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17章 镜事寻真与宦官

此时已是更始十一年(204年),朱儁已逝。

张让终于放心了。

在镜事司三年,朱儁把惹人厌发挥到了极致。

但却不曾留下甚污点,好歹是全了自己忠直的名声,成就了人镜的美名。

也顺带全了庚哥大度能容善于纳谏的圣明之名。

那是挺能纳谏的,虚心认错死不悔改。

庚哥又不要甚脸皮,无论朱儁谏言关于他自己何事,他都笑得一脸诚恳:

“公伟公谏得甚是,确是朕之过也。”

转头依旧我行我素,被谏烦了干脆学他那美貌御姐娘,派陈亥来旁听,自己不露面。

他这么干别人还就罢了,卢喷喷有点小慌。

小朝廷磕磕绊绊走到今天,虽然庚哥一直都只负责摸鱼,但时不时还能给点意见做点决定。

卢喷喷事后思忖,觉得小朝议上这位陛下的主意,总那么恰如其分妙臻极处。

他偶尔看似不着调的那么几句建议,往往到最后总会发现简直是点睛之笔。

他反对的事情,如果硬犟着推行了,必然会有祸端。

其实庚哥哪里有那么神?

也只是他摸鱼摸到极致,没有把握不开口罢了。

可这些年来却给小朝廷留下了这个心理惯例。

似乎上边不坐着那位摸鱼的,他们做什么决定都心里没底。

所以连续几场小朝议,什么决议都没做。

就算众议皆觉得没什么不妥,卢喷喷和张让他们的意见却也都是再斟酌一二。

一斟酌事情就耽误下来了,耽误到荀彧受不了。

他瞧出来点门道,私自上门拜访了朱儁一次。

俩人关着门聊了很久,中间朱儁一度高声怒骂,朱皓担心的上前询问,却被他爹赶出来了。

还叫他守在外面,等闲人等不得近书斋。

他自己也得远远的站着守着不许偷听。

也不知道荀文若跟朱儁说了什么。

荀彧没去宫里求见,但他家女眷去拜会了一回唐妃。

下来再到小朝会的时候,庚哥虽然满面不虞,却果然又露面了。

庚哥肚子里头乱骂,妈蛋劳资好不容易找到借口玩儿从此君王不早朝。

呃,也不是早朝,为照顾他的作息小朝议基本都下午了。

反正他就是想从此不坐班了,结果谁知道荀彧还非抓他出来当吉祥物。

把他借口都搞没了。

咱们玩儿圣天子垂拱而治不好么?

你看劳资都这么信任你们,你们还非得要劳资来监工,什么毛病?

姓荀的果然都讨厌透了。

得,当皇帝也是打工人啊。

这不天子么,给天当儿子也是儿子,不能无法无天。

朱儁又做回了他被称人镜之前的那个反对派,连庚哥的意见也照怼不误。

但却再不秉着人镜的架子,对庚哥的各种言行做派说三道四了。

只是好似发泄怒气般,对镜事司份内诸事格外的吹毛求疵。

一直到他病亡。

有了庚哥的露面,早已议定的诸事又在他面前议论了一遍,庚哥也没给什么主意,然后就通过执行了。

荀彧长舒一口气。

朱儁死后,照着皇甫嵩的哀荣来了一遍,但却不用送回老家了。

他们家也不是什么大族,这些年道路断绝,干脆就学荀氏着籍河南尹,另立堂号,转作司州人士了。

继位镜事司的人选小朝议倒是好一番商议。

最后庚哥金口玉断,让把皇甫鸿皇甫坚寿给捞了回来,接了朱儁的差事。

卢喷喷心头感动于庚哥的重情义,但作为汉末三杰里头仅存的人物,他还是要站出来反对一下的。

不然也没旁人可以反对了:“坚寿虽忠君,且为义真公之后,然才具似嫌不足。”

现在小朝廷里的各种职位,早就不讲什么名望,才具是最重视的。

才具,说起来就是能力。

庚哥很随意的摆了摆手:“此职需甚才具,无非公正与谨慎耳。”

卢喷喷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镜事司主要负责审核的,要的就是谨慎小心心无杂念罢了。

他在心中又给庚哥点了个赞,人尽其用,不愧圣君之名。

就是懒了点,卢喷喷知道宫里宫外背后管庚哥叫闲帝。

杨丑叛乱的事情早已查了个底儿掉,结果颇出人意表。

绍宝其实没掺和,也没家族跟绍宝联络。

是鼓动杨丑叛乱的那几个家族合伙儿给杨丑壮胆画饼呢。

他们想的是联合杨丑割据并州,跟其他州一样,为一方诸侯。

之后再依附袁绍以图庇佑,却仍旧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也不算是合伙儿,其实就是最核心的三两家这么商量的,其他家也被蒙在鼓里。

害怕没有实际割据之前他们这地方敏感,绍宝不接受。

想着事成之后再联络也不晚,谁会放弃送上门的地盘?

事败之后他们觉得攀扯上正势大的绍宝,能令朝廷存些忌惮,所以死咬着有联络。

导致皇甫坚寿查来查去都查不着,按口供抓着的人的确涉事,但却没联络过冀州。

回头觉得不对,再把源头的人往死里审。

其时正好冀州战败,皇甫坚寿把消息跟牢里的人一抖,那边心若死灰全招了。

并州全境的推举制,在更始七年当年便推行完毕。

初时虽有阻碍,但经荀彧搞的货殖事迹报告会这么一巡回,宣传工作跟上了,顿时无比顺遂。

更始十年,并州全境已经取过一回士了,其时并州轰动,寒族子弟奔走相告。

只是诚如荀彧所料,律法营殖两科并州士子过线的极少,反而是农田科本来就那么十来个名额,居然有一名并州士子入选。

而由于文吏科入仕后升迁相对缓慢,司州四郡已出现寒族士子亦不乐考的局面。

倒让并州士子捡了个大便宜。

加之这一次特意为他们扩充了文吏科选士名额,几乎各县都有士子入选。

而规划很久的通闻院,也终于随着这批士子的入仕开始全面推行。

低级吏员版的三互法也获得了全面的推行。

没有三互那么严重,其实就两条,本地士子不在本地任职,不在与父辈个人以及子侄存在姻亲关系的县任职。

在当地关系纯洁点,办事一般也能廉洁点。

之前早就发现了,不止是高级官员在本乡本土任职颇多情弊,低级吏员方面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将人才异地使用之后,这种情况会减少很多。

至于当地混熟了之后再出问题,那就看寻真司的手腕了。

荀彧曾谏过寻真司与镜事司职责类似,要不合成一个算了。

庚哥笑得跟个小狐狸似的,就淡淡回了他一句话:“内外有别。”

荀彧顿悟,寻真司是察举求道、逐义、镜事三司不法事,而镜事司则是察举他们体系外的不法事。

如果合二为一,镜事司失了监察也不是好事。

但寻真司谁又来察呢?这样一级一级岂不是没完没了?

念头就这么闪了一下,他想起来寻真司各级仅负责文书归档的文笔宦官,心下警觉。

那一个个跟笑面菩萨一样屁事不管,只管收录文书归档,怕是陛下的最后一道监察手段了吧?

他不知道,那并不是庚哥安排的,而是张让安排的。

庚哥也没反对就是了,总得让自己干爷爷给宦官们捞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