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61章 慈母

  张皇后轻呼了一口气,因为疾病缠身导致她体弱无力,拿不稳东西,拾簪的手也颤颤巍巍,随后将金簪又簪回了晋阳公主的发髻上。

  “吾儿如此身份,能得你以命相待,也算是她的机缘。”张皇后说道,“她之身,吾并不想让她坐上那个位子,然我深知,时至今日,她已是不得不了。”话音刚落,便引起一阵剧烈的咳嗽。

  “殿下……”晋阳公主抬头看着张皇后,连忙起身上前,很是担忧她的身体。

  张皇后抬起手,摆了摆,示意自己无碍,“既然命运选择了她,那么这也是一段历程,不能轻易地放弃,但不管将来发生了什么,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初心,帝王不仅仅是享受私欲,更多的是肩上背负的责任,留她一人,我其实是放心不下的,而今见到你,沉稳睿智,果敢,她有你相助,吾可放心矣。”

  张皇后一番信任之语,让一心想要离开的晋阳公主生起一丝丝愧疚,“若能辅佐殿下,造福百姓,瑾禾也不枉生于此家。”

  张皇后躺在坐榻上松了一口气,旋即又打量着晋阳公主,“吾便说,她不是那般轻浮之人,岂能只因容貌,她的性子有些似她父亲,执着,对自己所认定之事……”

  说这话时,张皇后的目光看向晋阳公主,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之时,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至死方休。”

  晋阳公主明白张皇后的意思,当年燕王为夺张氏为妻,冒着可能触怒皇帝的风险与动用手中势力,这一莽撞之举,与如今的燕王赵希言,有着相似之处。

  “相传武宗与陛下感情极佳,更换储君是因殿下的母族领着一众功臣庙里的老将在先帝背后做支撑,武宗无奈才改变主意立嫡长为储君,自此父子关系变僵,而后又因夺妃之事,父子间的矛盾日益增加,武宗驾崩前夕,陛下都没有出现探望。”晋阳公主道。

  张皇后点头,“这些是二郎告诉你的吧。”

  晋阳公主点头应答,“是。”

  张皇后长叹,“因此,我不想她重蹈覆辙,父子反目,最痛心与为难的,还是母亲啊。”

  张皇后拖着病体,念叨着自己的不愿,但她知道,有些东西在自己死后无法干预,便也无法阻止它的到来,她做着最坏的打算,“若真有么一天,我希望你,可以不留余力的帮助她,就像今天,你可以为了她死。”

  “若没有殿下赶来京城,瑾禾早已是刀下亡魂。”晋阳公主答应道,“因而即便没有皇后殿下的嘱托,瑾禾也会这样做的。”

  晋阳公主的话于张皇后而言算是慰籍,她点了点头,“叫她进来吧,早些启程回去,或许我还能劝谏劝谏陛下,为她争取时间。”

  “好。”

  至傍晚,窗外仍然飘着雪花,赵希言侍奉在母亲身侧,亲自尝试汤药。

  随着用膳的时辰到来,张皇后向身侧的老太监吩咐了几句,太监退出殿内传唤典膳所传膳。

  整整一日,晋阳公主与赵希言都伴在张皇后身侧,对于晋阳公主,张皇后满口的赞许与慈爱,“北平府的膳食不同于京城,亦不知你吃不吃得惯。”

  “五谷皆是粮食,百姓可食,殿下可食,天下久战,历经粮绝,妾身知民间疾苦,百姓之,因而未敢不爱惜与挑剔粮食。”晋阳公主道。

  “体察民情,知其苦,不忘苦,这是上位者该有的品行。”张皇后道,“二郎虽也心善,但没有你这番悟性,这一点她还要向你学习。”

  没过多久,太监们提着一盒盒典膳所准备的膳食进入殿内,依次有人试毒后才奉上桌。

  赵希言将张皇后扶起,常年被病痛折磨的张氏,早已变得骨瘦如柴,使得赵希言轻而易举的就将母亲背了起来。

  长春宫的偏殿内有一张长桌,典膳所的菜摆放得齐整,赵希言将张皇后背到原本是父亲的那张椅子上,如今加了软垫,屋子里又烧了炭火,便变成了暖房。

  将张皇后放下后,晋阳公主特意走到窗前,看了一眼屋外的积雪后将门窗关上,留了一扇屋顶的透气窗户。

  在母亲面前,赵希言未敢表露自己的伤心,反观着十几道菜,有一半是自己爱吃的,还有一半则是京城的厨子所烧的,想来张皇后一早就得知自己回来会带着晋阳公主一同。

  见桌子上有几道甜食,且专设于赵希言桌前,“殿下爱吃甜的么,先前倒是没有发现。”

  赵希言欲要开口回答,张皇后却先一步道:“她幼时被我与她爹惯坏了,甜的东西离不开嘴,后来吃坏了牙,疼得她在床上哭了三天,自此才渐渐少了,不过是因有那次牙疼的教训所以不敢了而已。”

  晋阳公主闻之,笑了笑,“怪不得那年殿下初次入京,嘴里缺了好几颗牙。”

  “娘。”赵希言脸红的喊了一句。

  张皇后也随之笑了笑,“她呀,幼时极为顽皮,性子又倔强,给府里惹下了不少祸,这往后,还要瑾禾你,多多担待了。”

  “是,妾一定会看管好殿下的。”晋阳公主点头道。

  “娘……”赵希言看着张皇后,“儿已经长大了,不是儿时那个捣蛋的坏孩子了。”

  晋阳公主再次捂嘴笑了笑,“殿下初次入京,可乖巧了,倒是一点都像皇后殿下所说的那般。”

  “她呀,也就是在北平府内,仗着自的父亲是这里的主人才敢如此蛮横,真要到了外地便如一只兔子,怕得不行。”张皇后毫无保留的说着赵希言年幼时的过往。

  大多都是儿时的不听话,与闹出的一些笑话,赵希言从旁听着虽有些脸红,但心中却是十分的开心,因为母亲的坦然表明着她已经接纳了晋阳公主。

  与朝中那些儒官腐臣还有饱读圣贤书的皇帝不一样,张皇后的接纳,是出自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与真心的疼爱,她有着包容,有着可以付出一切乃至性命的爱。

  ——是夜——

  北平府的雪还在下,风也不断从北侧的上脉徐徐吹来。

  趁着晚膳,张皇后与晋阳公主聊了许多燕王府的往事,也说了许多赵希言为世子时旁人不知道的趣事,至夜晚,赵希言背着母亲回了寝宫,侍奉完汤药后二人便出了长春宫。

  内廷有三大宫殿,左右两翼还有东三所与西三所,区别于前朝的宏伟及皇室威严,燕王府的内廷则与寻常人家的内院相似,单独的院落,楼台亭阁,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寒风吹向长春宫,在宫外廊道内穿梭,踏着脚下的积雪,赵希言撑着一把桐油伞下意识的握紧了晋阳公主。

  “殿下这是要去哪儿?”晋阳公主问道。

  “夜深了,自然是去歇息……”赵希言回道,“去我的住处了。”

  穿过几座庭院,赵希言将晋阳公主带到了前寝宫,燕王从未曾纳妾故而诺大的内廷中只有母子三人居住,赵希言大了些后便从母亲身旁搬离到前寝宫独居。

  寝宫内掌了灯,是方才明章入内所点,这里有着赵希言少时全部的记忆。

  晋阳公主松开赵希言的手,推门走入,入室之堂上挂着一幅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精通书画的晋阳公主自然知晓这是临的虞世南之书,笔力浑厚,而对于一向不喜书墨的燕王世子,自然是写不出来如此好的字的,只见墨尾的落款盖了一个红章,阳刻篆书——择。

  这是燕王告诫燕王世子身为燕国世子的话,被赵希言挂在入室的大堂正中间,最为醒目的位置,日日可见。

  转身入寝宫,便瞧见了一个极宽的木架,上面摆的不是珠宝,竟是许多民间的小玩意儿,有来自草原上的吹哨,兽骨饰品,以及西域的香料,还有一些则是连晋阳公主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晋阳公主看了一路,赵希言便随在身后跟了一路,她一一瞧过这些物事,觉得新奇,“没有想到堂堂一国世子,屋内摆的不是奇珍异宝,却是一些小孩子喜欢的东西。”

  “什么小孩子喜欢的……”赵希言走上前理论,“这可是我收集的宝贝。”

  除却一些小玩意,的确还有一些样式独特的饰品,以及燕王曾经于战场上收获的战利品。

  又可知,少年在入京之前,的确受尽宠爱,无拘无束,肆意快活,才能保持着孩子的童真与赤忱。

  濒临死亡,才能使人最快的成长,激发出骨子里的狠绝,加之与生俱来的聪慧,以及身后强大势力的支撑。

  晋阳公主随后在众多奇奇怪怪的收藏中看到了一颗放在紫檀木架上的珠子,如质地极好且毫无杂质的玉一般,“明月珠?”

  “公主怎知它是明明珠?”

  “寻常月明珠多为青、绿、红之色,宫内也有,太宗与武宗皇帝甚喜,每年朝廷都会派遣礼部至狮子国采买此物。”晋阳公主回道。

  赵希言拿起珠子,“我这颗可是大宝贝,前朝皇室曾有一颗明月珠,为女皇所赐,价值亿万钱,夜中光照一室,为普通明月珠所不能及。”

  “不算上入京的五载,它伴我也有足足一千个日夜,为我最心爱之物。”

  随后将珠子塞到晋阳公主手中,“送给姐姐,就当是这一个月陪我舟车劳顿的赠礼。”

  就在猜测赵希言这番举动会将明月珠当做什么送给自己时,听到答案后的晋阳公主旋即笑了笑,“原来殿下只是将它当做赏赐赠予么?”

  赵希言愣了楞,忽然想起来,自己所赠的玉被父亲拿回归还到了自己身上,后来所赠的金簪做工又极为粗糙,自己鼓足了勇气才送出,而今也没有正式送个信物出去,“不,它是信物,也是聘礼。”

  【作话】

  赵希言:“燕王府的聘礼。”

  晋阳公主:“就这?”

  赵希言:“附带一座江山。”

  晋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