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185章 提前走武曌的路?

朱儁当然知道,得此一句评价,他便可以青史留名了。

其实他这个喜欢挑毛病的性子,不止别人觉得烦,他自己也觉得烦。

但得庚哥这一句评价,他顿觉死而无憾了。

就仿佛自己这一生,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不停的挑各种人的错。

而非是自己的别扭性格使然。

唐太宗、魏征:mmp啊,抢戏是吧?

庚哥(腼腆笑):啊抱歉抱歉,不知道真不知道。

有庚哥这句话,原本一面倒支持卢喷喷意见的形势也稍微中和了一下。

对皇甫坚寿也有了一些处分。

却大多是形式而已,并不真正的伤筋动骨。

无非是下诏训斥,并降职留用。

但这个降职就降得很有意思了。

罢黜了他的司隶校尉一职,任命他为并州刺史。

好么,原来只是个过江猛龙,现在成缚地判官了。

就问并州的豪右们怕不怕。

怕也没辙,你们自己找的。

责罚过后,还是支持他继续追查此次杨丑叛乱事件的涉事之人,并授权严惩。

也不是没有对重臣进行处分,以安抚并州士心。

直接废黜了吕大憨批的并州牧身份。

责令他反思,为何不曾将并州士人的心声汇报反映上来?

吕大憨批一脸懵:话说关某屁事啊?

私底下庚哥又安慰他,风头过去之后之后会给他晋列侯,让他稍安勿躁。

吕大憨批一听背黑锅还有这等好处,顿时笑咧了嘴。

于是很用心的缩在他的将军府里装闭门思过。

无事消遣,自然要下他心爱的武棋了。

阖府上下痛苦脸,憨批真的是输不起又爱玩儿的臭棋篓子典范。

其实小朝堂不过是在贯彻废牧复史的既定策略而已。

大家都觉得牧这个级别的官员没必要设置。

借这个机会顺便给并州豪右看,你看朝廷还是很关心你们的意见么。

没有把你们意见反映上来,连你们并州牧都因此获罪丢官了。

所以有意见说,别搞武装反叛那一套,容易掉脑袋。

然后又下诏司州四郡及并州九郡郡守。

让他们从县一级就设置通闻院,专门收集民间对朝廷各种政策的意见。

规定无论何人,只要递上来意见书都可以上达天听,使天子明确了解天下百姓庶民的声音。

不设资格,也就是屁民黔首也可以去发表意见了。

不识字不要紧,你去说,专门有人帮你写下来。

看似是对士绅意见的重视,但屁民黔首也能说,反而让他们忌惮了。

这是荀彧的主意,说反对意见总要有个发泄口,就如同泄洪。

没处可发泄累积起来就容易变成怨望,从而生出事端。

其实他话说的很明白,听一听民间的意见主要是做番姿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听喇咕咕叫你还能不种地了么?

主要目的其实是安排一批士子。

因为小朝廷就那么大,各处差不多都已经安排满了。

但司州四郡科试取士好几回了,不给并州安排一次,不容易稳人心。

只要取士,就能笼络住人数众多的寒族。

有他们拥护,并州本土就有力量对抗心怀不满的豪右了。

也不是现在就考,而是先公布出去,推举制实行三年之后取士,并且公布一下考试题型啥的。

甚至可以让书局印一批过往考题和优秀答案的合集,去并州各地售卖。

这个在司州四郡早就有了。

这样就让广大寒族翘首以盼推举制早日落地,他们好有个谋出身的盼头。

谁敢跟推广推举制为难,就是跟他们为难。

把他们绑上朝廷的战船。

而这些考题里头,又可以刻意加入对于当前新政的解析。

他们在学习之余,面对豪族的时候,又能成为朝廷免费的宣传员。

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必然大多是文吏科的士子,但文吏科恰巧是最不缺人的。

所以荀彧给安排了个这么个系统。

这个系统可在各县各郡的衙门里头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

反正低级文吏薪水又低,每郡每县安排上那么几个人花费不了多少。

最缺德的是,荀彧建议,通文院归属于司隶校尉及刺史那边附属的文官系统管理。

等于是在各县设置比他们那些密探更深入民间的耳目。

其实各县真的实行推举制之后,皇商行会书局陶瓷店乃至周庙以及粮行这类组织都会跟上。

缺人缺的多了去了。

但要以科试取士,农田科还就罢了,只是需要的人少针对性强。

律法科营殖科的那些题目,没在推举制下多熏陶几年跟上节奏,少有人满足要求。

这两科又宁缺毋滥,不合格的人是不会用的。

也只有文吏科可以短期速成,相对大量的取士。

所以荀彧才结合并州现状安排出这么个部门。

这通闻院实质几近于武曌在后世周唐朝搞出来鼓励告密的告密制度了。

不过说起来好听点,叫庶民心声直通天听,皇帝陛下关爱您。

也没有玩儿诬告免罪。

不像武曌女主当政要打压反对的权贵豪族搞得那么凶残。

可若真有人告各县令官县丞县尉之类的不法事,你当刺史皇甫坚寿查有实证的话不会处理么?

说白了就是个糊弄人的机构。

但庚哥一想,这特么接收的意见书不送上来糊弄人糊弄得太明显。

真送上来劳资真看不得累死劳资啊。

不看这帮货估计又会哔哔,说劳资不勤政啥的。

而且搞不好会有大量是老农跑过来说我祝贺陛下圣安这种。

于是他就先下手为强了:

“若对新政有甚误解,可着当地通闻院文吏开解安抚。”

“若有实弊,可令东尚书台酌情处理。”

“一应请安道贺问讯,亦必有个回应,终是子民一番心意。”

“着印书坊按朕笔迹,多印回执,按例发回罢。”

意思很明显,搞这么个东西出来,你们就得桩桩件件有回应。

做戏得做全套,但别指望劳资管,你们自己消化。

无非是在东尚书台设置一个专门收集分析和答复这些民间讯息的部门罢了。

顺便效仿后世明星偶像签名照之类的玩意儿,搞一些回复臣民请安的回执出来,给人家发回去。

对于维护粉丝热情很有帮助的。

荀彧都没料到能这么玩儿。

实在是这个年代的屁民黔首都太好糊弄了。

你只要给个说话的地方,不给回应他们都已经满意了。

但荀彧细细一想,如此还真的有颇多益处。

这些民心民情汇集起来,他们东尚书台调整政策也能有个依据,不至于全靠自己空想。

因此点头应喏,顺便拍了记陛下圣明仁厚的马屁。

在场的都是一帮老头,实事都得他去办,每天累半死。

接下来是对张辽徐荣呼厨泉的封赏。

卢喷喷表示他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把西园军交给张辽了,实际本来也是张辽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