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53章 王世子拒赏

  左右皆看不懂, 张九昭便接过,瞧了一眼旋即拱手道:“恭喜殿下。”

  “真的是赢字?”卫王再次确认道。

  张九昭点头,遂转身走至御前, “陛下,此为卫王殿下所抽。”太监高士林走下台阶接过纸张。

  皇帝见之, 轻轻点头, 高士林便走上前当众公布道:“今日端午盛宴,赢头筹者, 卫王赵成哲。”

  “恭喜卫王殿下夺得头筹。”群臣贺喜道, 尤其是支持卫王一派的大臣。

  “殿下,锦囊可以还给下官了吧?”随后张九昭柔和的问道卫王。

  “有劳张大人。”因得头筹而高兴的卫王差点忘记了锦囊还在自己的手中, 遂塞回给张九昭,随后走至御前跪伏谢恩。

  张九昭又走到内侍跟前将另外一只未打开的锦囊拿起,内侍轻点头,随后拿着空空的锦盒退离场上。

  “张大人。”赵希言唤道。

  “世子还有何事?”张九昭转身, 望着燕王世子不解道。

  “卫王殿下抽了一只, 可是我还没抽呢。”赵希言指着张九昭手里的另一只锦囊。

  张九昭拿起, “这只香囊是借了皇后殿下身侧一位内人的,稍后还要还回去, 适才卫王殿下已经抽过, 那么世子的这只自然明了, 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呢?”

  “是吗?”赵希言问道,“可我就是好奇呢。”

  张九昭见赵希言不肯罢休,只好将锦囊打开, 准备将里面的纸条拿给赵希言,“世子是怕下官作假,偏袒卫王么?”

  “罢了。”临阵, 赵希言突然缩手,“还是不要太透彻的好,毕竟像张大人这样的人,我不想太过深入。”

  说罢,赵希言径直离去,张九昭拿着准备交出去折叠成小四方的纸条楞在原地,旋即用力捏成团收回到自己的衣袖内转身回到帝侧。

  卫王至御前伏候指挥,皇帝正襟危坐于御座上,“朕先前有言,可允今日头筹者一件物事,凡天下之物,朕能拿的出手的,无有不应。”

  “叩谢天恩。”卫王先是叩首,“臣已到娶妻之龄,今借圣恩,想请陛下赐婚,许一人给臣。”

  “汝要何人?”皇帝问道。

  “礼部侍郎李文远之女,李婧一,臣去年与之相识,心生爱慕,故想请陛下做主,册为王妃。”卫王奏请道。

  “卫王竟要娶李侍郎的女儿?”众人大惊。

  “难怪马球上如此拼命,皇后殿下未能替其做主,李侍郎也不愿将女儿嫁之,卫王遂借了今日之机。”

  “传闻李侍郎的女儿不是与今科探花郎定下了婚约吗?”

  一时间众说纷纭,亦有不少目光投向御座旁的年轻官员。

  李文远听之瞪起双眼驱身一震,旋即扭头看向身后的李氏,问道:“你何时与卫王?”

  “去年翁翁祭日,女儿去鸡鸣寺…”李婧一捏紧小手低头道。

  “你?”李文远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随后极无奈的闭眼长叹了一口气,“这都是老夫的命啊。”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轻轻点头道,“朕可以为你做主,不过,”又看向左侧群臣之列,问道:“李氏今日可来了?”

  李文远遂带着女儿起身至御前,“陛下。”

  “臣女叩见陛下,圣躬金安。”李氏行礼道。

  皇帝细细打量了一眼李氏,问道:“卫王欲要娶汝为妻,汝之意呢?”

  “凭陛下做主。”李婧一福身回道。

  “好。”皇帝点头,“诸卿,吾家马上又要有大喜事了。”

  “恭贺陛下,恭喜卫王殿下。”群臣起身恭贺道。

  卫王得了头筹与赏赐,其余人便退去,赵希言转身回到座上。

  刚安坐,安阳公主便嘟囔着嘴道:“明明今日比试赢的人是世子哥哥,怎么头筹就被二哥哥拿去了。”

  “这可是探花郎定的规矩。”晋阳公主从旁道,“抽签也是探花郎亲自。”

  安阳公主楞住,旋即皱眉偏袒道:“阿姊,我只是说结果不公平,臣子只能献言,可最后做决策的是陛下。”

  晋阳公主侧头又道:“如果,探花郎所设两签,皆为赢字呢?”

  晋阳公主的话让安阳公主再次僵住,旋即摊手道:“旁侧就有陛下的人监视,他怎么敢?”

  “公主,没事的。”失了头筹的赵希言反而宽慰安阳公主道。

  “是谁和吾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会拿下头筹的?”晋阳公主道。

  隔着安阳,赵希言侧身望着晋阳公主的侧脸,“言失了头筹,公主不高兴么?”

  安阳公主旋即俯身凑拢,抬手挡住薄唇,“适才二哥哥抽中赢字,我看见阿姊偷偷笑了呢。”

  赵希言听后再次抬头看向晋阳公主,眼里露出一丝窃喜。

  “燕王世子。”皇帝忽然朝左侧唤道。

  刚坐下还没说几句话的赵希言只得应声,再次从座上起身走至御前行礼道:“陛下。”

  “卿虽错失头筹,然今日在躤柳上一骑绝尘,令众人大为惊叹,朕便破例,也许你一件赏赐。”皇帝极大方道,“说吧,卿想要何物?”

  “陛下。”赵希言拱手,旋即扭头看了看四周,又回首看了一眼左侧文臣之列的孙氏,右侧武将之列的王氏。

  安阳见此,连忙轻轻扯了扯身侧的-->>

  长姊,担忧的提醒道:“阿姊,陛下要赏世子哥哥了。”

  晋阳公主眉头微皱,盯着御前一动不动,皇帝的眼里印着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李皇后越看越喜欢,而皇帝却是越来越心烦以及恐慌,少年救人的身影与箭无虚发的箭术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下一刻,大军压境,一支利箭即将穿过城墙刺破他的喉咙一般。

  “陛下,臣不要赏赐。”赵希言回道。

  众人皆以燕王世子错失了一个机会而叹息,还有不少人认为赵希言会借此机会同卫王一样求娶一直求而不得的孙氏。

  “为何?”皇帝问道。

  “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臣未能得头筹,因而不能邀赏,且臣心念的,怕是在诸位大人眼里看来是极为不雅吾与不耻的,若臣说了会引起一阵指责,那臣还不如不说呢。”赵希言回道。

  赵希言的话说的并没有那么直接,像什么都没说,但是所有人都好像听明白了。

  “还真是如京报上所言,燕王世子要纳一个青楼女子为世子妃。”

  “就说了,烂泥扶不上墙,空有一身好武艺。”守旧的一些儒臣没好脸色道,“丢尽了宗室的脸。”

  青楼女子几个字,一时间充斥在议论声中极为刺耳。

  皇帝沉着一张不悦的脸,好似在指责赵希言不该当廷说出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事一样。

  “罢了,”皇帝旋即甩手,“汝还是孩子心性,去吧。”

  “谢陛下。”赵希言谢恩后回座。

  皇帝看了一眼赵希言离去的身影,日暮下,少年的影子被拉得极长,她踩着的影子,一步一步向前,余晖打在西侧的脸颊上,脸上轮廓分外明显,淡蓝色的眸子在此时,分外耀眼。

  皇帝的这一眼,便让他想起了张氏满门,瞳色皆异,就连外嫁之女所生子嗣,也有一半的几率是。

  夜幕降临,一轮新月静悄悄的爬上树梢,各宫廊道风声不断,随后被熙熙攘攘的交谈声所覆盖。

  各司提举带衙门字样的灯笼穿梭于宫门间,一连几刻钟,宫城四周都被车马声围绕,尤以西、南侧最多。

  端午宴散去,帝后离宫,至内廷时分道,皇帝连声招呼都未打便改道去了其他后妃的殿中,只剩皇后的仪仗队孤零零的行走在漆黑的宫廊中。

  “殿下…”嬷嬷站在安车旁,抬头张望着李皇后。

  微弱的烛火照耀着李皇后瘦弱的身躯以及落寞的脸,国母端坐在安车上仪态万方,却双目失神,满是憔悴。

  嬷嬷眉头紧锁,“陛下的方向,好像又是周贵妃处。”

  皇后端在腹前的双手突然紧攥,本维持皇后礼仪的她突然低头失声一笑。

  然李皇后只是笑着,也不吱声,嬷嬷害怕她会出什么事,便催促着抬辇的宦官加快速度回宫。

  ——坤宁宫——

  殿内,李皇后换下沉重的礼服,一个人坐在镜台前呆呆的望着铜镜里的自己,花容失色,不覆青春,良久后突然开口,“自成婚,他就极少来坤宁宫,而后虽有改善,然我知道,他每次而来,都只是为繁衍皇嗣,以堵朝臣的嘴罢了,他本就不喜欢旭儿,自被迫立储之后更是,如今他也只是将他当做储君培养,而非是父子。”

  此时李皇后身旁只有自小相伴的嬷嬷一人,“殿下…这么多年过去,奴从未听您抱怨过一句,若是有委屈,可以说出来,还有心中的不快也是,”嬷嬷极心疼的望着李皇后,“或许,哭出来会更好,憋在心里,恐日久成疾。”

  李皇后抬起手轻轻擦拭着已经干涸的眼角,“这么多年过去,我的泪早已流干。”

  内廷宫殿的过道间,宫灯随风摇曳,从端午宴散去,皇帝瞧了燕王世子最后一眼便一脸愁容至今。

  皇帝坐在御辇上,眼中扑朔迷离陷入着沉思,高士林见状,小心翼翼的问道:“皇爷可是因今日燕王世子在端午宴比试上的风采而想起了往事么?”

  皇帝回过神,抬头望着布满繁星的夜空,脑海里又闪过些许回忆,“张氏满门…”

  “张氏满门如今就只剩下特赦的燕王妃了,当年出逃的安平伯也在十五年前抓捕归案,如今怕是连枯骨都腐朽了,皇爷还有什么心结呢?”高士林道。

  皇帝侧头,眼中闪烁着狠厉,“那孩子,也是张家的骨血呢。”

  高士林大惊,“他是皇爷的亲侄儿,是大明塞王的嫡子,是赵家的骨血啊。”

  “是,”皇帝并不否认,“但朕诛了燕王妃本家满门,三十年了,她再未踏入过京城一步,她定是恨朕入骨,难道这么多年过去,她就不会同她儿子讲述这灭门的仇恨么?”皇帝摇着头,眼里充满了一丝害怕,“我不信。”

  “陛下,”高士林苦口婆心道,“距张氏一案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燕王妃是已嫁之妇,天家的儿媳,岂能不知轻重,而让自己的儿子与一脉相承的宗室诸亲反目,燕王与王妃素来疼爱世子,必不会让他背负这些沉重的事情的。”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小高,我怕怕。”

  高士林:“乖宝宝,不怕不怕。”

  忘了说,有些称呼是明用语,皇帝身侧近臣内侍称其皇爷。

  安车是皇后、皇太后所用车架。感谢在2021-07-18 19:54:06~2021-07-19 16:44: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弈司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权可师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