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第611章 皇帝向慈禧低头认输

光绪皇帝听了老师翁同龢的一番摆渡他的话,顿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他说:“老师,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就对了,老师这就放心了。”

翁同龢看着光绪皇帝心情转好了,他欣慰地说。

“皇上,臣再给您叮嘱一下,无论如何,您给老佛爷敬献玉如意的时候,一定要满脸笑容,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笑出来,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装也得装出笑的模样来,皇上万万不可任性。”

看着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光绪皇帝的心里思绪万千。

他这个皇帝当得太窝囊了,竟然连个普通人都不如,普通人都能够做主自己的婚姻大事,可是他堂堂一个大清国皇帝,却左右不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太丢人了,说出去都会让人笑话的。

可是,听了老师的话,为了以后自己能够真正亲政当权,他还是不得不再忍一忍。

“老师,朕记住了,您尽管放心吧!即使到时候朕真地笑不出来,朕也会装出来的。”

“这就对了,去吧,去给老佛爷敬献如意去吧!”

老师翁同龢就像一个慈善的父亲,关心和呵护着他。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给他鼓励、鞭策、安慰,他从内心里感谢着这个老师。

光绪皇帝告辞老师翁同龢出来,直奔储秀宫而去。

按照清朝规矩,皇上在立后之日,要去向皇太后敬献如意,表达贺喜。

光绪皇帝来到了储秀宫,李莲英此时正好也在那儿,光绪皇帝就让李莲英进去给慈禧皇太后禀报,说他前来给亲爸爸敬献如意。

“老佛爷好,皇上前来给老佛爷敬献如意。”

慈禧皇太后一听光绪皇帝前来给她敬献如意,心里就来气了。

她刚才生的气还都没有平息下去,现在光绪皇帝又前来给她敬献如意,岂不是又要惹她生一肚子气。

她气哼哼地说:“告诉皇上,哀家正在气头上,不想见皇上。”

李莲英一听慈禧皇太后的话,赶紧说:“老佛爷息怒,依奴才之见,老佛爷还是见见皇上吧!”

“哀家不想见他。他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听哀家的话了,凡事自己可以做主了。他只管自己如意了就好了,哪管别人如意不如意?”慈禧皇太后还是气鼓鼓地说。

“老佛爷,您消消气,奴才斗胆劝说一句,老佛爷还是见见皇上吧。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要把事情闹僵了,闹僵了不好收场,对谁也不好,对谁也尴尬,您说呢?”

李莲英开始劝说慈禧皇太后。

慈禧皇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话,觉得李莲英说得也对,今天毕竟是皇上大喜的日子,如果真地把事情搞僵了,也不是个好事情。

再说,让他把如意敬献完,早一点去军机处,宣示懿旨,外面还等着听喜信儿哩。

这样一想,慈禧皇太后才放下架子,说:“好吧,让他进来吧。”

李莲英“嗻”了一声,屁颠屁颠地出去了。

李莲英出去不久,光绪皇帝就进来了。

光绪皇帝进来后,发现慈禧皇太后还是板着个面孔,一脸的不高兴,怒目而视着他。

这次光绪皇帝记住了老师翁同龢的话,笑不出来,也要装出来。

他硬挤出一点笑容,跪倒在慈禧皇太后面前,先磕头,后请安,然后双手捧着一柄如意,高高举过头顶,说:“皇儿叩见亲爸爸。谢谢亲爸爸成全皇儿的婚姻大事,皇儿给亲爸爸敬献一柄如意,请亲爸爸收下。”

“难为皇上一片孝心了。”慈禧皇太后不阴不阳地说,接着对身边的李莲英说,“小李子,把皇上手中的如意收下吧。”

李莲英赶紧前走了两步,跪倒在光绪皇帝的面前,接过了光绪皇帝手中的如意。

他站起来后,退两步,呈给了慈禧皇太后。

慈禧皇太后勉强从李莲英手中接过了如意。

光绪皇帝见慈禧皇太后接过如意,这才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又陪着笑脸说:“亲爸爸,皇儿今天斗胆有个请求,请亲爸爸给皇儿放一天假,让皇儿好好陪陪亲爸爸,让亲爸爸快乐一天吧!”

慈禧皇太后听了光绪皇帝的这些话,又见他脸上笑容满面,心里逐渐原谅了他。说:“好吧,额娘今天恩准给你放一天假。你先去军机处,让军机处宣示立后懿旨吧!”

光绪皇帝见慈禧皇太后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容,而且恩准给他放一天假,心里也释然多了。

他说:“谢亲爸爸,皇儿遵旨,皇儿走了。”

“去吧,额娘这几天也累了,额娘也需要休息一下了。”

光绪皇帝装出依依不舍地样子,一步三回头,离开了储秀宫。

慈禧皇太后看着光绪皇帝依依不舍地离开储秀宫的样子,心里多少慰藉了一些。她从内心里渐渐地原谅了光绪皇帝。

细细想想,慈禧皇太后觉得她做得也有点过分了,有点不对。

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应该说由他自己做主,不应该由别人去做主,可是谁让他是皇帝呢。

因为他是皇帝,他的婚姻大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婚姻大事,更是一件国家政治大事。

为了大清江山社稷,他的婚姻大事就不能完全由他做主,这也是他皇帝的特殊身份决定的。

再想想皇帝也确实有点可怜,他违心地去选择一个他不心仪的女子做他的皇后,而且要陪他一辈子走完人生,这确实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从心底里说,她的内侄女真的不配皇上,要长相没长相,要个性没个性,难怪皇帝看不上她,换做她是皇上,她也看不上。可是,没办法,为了她的一己私利,她必须得这样做。

慈禧皇太后想到这儿,心里多少产生了一些内疚和自责。不过,很快这些内疚和自责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她能够牢牢地抓住皇权,不至于将来皇权落入旁人之手,她不得不这样做。

她想起了曹操说过的一句话,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也许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她不得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