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82章 眸如琥珀

  ——晋阳公主府——

  一阵琴声从河池中央的雨亭中传出, 至秋日,池中的荷花都已长成了莲蓬,圆桌上的伏羲琴旁便摆着两颗晒干的莲蓬, 还有一只檀色的铜炉, 正徐徐飘着青烟。

  哒哒哒!——

  皮靴踩踏着木板,步伐沉稳, 最后至石阶上站定,内侍叉手道:“公主。”

  “何事?”随着指尖脱离琴弦,五指轻轻压住, 琴声便也得以止住。

  “今日有人上奏京中流言, 请陛下下旨查证, 以还世子身世清白, 陛下不仅应允, 还召大九卿与各殿阁学士于宗人府亲鞫。”内侍回道, “世子如今已被锦衣卫指挥使胡文杰带往宗人府了。”

  听着内侍之言,晋阳公主并不着急的再次抬手抚琴,内侍遂继续道:“宗人府内, 有原罪臣张氏府中旧管家出来指认, 以自己与安定伯深交而断言燕王世子与安定伯有所关系, 许为其子,而后便有大臣出来反驳,事关皇家血脉,不能听信一庶人之言而断,遂有大理寺卿奏上言,大理寺中还存有安定伯归案后的卷宗,陛下便着胡文杰与大理寺卿二人一同去取。”

  “适才大理寺内的线人拖人来消息,说胡文杰已经取走了公主当初让他放回的原画像了。”内侍弓着腰道。

  只见琴声突然止住, 曲子从中而断,晋阳公主抬起头,只轻问了一句,“上奏者何人?”

  “都察院佥都御史顾知彦。”内侍回道。

  “顾知彦?”

  “顾知彦是卫王生母贤妃杨氏的母族远亲,出身微寒,这些年都是卫王在暗中扶持,才有今日御史之位。”内侍又道,“卫王的动作太过明显,这并非他的行事风格,反常之举,恐目的并非真的在于世子身世之上。”

  “你能看出些什么吗?”晋阳公主问道。

  内侍摇头,“妖风刮得太过蹊跷,恐有人在暗箱操作,小人也推测不出幕后。”内侍旋即走上前,从袖子里抽出一张信条,“那日乙字号房中的孙氏早在公主去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小人苦想了许久,孙氏是何许人也,于皇权的斗争,那孙家避都来不及,即便是听到了公主与世子的对话,也定然会将其烂在心中,小人遂着人去盘问了店中所有的小二与掌柜,这是臣誊录的问答。”

  晋阳公主抬手接过,只见除记载时辰之外,还有几个醒目的大字,翰林院庶吉士张九昭。

  “此人如今已为齐王府的幕僚。”内侍又道。

  晋阳公主旋即将之扔进了香炉内,一道青烟与火苗同时而起,便走至栏杆附近,端着双手远望道:“继续盯着吧。”

  “是。”

  “那顾知彦...”晋阳公主犹豫的低头望着眼前一朵凋零的荷花。

  “小人明白。”内侍回道,“不管顾知彦是受人胁迫,还是谓何,总之动了您的人,便就是敌,待还清真相,此人定不会再出现于朝堂上。”

  晋阳公主不语,“世子一人在宗人府,公主?”内侍便又抬头小心翼翼的问道。

  晋阳公主弯下腰伸手抚着一朵青翠的莲蓬,“亲王都不能去,何况我这个公主呢。”

  “大理寺卿与锦衣卫指挥使去大理寺取了张云廷之画像,公主就不担心吗?”内侍又抬眼问道。

  【数日前

  ——大理寺——

  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晋阳公主再次回身,将盖起的筒子再次打开,取出了里面的纸张,而后迈出阁内。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晋阳公主道。

  “世子正当年少青春,是好奇心最重之时,当年之事,已经过去了多年,如今忽然被提起,公主就不怕越是如此,世子的疑心就越重吗?”小吏问道,“适才世子之问,明显是起了疑心的,否则知道了答案,又为何还要这样问小人。”

  “她一向聪慧的,这些小伎...”晋阳公主轻叹,“愿她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晋阳公主走出台阶,旋即止步回身道,“那份通缉令有大理寺的旧章,改制之后旧章就已被焚毁,无处可寻,若替换一份,这朱印是无法复制的,大理寺中有不少旧臣,他们任职多年,自是认得这印的,若有朝一日重提此案,势必也要拿出画,以防万一,还是将那旧画放回去吧,今夜我会派人送来,劳你在辛苦一趟了。”

  “公主想的周到,”小吏叉手道,“为公主做事,小人不敢言辛苦。”】

  “吾猜,伴伴不会如此轻易就将原画还回吧。”晋阳公主道。

  当日晋阳公主便是差遣内侍亲自去送还的旧画,内侍叉手点头,“印不能动,故而纸也不可动,但留着旧画像在那儿,迟早都是隐患,故而小人做了些许手脚。”

  “哦?”

  ------------------------------

  ——大理寺——

  高士林将画像展开,令众人一惊,皇帝坐在交椅上,双手搭着扶手,摩挲着光滑的檀木,沉下不悦的脸道:“怎么回事?”

  大理寺卿见之,仔细审阅,又瞧了瞧边角模糊的盖印确是大理寺的旧印无误,连忙上前解释,“恐是库内潮湿,而此画像又尘封了十余年未解开,遂受潮而使得墨迹浸染,此乃臣的失职,”大理寺卿旋即跪下,“请陛下降罪。”

  “大理卿,莫不是这画像被人掉了包吧?”顾知彦冷问道。

  大理寺卿当即反驳,“绝无可能,此画像是我与胡指挥使亲自去取的,从大理寺至御前,不曾假手于人,且那画像上的盖印,的的确确就是大理寺曾经的旧印,几年前,三法司重新整顿,印章全部销毁重铸,这旧印谁造得了假呢?”

  只见画像上的线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一只眼睛上还有些许墨线,“陛下,除了画像外,卷宗上也记录着安定伯的样貌。”大理寺卿连忙补救道,旋即起身至胡文杰跟前翻了了翻他手中的几册卷宗,颤抖着手从中抽取了一卷。

  “陛下。”

  高士林便再一次走下,接过裁定存放整齐-->>

  的册子,吹了吹上面的灰尘,按大理寺卿所言寻到其中一页呈到皇帝跟前,“皇爷。”

  “念。”

  高士林遂扯着嗓子念道:“庶人张云廷,武宗洪兴元年生人,其身长七尺,眉目疏朗,眸如琥珀,面如冠玉...”

  “眸如琥珀。”很快便有人抓住了字眼,瞧了瞧前头静立不动的燕王世子,眸色分明是看得见的蓝色,旋即叱问老人,“罪人张云廷的眸色可是如他族人一般的青色?”

  老人想了想,回道,“四爷像的是夫人,所以眸色与汉人一样是黑色的。”

  “小人也记得,罪人张氏族中,并非全都是异色,其长子与幼子张云廷皆不是。”高士林也于一旁回忆道。

  连皇帝身侧的老太监都出口袒护,于是众人便纷纷有了答案,臣工们恐慌的上前奏道:“陛下,张云廷的眸色既然并非异色,那么其子又如何会是异色呢,难不成他与族中姊妹□□?”

  “臣等恳请陛下追回派往北平问话的礼部使臣。”众臣工再次奏道,“请陛下将此证与罪人张云廷样貌公之于世,以此平息市井流言。”

  又有大臣奏道,“左佥都御史顾知彦未弄清事情真相,听信民间流言便要求开庭审问,其心可居,有离间宗室父子,侮辱皇室之嫌,恳请陛下严惩,以给燕王殿下与世子一个交代。”

  燕王世子就在场,诸臣为脱嫌便分分附和要求严惩左佥都御史顾知彦。

  或有人是为脱嫌疑而在燕王世子面前表现,又或是有大臣借此机会政治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御史,总之离间亲王与世子,侮辱皇室之罪,非同小可,加上臣工的嘴,再说重点便可是谋逆之罪了,在这个家天下中,顾知彦听见群臣的上奏,一下便陷入了恐慌,连忙上前跪伏道:“陛下,臣实属冤枉,今日朝议上奏,乃是有人胁迫臣上疏,并非臣之意,世子是皇室血脉,谁人敢疑呢?”

  “顾大人,今日早朝上奏时,你义正言辞,将我等一众同僚驳得哑口无言,这才使陛下亲鞠,适才还找来了罪人张氏府中的旧家奴辨认,如今查清了真相,就想撇开罪责不成?”有臣工不屑于顾知彦的做法遂鄙夷道。

  “陛下,”顾知彦哆哆嗦嗦的跪爬上前,“臣出身微寒,以贫贱之身得天恩方至此身绯袍,又岂敢污蔑宗室,辜负天恩,自毁前程呢。”

  皇帝侧倚在交椅上,一只手抻了抻袖子搭在腿上,低着眉眼,问道:“汝倒是说说,是受何人指使?”

  顾知彦遂重重叩首,双手撑地,将额头直接磕在了坚硬的地板上,颤抖着身心闭眼咬牙道:“是...卫王殿下。”

  顾知彦的话一出,众人便大惊了起来,纷纷揣测道:“怪不得呢,多年不曾提起的事情,一下便席卷了整个应天府,无风不起浪,原来是背后有人再暗箱操作。”

  “放肆!”有卫王党人士出言指责道,“卫王殿下禁足于府中,无冤无仇,有何理由要去陷害自己的亲叔叔与堂弟。”

  顾知彦遂抬头往前爬,要至桌前时被两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所阻,旋即连磕三个响头道:“前日晌午刚过,卫王殿下便乘车至都察院官署,都察院中的官吏皆可作证,如若不信,陛下可传唤都察院的官吏,殿下是陛下之子,臣这种卑贱之人,岂敢得罪,望陛下明察。”

  皇帝拉沉下脸,闷声道:“若真是卫王所为,何必如此大费周章,来人。”

  “陛下。”

  “去将卫王叫来宗人府。”

  “是。”

  “陛下!”作为卫王出阁时的老师,殿阁学士再次出列劝阻道,“卫王殿下...”

  “好了,”皇帝开口打断道,“钟学士不能因为卫王是你的学士你就如此袒护,到底是不是他所为,一会儿人来了不就知晓了,朕不会因为是朕的子嗣就做偏袒,同样,也不会姑息任何离间皇室宗亲的小人。”

  于是群臣端着笏板躬身齐声道:“陛下圣明。”

  ----------------------------

  ——卫王府——

  卫王穿着一身较为朴素的青布直身,只以网巾束发,极为悠闲的躺在自家庭院的树下乘凉。

  咔嚓!——

  乌靴踩断枯枝,内侍至其身后止步,叉手道:“殿下。”

  卫王缓缓睁开眼,望着王府青色琉璃瓦上的日照,伸了伸懒腰继续躺道:“才不过小酣一会儿,竟已到黄昏了?”

  “锦衣卫指挥使胡文杰胡大人来了。”内侍道。

  卫王摇着躺椅不为所动,旋即将搭起的双腿放下,摇定椅子坐起,笑眯眯道:“都察院办事的效率,果然是朝廷之最。”

  “左佥都御史顾知彦,将您供出来了。”内侍又道。

  卫王旋即笑止,半眯起双眼,深邃的望着北方,“这世上的人,果然只有自己最可靠,你说是吧,怀民?”

  内侍听闻,旋即慌忙跪伏下,趴在地上惊慌道:“殿下息怒,怀民于殿下,绝无二心。”

  卫王起身,侧走了几步弓腰将手搭在内侍的脑后,轻轻拍了拍,“好了,起来吧,本王信得过你。”

  内侍遂爬起,一路跟随道:“爷,长史司典仪所给您备好了面圣的常服。”

  “不必了。”卫王抬手扇了扇道,“吾又不是去受赏的。”

  作者有话要说:  直身又称直裰,详细的我就放微博了,还有明代其他首服。

  书为架空,故人不知道现代的遗传学,所以不要以现代思维看古文,故人表亲都可以通婚,但是同宗不可以。

  古代,女性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了,立碑进宗祠都在夫家,连五服的亲疏关系都要降未出嫁的一等,所以看明白了吧。感谢在2021-08-16 15:45:03~2021-08-17 21:57: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弈司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南宫影枫qt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