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02章 袁氏与乱臣

审配一直骚操作不断。

在官渡之战的白热化时期,许攸家属竟被留守的审配“收治”,导致其亡命投曹。

许攸被“收治”的家属之后不见记载。

按审配在袁绍死后将政敌辛评家族满门处死的残酷手段,许攸家属的下场可想而知。

只要还有得救,作为绍宝的元从之士许攸不至于愤而投曹。

审配收治许攸家属的理由是“攸家不法”,然而审配宗族,本身便是河北地区最大的“不法”豪右之一。

王沈在《魏书》中记载:

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作为流寓士人,许攸在冀州并无根基,其家族是否“不法”实难定论。

而审配放任自家“擅恣”却处置许攸家人,毫无疑问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出于政争。

留守后方,本应稳定人心,结果却公报私仇,收捕前线重臣家属,以至动摇军心。

郭图不顾时机的对张合进谗,很难说不是对审配此行的反击。

但什么骚操作,都比不上绍宝死后他对逄纪的骚操作。

逄纪作为绍宝的嫡系元从之士,是谗杀河北集团重臣田丰的元凶。

然而他却多次向审配示好。

按《英雄记》所载:或有谗配于绍,绍问纪,纪称“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

绍曰:“君不恶之邪?”纪答曰:“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

绍善之,卒不废配。(审)配由是更与(逄)纪为亲善。-

绍宝在生之时,是有意铲除审配的,结果被逄纪劝了下来。

这很可能是一出双簧。

因为审配处置许攸家人的事情,有些过于肆意妄为了些。

不能不给他一些惩戒。

但审配家族在冀州势力过大,真处置审配的话很可能会激发叛乱。

所以田丰成了绍宝杀给审配这只猴子看的那只鸡。

杀完之后也不忘记吓唬一下审配,所以才有了这番对话。

审配也是接收到了这番警告的。

“(审配)更与纪为亲善”,可知审配之前与逄纪存在严重隔阂,因此才会“更(变)为亲善”。

但在绍宝死后,在袁谭孤军于黎阳抵御曹军的危急时刻,审配刻意派遣逄纪前往袁谭军中监军。

另一方面,他又故意断绝前线的粮草器械与支援,借此激怒袁谭。

《魏书 袁绍传》记载,太祖北征谭、尚。谭军黎阳,尚少与谭兵,而使逄纪从谭。谭求益兵,配等议不与。谭怒,杀纪。

前面提过,袁尚年纪还很小,所以无论是派逄纪去袁谭军中监军,还是故意不给支援,大抵都是审配的主意。

审配不亲手杀逄纪,应该是杀不了。

可以推测,在绍宝死时,给承嗣的袁尚留的顾命臣属应该就是逄纪与审配。

所以生前才费心导演了那样一出戏,缓和审配与逄纪的关系。

而且在这二人之间肯定还留下了什么互相制衡的利益纠葛。

所以审配杀不了逄纪。

但动用了这样一套手腕,审配通过激怒袁谭的方式,还是借刀杀人扫清了障碍。

自此他挟袁尚,犹如阿瞒挟天子。

我们断定审配是在借刀杀人杀逄纪,另一个证明是逄纪死后,袁尚这边不仅没有表彰追悼,逄纪还被审配污蔑为“凶臣”。

《汉晋春秋》记载,审配献书于(袁)谭曰:

“……是时凶臣逄纪,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将军(指袁谭)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

审配的图谋显然不仅于此,他更在同一封书信中进一步刺激袁谭:

“……昔先公(袁绍)废绌将军(袁谭)以续贤兄(袁基),立我将军(袁尚)以为适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

袁尚继位,袁谭并未表示反对,杀逄纪只是被孤军抗曹,袁尚那边不给支援所激怒。

袁谭对绍宝这边是有大功的,最起码比袁尚这个毛孩子贡献大。

但却被亲老子过继给了自己的死鬼大伯,丧失了继承权。

这事儿不可能不是袁谭心中的一根刺。

这根刺又不断被审配挑动。

而且以审配的激烈手段,绍宝死后免不了要收拾一干颍川流寓。

流寓之人的庇护头领逄纪又已经死了。

这帮人难免要找个新的庇佑之人。

所以袁谭虽杀了逄纪,他们却不免投靠过去。

为了自保和报复,这群人也会煽动袁谭这个嫡长子夺回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

这时候,袁氏兄弟的决裂和内斗才真正埋下根由。

所以袁谭实际上,是被审配逼到与袁尚相争的。

忽略审配的骚操作,把袁氏兄弟的内斗原因归结到七八年前袁尚还是一个婴儿时,绍宝让袁谭镇青州。

甚至将原因归结为绍宝废长立幼,无疑都是春秋曲笔。

那么审配到底是想干嘛呢?

我们说审配是个明白人,他当然不可能想不到这样会把袁谭逼反。

有没有可能这就是他的目的?

甚至有没有可能他逼走许攸都不是单纯的政争,而是从那时候就开始有准备的筹谋?

他的专而无谋,很可能不过是一种故意扮演出来的假相。

会用这么曲折的手段借刀杀人杀逄纪,你能说他无谋?

他很可能不过是想先清除袁尚身边的异己,再用袁氏兄弟的相争清除绍宝在冀州的影响力,最终取而代之。

其时汉室衰微,三互法约束力已然不再。

即使在,他也可以挟持未成年的袁尚当牌坊。

以田丰沮授皆死之后他冀州士人领袖的身份,是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但他始终只是一个明白人,而不是一个袁曹刘孙乃至公孙那样的枭雄。

因此他只长于权谋内斗,而短于天下大势。

说白了就是个只擅长窝里横的摘桃子专家。

所以他放任自己野心的结果,是把绍宝的基业搅到一团糟。

最终让阿瞒轻松的捡到了便宜。

如果说绍宝昏庸,那大抵是因为他还是被审配的“专而无谋”、“天性烈直”一系列假相所欺骗,小看了这个人。

不过袁氏从为乱臣而兴,却因乱臣而败,也算是天道好轮回吧?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再听这句话,你会不会觉得有一些讽刺?

反正在审配的一系列骚操作之下,阿瞒总算是吞下了冀青二州。

又通过追击袁尚,轻松拿下了有人叛变的袁熙的幽州。

袁熙袁尚两兄弟逃入乌桓。

207年,忠于绍宝的乌桓诸部也被阿瞒所败,两兄弟又逃入独立王国辽东。

彼时辽东太守公孙度已逝,长子公孙康继位为太守。

阿瞒使计让公孙康以为袁熙袁尚两兄弟要谋夺他公孙家的基业。

公孙康斩下了兄弟俩的头颅,献其首于阿瞒。

而配合阿瞒揍他弟,并趁机取冀州四郡的袁谭,也早已经被阿瞒收拾。

在205年,袁谭就兵败南皮,出逃途中堕马被追兵杀死。

阿瞒未必不曾看破审配的奸计。

他因此也非常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臣下利用。

他会感叹生子当如孙二谋,其实感叹的就是二谋能在长兄早死的幼弱之年,就牢牢把控住江东局势。

不使基业流落于他姓之手罢了。

绍宝势力消散于历史尘烟中,投奔他的备崽儿倒是溜得早。

没把备崽儿当盘正菜的绍宝早早把他派去了汝南,去帮助当地造阿瞒反的黄巾与贼寇。

而这一去,备崽儿还带走了他思念多年,却终于重新邂逅的云姐。

赵云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