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权心很累, 自认尚且是十五岁的孩子,还想任性几年而不是立刻开启兄友弟恭模式。

  五哥不厚道,欲将父皇抛出的难题祸水东引, 可自己从哪去找适合简化字体的人才?

  朱权正想着寻借口推脱, 却听避无可避的问话声响起。

  朱元璋注意到朱橚把目光投向朱权, 就把这种眼神暗示当做一种回答。朱权擅长文学, 是能作为专业人才来答题。

  于是,他没有继续为难老五,而是改问十七子。

  “周王近年更喜研究植物, 接触的农民比文士更多。十七,你更喜读诗书,还是你来讲讲谁更合适搞一搞字体简化?”

  朱权:别问, 问就是后悔年少轻狂,把喜好读书的名声传了出去。

  父皇问得如此直接, 自己无法避而不答。

  具体要怎么回答却有大讲究。既要推荐有真本事的人, 又要避免留下结党之嫌,更要不能得罪了下一任帝王。

  俗话说“天子门生”, 如今世人重视师承关系。

  简化汉字之后, 紧接着就是识字普及。谁是简化字体的负责人, 不免成为简化汉字之师, 也就注定被推出去代表了某个利益群体。此人选如何能不慎重。

  朱权瞬间想到很多方面,但没有沉默太久就给出了回答。

  “儿臣听闻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解缙才德兼备, 私以为其可行简化汉字之事。”

  “解缙……”

  朱元璋听到此名, 沉吟片刻。

  他当然记得解缙, 年仅二十就考中了进士, 是才学方面颇有过人之处。

  解缙在另一方面更有非常之能, 极度敢于针砭时弊。

  竟是敢以汉朝的七王之乱对比明朝的藩王制度, 预言洪武帝若行此举恐为将来埋下祸患。①

  不止于此,后来更是敢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

  韩国公即李善长,大明开国功勋之一。

  朱元璋曾经赞李善长为开国第一功臣。

  时迁事移,人总是会变的。昔日功臣,居功自傲。七十多岁的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但为扩建豪宅居然不经皇帝允许,私下向汤和借兵三百。

  功勋武将私自调兵,实乃大忌。

  李善长说是找人手修房子,从哪里找不行,居然把手伸入军队。哪怕你就觉得士兵用得顺手,为什么不向皇帝请示一句呢?

  这种操作简直就是离谱他爹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朱元璋早些年五次三番敲打李善长,岂料对方毫无自省之意。

  当听闻汤和上报被借兵的离谱情况,即刻把李善长以欲行谋反的罪名下狱,并且将李家七十几口人全部连坐诛杀。

  后来,解缙为王国用代笔,撰写了谏言文书,直言洪武帝对于李家的判决太过残忍。

  李善长在明朝建立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年事已高,行事糊涂嚣张是真,但远远谈不上谋逆之意。

  诛杀功臣及其全家,妻妾子女一个都不放过,未免令天下人寒心。无奈是李家人已经死了,唯愿洪武帝在日后多行仁政,不要再搞严酷刑法。

  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解缙的才学,对他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①

  然而,再怎么欣赏一个臣子,也不可能真把他当做儿子。即便是亲子,也无法容忍对方啥话都敢讲的疏狂性情。

  前年,让解缙辞官,把人给赶走了。命他在民间好好学习几年,再谈入朝为官。

  现在回过头去看,究竟是谁错了?

  解缙的谏言无不应验。

  历史上,藩王之乱发生了。

  对于大明开国功勋的诛杀与将那些人全家连坐的手段实太过狠辣,这让明朝君臣关系从一开始就失衡。

  什么话最刺耳?

  是忠言最为逆耳,是揭破了真相的大实话最叫人难堪。

  朱元璋深知错不在解缙。错在自己心胸不够开阔,成不了唐太宗,也就容不下那些直言谏文。

  眼下,朱权提名被赶回老家的解缙,还真是敢讲,约等于隐晦指出皇上的错误。

  “宁王的这个提议很不错。”

  朱元璋给出了明确的定调表态,向朱权投去赞许的一瞥,还露出了欣慰微笑。

  这是肯定了朱权的直言不讳,更是向其他人表明自己已经变了,变成一个善于改错的皇帝,

  一时间,上书房内气氛看似融洽。

  朱权嘴上自谦着连连表示不敢当,背后却已经冒出一层冷汗。

  获得来自老爹的微笑式首肯,真的挺吓人的。这种父慈子孝的大场面,他不太想要,每次都是挑战心脏承受力。鬼知道老爹的包容心会持续多久,不是他胆小,是十几年以来都活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之下。

  这会,朱权又偷瞄了四哥。

  也不知朱棣心里怎么想的,是否对预言藩王会造反的解缙毫无芥蒂。

  朱棣捕捉到了来自弟弟的偷瞄,神色温和地微微点头以表肯定,却见朱权回以僵硬的笑容。怎么形容呢?有点像是炸毛的小狐狸。

  朱棣无奈,看把弟弟给吓的,自己有那么积威过甚、心口不一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既然解缙有才能,必是要启用他的。

  朱权也唾弃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有点怂,他不是真的害怕,就是太不习惯来自老爹与四哥的温情。

  忽然觉得五哥朱橚给他挖坑的做法更加亲切。大事不好!怎么会有这样的可怕想法,喜欢被挖坑,不喜被赞同,他该不会真的有受虐的癖好了吧?

  朱元璋将儿子们的互动瞧在眼里,真就是又好气又好笑。

  也罢,时间会证明一切。过去的行政风格将被新政取代,那些犯过的错误将被逐一拨乱反正。

  欲行改革之事,必要用到类似解缙那样的敢说敢做之辈,而非明哲保身之徒。

  朱元璋:“独木难支,你们也别藏着掖着,想到什么好的人选尽管提,就比着宁王的提名来。”

  有了朱权大胆提议在前,上书房内其余人不敢也不能保持沉默。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了起来。

  在场众人没有想到,后来人们把此次会议与秦朝隶变并称为两次重要汉字改革。评价洪武二十六年秋的上书房会议打响了「汉字近代化的第一枪」。

  *

  *

  重大变革不限于一处。

  始皇二十九年秋,一件前所未有的物品被送入咸阳宫。

  经过墨家弟子一个多月的实验,首款纸张样品被制作了出来。

  嬴政摸着初制版本的纸张,其表面粗糙不堪,更没解决墨汁洇散不利书写等问题。就算如此,他依旧难掩喜悦——太好了,大秦能以廉价材料制作出纸了!

  从今天开始,会加速大秦中央主导向地方推进以秦风为主的文化思潮。随着教育、选官制度等多方面改进,真正从实现思想上的天下归秦是指日可待。

  就在这样的愉悦中,新一集的水镜故事来了。

  水镜: 【生活里,人们总有些不能离开的东西,比如谁都要呼吸空气,再比如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与钱相关的俗语谚语不胜枚举。今天就让我们来瞧一瞧与“钱”相关的历史。】

  作者有话说:

  ①引自《明史》。另,解缙传记中i记载他对分封藩王的观点。“(解缙)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

  朱棣登基后,重用解缙,命其为总编纂,编写《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