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67章 女官

  赵希言吃惊的看着女乐,随着众人在寻找送灵的皇子,赵希言来不及追问缘由只得匆匆返回队伍。

  送灵的侍从白衣素缟,捧着仁孝皇后的灵位,手持铭旌,上面写着仁孝皇后张氏之灵位,送灵队伍多达万人,灵柩前有数百僧众与道人,敲打着木鱼诵经与摇铃超度,禁军于前后护送。

  ——坤宁宫——

  支走了所有人的坤宁宫内,皇帝看着眼前从燕王府里带出来的熟悉物品,内心越发的疼痛。

  外面的哀乐声逐渐变小,直至安静下,说明着送灵的队伍已远离紫禁城,皇帝身着素服,半躺在一张木榻上,头发披散着,手里握着一根样式极为普通的簪子,神情涣散。

  自出殡日始皇帝便独自一人披头散发静静呆在坤宁宫内,老太监端来吃食,皇帝也不曾动过半分。

  “皇爷,您就听小人一句劝,吃两口吧,不然这身子骨如何吃得消。”

  侍奉皇帝多年的老太监端着一碗薄粥入内,苦口婆心的劝道,“先皇后殿下也必然不希望皇爷如此对待自己的。”

  皇帝仰天长叹了一口气,“到最后,朕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老太监知皇帝的悲伤,再次劝道:“先皇后殿下生前仁善,定希望皇爷做个千古明君,若是知晓皇爷因殿下身故而悲伤至此,定会深深自责。”

  叹息之后,皇帝调整好情绪,吃了几口裹腹的薄粥便命人进来为自己重新梳洗,仍旧一身素服。

  从坤宁宫出来,途径宫殿院落,忽然听见一阵琴声从一处殿院角落传来。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曼妙的琴声伴随着歌声,不若宫廷雅乐的宏伟,但有小家独奏的韵味,如深处闺中的少女,只能隔着高墙弹奏,诉说衷肠。

  “馀花落处。”

  “满地和烟雨。”

  皇帝被这道琴声的所吸引,也打断了他要前往前朝召见大臣议论的想法,在一阵阵歌声入耳后,皇帝的步伐变得越发急凑,他想要找到弹琴之人,心思紊乱、迫切。

  因那颗沉寂的心,被再次打乱,就连跟随的老太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淡定了。

  皇帝步履匆匆,神情复杂,然乐声还在不断弹奏,越来越近。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终于,在一座废弃的宫殿楼台上看见了弹琴之人,白衣素缟,似在为死去的人祭奠一般。

  皇帝走上台阶,一步一步,迈着沉重的步伐,老太监紧跟其后,只见弹琴的女子听见动静后本想抱琴逃走,然皇帝已快步至台上,见无法逃脱,她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皇帝的脸色阴沉,明显在按压怒火,“这首曲子,是谁让你弹的,又是谁告诉你的?”

  女子似乎听不懂皇帝的问话一般一脸错愕,只有老太监明白皇帝的意思,见女子支支吾吾,“陛下好心提拔你,让你从贱籍转入教坊司乐籍,你怎能在先皇后殿下发丧之时,在此弹奏词曲呢?”

  老太监知道此女与年轻燕王的关系,便试图想缓和,于是朝皇帝开口道:“皇爷……”

  皇帝抬手,示意老太监退下,不依不饶的问道:“说,谁告诉你的?”

  女子跪伏下,“是……是燕王殿下。”

  “放肆!”老太监训斥道。

  “退下!”对于太监的僭越多嘴,皇帝首次大怒道。

  老太监只得退后两步,皇帝便走上前,低头看着跪地的素衣女子,“燕王?”

  “奴在燕春阁之时,燕王殿下曾是常客,此曲是燕王殿下钟爱之曲,故让奴教习。”女子俯首回道。

  皇帝忽然冷笑,“这么说,这一切,都是她所教授,也是她所指使?包括让你拿着信物进宫。”

  “不……”女子否决道,“入宫,是奴自己的愿望,奴自知身份微贱,也知殿下是将来天下之主,故只乞愿远远观望,再无所求,更无他想。”

  女子的话,皇帝将信将疑,“你喜欢燕王?”

  “奴……”女子语顿,“倾慕殿下。”

  皇帝微眯起眼睛,随后转身离去,老太监对此也是虚惊一场,待皇帝走了一些距离,他便斥责女子,“尔身为女乐,受皇家之恩,岂能在此国丧期间弹奏乐曲,你不知这首点绛唇是先皇后殿下生前所弹,现为宫中禁曲吗,你受燕王殿下恩惠,却在此提起燕王殿下名讳,你怎能提起殿下呢?”

  女子一脸的委屈,抱着自己的琴唯唯诺诺道:“今日先皇后殿下出殡,奴哀伤不已,想着燕王殿下要送行,这才在内宫弹奏起了这首曲子,奴只知这是燕王殿下所爱,不知是禁曲,更不知是先皇后殿下的……”

  “好了!”老太监打断道,“你回去吧,往后别再犯这样的错,在宫里就要守宫里的规矩,这里是什么地方,禁中是可以随意弹曲儿的地儿吗?”

  “奴记住了。”女子低头道,旋即又小心翼翼道,“陛下他……”

  老太监忽然深皱起眉头,“主子闻你琴声而来,怒却不作罚,便是我也不知了,你自求多福吧。”于是转身朝着皇帝离去的方向紧跟上前。

  老太监跟上皇帝,于一旁小心翼翼道:“适才小人问了,那女乐是因为送行护送先皇后殿下灵柩出殡的燕王殿下即将离开京城数月,故才演奏那首禁曲,初入宫中,不止宫廷禁令,此曲又是燕王殿下所喜,所以……”

  倾慕二字再次回响在皇帝脑海中,“难道朕也要走老大的后路了吗,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老太监听后,心中一怔,连忙从中调和道:“爷,殿下自为世子时,就事事顺从,后又为您的大业只身赴险虎狼之地,这么多年来孝心可嘉,岂能因为一个女子,就让爷对自己的亲子生疑心呢,依小人看,这女子来路不明,必是她狐媚惑主,骗得殿下与其亲近,连象征身份的信物都可以赠予,而今拿着殿下昔日赏赐之物入宫,怕也是想飞上枝头变凤凰。”

  老太监不知赵希言身份,因而用狐媚惑的说辞并未能说动皇帝,“她在京几年,护卫死了多少,也没有任何音讯传回,对于她在京的事,朕也只是道听途说,但不能否认的是,此女对她的救命之恩,恐怕她们之事,朕不知道的多了,二人交情匪浅,也不简单吧。”

  老太监听后,旋即快步上前,在皇帝跟前跪下,皇帝见之,连忙扶起,“伴伴这是为何?”

  老太监不肯起,“小人自三十岁便辅佐皇爷,而今将入土的年纪,也已活够了,因而斗胆冒死一谏,这么多年过去,小人是看着皇爷一天天长大成人的,而后又有了下一辈,在看到小世子从出生一步步走到今日的成熟稳重,府中和睦,父慈子孝,如今几十年过去,只因皇爷从燕王府搬到了紫禁城,便将燕王府里的亲情全然忘了,小人实在不想看到父子猜疑的局面,若皇爷不信任,何不召来小殿下亲自问个究竟呢,有时候隔阂,便是因为互相猜疑却又不肯开口询问,最终一错再错。”

  皇帝眯着双眼,“嫡子独子,嗣君的第一人选,将来天下的倚靠,朕又岂能疑心。”说罢便从太监身侧提步离去。

  ——

  永康元年三月,仁孝皇后张氏入葬昭陵,同月,追封已故皇长子为懿明太子,陪葬昭陵。

  永康元年四月,送灵队伍返京。

  回京后,赵希言先是去了一趟千步廊的礼部,径直至礼部下的教坊司中,自新帝登基,高官尽数更换,而一些职权不大的小官,则得以幸免,依旧供职于所在的司、所内,教坊司奉銮一官,也未更改人选。

  “下官见过燕王殿下。”

  赵希言虽穿着一身素服,但教坊司的官员仍然将其认出,“殿下在找什么?”

  赵希言瞧着人群,扭头问道:“前不久进来的一个女乐,人在哪儿?”

  教坊司奉銮有些没听明白,“教坊司每隔一阵都会有新的乐人入内,殿下说的是哪一个?”

  “就是受召加入乐籍进入教坊司,替补中宫圣节与千秋节用乐的提调女乐,被陛下赐改名的那个。”赵希言仔细的道了一遍。

  “哦,殿下说的原来是鸾鸣啊。”奉銮这才了解道,“她已受召入宫,不在教坊司了。”

  “什么?”

  ——

  先帝朝时,因故将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之职尽数移于宦官,仅留侍奉更衣的尚服四司,新帝继位后,复置六局。

  ——几日前——

  一名太监手捧着一道右侧绣着奉天诰命,左侧则为永康元年的黄色绢本圣旨进入礼部教坊司。

  “鸾鸣在吗?”太监在教坊司庭院中间挺直腰杆喊道。

  一众乐工伶人,躲在亭子后面观看,于后庭编排的乐正连忙出来上前相迎,“公公。”

  “陛下圣旨。”

  一名女子从一众人中走出,见其容貌出众,太监仔细打量了一下,为之笑道:“陛下亲自下的圣旨,想来姑娘日后有福了。”

  太监扯了扯嗓子,将圣旨缓缓展开,露出了奉天诰命与永康元年几个绣字,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教坊司女乐鸾鸣……特封为尚仪局司乐,掌宫县及诸乐陈布之仪,涖其阅习,望尔不负朕望。”

  教坊司中除了官吏,其余乐工及女乐,虽比宫外的乐人要位尊一些,然也不过是身份微贱的下等人,而从女乐摇身一变成为有品级的女官,可谓变化之大,甚至惊讶教坊司众人,使得背后议论纷纷。

  “她不是青楼出身吗,怎那么一下子就入宫为官了?”

  “这定然是因为燕王殿下的缘故吧。”

  “京中谁人不知燕王殿下为世子时与青楼花魁的风流韵事,仗着弹得一手好琴与美貌,指不定日后成为一个狐媚惑主的小贱人。”

  女乐们争相眼红,纷纷感叹命运不公,女官的身份不但意味着从良,且有俸禄,任职年满后,去留自定。

  那日所弹之曲,虽引皇帝不悦,然却因祸得福,鸾鸣从太监手里接过诏书,“臣,谢主隆恩。”

  太监传完旨便将任职的书信一同交予,“明日边去宫中尚仪局报道吧,那里会有专人交接职务与你细讲的。”

  “多谢公公。”

  太监走后,教坊司奉銮也上前来送上祝贺,“可喜可贺,短短几月,就要改口叫司乐大人了,就是不知何时再能听到大人的琴声。”

  与一干嫉妒的乐人不同,教坊司奉銮极为赏识她的琴技,便也在司内多有关照。

  女子与之客气回话后,打开圣旨,望了一眼末端所盖的敕命之宝,微眯的眼里露出了一丝别样的神情,随后收拾行礼从教坊司离去。

  【作话】

  书瑶:“终于轮到我上场了吗,本剧最大疑点。”

  赵希言:“你到底想做我小妈还是老婆?”

  摇:“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