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满朝忠臣:刚登基,竟被呆妹直播>第166章 番外?诸葛亮篇(一)

景帝三年。

东汉,南阳。

诸葛亮早年追寻叔父诸葛玄前往荆州,后来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死去以后,深思熟虑吧的诸葛亮没有追随他叔父追随的人。

实践和理论!

陪叔父去荆州是因为他需要实践自己多年所学,叔父死了之后,一来别人不一定认可诸葛亮的才能,他很难得到重用,二来诸葛亮认为自己还需要沉淀学习一段实践。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心比天高,他认为自己辅佐的人应该是真正的帝王,而不是一方军阀。

他来到隆中隐居。隆中南濒白水,北障紫峰,登其顶可瞰南阳。

在诸葛亮隐居的这段时间里,也不是没有人来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然而都被诸葛亮巧妙的躲过了。不是出去游历就是生了一场大病无法出隆中。

大部分人只是拜访了一次就放弃了,毕竟此时的诸葛亮虽然有些名气,但是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光有虚名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功绩。东汉末年时局变化万千,所以很多达官显贵军阀王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诸葛亮的身上。

就算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人才,拜访的人可能今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第二天就成了阶下囚、兵败如山倒,自然没有时间和机会再请诸葛亮出山。

今日的诸葛亮像往常一样来到距离家中不远的湖边钓鱼。此时的湖边已经有一位少年正在垂钓。

诸葛亮自来熟的来到少年的身边,看着他鱼篓里没有一条鱼笑着摇了摇头。

“我观你在这处钓了很多天,却始终没有钓上一天鱼,你要不要换一种钓法,或者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钓鱼不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讲究气运,倘若运气太背,钓不到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诸葛亮认为事情都是可以计算的,他的最后一句气运之说自己也不认同,只不过是为了安慰钓不到鱼的少年。

诸葛亮观察少年很多天了,他每次钓鱼都钓不到一条鱼,但是每天却能够准点来到这里,丝毫不放弃,他也不得不佩服少年的毅力,或作寻常人一条鱼钓不到,哪里能够坚持这么多天,恐怕早已崩溃了,发誓再也不碰渔具了。

钓鱼的少年是大周景帝六子林渊。

林渊见诸葛亮主动和自己搭话,笑着说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可曾因为没有钓到鱼而离开。”

诸葛亮的神情微变,这个少年不是一般的少年,能够以姜子牙钓文王的典故来解释他现在的言行。

难不成这个少年有姜子牙的志向,想要在这里钓出一个千古明君。但是隆中这个地方诸葛亮太熟悉,熟悉到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里哪里有明君,一个九品芝麻官就算是大人物了。他如果不是因为囊中羞涩,早就离开这里寻找他心中的明君了。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千州这么大,他心目中的君王离这里很远。他必须要主动一点,总是等不是一个事,机会是不等人的,需要自己主动去抓取。

林渊哪里知道诸葛亮的心理活动,看似很高冷,其实主动的一面寻常人看不到。

既然隆中没有明君,那少年的垂钓指的大概是贤臣。隆中这个地方有名的人也只有他卧龙诸葛亮了。

难不成眼前的少年是垂钓他的?诸葛亮的脑子在飞快的旋转,他在思考这个少年可能是哪个王侯将相的公子哥。

诸葛亮找好垂钓的位置,将鱼钩和饵料抛下湖中,挥动着羽扇笑着说道:“昔日姜太公垂钓文王,辅佐其逐鹿中原,敢问公子今朝垂钓的是什么!”

林渊笑着说道:“孤垂钓的是天下!”

诸葛亮听了林渊的话心中骇然。姜子牙也只是垂钓一个明君辅佐,眼前的少年竟然口出狂言要垂钓天下。

三千州经历了大分裂时期,如今迎来了大争之世,百家争鸣人才辈出,这样的一个时代哪个人杰敢说自己无敌于时间,眼前的少年却说他在垂钓天下,这是视天下人杰如无物。

诸葛亮从林渊的言语中知道了一个关键的信息,林渊是王。也只有帝王才会称孤道寡,可是三千州如此年轻的王又是谁。

帝者的可能性不大,根据诸葛亮知道的信息,三千州还没有如此年轻的帝者。

诸葛亮的神情中渐渐露出一丝不满,因为林渊的口气太大,哪怕对方是王,也不会让诸葛亮卑躬屈膝。

他面无表情的说道:“天下多少豪杰,公子为何敢说垂钓天下。并非孔明看不起公子,实在是三千州的人杰多如牛毛。”

林渊笑着摇了摇头:“并非是孤自大,天下人杰虽多,但是文治武功能支撑他们逐鹿中原的人甚少。

统兵者为将才,统将者为帅才,统帅者为王,统王者为帝,统帝者为尊,先生觉得当今天下何人能够称尊。”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林渊了,因为三千州的人杰虽然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将帅谋士之才。

能够满足林渊要求的人确实很少。

逐鹿中原!

大分裂多少年了,三千州诸国林立,又几个帝王敢说逐鹿中原。

又有几个帝王敢称尊。

正如他说的,因为大争之世,人杰过于的多,反而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么多人杰中凸显出来。

林渊这个时候朝着诸葛亮拱了拱手,从玩世不恭的样子变得一脸的严肃,他朝着诸葛亮开口说道:“大周景帝六子林渊,见过孔明先生!”

诸葛亮听到林渊的名字咽了咽口水,他如今在北方怎么也没有想到能够在南阳隆中遇到大周的皇六子林渊。

他一开始觉得林渊很狂,知道林渊是谁之后,他一点也不觉的林渊狂,反而觉得林渊太保守了。

他苦笑一声:“孔明何德何能,竟然让六公子亲自来一趟隆中!”

林渊背负着双手,看着眼前的湖水,脸色平静的说道:“孤志在天下,自然要揽尽天下有才有能之辈,若是不来隆中,岂不是让世人认为孤是一个鼠目寸光之辈!又有多少人杰愿意主动来投孤。”

君择臣,臣亦择君。

诸葛亮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六公子应该知道有很多人请孔明出山,但是孔明都避而不见,倘若今日孔明不选择追随六公子,六公子又该如何!”

林渊面无表情的说道:“孤在隆中待的这些日子,虽然没有主动和先生说话,但是想来诚意已经够了!这一点孔明先生应该明白!”

诸葛亮点了点头,以林渊的身份能够在隆中待这么长时间这样的诚意确实够了。哪怕是刘备三顾茅庐也是短暂停留便离开了。林渊在隆中的多日停留能够让诸葛亮彻底扬名。

林渊继续说道:“既然先生明白孤在隆中停留的这些日子意味着什么。还是拒绝推脱的话,那么......”

诸葛亮在这个时候屏住呼吸,认真的听着林渊接下来的话。

“不能为孤所用者,自然不能为敌人所用!”

诸葛亮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这样的少年竟然是如此的霸气。

这是行霸道的君王么!?

诸葛亮知道今天如果拒绝了林渊,很可能没有命了。景帝三年的林渊已经扬名于世。

为什么说垂钓天下的话从林渊的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显得狂妄,因为林渊有这个资本。

大周景帝一朝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和胜利皆出自林渊的手笔。世人皆说林渊是兵仙神帅。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最可怕的不是林渊的统兵将的能力,而是他治理天下的手段。景帝支持林渊主政,林渊支持的改革让大周的国力日益增强。

并且林渊在大周朝堂的政治斗争中,击败了根深蒂固的宰相伊尹。伊尹的才能在三千州宰相榜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能够和伊尹相比的人少之又少。

诸葛亮虽然对自身的才能很自信,但是还不会自大到认为他现在能够击败伊尹,他曾经无数次推演如果他代入林渊的位置能不能击败伊尹。

答案是不能。

关键林渊现在才多大,年轻的让人不敢想象。

诸葛亮一直以为林渊是一位行王道的人,今日一见才知道,对方不仅仅是王道还有霸道。

一个集王道、霸道、皇道于大成的人,这真的会出现在一个少年的身上么。

诸葛亮虽然没有和林渊过多的交流,但是他能够感受到林渊的志向,在这一刻他的内心也是激情澎湃的。

逐鹿中原。

当今之世的谋臣,哪一个不想辅佐明君统一天下,让三千州恢复到三皇五帝治天下的时代。

如果他能够辅佐林渊统一三千州,哪怕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宰相也无法与他相比,因为他是结束乱世开创新时代的人。

不管从什么方面,都不允许他拒绝林渊的邀请。

诸葛亮朝着林渊行了一个君臣之礼。

“孔明愿辅佐六公子!”

林渊这个时候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大大方方的受了孔明这一礼。随后又和孔明还了一礼笑着问道:“先生可有什么教我!”

诸葛亮明白,现在是君王考验臣子的时候了。林渊在隆中的这些日子已经给足了诚意,如今也需要孔明拿出自己的才能了。

孔明摆出一个请的手势,笑着说道:“主公,孔明的寒舍就在不远处,还请到寒舍一叙。”

林渊点了点头,朝着孔明的茅庐走去。两人都没有管身后的渔具,因为目的已经达成,渔具就不再重要。

......

茅庐中。

林渊和诸葛亮相对而坐,诸葛亮取出一幅地图和一本书。书的名字写的是《天下归一》

诸葛亮笑着说道:“主公,孔明早已为主公谋划了如何统一三千州。”

林渊看着诸葛亮拿出的地图和书,上面的各种标注,这才明白诸葛亮早已有了追随自己的念头,因为地图和书上的标记,一切都是以神都为起点,以大周为根基。

他苦笑道:“合着孤这次不管来不来隆中,先生都会去寻孤?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诸葛亮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主公,隆中距离大周很远,孔明也不知道主公是否在神都,现在出门哪里不需要花费,去神都的花费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以前跟随叔父,后来叔父去世之后,几乎没有了金钱的来源,实在是囊中羞涩,所以在隆中耽搁了许久。”

诸葛亮早就准备去寻林渊了,只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他的远行。

林渊对于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估算三顾茅庐的时间快到的时候,担心诸葛亮被刘备给拐跑了。于是算好时间来到了隆中。

林渊摇了摇头,都说一分钱难倒好汉,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不离开茅庐竟然是因为囊中羞涩。

诸葛亮尴尬了一会,随后转移话题为林渊分析天下大势。

“主公,亮认为想要取天下。需要做以下十件事情。”

林渊谦虚的请教:“愿闻其详。”

诸葛亮继续分析。

“第一,分化离间拉拢北方和西方诸国,不能够让他们有效的形成一个团体,来抗衡大周。”

“第二,占据北沂益等十六州的军事重镇,将北方和西方在地理上的犄角之势给破开,大周的兵团驻扎于此进可攻退可守。”

“第三,整顿内政统一方向,让大周的百姓认可大周的每一次政令和军事行动。”

......

“第十,等到时机成熟,天下百姓渴望结束战乱天下统一,则先图北方,再统一天下。”

诸葛亮列举了统一天下的十大方针,并且详细整理了这十大的具体执行细节。

林渊一边翻阅的诸葛亮整理的细节,一边对照着桌子上的地图,内心不禁感叹道。

都说诸葛亮做事事无巨细,前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大小之事都是自己负责而累死的,今天看来果然如此。

他看着整理厚厚一本,别说是整理的人,他都有点看不下去,实在是太细了,烦都烦死了。

林渊将手中的书郑重的递给诸葛亮,开口说道:“如今是孤的父亲为帝,不过很多事情已经可以去做准备了。等到孤登基,孔明先生可为相,进一步执行书中所注。”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没有怀疑林渊不可能成为大周的下一任帝君。并且他认为大周统一天下的时机不在景帝这一朝。而是在下一朝。

他所写的书细节具体到某年某月该做什么。

诸葛亮和林渊的这场隆中对,后来也成为了千古美谈,诸葛亮成为了无数谋士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