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满朝忠臣:刚登基,竟被呆妹直播>第215章 番外?乱世(八)

当李世民赶到渭水时,他意识到想要借助西荒诸国的力量已经为时过晚。他的大军临时驻扎在渭水以南,似乎成为了西北同盟阻挡大周兵团的第二道防线。

然而,李世民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他的军队已经没有退路,而前进又无法突破大周的防线。他被迫直接面对大周西进的强大兵锋,形势十分严峻。

李世民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打破当前的僵局,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他开始重新审视局势,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和力量来扭转战局。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也深信,只要指挥得当,他的军队仍有获胜的希望。

李世民坚定地站在渭水边,眼神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将会充满挑战,但为了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福祉,他必须勇往直前。

在主帅营帐中,李世民的脸色异常难看。他看着桌上的地图,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极其危险。

“颉利这些人竟然连抵抗一下都不抵抗,直接率部逃亡西荒,真是一群懦弱之辈!”他愤怒地说道,“他们如何对得起在北方建国的列祖列宗?我们是抵抗到最后一刻,无可奈何才往西荒战略性撤退!”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他一直认为,战争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而现在,他的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得不进行战略性撤退。

他知道,这一撤退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士气和民心。然而,他也明白,面对强大的敌人,有时候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他决定召集所有将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知道,只有团结一心,才有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寻找到一线生机。

在场的众将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顿时感到好受了一些。毕竟,放弃自己的故土而败逃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而将军们更期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以马革裹尸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五十步笑百步,在场的一些将领在为自己找理由开脱时,仍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他们似乎认为,与颉利等人的败逃相比,自己的行为更加高尚。

然而,张安世却没有沉浸在这种短暂的优越感中。他面露忧色,沉默了许久,然后开口说道:“陛下,恐怕这渭水将会给李唐带来无法抹去的耻辱啊!”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张安世的话提醒了他们,虽然目前的情况十分艰难,但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为李唐赢得最后的胜利。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子儒,你为何这样说?”

张安世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目光聚焦在颉利、突利、蒙哥、忽必烈等部大军的位置上,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陛下,你有没有想过金国等国为什么会接纳颉利等人?”

李世民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突然涌起一个不祥的预感,但他不敢深想,于是故作轻松地回答道:“北方诸国都无法抵挡大周的兵锋,西荒又怎么可能。无非是他们想要抱团取暖罢了。”

然而,张安世却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金国等国接纳颉利等人,必定是有他们的打算。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可能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张安世点了点头,认可了李世民的回答。他沉思片刻,幽幽地开口说道:“陛下,你有没有发现西北同盟的成员国都是游牧民族?”

李世民听到这话,目光微微一凝,点了点头,示意张安世继续说下去。

张安世继续说道:“这是一个由游牧民族组成的军事联盟。如今我军驻扎在渭水以南,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此外,我们和颉利等人在北方因为领土问题经常发生摩擦,难保颉利不会趁机报复或者故意羞辱我等!”

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意识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西北同盟的关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李世民和在场的众将脸色大变,他们意识到事态已经超出了预想。在这个关键时刻,斥候突然来报,带来了更加紧急的消息。

“报!”斥候大声喊道,“陛下,渭水以西出现大量骑兵,正向我军逼近!”

这个消息让整个营帐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他知道,越是危急时刻,他越不能慌乱,他是这支大军的主心骨,一旦他慌了,这支军队就彻底完蛋了。

他迅速问道:“大约多少人马?”

斥候回答道:“四十多万铁骑!”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他们不禁开始担忧起接下来的战局。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完全没有料到,北方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故,颉利、忽必烈等人竟然还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

他虽然也有几十万的兵力,但与对方强大的骑兵相比,他的步兵显然处于劣势。这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他不得不重新评估当前的形势。

李世民心中开始怀疑,大周五大兵团进入北方后,这些游牧民族是否根本没有进行抵抗,甚至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保存实力,让其他势力与大周相互消耗。他们退往金国,几大游牧民族的国家联合起来,利用渭水作为屏障来抵抗大周的进攻。

这种猜测让他感到不安。他知道,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现在,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玛德,都说农耕文化孕育的人精于算计,今天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还未见过马背上的人如此精于算计。”

张安世深吸了一口气,沉默了片刻后开口说道。

“忽必烈在治理元国时期,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腐败。他注重衣冠服饰,崇尚礼乐,乐于接纳贤士,深得名士之心。

倘若不是和陛下以及帝渊同时代,他绝对可以成为一代雄主!

能够想出这种计谋的,恐怕是忽必烈身边的那些谋士。”

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忽必烈及其谋士的厉害。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当前的局势,并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他感到自己如同丧家之犬,无法再谈什么雄主之位。张安世的话虽然是在安慰他,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他的脸上火辣辣的,感觉受到了屈辱。

“子儒,你不必安慰朕,朕知道自己如今的处境。”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

张安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陛下,你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妄自菲薄。你败在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你有十年的时间来励精图治,南北之战的胜负犹未可知!”

他的声音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似乎在告诉李世民,他们还有机会重新崛起。张安世的这番话让李世民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他深知自己不能轻易放弃,必须振作起来,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他心中的不甘和斗志被点燃,因为他知道,他的时间太短,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他挺直腰板,开口说道:“子儒,你敢随我一起会一会这四十万铁骑吗?”

张安世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有何不敢!”他回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无畏和决心。

这一刻,他们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紧张而激动。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挑战将会异常艰巨,但他们也深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颉利、忽必烈率领着四十多万铁骑,虎视眈眈地盯着李世民的大军,双方对峙于渭水之滨。李世民凝视着对面的庞大骑兵,心中不禁叹了口气。倘若这几十万精锐骑兵能为他所用,他必定有信心与大周在当阳决一死战。一役定乾坤,使大周在十年内无暇北伐,而他则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重整旗鼓。

李世民瞪着大军前方的颉利,高声喝道:“颉利,你我本应摒弃前嫌,携手对抗大周。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你竟然连战都不战,直接放弃了北方!”

他的声音在战场上空回荡,充满了不甘和愤怒。然而,他知道,无论他怎么说,对方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袖手旁观。如今,他只能尽力而为,争取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为自己和北方争取一线生机。

颉利看不惯李世民这副自以为是的样子,他觉得李世民总是自诩为唯一真正的雄主,似乎天下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担此大任。

于是,他冷哼一声,反驳道:“无知小儿,你以为天下就只有你一人能做主吗?上次在山海关内,北方诸国联军被你所全歼,你以为你的实力就足以傲视群雄了吗?

你可知那支大周铁骑的动向?告诉你,大周五大兵团已经北上,而那支精锐铁骑也同时失去了踪迹。他们的目标正是我们这些骑兵!五大兵团都无法阻挡他们,我们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那支精锐铁骑的进攻!”

颉利的话让李世民愣住了,他从未听说过大周五大兵团北上的消息,也从未考虑过那支精锐铁骑可能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他开始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

李世民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一巴掌抽死颉利。他率领北方诸国联军的一路大军进入山海关,却遭遇了全歼的惨败,这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如今,颉利竟然再次提起这个话题,无异于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与颉利纠缠这些无谓的话题。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问道:“颉利,你如今率领四十万铁骑,将我部堵在渭水以南,究竟是何用意?如今大敌当前,只有我们携手对抗大周,才有胜算。你到底是想战还是想和?”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直视着颉利的眼睛,似乎想从他的眼神中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

颉利放声大笑,声音中充满了嘲讽和轻蔑。

“哈哈,李世民,你也太高估自己了!你率领的不过是一群老弱病残的步兵,又怎么配与我们这些精锐骑兵平起平坐!只要凭借渭水之险,我们自然能够阻挡大周西进的步伐,你还是回去吧!

哈哈哈!”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烁着挑衅的光芒,继续说道:“想要与我们结盟,也不是不可以,但条件只有一个:向我们称臣!只有低头臣服,你才有资格与我们共谋大事!”

“称臣!”

李世民听到这两个字,心中不禁一阵怒火中烧。他咬牙切齿地盯着颉利,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知道,颉利提出这样的条件,无非是想借机报复他之前的失败和羞辱。他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是李世民自长孙无垢逃婚以来,第二次遭受的奇耻大辱。在北方的那些日子,颉利何曾敢如此嚣张!李世民的双拳紧握,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仿佛要将颉利彻底烧毁。

张安世看着李世民一副即将爆发、不共戴天的样子,心中不禁担忧。他深知李世民的性格,知道不能再让颉利的言语继续刺激他。帝渊交给他的最后一个任务尚未完成,他不能让李世民因为一时的怒火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于是,张安世沉声说道:“陛下,您不能因为愤怒而轻率地发动战争,将领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怒气而草率地迎战。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最佳的战略。”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无尽的智慧和沉稳。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神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开始冷静地思考接下来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