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195章 乌巢火炼英雄名

《魏书 武帝纪》:夏四月,(曹)公北救(刘)延。

就在阿瞒不在的这段时间,绍宝宝还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位于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

然而久攻不下,刘延一直撑到了四月份收拾完备崽儿的阿瞒回军。

然后阿瞒遣轻骑突袭,斩首袭杀了袁军大将颜良。

袁军因此溃散,阿瞒才解了白马之围。

人口就是财富,阿瞒于是将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徙撤退。

文丑率军渡河追击,阿瞒命令士卒将辎重丢弃在道旁,装作溃逃的模样。

袁军中计,纷纷争抢财物,阿瞒趁机突然回首掏,又阵斩了冀州名将文丑。

这么说的确会很容易形成阿瞒在不停的获胜,绍宝宝军锐气大失的印象。

但如果你看下战争路线图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阿瞒是在节节败退。

从兖州东郡白马,退到原武,再退到官渡。

绍宝宝军已经一步一步的逼近许都了。

如图所示(如果能成功上传图的话):

阿瞒不断胜利的败退之路

当然,原武、官渡皆处于河南尹。

现在有庚哥的存在,又由于小朝廷镇压杨丑之乱的速度足够形成震慑。

双方都意识到,小朝廷虽然看似纯洁无害圈地自萌,并且作为君主对他们的公然互扯头发踢裤裆不闻不问。

其实也是一股足以影响局势的力量。

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杨丑之乱,让一直伪装无害的小朝廷稍微的露了一把肌肉。

但以这种方式,终于还是破坏了庚哥韬光养晦的既定策略,吸引到了群雄的注意。

也不晓得得失该如何计算了。

两边都不想得罪小朝廷,所以两军的交战不可能进入司州范围内。

我们可以在兖州境内随意寻找几个地址替换这次交战的关键地点,反正会发生的事情大差不差。

为便于理解,我们就不故意多余找地名了。

就当原武官渡皆在兖州境内吧!

(其实是地理白痴怕乱找地名出乌龙)

无论怎么将败退包装成战略性后推,将败退过程中的每次反击成果包装成大胜。

无论将进军过程中袁绍的每一步决定,都包装到如何昏庸和刚愎的地步。

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绍宝宝大军,在一步一步平推着,逼近许都。

这些被不停强调的大胜,被强调的袁军的溃败,被强调的在袁军中如何如何重要的大将的被阵斩。

充其量是一次次小小的战术胜利而已,并不影响大局。

让我们忽略那些仿佛知道结果似的“睿智建言”和绍宝宝智障般的昏庸拒绝。

反正在阿瞒军充满军事智慧的连番大胜中,阿瞒的地盘与生存空间都在被一步一步压缩。

从四月打到九月,一路败退中不在官渡,却肯定在兖州的某一个地方,阿瞒艰难的抵抗着绍宝宝的大军。

他身后是比备崽儿难缠百倍的刘八俊表与被荆州煽动叛乱的豫州各郡。

还有孙小狸花等势力从淮南一带不停捅着他的菊花。

阿瞒只能无奈的忍受着身后撕裂一般的阵痛。

他前方是绍宝宝似乎无穷无尽的大军。

无论他出奇谋击败对方多少次,对方似乎总能毫不受影响的稳步推进。

堂堂之阵,皇皇之师,就是这般可以不惧奇谋。

随着对方的进军,对方的补给路线也就是粮道也在一步一步拉长。

这让阿瞒看到了希望,他开始派小股部队不停的骚扰对方的粮道。

但对方的应对却让他更加绝望。

再没有小股小股的运粮部队。

连运粮如此之小事,对方都派出一万大军这种接近他所剩全部兵力的庞大阵仗。

奢侈到阿瞒心碎。

骚扰不动,根本骚扰不动。

除了从北向南的正面战场,对方还随手洒出备崽儿这一步闲棋,布置到他身后的汝南郡。

由南向北的对许都发起了突袭,这可真的是爆了菊了。

徐州平叛白平了,而且这些布置丝毫不影响袁军正面攻击的烈度。

绍宝宝:一力降十巧,劳资兵多,不玩花样就是平推,嘿嘿。

就是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平推,一步一步将阿瞒逼入了绝境。

兵少粮缺士卒疲乏不堪,阿瞒这边的所有人几乎都失去坚守的信心。

包括阿瞒自己。

但越是这种时候阿瞒的狠劲儿就越上来了。

他以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的姿态,决心一把押上自己所有的筹码。

没有技术,全靠勇气。

你出动一万大军护送粮草是吗?

劳资打的就是你一万大军。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此时的阿瞒所剩的全部军力,也不过一万出头。

以少击多,以攻击守,以疲击逸。

怎么打?

当然又免不了有某冀州籍谋士,犹如未卜先知一般率先提出派军支援这支已有万人的运粮部队的“英明建议”。

然后再次被“昏庸且刚愎”的袁绍丝毫不加考虑的拒绝。

甚至他们如果不嫌浪费笔墨,还能编出在乌巢遭袭之前,就有冀州籍谋士提醒过袁绍:

“主公啊,粮草集中容易出事,我们应该把粮草分散运输分散储存分散管理。”

无视小股运粮部队和储粮方式更易被骚扰掠夺的事实。

反正劳资是时空穿越者,提出的每一点建议肯定切中要害。

在一场破釜沉舟的豪赌中,阿瞒将所有的战马集中起来。

他出动了所有能出动的力量,打上对战中斩获的袁军旗号,趁夜奇袭距离袁绍军大营仅有四十里的粮仓乌巢。

孤注一掷,也不过只凑出了五千之数。

这是一次不讲道理的蛮干式的突袭。

五千对一万,奇袭对固守,能获胜的机会无限接近于零。

而且就算他们奇袭成功,也不一定能胜利。

如果袁绍大军能在他们返回之前攻破他们的大营……

那就能毫无阻碍的一路平推到许都,就食于阿瞒的存粮以及他地盘的百姓豪绅。

他们就算烧了对方的粮草,也会沦为丧家野狗无地流寇。

你如果问阿瞒出发前的胜算有多少,大概他也会告诉你,不到一成。

甚至是毫无胜算。

劳资就是不甘心失败来一次自杀式的冲锋而已。

但偏巧,幸运之神眷顾了阿瞒。

大概是因为手握一万之兵这种与阿瞒所剩总兵力相当的庞大军队,让在北宫之乱中已经被绍宝砍掉脑袋的淳于琼觉得万无一失吧。

他竟然疏忽大意,不曾发现伪装成袁军的敌军来袭。

导致手握一万雄兵,让五千疲敝之兵偷袭得手了。

袁绍并非没有做出正确的应对。

他听闻乌巢火起,一面派轻骑火速救援并截断阿瞒军回归的路途。

一面挥重兵猛攻曹军大营。

但或许是被远处的火光所鼓舞吧,留守大营的兵卒咬着牙居然守住了袁军的猛攻。

而夜袭的曹军,阴差阳错竟然斩杀掉了因为犯下大错而心慌意乱的淳于琼。

淳于琼:凭什么劳资得死两次?

淳于琼被阵斩,导致一万守军失去有效指挥军心大乱,没有能拖住他们。

突袭部队再次幸运的错过了袁绍派来救援的轻骑,顺利的回归了大营。

如果同样的战事上演一万次,阿瞒做出一万次相同的决策,可能也就会成功这一次。

但就算再多的巧合,已发生的就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