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193章 备崽儿的道上兄弟

其实绍宝宝打阿瞒,手里握着两手准备。

一手就是备崽儿那边递过来的计划,以响应衣带诏做名义,奉诏讨贼。

第二手就是干脆接仲家皇帝的位,直接以敌国方式来对垒。

估计绍宝宝自己也没拿定主意,到底选哪条路线。

所以叮嘱了自家长子袁谭在青州接他叔的时候,也没让他出兵接应一下。

因此备崽儿拦阻袁小骨,就不光是报在徐州被揍之仇。

还是代表第一套方案跟第二套方案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袁楷模这个渣男坐着看戏,大老婆带人扯小三儿头发属于是。

大老婆备崽儿干翻了小三儿袁小骨,第一套方案赢了。

但那个时代也没个手机电话,更别提微信和秋秋。

让人来回传话带信也来不及,都是按提前约好的时间起事。

绍宝宝玩儿这一手,是真的把备崽儿坑惨了。

因为他那边没按计划发动攻势,就意味着阿瞒有足够的时间回首掏。

备崽儿这个原本只准备搞敌后工作的,于是被迫得正面战场迎敌了。

备崽儿:我特么就想戳个菊花,谁特么想跟你拼刺刀了?

可阿瞒也转过身来了,有什么办法呢?

也不用骂绍宝昏庸。

他看备崽儿,大抵跟备崽儿看董承他们没啥区别。

都是用完就可以扔留着还挺恶心人的厕纸。

董承他们闹大之后,即使事败,备崽儿叛曹和绍宝宝讨曹的名义就有了,

保下他们,你还真能给他们圈一块地盘让他们自萌啊?

不够麻烦的。

备崽儿呢,他帮忙引爆衣带诏就够了。

绍宝宝的指望是揍完阿瞒之后,大小龙蓝红bUFF我全都要。

三狼蛤蟆石头人也没打算放过。

留你个备崽儿占据徐州,我倒不好意思背盟朝你伸手。

不如让你被阿瞒灭掉,劳资再来灭曹通吃。

至于敌后牵制捅菊花什么的。

劳资十万打两万,用得着你帮忙?

所以袁尚生病他不忍远离可能是真的,但真正的态度其实是没拿备崽儿当盘菜。

事后假设要有备崽儿在身后牵制,官渡之战绍宝会不会败没有意义。

十万打两万呃,谁能想到会打不过啊?

这都能输,要留备崽儿牵制,谁知道会不会变成曹刘合伙儿分袁氏?

这事儿备崽儿干得出来。

到时候又该说绍宝宝昏庸不懂得借刀杀人,用阿瞒灭备崽儿了。

被庚哥影响过的历史里没这么多力格隆。

因为董承一早就跟李肃一起被二颖咔嚓了。

阿瞒也没迎奉献帝,绍宝宝也没那么多顾忌。

庚始六年也就是199年就直接跟阿瞒开干了。

备崽儿还是跟袁绍私下勾结,带兵杀车胄夺回了自己的老地盘,捅阿瞒菊花了。

但绍宝宝一样没拿备崽儿当盘菜。

在绍宝宝这样自觉负天下大望的哥们儿心里头,公孙大玉儿是可以与他旗鼓相当的对手。

甚至开始揍得他几乎生活不能自理,那必然是个英雄。

所以他可以接受公孙大玉儿的手下直接投奔投降他。

但却很难信任备崽儿这样反复无常的人物。

叛了大玉儿弃了田楷投陶谦,之后弄死陶谦自据徐州。

被阿瞒揍趴下又投降阿瞒,见自己揍阿瞒又想跟自己合伙搞阿瞒。

这还是少了投叛吕大憨批那一遭。

吕大憨批也只是认了两回义父就被黑成这样,你这都反复多少次了?

绍宝宝的性格,连吕大憨批都信不过不能容,何况是备崽儿。

所以虽然答应的好好的,却也没配合他正面猛攻牵扯住阿瞒的主力部队。

乐见备崽儿帮他消耗阿瞒的实力,还通过袁谭支援了备崽儿些军马。

正面战场还处于喷垃圾话派小弟互殴的阶段。

老大还没动手。

袁尚又如期的病了,袁绍自己还抽空跑回去看儿子了。

阿瞒乘着这个空,正面战场依靠营垒苦守。

努力抽调出人马回首就是一掏收拾备崽儿。

备崽儿的人格魅力还是挺大的。

所以这一回他据徐州叛阿瞒,跟着他的人还不老少。

原本的地盘下邳小沛且不提,糜家兄弟和阿瞒封给他们的地盘儿更不用说。

连正在帮阿瞒打青州的臧霸,自己的左膀右臂昌豨都被备崽儿忽悠过去帮忙了。

“建安五年,昌豨叛为备,郡县多顺之,众数万人。”

“太祖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遂亲往破之。”

这个刘岱跟兖州刺史刘岱同名同字不同人。

那个杀乔瑁的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

这个刘岱,也字公山,却是沛国人,曾任司空长史,为阿瞒心腹。

自己亲老大臧霸在替阿瞒卖命牵扯袁谭,昌豨为什么要跟着备崽儿反叛呢?

原因很简单,昌豨觉得应该讲义气,备崽儿跟他们是道儿上的兄弟。

太多人对备崽儿拥有太浓厚的滤镜。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三国志》对先主极尽曲笔赞扬。

“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但你不能忘记,《三国志》作者陈寿曾仕蜀汉。

备崽儿属于他的旧主。

别太高估史官的节操。

那种皇帝连砍三个脑袋也要按实际情况写的史官不是没有。

但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中的少数和异类,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一样,不代表全部。

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陈寿将他的先主塑造成一个家境贫寒、织席贩履、身处逆境、却又胸怀大志的上进青年。

参考南朝史学家裴松之注解,可知其情悖谬处极多。

《蜀书二》说: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备崽儿幼年时期,确实有过一段不太宽裕的日子。

原因是其生父刘弘早亡,导致幼年刘备失去直系亲属的经济支持。

“少孤”是穷困的原因,“织席贩履”却不是穷困的结果。

备崽儿天生就喜欢做手工,“编织”是兴趣爱好。

他客居荆州,诸葛孔明来求见的时候,他都顾不上理睬,专心致志的编织牦牛尾巴。

这是《魏略》记载了的事儿: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眊,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魏略》作者是魏国郎中鱼豢,与陈寿同时代且略早于陈氏。

其所着《典略》《魏略》史料价值极高,收录了大量汉末群雄轶事典故。

汉末兵卒盔枪中一般插“雉鸡尾羽”,而备崽儿精锐部队“白毦军”,兜鍪上的装饰却是编好的牦牛尾。

搞不好还都是备崽儿亲手结的。

可见备崽儿对编织的爱好。

另外备崽儿从成年开始,并不需要贩履织席谋生。

因为约莫二十岁开始,他其实是当地的坐寇。

《蜀书六》记载: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按先主传时间线,那时候黄巾之乱(184)尚未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