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在大明的那些年>第125章 离别(二)

夜幕拉开。明月高悬。

厨房的打闹声也渐渐平息了。明己从回忆中抽身而退。

“大明的月亮可真亮啊。就是没啥用”

明己嘀咕了一句。脸上再次挂上了微笑。走进了饭厅。

饭桌上已经很丰盛了。看得的出大家给韩清饯行,的确用心了。

明己又添了几盏烛光。大厅变得更加明亮,散发着烛光特有的温暖。

不一会儿,小青和小桃便进来了。汤圆应该还在帮忙。没过多久,几人推搡着也进来了。

大家围坐一起,在烛光的衬托下。颇为温馨。很像是一家人。

明己倒了一杯酒,对着韩清说道

“恭喜韩教授金榜题名又升官。双喜临门。祝你前程似锦。仕途璀璨。”

“谢谢少爷”

收到明己的祝福,韩清也是真的高兴,少爷今天总算正常了。平日里不是怼他就是讲歪理。

“韩清哥哥,汤圆也祝你平步青云哟”

“谢谢小姐”

“韩教授,虎子嘴笨。祝你早日当大官吧。平日里都是开玩笑的。你莫要生气”

“是啊,教授。我们都是开玩笑的。你莫要放在心上。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我们会想你的”

……

离别在即,平日里就算矛盾再深,离别之时也是浅的。更何况大家不是真的矛盾。

韩清也知道虎子等人和明己一样,有口无心。算是特殊的交流方式了吧。这也将是韩清最珍贵的回忆。

“谢谢大家。韩清……”

大家轮番祝福,韩清眼含热泪。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被明己从大街上捡了回来。转眼间,已有六个春秋。

侯府独特的氛围,六年的朝夕相处。让他这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临别前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套词,虚词在真情面前无法出口。

心里矛盾重重,他是真心不想离开侯府。不想离开大家。另一边是自己的理想。十年寒窗只为今朝。也不能放弃。

感性与理性冲撞。难受的就是韩清了。明己见此情景,出声说道

“好了。小高的别长大不是说了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东还有朋友等着你去认识呢!”

“少年,是别董大”

韩清出声提醒,对诗词他还是很严谨的,算是他的专业。他的认真也是明己平日里的乐趣。

“抬杠是不是?算了!你知道就好,知道意思吧?不用我释义吧?”

离别宴上,明己也没了和韩清斗嘴的兴致。虎子习惯性的捧哏了

“少爷,虎子不懂。你给虎子讲讲呗”

“虎哥,小高有个朋友叫莫愁。他的意思就是,莫愁啊。你前面没有朋友了。天下没人认识你!

说明人缘不好。出去交不到朋友!就像韩清一样。除了我们,他就找不到朋友了。”

“哦,韩清前路无知己?韩清啊。你要不就别去了呗?”

韩清一阵无语,虎子搭话,他就预料到结果了。耐着性子给虎子又解释了一遍。也沾染了不少诗词豪气。冲散了郁结。

明己笑了笑不再言语。心里却是想着韩清入官场是好是坏呢!老朱的饭碗可不好端啊。

官场水深,人心浮动。韩清像一个刚出社会的学生。意气风发。现在还能保持初心。经过社会的毒打就好说了。

老朱也是最痛恨贪官的。贪污六十两,不问缘由立斩。洪武年间的百姓也算是活出了封建时代的尊严。

大明在老朱手里实现了,由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到与百姓共天下的转换。老朱可能是残暴的。也许是独夫。

不过他对百姓是真心不错,对官员可就不怎么友好了。治天下主张明刑弼教。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德主刑辅,在老朱这里可不管用。对公侯勋贵,县令小吏都是重拳出击。谁要是想用八议优待来减免刑罚。老朱就敢诛他九族

史上李善长想给勋贵争取一些资产和优待。老朱不同意,老李大骂老朱是独夫。问老朱如此逼迫士族,不怕造反什么的。

老朱可是端着破碗打下的江山,有着极高的手腕与威信。登基后更是身兼庶政,没有个人爱好,每日每夜都在处理朝政或处理朝政的路上。敢和他叫板的还真没几个。

历代皇帝,明己觉得老朱是最像政哥的人。只是格局不如政哥。可能出身经历有关吧,小农思想还是有些影响的。

和老朱相处一段时间。明己觉得老朱清洗开国元勋不止是为玩火小子铺路。怕是也与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关吧。

主少国疑,玩火小子可镇不住这些人。他走了,这些人还不得恢复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否则以老朱的智慧,怎么可能不给玩火小子留几个护道人。人算不如天算。老朱也打死想不到,朝廷大军居然打不过藩王三卫。

“少爷?”

韩清的声音,把明己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出来。

“少爷,韩清敬你一杯。谢谢少爷!韩清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再与少爷相见。少爷对韩清和青儿的大恩。韩清无以……”

“行了。喝酒那这么多废话。干了”

明己并不觉得自己对他有什么大恩。他也从不把自己的身份当回事。把身边人视作朋友。平等且尊重。

感情和交易不同。虽说感情也需要经营。有来有往才能长久。明己却更喜欢不图回报的真情。这样的交往方式不会累

明己放下酒杯,出声说道

“韩清,你现在是父母官了。能不能做一个能吏是你自己的本事。希望你和你的名字一样。做个清官就行。”

“是,少爷。韩清记住了”

“不过老朱的确太抠了。这点钱不是逼着官员贪腐嘛!明天走的时候,带一千两银子吧!”

韩清八品县丞候补。年俸六十至七十石,折合白银三十多两。老朱发满俸可不容易。一千两也足够他挥霍了。

“少爷,韩清不能收!”

“给你,你就收着。少爷这不算行贿。你指望老朱。能把小青饿死。算是给你的安家费。”

“少爷,我不要……”

“闭嘴,在啰嗦,让虎哥揍你了。”

明己不想听他矫情。去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有钱好办事。钱这东西虽然俗,但的确管用。有了家底,也能让他尽量避免撞在老朱的刀口上。

“少爷,虎子也要!”

“行啊。小王同学给他拿一千两,让他跟着韩清去吧。”

“少爷,虎子开玩笑的。虎子就跟着你。咱才不跟韩清这个酸秀才”

……

几人插科打诨,韩清只好无奈的收下了。在侯府待久了,知道明己决定的事不会轻易变。明己平日里言行无状,放荡不羁。不过行事却是果断。

“谢谢少爷!少爷放心!韩清一定做个好官!不给王府丢脸!”

“那是你自己的事。官场的事我也不懂。不过,老朱是与百姓共天下的。你只要为百姓好就行了。”

韩清点点头,心思也放在青州府了。他也有些头疼,齐鲁大地年年大旱。民生凋敝。大明的国策又是重农抑商。

农业经济对自然天气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时候可没有人工降雨。农业发展不行。商业不兴。能繁荣才是怪事。

青州府靠海,老朱又整了个禁海令。片板不能出海。这不是让青岛大虾嘲笑饿死的灾民嘛!

韩清想起青州也有些头疼,县丞多是举人担任,进士很少。韩清历练几年就有机会调回京城。

如果政绩不达标,可能就留在地方了。最多升个县令。老朱派一批进士和国子监生北上,自然抱有希望。让老朱失望的人,结局都不太好。

韩清虽然迂腐,上县下县,地方好坏还是分的清的。不过他现在就像刚出社会的学生。意气风发的。

“少爷放心。韩清谨记。定会以民为本,造福一方。”

看着韩清信心十足的样子。明己瘪瘪嘴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造福一方啊?”

“自当是清正廉明,为民请命!……”

“上报君恩,下安黎庶?韩清啊!你果然是当官的料啊!这套词无师自通啊?官腔也是张口就来!”

明己出声打断了韩清。问你怎么做,你搁这搞演讲呢!

“来点实际的!比如旱灾你要如何解决?饥殍遍野该怎么办?县令让你给他小姨子买胭脂你买不买?……”

明己说了一通问题。韩清沉默了。认真的思考了起来。他回想了一下镇江的变化。这套模式他抄不来。

经商他不会,在镇江待久了。他不像其他人抵触商业。商会是明己弄出来的。他也不认为商业是贱业了。

好处能看见,可他却不能做。兴商与国策相悖。传统的观念还在。不是谁都能像明己一样,能无视老朱的。

出海更不敢了。研究院搞出的东西,他也无能为力。虽然老朱这些年对商业改变了一些看法。不过还没明文下旨。没人敢趟雷。

韩清想了许久,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还是得用老办法

“韩清会开仓救民。上书朝廷拨款赈灾”

“那你去青州做什么呢?这事不随便找个人都能做吗?连年大旱,粮仓有粮食吗?”

明己虽然不通政事,不过治理地方倒是可以看作一笔生意。想办法双赢就行了。

官场太复杂,不进则退。进又难进。朝堂老狐狸可是不少。算计拿捏人心的手段层出不穷。做官太难,活的还累。不是明己想要的生活。

不提官场,但论治理地方。明己接受的资讯和眼界应该足以治理一县之地。这时候社会单一。想办法让百姓吃饱穿暖就行。对明己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经济模式可是多样性的。

“少爷,韩清才疏学浅。请少爷教我”

韩清虚心请教。他一直跟在明己身边。对明己还是很佩服的。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没去过。大旱是天灾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储水了。储水窑多修一些。”

现在这个时代对自然的改造力等同于无。明己也没什么好办法。他也没去过,不了解情况,不过也不能什么也不做。

“还有一个办法,见效有些慢。固土锁水。栽种一些耐旱的树。金枝槐,白杨,沙棘等。还有沙枣树。锁住土地水分。

庄稼也是如此,栽种一些耐旱的农作。芝麻,大葱,花生,高粱,大蒜。土豆红薯也可以。解决饥荒就好办了

这些东西能吃能卖。也就发展起来了。”

明己不会藏私,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出来。历年大旱让齐鲁大地掏空了家底。一味的救济不是办法。

贸然的发展商业也不可能。没有交易的东西。不是谁都像皇家商会一样。不计成本的援助。官府也不懂招商引资。一心发展农业。大自然不给面子,他们也没办法。

地方想要发展,还得有自己的产业支柱才行。老朱的禁海令弊大于利。不让靠海吃海倒是害人不浅。

“谢谢少爷。韩清谨记”

“没事。我随便说说。行不行还不知道呢。你自己看着办就是了。要学会因地制宜。总之不能靠天吃饭。”

“是,少爷。”

“嗯,多跟本地官员学习。你这半部论语可治不好天下。为民请命不如带民致富……”

明己像一个长辈一样,对着韩清嘱咐。韩清也不觉得突兀,耐心的听着。

侯府的人员变动几乎没有。韩清也是从凤阳开始,一直陪在身边。朝夕相处胜似家人。离开之前,明己也忍不住多说了一些。

嘱托并非不舍,更不是伤感。而是有一种认可和祝愿。

“好了,你们早点休息吧。明早自己离开就是了。少爷我就不送你们了。”

夜幕已深,两人明天还得早起,入京办入职手续。明己催促两人去休息。

他不喜欢离别的场面。因此也不喜欢送别。回忆的画面定格在相聚的时刻,就是最好的。总比日后回忆时,再离别一次。

韩清起身对明己弯腰鞠躬久久不起。也不言语。韩清有着读书人的傲气。也是有理想的人。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坚持科举,去做一个八品微末小官。明己是亲王爵,变通一点。跟着明己做幕僚也胜过县丞。

想当官也可以做王府四品长史。起步就高上许多。古代并行察举制。明己和老朱吹几句,进六部做个办事郎还是很容易的。

韩清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很像愣头青的感觉。这种品质,明己还是很欣赏的。也很尊重他的理想。

明己觉得他理想有些迂腐,甚至看不上。追逐名利终究落了下乘。却也是胜过无数世人。更何况在这个时代,他的做法是对的。

看着韩清久久不起,明己笑了笑。出声说道

“韩教授这是为一千两折腰了?小王同学,去搬一万两过来!”

韩清齐声说道

“少爷,韩清走了”

小青也起身行礼拜别。眼泪再也关不住了

“少爷,小青…,少爷,小青不想走。”

无情的人最重情,也是最深情的。因为看重,才不愿轻启。埋在心底的才厚重。明己亦是如此。心底压着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小青这一出,让明己眼睛也有些热。心底都有翻腾的迹象。定了下心神才缓缓说道

“哭什么?哭的少爷心烦!不知道还以为我欺负你们呢”

小青不为所动,仍旧哭哭啼啼的。一点没把明己这个王爷放在眼里。此刻眼里全是泪

“少爷……”

明己有些无奈,女人泪堪比杀人刀。挡无可挡。要是韩清哭哭啼啼的,明己非得让虎子揍他不可

“好了,小青。别哭了。等你们安顿好了。少爷带着大家来看你。好吧。”

小青点点头,也不说话。明己看了一眼韩清。心想这书呆子怎么不懂事呢!

“韩清,带小青回房休息。”

韩清扶着小青回了房间,明己长舒了一口气。共情就不好了。毕竟他的思念在大明是没人可以缓解的。

小桃早已带着汤圆休息去了。饭厅独留虎子,王五和明己三人。

“虎哥,小王同学。早点休息吧”

明己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出了饭厅向自己房间走去了。

“都怪韩清!”

虎子感受到明己情绪低落。他一直跟着明己,从未见过明己挂过相。

“不是。少爷想家了”

王五觉得明己和那晚喝酒有些像。

“少爷好像不喜欢待在京城啊!”

“不是那个家!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想家了”

虎子白了王五一眼,明己和王五喝酒他不在。所以他并不知道王五的意思。

月光如银的夜晚。谁能抵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