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家父万历爷>第212章 南北皆敌?

“殿下,据审问得知,马尼拉派出使者去了倭国萨摩蕃,昨日袭击咱们的,正是回访使团的一部分。

虽然被岛津家的家老跑了,但卑职审问红毛夷之后,总算拿到了他们谈判的内容。殿下,请看!”

说着,贺承志将一份呈堂证供交给朱常瀛。

看过之后,朱常瀛的脸色也凝重起来。

直娘贼!马尼拉正在试图说服日本萨摩藩联合起来搞瀛州!

萨摩藩要求马尼拉能够出兵占领澎湖,夺回瀛州海域控制权。

马尼拉希望萨摩藩能够出兵瀛州,占领瀛州北部地域,牵制住瀛王军。

不过这两点都是各自的想法,吹吹牛而已。

但有一条估计双方一定会迅速达成一致,那就是开辟新航线,一条绕过澎湖瀛州,从九州鹿儿岛至吕宋马尼拉的航线。

为什么?实在是瀛王府跳的太欢。

朱常瀛下南洋搞红毛夷,留守舰队则搞倭寇。

而倭寇的概念就很模糊了,只要没有大明勘合,那都可以算倭寇。

但瀛王府还是区别对待的,大明海商不管,但只要是倭国船只,或者船上有倭国船员,一旦发现就会被查扣,不服就打。

不到一年,已经或查扣或击毁了11艘海船。

严格来说,大明同倭国仍旧处于交战状态,所以搞他们,一点毛病没有。

而萨摩藩位于日本最南,历来是海贸的主力,说海贸有点高看他们,实际上做海盗更多。

不仅仅在大明海域,在南洋各个海域也有倭寇的踪迹。在南洋各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倭国人,禁止带刀登岸,可见他们有多猖狂。

往常,这些倭国船只在澎湖瀛州海域自由通行,偶尔路过,可能还要登岸搞一下大明打牙祭。

但朱常瀛没惯着他们,自他来了澎湖之后,倭国船只便是要严厉打击的目标。

萨摩藩倒了霉,先后被干掉了三艘。一艘船被击沉,两艘被抓,人都在澎湖工地干活呢。

另外两个因打击倭寇而倒霉的就是香山澳同马尼拉。

两牙都在从事对日贸易,葡萄利亚利用生丝赚取日本白银红铜,西班利亚利用香料药材等,同样赚取日本白银。

谁叫日本有座银山呢,不差钱!

不过两牙因为船只短缺,又因为倭国固执的要求,绝大多数对日贸易都是用大明福船日籍船员来完成,不会所有船员都是倭国人,但必须要有。这就像甲方派去乙方的常驻代表,用来监督的。

类似于这样的船,瀛王军先后查扣了八艘。

所以人家不满,想要搞你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常瀛猜测红毛夷会联合,却从没有把倭国也考虑在内。

‘不能在外边游逛了,要赶快回家!’

想到此处,朱常瀛对贺承志说道。

“我给你三天时间做三件事。

第一,沿着这条大河深入内河购粮,最好用缴获的大宗物资来交换,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第二,将烟草就地发卖,明商优先,他国商贾排在其后。

第三,全镇搜捕倭寇,不论男女一个不可放过,都给我抓来!”

贺承志走后,朱常瀛隔窗看了这座城镇半晌。

这真是一个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一点。

这条大河,土人称其为卡加延河,沿河南下300里可通航,试想控制了长江航道会是什么概念?对于吕宋岛北部来说,其效果是差不多的。而且距离瀛州只五日的航程,还能掐住马尼拉运宝大帆船的脖子。

只是可惜,瀛州军的力量已经过于分散了,有能力攻打却没能力占领。

暂时就只能这样了,抢一波就回家。

至于是否会有马尼拉舰队前来,这一点完全不需要担心,吕宋岛上没有陆路。而海路,正被舰队封锁着呢,谁都跑不了。

接下来的几日,阿帕里陷入了畸形癫狂。

朱常瀛将带不走的战利品,通通拿来发卖,桌椅板凳,餐桌木床,甚至从教堂墙壁上拆下来的砖!

这很容易,在土着眼中,洋老爷用过的,就是好。

传教士洗脑数十年,不如一张几乎白送的床。

当瀛州军收拾包袱准备离开时,阿帕里西班利亚人居住区已经光秃秃了,一块完整的木板都没留下。

瀛州军赚的盆满钵满,八艘战舰,从倭寇手中缴获的两艘朱印船满载各色货物。

土着也赚了,带不走的战利品被瀛州军当场发卖。

商人也得了实惠,购买了足量的烟草,而且没有被课税。

持续了三日的狂欢,随着瀛州舰队的离开而落幕。

至于失去秩序的阿帕里如何,这就不是朱常瀛需要操心的了。

去争去抢,然后被卷土重来的西班利亚人一锅端。

但西班利亚人想要重新建立秩序,怕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了,破环很容易但建设很难。

聪明的海商早就开溜了。

四艘大明籍商船尾随在舰队之后,几名掌柜有幸成为瀛王的座上宾。

实在是不跑也不行,很多粮食是经他们手采买的,而货物也是经他们手发卖的,还充当带路党查抄西班利亚人的产业。

赚了钱就要承受后果。

这也是朱常瀛没有想到的,抢劫之余,还顺带着拐走了五十几户种植经营烟草的侨民。

这种主动上门的移民,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没准,几年以后就能从中诞生出烟草业大亨来呢。

共同富裕,始终是朱老七为之奋斗的目标。

五日后,舰队抵达竹林县。

这一次,朱常瀛没有急着赶回澎湖,而是花了两日时间很认真的走访了一圈。

竹林县有民1400多户,分散居住在县城周边十二个村落里,而县城也不过是大一点的村庄,有民不到200户,一千多人口。

屁大点的棱堡只是军营,甚至连县衙都设在棱堡外。

也就是说,如果红毛夷来抢劫,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业就完蛋了,棱堡只能护住港口却保护不了村落。两百多人的兵力,两艘炮艇根本不足以应对大举入侵。

朱常瀛开了抢劫先河,红毛夷自然不会手软,怎么办?

朱常瀛把竹林县长吏左宽,民团团长项鹏飞,舰队指挥贺承志聚在一起商议。

贺承志似乎早有计划。

“只能在竹林县设立军港,常驻一支舰队,这样一来也就不必担心红毛夷侵袭瀛州南部。卑职以为,还可以效仿丁香岛,给壮丁分发武器,五日一训,以备不测。”

“设立军港可以,但五日一训不可行!”长吏左宽摇头,“贺指挥,百姓垦荒心切,哪里有心思训练,便强迫来了也会激起不满,适得其反。”

项朋飞附和道。

“确实如此!咱们也给乡民分发了一些刀剑,但大多都挂在墙上不曾动过。

殿下,贺指挥,卑职老实说,没有把土地伺候明白,咱家的百姓是没心思干别的事的。您说的丁香岛做法,卑职也有所耳闻,但听说他们的种植园原本就是有的,每户还有几个奴仆,这自然有时间做什么都可以。可咱这不成啊,都是晃着膀子自己干。”

贺承志点了点头,指着地图一点,说道。

“如此,就不如在高屏河与东港河出海口设立军港。高屏河可通航四十里,两岸地势平坦,依着卑职来看,大可单独设立一县。”

朱常瀛仔细看过,从地图上看,高屏河出海口在竹林县东南50里,若设立军港,舰队巡航,当可阻挡红毛夷北上。而在此地设立县制,本就是规划中的事,只是限于人口不足罢了。

思虑片刻,朱常瀛面带微笑看向几人。

“那就这样,回到澎湖之后就调派一个千户的兵力,六艘战舰驻防高屏,营建军港。

还不只如此,本王还要在高屏营建王府,将高屏立为瀛州府制。如此一来,东有澎湖,南有高屏,瀛州现有地盘才能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