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在大明的那些年>第111章 举荐郁新

除夕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汤府,也是格外热闹。汤圆和两个弟弟在院里玩耍。王氏和汤显德在大厅里闲聊

汤和等人回来后,也陪着家人守岁。勋贵人家的节日气氛还是很浓郁的

大厅里,准备了许多零嘴,各有寓意。枣,意味着春来早。柿饼,代表着事事顺。杏仁,就是幸福来的意思。花生表示长寿。豆腐寓意是全家福。年糕也是必吃的。祝福着年年高……

民间都会互送节物祝福。家中长辈也会给压岁钱。压岁钱起初称压胜钱。源自汉代。并不是钱财。而是形似钱币的辟邪品。给小孩佩戴的。

在唐朝,则是变成了护身符一类的。也有了散钱的风俗。明清时,大多就是用红绳串着铜钱送给小孩。

直到民国时期,才演变成用红纸包裹百文钱。寓意长命百岁。有条件的,包一枚银大洋。代表着一本万利,财源茂盛。

明己给自己的弟弟妹妹送的是,朱雄英同款无事牌。他自己的礼物也不少。

汤和给他的铜钱串像是念珠一般。直接就能挂脖子上了。汤继祖也是如此。便宜二叔虽然土地上交了。毕竟是汤府的人。家财还是有的。送的比汤和还多一些。

一串怕是得有好几罐吧。明己心里嘀咕着,还不如直接给银子呢。汤圆等人的就正常了。几十文串起来的小串。

大家并不在意钱财多少,代表着一个美好寓意罢了。毕竟他们不缺钱财。汤圆看着哥哥的几串念珠。

“爷爷,二叔。汤圆也要长的!”

“好,等汤圆长大了。爷爷给你更长的。”

明己把念珠般大小的铜钱串,挂在了汤圆脖子上。

“哥哥的都给你了。新年快乐。汤圆”

“谢谢哥哥。”

汤圆没高兴多久。脖子就受不了了。摘了下来又递给了明己

“哥哥,太重了。你帮汤圆收着。”

大家也是被她逗笑了。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大孙,今日喝了不少酒。先去休息吧”

“哦,好。爷爷,你们也早点休息吧。明早还得去给老朱拜年呢!真是麻烦”

明己也是真的有些困了。守岁有个形式就好了。总不能真的通宵吧。这不是反人类嘛!

古代当大官也是麻烦。过年都的去陪皇帝。偏偏大家还上赶着往朝堂挤。乐此不疲的

汤和也没斥责明己的言语不敬。无他。习惯了。等明己走后

“宗儿,你今日第一次进宫。给爷爷说说”

汤和还是很谨慎的。这也是自己的孙子。在皇宫时不便细问。他可不是明己。汤和自然要了解一下。

“是,爷爷。堂哥带我见了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还有亲王殿下他们。我们乘坐马车。去了坤宁宫……”

汤承宗讲起了自己的皇宫历险记。所见所闻。事无巨细的给汤和汇报了一遍。汤和的反应倒是不大。在思索着什么

汤显德也是被震的不行!不比汤承宗好。打死他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大侄恩宠竟然达到这般地步。皇子都没这待遇吧。

随随便便带人入后宫,也不解释缘由。玩笑间便将自己儿子的差事搞定了。完美搞定!他也有些宕机!作为一个本地人,他觉得太不可思议!

“嗯,大孙做事咱还是放心的!秦晋燕三王不为难你。你在宫中也不会受委屈。皇上也不会为难你。只是你莫要骄横。宫中贵人多,行事小心一些。

年后大孙不在京中,爷爷忙于军中之事。顾及不到你。遇事多与你大伯商议。宫中不比家里。行事定要万分小心”

“宗儿记住了”

“呵呵,倒也不用过于小心。爷爷还在呢!认真办差就是。皇上恩赐千户。这恩典可不小!莫要让皇上难做便是。闲暇时可去书房翻阅。不懂之处可寻爷爷。莫要学你大哥!学不会的……”

武将家的孩子唯唯诺诺可不行。在宫中也容易吃亏。汤和又给自己孙子打打气。只要他不干出格的事,自己和大孙保他还是问题的

“谢谢爷爷,宗儿记住了”

“去休息吧。明日一同入宫。让大孙带着你走动走动。”

汤承宗点头下去了。汤和让明己带他走动。能免不少麻烦。皇上和皇后爱屋及乌之下也会对他照顾一些。庶出的王爷也不会为难他。毕竟自己的这个大孙是真的无法无天,啥人都敢揍

汤承宗走了以后,汤和看着汤继祖说道

“宗儿年纪小,你看着点。用心些”

“爹,放心。孩儿会照顾好大侄的”

汤和虽然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啥也不是。比不上自己大孙。不过在朝堂混迹多年。能力还是有的。算是翘楚了。有他照看,也能安心不少

“老二,如今宗儿入宫了。你也回京吧!那点地没必要守着了。大孙弄的那个商会还不错。你去帮帮忙”

明己的事情,汤和还是很上心的。而且他也能看出一些商会的前景。沈秀不都弄了一个侯爷嘛!

“是,爹!孩儿会帮大侄照看好的!”

“照看?大孙用得着你照看?你别添乱就行了!”

汤显德打理家业倒是有一手。经商也有些经验。不过想和沈秀比,那就差远了。汤和是想着给大孙安排一个自己人。自己人也安心一些。

“哦,是……。爹”

几人在大厅又聊了一会儿。老家土地没了。家族去向不得不考虑。汤家倒是也不怎么忧心。

汤和能在老朱手里善终,对身外之物并不是很看重。土地也是自己大孙提出来的。汤和至少能护着明己成长起来。汤家也就无忧了。且大孙已经成长起来了

汤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以明己为主了。二代家主怕是与汤继祖无缘了。只是明己没有察觉罢了。并未刻意做一些事情。环境却因他改变了。

世事不由人,明己入了大明。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抽身而去也做不到了。

身边人也越来越多,一个老头一个小孩。慢慢的,皇后,虎子,老朱,朱?,太子,常氏,韩清等等。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留自己的心境。不让自己被时代同化。

这一夜,很短。王小婉甚至都没解衣。休息了一两个时辰便起来张罗早饭。

汤圆几个小孩子也是被叫了起来。大年初一不让睡懒觉的习俗。明己觉得应该改改了。特别是未来的快节奏生活。休息日可不多啊

汤和等人起床后。明己还在睡觉。汤圆带着弟弟在敲门

“哥哥,起床了!”

“汤圆,别敲了。起来了”

没过多久,敲门声又响起了。

“汤圆!再哥哥不带你去镇江了”

“爷爷可不去镇江啊!大孙快起来,去宫里了”

“老头,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

一番拉扯后,明己还是被叫了起来!七不服八不愤的。昨天喝点酒,又睡得很晚。冬日的被窝格外温暖。明己很是郁闷

早饭是已经错过了。明己拿着一个馒头上了马车。汤承宗可就没这待遇了。被他爹一早就叫了起来。收拾的人五人六的!

汤和看着明己气氛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只有这时候才觉得明己还是个孩子!平日里明己都是很自律的。

汤和入了宫,徐达等人早到了。和明己第一次入宫拜年一样。老朱和他们在商谈着什么。只是今年少了陶安的身影。

马皇后在逗弄小孙子。估计常氏应该在花园照看一众小孩吧。

汤和带着家人走完流程,就被老朱叫了过去。明己也被老朱留下了。汤继祖也是和自己的同事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汤承宗只能自己呆在原地。手足无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没人招呼他去花园玩

明己也听清楚了。老朱和几个重臣商量的是边塞防御体系。

大明武德充沛。并未把北元放在眼里。如今重视发展民生。边境呈防御态势。仍由徐达负责。老朱的九王戍边也渐露苗头。

谈及大明计划,就绕不开陶安。老朱没有合适的人选,把汪广洋等人召回来了。想以量取质。治国之才的确难得。为大明规划方向的人才更难得。

这些人远不及李善长和刘基。要不就是资历不足,要么就是眼界才学跟不上。老朱看着明己。便想着试试

“明己,你觉得谁可以出任国策府?”

明己认真的回想了下。明初武将太过耀眼。开国功臣太多。他还真想不到能治国的人才。仔细回想着

倒是有一个大才子解晋。不过这时候应该才七岁吧!听说六岁就能作诗。

不过有才不一定就是治国的能手。写诗可治不好国。文学和政治不同。李白写诗称仙。当官怕是差上一些。甚至比不上和珅。

明己想了许久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制定国策的人的确不好找。李善长刘基这样的高配人才。出一个都是老朱的福气了。

洪武也不可能没有奇人。只是老朱开国天团的光辉太盛。笼罩了其他人。要是永乐时期

明己想到永乐,还真想起一个人。且还是老朱的人

“老朱,我觉得郁新可以试试!黄河之事他应该也能行”

郁新在洪武中期就做上尚书。朱棣上位,他依旧掌管户部。任职期间提了许多国策。

治理财政的好手。在户部从未出现过差错。救灾治理地方都是很有能力的。

老朱军饷不够,也是他施行招商开中法。黄淮转运也是出席他手。

主持永乐时期官员俸禄,地方减税。的确是一个内政好手。他去世后,朱棣找不到人接替他。停了一天朝政。

“郁新?”

老朱对这人也有些印象。郁新是凤阳府的人。是老朱的小兵。转头对着不远处的人群喊道

“郁新来了没有?”

郁新立马跑了出来行礼。他在户部做一个主事。平时是没机会入老朱法眼的。有些惶恐

“微臣郁新叩见皇上”

“起来吧,近前答话!”

郁新连忙跑了过来。他现在在户部做事。老朱便问了天下户数,田赋,以及民生治理。洪涝灾害。土地新政的看法等问题。

郁新皆是对答如流。没一点差错。老朱惊讶不已。连声夸赞大才。示意李善长和刘基考校一番。

李善长也是内政人才。老朱问的和他想的一致。也很欣赏郁新。刘基便问了黄河改道之事。

郁新跟着老朱闯天下,山川地理了然于心。对漕运也十分了解。对答如流。甚至提出改道后,山东漕运如何建设。

老朱也是大喜。当即便下旨让他入了国策府!这才是他想要的人才。

郁新因为拜年,山鸡变凤凰。入了大明顶流圈。

这样的才子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险些被埋没。老朱想了一会儿。对朱标说道

“标儿,实习考核制度,不能只在地方施行。朝臣也须照此施行!此事你来负责!咱大明是有人才的!哈哈哈。”

“是,儿臣遵旨。”

老朱收获郁新高兴不已。朱标就不那么开心了。老朱使唤他顺手了。社学的事还没办呢。

众人看着明己。很是奇怪,他是如何得知郁新有才的?老朱也察觉了大家的眼神

“小兔崽子,没你事了。滚吧”

明己白了老朱一眼。朝着汤承宗走去。带他去花园玩了。

“百室,咱给你找的人满意不?”

老朱唤醒众人,明己的神奇之处还是不便透露。李善长当然满意了。笑着吹捧了老朱一番

“天德,蒙元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以防御为主。咱有更好的办法收拾他们!如今第一个五年进入尾声。大明国力强盛。咱有意对南方用兵。大家都说说”

土地新政稳固一年有余。大明境内已经平缓下来了。北元势大,不能一口吃下。老朱也是闲不住的人。准备拿下云南了。

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老朱对云南用兵。云南之地,土司众多。老朱三征云南。以武力平定云南。

至二十一年。彻底收服云南。兴汉化,移汉民,恢复经济。由沐英坐镇。安抚土司。稳固云南。云南在老朱手里,才算的上真正归于中原。

北元不着急了。云南就提上日程了。大明现在兵多将广。粮饷充沛。更有火炮开路。老朱可谓是信心十足。

治理地方徐达插不上话,要说打仗他就有发言权了

“上位,北疆无战事。大明可全力攻取云南。云南地势险要。可出分兵三路。

一路由蜀地入滇直取楚雄。一路出贵阳毕节,收曲靖,取昆明。一路出广西百色。取文山,红河之地。

会师昆明,进军保山!战事顺利。可分兵取迪庆!半年可尽全功!老臣愿带兵收复云南!”

三路大军,倾全国之力。徐达的计策真就可行。彼此遥相呼应。总比蓝玉和傅友德一路猛打强。

“上位,蜀地老臣熟悉!老臣愿带兵出川!”

“汤帅!你在家好好养老得了!我才是西南道总管!上位,末将愿领兵入滇”

冯胜节制西南道大军。蜀地也受他节制。也立马请命

老朱提了一个想法。众人三言两语就定好了计策。争抢起来了。他还是很高兴的

“行了!都别争了!一个小小的云南。让你们去,不是大材小用吗!北域虽是防守,北元不可不防!徐达坐镇,咱才能放心

还有你冯胜!甘肃之地尤其重要!你给咱看好了!西域也给咱盯着点!汤和,你就别添乱了!把家给咱看住就行!

至于云南,咱自有打算!你们办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老朱豪取天下。自然不会把云南放在眼里。当然不会轻易动用徐达等人!也给年轻将领一些机会。蓝玉,傅友德等人也是该放出去了。

老朱治国还是很有一套的。断然不会让大明文武断层,青黄不接。若是朱标雄英没有早逝。他做的准备至少保大明五代无忧。

老朱和大家吹着牛逼,明己也带着汤承宗来到了花园

“嫂子,你能吹风吗?”

看着常氏招呼着孩子们。这才生产一个多月。不由出声关心

“呵呵,姐姐又不是花瓶!怎么不能吹风了?”

常氏自幼习武,身体素质还是挺好的。招呼着明己过来坐下

“这些日子倒是辛苦你了。冬日水果不好找吧?”

“嗯,是啊!沈先生可是走私回来的!嫂子。回头记得让太子哥给我报销!”

“呵呵,一万两够不?”

“倒也用不了那么多。随便给给九千……”

明己说不下去了。看来常家送给自己的钱。常氏知道了啊

“嫂子!你不会想要回去吧?”

“什么要回去?你要是缺钱了。便去常家。说是我答应的。”

“哦,不用不用。我不缺钱。”

明己心里想着,常家土财主啊。姐弟都是万两起步!看来以后得和常家兄弟多亲近亲近了

“这是我弟弟,你们昨天见过”

“汤承宗拜见太子妃”

“随意一些。你和明己一样。称呼姐姐便是”

“草民不敢”

明己看着拘束的汤承宗,出声说道

“老弟,嫂子人很好!你就听她的。老朱不是让你当官了嘛!别草民草民的了!要说末将,小将,微臣,重臣!而且叫声姐姐你也不亏。有嫂子和标哥罩着你!皇宫你都能横着走”

“呵呵,哪有自称重臣的?承宗,日后称呼姐姐便是了”

汤承宗也不是笨蛋,在谦让就是傻了。

“末将见过姐姐。”

“起来吧,这块玉算是姐姐送你的见面礼”

常氏随手取下一块古玉送给汤承宗。后者双手接过,连声道谢。

明己也没兴趣和一群小朋友玩。坐在常氏旁边闲聊。朱?过来找明己打羽毛球。明己也拒绝了。

让朱?带着汤承宗去玩去了,顺便介绍一下。这些皇子和勋贵子弟给汤承宗认识。

这时候就是皇子们组建自己班底的时候了。朱标偶尔也会过来和大家玩一会儿。

大明战神李景隆,围着朱?朱棣瞎转悠。明己第一次来这时候,常氏给他介绍。他也没放在心上。

现在这些小朋友都七八岁了。模样已经能分辨出来了。明己倒是觉得李景隆是个人才。八面玲珑,精通四书。只是不适合带兵而已。

在皇宫用过午膳后,明己便跟着汤和回去了。朝堂修朝三天。方便大家串门。

汤和本想带着明己去走访一些大臣。明己不愿意。成日待在汤府。等着上元节过去。便去镇江准备出海事宜

汤和带着汤承宗四处溜达。给他增加人脉。

朝廷开朝,汤承宗也开启了上班生活。老朱给他一个千户职位。他倒是不用在殿门口当柱子。可以来回走动巡视。

亲卫营对这个空降来的领导。也不敢轻易得罪。勋贵子弟都是来镀金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对他还是不错的。亲军指挥同知也是用心教他巡视事宜和工作内容。并告诫他

“汤大人,皇宫规矩繁杂!你负责好自己区域就是!在皇宫当值,有一个人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与你也是本家。便是汤小王爷。”

汤承宗呆呆的看着自己领导。你说的不是我堂哥嘛?

亲军自然知道汤府人员。明己的两个弟弟还小。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汤大人是明己的堂弟。汤和也不可能带着汤承宗去亲军司认人。

“记住了,他见皇上。你莫要阻拦便是了。谨身殿听到什么也莫要传出去。”

“哦,多谢胡大人提点”

“不敢,咱们是亲卫军。宫中贵人也不会轻易为难我等。小王爷也是很随和的。你我小心一些便是”

胡同知知道汤承宗是皇命派遣的。出手就是一个千户。便有了交好的心思。也没有托大。只是好奇他的出身,也不好直接询问

汤承宗上任还是很顺利的。汤和也没让他回府住。他现在也算是带兵的人了。吃住都应该在京营。混够了资历在回府不迟

朝廷开朝,大明动了起来。大家都开始上班了。只有明己依旧悠闲的躺在家里。

朱?也顺利的接任了水师指挥官。这几日总想着催促着明己动身。他也是闲不住的人。

不过他也知道上元节的重要性。在这之前跑了。老朱估计得把他抓回来揍个半死。

朱棣这几日有些着急了。北边没有战事。老朱有意用兵南方。他也是没机会领兵作战的。

朱?再次拿到水师让他羡慕的紧。看朱?兴奋的劲。就能猜到肯定是要搞事情。一母同胞。他对朱?还是比较了解的。水师断然不会让他如此兴奋。

而且水师受明己节制。明己可是有过远征南掌的先例。这几日也是在苦思下镇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