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24章 左右为难

  这一巴掌打的响亮, 使得看门的内侍纷纷进入,晋阳公主抬眼怒骂道:“谁让你们进来的!”

  众人被晋阳公主的厉声吓住,纷纷低头退了出去, 她用的力道会如何疼她最是清楚, 埋怨的同时也心疼极了, “你不该回来的。”晋阳公主说道,“她想利用你牵制燕王, 她已经疯了, 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以燕王府的能力,你不可能逃不出去。”

  赵希言松开捂脸的手,“我知道,可姐姐也说了,她疯了, 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她把你嫁给其他男人,嫁给你所厌恶的东西吗?”赵希言摇头, “我做不到, 也绝不会。”

  “你落入了她的手中, 你父王便要顾忌三分, 大明的江山若是落入李氏手中…”

  “父王不会因为而顾虑不出兵,尤其是这种时候, 皇帝被软禁, 群臣附和,尽是无能之辈,”赵希言打断道,“我在京,父王就有了更好的出兵理由。”

  晋阳公主叹下一口气, 赵希言于是靠近一步,问道:“难道姐姐真的不希望我出现?”

  晋阳公主不语,赵希言自答道:“姐姐也是希望我回来的吧,只有你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才能心安。”

  晋阳公主抬起手,伸手覆上赵希言的脸,摸着微红发烫的脸颊,“还疼吗?”

  一阵寒风袭来,吹起额前有些凌乱的碎发,隔着厚厚的袍子,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冷。

  赵希言含情脉脉的看着晋阳公主,旋即弯腰将人拦腰抱起,“起风了。”

  --------------------------------

  ——北平府——

  一匹快马至燕王府的宫门前,此时的燕王还在殿内陪同燕王妃以及晋王幼子用膳。

  “启禀殿下,京师有消息了。”侍卫入殿报道。

  燕王遂从座上起身,“夫人,我去去就来。”

  燕王至存心殿,便衣的护卫自京师而来,“启禀殿下,世子差臣回到北平,是因宫内有变,李皇后协同外戚李氏软禁皇帝,把持朝政,如今的京师,已落入李氏之手,望殿下早做决断。”

  “我儿呢?”燕王连忙追问。

  侍卫低下头,犹豫的拱手回道:“世子他…还在京师。”

  “京城如此变故,他为何不回?”燕王问道,“寡人不是差陈平早做应对吗,留在京城的护卫,便是硬闯也能闯出条生路来。”

  侍卫再次低下头,旋即跪伏道:“世子未告知缘由,只是有所交代,世子说,望父王勿要忧心,儿自有分寸。”

  “她…”

  “言儿是有东西落在了京城,非去不可,如今京城出了如此大的变故,她又岂会离开。”燕王妃踏入存心殿,“她是你儿,你应该明白,妾当初就提醒过殿下,勿要让言儿入京,可你们…”

  “二郎是随了夫人的性子。”燕王叹道。

  侍卫旋即叩首,“世子还有言,李氏谋逆,意欲以李代赵,篡夺大明江山,赵氏宗亲,人人得而诛之,请殿下勿要延误时机,清君侧。”

  燕王妃张氏听后,走近燕王道:“一旦开战,言儿的处境会如何,殿下应当明白,妾是妇人之仁,不懂朝政更不懂天下大事,妾只是母亲,大郎如何死的,殿下难道还要再舍弃一次?”

  燕王陷入为难,转身离开存心殿,道:“她是吾子,寡人,相信她。”

  -------------------------------

  成德十四年春,在众人求饶下,李氏假装答应,齐王得以免除死罪,革除爵位,贬为庶人。

  是夜

  京城街道灯光昏暗,一行人匆匆走在千步廊,拐进旁侧的官署。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齐王赵成德,忤逆犯上,残害手足,暴虐无道,遂召九卿、宗人府定其罪,褫夺亲王爵位,宗室除名,贬为庶民。”内使将诏书带到宗人府宣读。

  入宗人府多日的齐王,早已脱下衮龙袍,凌乱的头发用网巾包裹着不至于散下,衣衫褴褛,不像宗室,而像一个丢了魂的落魄子弟。

  不知宫中变故的齐王,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于是颤笑道:“他怎么不杀了我呢?”

  内使见他求死,“百官上疏请求免你一死,然你罪孽深重,实在有愧赵氏先祖,便赐鸩酒一杯,自行了断,以谢宗祖吧。”

  齐王一愣,盯着内使手中托盘里的酒,“是他的旨意吗?”

  “当然,”内使回道,“所有诏书皆有有司盖章与天子印玺,岂能造假。”

  齐王于是大笑,“果然,他最爱的还是他自己,他最在意的,是他的颜面。”

  内使亲自倒满一杯酒,叹道:“安心上路吧。”

  局面失控,齐王一把握住内使奉酒的手腕,问道:“我那一双儿女呢,他不会也如此狠心吧?”

  齐王力气极大,内使害怕齐王反抗,于是编造谎言安抚道:“告诉你也无妨,你入宗人府后,世子与郡王就被燕王世子带走了。”

  齐王听到这话,于是再次笑了起来,对着前来宣诏的太监们一阵自嘲,道:“看见了吗,至亲的手足与父子,还不及叔叔家的堂兄弟,这就是皇家,连普通人都比不上的皇家。”于是端起酒杯将鸩酒一饮而尽,“愿来生,再不做父子兄弟,母亲,孩儿不孝。”

  翌日清晨,宗人府传出消息,齐王暴毙身亡,宗人令早更换为朝臣担任。

  除掉齐王之后,汉王母族在朝势力依旧极大,李氏不敢轻易将其拔除,遂也未敢对汉王有所动作,只派锦衣卫监视。

  ——汉王府——

  自宫变后,汉王便不再出门,整日在府内饮酒作乐。

  “殿下。”汉王府长史入内,见汉王一副醉醺醺的模样,担忧道:“昨夜…齐王暴毙于宗人府。”

  汉王躺在榻上,垂下的手里还勾着一只酒壶的壶耳。

  原本事事不关心不在意的汉王听-->>

  到消息后突然僵住,眼神流露出一丝悲伤与惋惜,那酒壶也从手中掉落,长史捡起空瓶放置在一边,“李氏歹毒,已将在京的宗室悉数控制住,因为祖训,宗室子弟虽有爵禄,却无实权,便只能任由其宰割,就连代王府也被禁卫团团围住。”

  “殿下,如若不反抗,便只有同齐王一样的下场。”长史提醒道。

  汉王盯着头顶的梁木,突然道:“锦衣卫…不是陛下的派的吧。”

  “他们说是李家挟持了陛下,京中众说纷纭,陛下如此痛恨李氏,岂会在短短半月间就颠覆从前所为。”长史低头道。

  “如果锦衣卫都如此,那么五军都督府也必然,那我们又拿什么去与军队斗呢?”汉王侧头问道。

  现实给了汉王府长史一记重锤,“那咱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最希望生变故的人,不在京中,最有能力解决这场的人,也不在京中。”汉王道,“你去信王氏,告诉外祖与舅舅们,太子是储君,是国朝正统继承人,安心辅佐太子即可,凡事谨言慎行。”

  “是。”

  ——代王府——

  代王自去年冬卧病至今,原本想隐瞒变故的世子,最后还是被父亲察觉,又闻原本获得赦免的齐王突然爆死,便猜得了朝中的局势,致使病情加重。

  弥留之际,代王吩咐长子用担架抬其出去,左右拧不过老人的世子无奈只好答应。

  然府外有重兵把守,尽管代王世子求情也无济于事。

  众人将代王抬至门口,最后看了一眼门外这座已经变天的城池。

  “监国有令,代王及其子嗣族人不得离府半步,违令者斩。”禁卫拔出锋利的佩刀阻拦道。

  代王怒睁着双眼,想到自己为众宗室之长,就连皇帝都敬重三分,今日却被几个家奴阻挡在自己的家门口,乃至痛心疾首,竭尽全力破口大骂道:“天,不会亡我赵家,尔等为赵臣,却尊李氏,是为不忠,李氏篡朝,必遭赵氏子孙讨伐,尔等奴才皆要为之陪葬!”

  话毕,悲愤交加的代王力竭而亡,只见代王怒睁着双眼,死不瞑目,子孙见之纷纷跪伏,泣涕道:“父亲。”

  “父王。”

  代王病故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宫中,大殿内,朝臣以李氏为首,大九卿占据五位,皇太子坐在御座旁侧所设的椅子上,李皇后则垂帘于太子身后听政,商议代王丧事。

  朝会散后,李皇后的手足与之退到偏殿商议。

  “代王死了。”

  “那么大年岁,早该死了。”

  “代王在宗室中威望极高,或可在丧礼上作文章,命宗室子弟赴京奔丧,再一举拿下。”

  “若是代王威望之高使宗室入京,那还如皇帝呢,天子驾崩,宗室子弟,谁敢不朝?”

  李皇后端坐在座上一言不发,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纷纷住嘴朝李皇后拱手,“还请皇后殿下做定夺。”

  李皇后将一份密诏扔出,“就在昨夜,通进使司呈北平府密奏。”

  新任的吏部尚书,李皇后长兄李知裕拾起奏疏翻开,“燕王好大的胆子,身为臣子竟敢大放厥词。”

  李皇后扶着额头,怒道:“好了,他是燕王,大明朝的燕王,如今只是密奏要人,还未闹大事情,尚商量的余地。”

  “若是将世子还给燕王,那么燕王没了顾忌一定会出兵的。”众人一下陷入为难。

  “所以吾不是召集你们商议么?”李皇后道。

  “人不能给,燕王之所以上奏疏,足以表明对其子的重视,我等只需要糊弄拖延即可。”有人奏道。

  “老三,你觉得呢?”

  李皇后问道一侧默不作声的青袍,青袍合袖上前,弯腰道:“回殿下,李家如今已是骑虎难下,如此局势,燕王反叛是必然,但只要世子在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牵制,不如以代王薨逝,诏宗室子弟入京送葬,给燕王也下去一道诏书。”

  “燕王会来吗?”李皇后问道。

  青袍摇头,“代王的威望,是连皇帝都要敬重,若燕王不来,是失礼在先,况且宗室皆入朝,以他们为质,赵姓宗亲尽聚于皇都,燕王总不会如此无情吧?”

  “燕王杀人无数,冷血至极,还会管那些宗室么?”有人质疑道。

  “除此之外,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青袍道。

  “不,”李知裕抬手道,“还有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李皇后问道。

  “北境战起,诸胡南下。”李知裕道,“以丧礼拖延时间,密信鞑靼部,与之内外夹击燕王。”

  “这是叛国!”青袍不耻道。

  “这是赵家的天下,与我李氏何干。”李知裕甩袖道,“与其被燕王灭,不如先出手,日后面对诸胡,总会有应对之策,当下先解决眼前危机才是。”

  “前朝几次戎狄乱华,在中原的土地上大肆屠杀,差使我族覆灭,前朝乱华的教训还不够吗。”

  “若不这样做,覆灭的就是整个李氏。”李知裕道,“异族妄想再踏入中原,李氏也不会就此收手。”

  “我们隐忍了数十年,折了几位兄弟,还有数不尽的族人在皇帝手中,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岂能再将江山轻易送还给赵氏。”李知裕再道,“李家原本只想做个辅臣,成功一番功业,是皇帝过河拆桥,要灭我李家,如今,就要怪我们无情。”

  -------------------------------

  成德十四年春,代王病故,皇帝下诏,命宗室子弟赴京吊唁。

  作者有话要说:  目前李家行事都是诏书,假借皇帝旨意,所以还木有杀皇帝,城门戒严,掌控了军事,地方知晓变故没有那么快。感谢在2021-10-05 14:46:17~2021-10-06 12:52: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文心 2个;形同陌路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