见荀谌的名字就挺高兴的,那也不是为了能见到交情不错的故友。

你看他带曹洪过来就知道他啥意思了。

这是觉着从荀谌这里可以挖到邺城城内的一些情报。

其实该知道的苏由都说了,但不是想着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么?

可见许攸对攻下邺城有多强的执念。

曹洪一听这人姓荀就知道得卖面子。

他堂哥是啥,颍阴侯。

颍阴最出名的世家可不就是荀氏。

他哥得这爵位人家也是出了力气的,没见他哥那边还有不少虽不使涉机密却挂起来用的荀氏子弟么?

周庙甫立他哥就去了洛阳观礼,这边儿都是周庙的祝祭,那不能难为了。

曹洪可不是大头兵,他掂量得出这事儿的份量。

也觉得没有必要得罪小朝廷。

何况对面儿这荀友若还这么上道,主动都要跟他们入营细叙了,能叙什么?

所以也摆出客气的姿态,说诸位祝祭欲往何处啊,可否需要某派些兵丁护送?

荀谌赶紧推辞说不用不用,久闻曹兵秋毫无犯,他等自行返回洛阳即可。

徐州累累的白骨:无犯你妹,劳资们白死了?

但这事儿你真不能怨曹军,陶谦谦先杀了人家亲爹屠了满门不说。

人家阿瞒还没报仇,他先联合着自称天子的阙宣抄掠兖州泰山郡并且开屠刀乱杀人。

人家也是杀回去。

徐州人倒霉就倒霉在摊上了这么个能作的牧,替作死小能手陶谦谦还账背锅属于。

听荀谌这么夸,曹洪也有点脸红,他知道自家军纪不是那么好。

要不他哥后头何必搞出来个割发代首以正军纪的典故替自己洗白呢?

但是吧也不能真派人护送。

人家都拒绝了你要坚持,人家没准儿就理解成了你要押送人家或者扣押人家的意思。

于是就给了个随身携带的令牌,说有此令路上遇见咱们这边的军队可保无虞。

裴绾他们在城墙上面看着下边儿一顿聊。

然后周庙祝祭在四十名庙兵的护送下就继续开路了。

荀谌却上了曹洪护卫让出来的马,悠悠哉哉骑着马一路朝曹营而去。

审荣马上跳出来叫。

那那那我就说你们周庙祝祭勾结曹军吧,你看证据就在眼前,你还有什么可解释的?

见祝祭大队离开,就留下了一个荀谌,裴绾这会儿心情大好,根本没把审荣的跳脚当回事。

说绝无此事,缘何如此绾亦不知,量为有祝祭阵前逢友,因此叙旧。

况祝祭专司奉圣人,于城内军情民事一概不知,勾连曹军却有何用?

他这么有底气是因为他基本也想清楚了荀谌是条什么样的咸鱼。

心说他那儿能有什么机密能给你们泄露的?

审荣不管,咋咋呼呼的跑去见他叔了。

听审荣一说,审配才想起来周庙祝祭里头还有荀谌这么号人物。

他还是很欣赏荀谌的,但知道那人的心思不在这边,而且跟自己也没什么过节。

按照审荣的说法,不过是被许攸逮住了,为了保其他祝祭能脱身自己前往曹营为质罢了。

他城里的情形该暴露的有苏由那个叛徒,对方早就知道了。

苏由不知道的,荀谌更加不知道了。

而且按荀谌那种不得罪人的滑头性子,就算他知道大抵也会混过去不说。

所以审配倒没那么担心,反而又训了审荣一顿,说他不稳重。

审荣:妈蛋劳资招谁惹谁了,合着劳资是送过来挨骂的呗。

审配的心情也就好了这么几天,接下来他收到的都是坏消息。

毛城和邯郸被阿瞒一鼓而下,易阳令韩范、涉县长梁岐献城而降,两个县官被阿瞒以郡守相托。

本来看曹军势大,冀州本地的墙头草就有很多打着投降的主意了,一见投降还有这等好处,又一批批的倒向阿瞒。

听闻消息的审配气到半死,连他的迟钝也能感觉到,冀州可能守不住了。

更多的消息他已经获得不了了。

因为阿瞒挖壕沟灌水,彻底断绝了邺城与外界的通讯。

骑兵跃马也跨不过的壕沟。

审配唯一的指望就是袁尚能回军来救他一救。

袁尚被他撺掇着带大军跑去青州那备崽儿当过县令和国相的平原国那边儿了。

他去揍他那被气到和阿瞒合伙儿的哥袁谭,那块儿现在是他哥的地盘。

袁尚不回军的话,审配估计自己就算投降,应该也活不了。

曹军攻城愈急,不利局面下审配脾性愈发暴躁。

本来裴绾在周庙祝祭离开当天就想下手的,但被随季拦住了。

随季说虽怀必死之志,亦当有求生之念,咱们现在下手肯定跑不掉。

不如等到城将破之时,那时候下手,城内群龙无首,能助城外曹军破城,咱们的命就保住了。

裴绾却不同意了,说朝廷既定策略是他们打他们的咱们两不相帮。

这要传出去咱们陛下对各方诸侯有了立场,都派人下场了影响太大不能行。

随季说咱们下完手趁乱一跑,城破之时兵荒马乱的,谁知道是咱们干的啊?

裴绾一听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同意等城破。

他会妥协更主要的原因是,城中被围之时,审配也担心有苏由同党,欲谋他而献城。

所以他自己以及邺城审氏家宅的护卫愈发严密,想下手也找不到机会。

裴绾又担心城破之时来不及下手,这审配卖了他们讨好新主如何是好。

一时忧急起来,嘴上都起了燎泡。

一直等到五月,听那个被审配抓去帮忙种地谷的仆从来说,审配等不了了。

在地谷苗的种植技术基本被审氏几个老仆掌握之后,审配已经放这个仆从回裴氏别院了。

只是隔几天会传他过去看一看情况,指导一下审家老仆而已。

当然这几个老仆也上了裴绾的必杀名单。

裴家苍仆说审配看地谷苗在已经不用暖泉的暖泉地里长势良好。

虽然那块儿地的地谷还不到收获时节,他挖开也能看到很多根须上开始结小疙瘩了。

审配已经完全信了。

所以他这几天开始大量泡发地谷种苗。

传讯让这位裴氏仆从这几天搬审府去,带着他家老仆一起干这活儿。

裴绾一听这消息就急了。

他不能让地谷种苗和种植之法真的从他手里传出去。

然后勒逼着随季马上动手。

甚至为此还跟随季吵了一架。

随季倒不是怕死,他是怕身死而事不成。

审配和审府戒备如此森严,他觉得成功几率不大,得城里出点乱子才方便动手。

不想却似乎吉人天相。

正在裴绾和随季急需一个乱子的时候,这乱子它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