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从里间走出了两个人。

一大一小两个美女。

右侧的美女,年龄偏小,也就刚满二十。

一身淡黄色的连衣裙,将她高挑婀娜的身段衬托的淋漓尽致。

她梳着一个复古的发髻,斜插着一个绿色的玉簪。

再配上那绝世的容颜,大家闺秀的气质。

让人一见之下,忍不住惊艳。

这是一个成熟的,恰到好处的少女。

这女孩,不是苏静,又是哪个?

右侧的女人,年龄偏大一些。

看上去应该三十出头,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如同壁画中走出的仙女。

她的一双剪水般眸子,仿佛波澜不惊的古井,是那般的宁静。

更特别的是她的气质,如同空谷的幽兰。

充满着恬静淡然之感,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我这桌子可是一个老物件,要是拍坏了,给我赔!”

白衣女子缓缓开口,声音清幽。

她走到桌前,打量一眼桌上的宣纸,发现无恙,这才面色稍霁。

苏长春讪讪的收回了自己的手。

“呵呵,茗秀,我不是有意的。刚才不小心激动了!”

苏长春呵呵一笑。

苏茗秀白了一眼自己的二哥,却也不再说话,而是低头整理起桌子上的笔墨纸砚。

苏长河也看到了苏静,苏静也看到了苏长河。

但是,苏静只是对着自己的父亲礼貌的笑了一下,再也没有过多的表示。

见到这一幕的苏长河,心如刀绞。

他的嘴角轻轻哆嗦着,他的心在滴血。

这可是一向和他最亲近的小棉袄。

如今见了他,却仿佛见了一个陌生人。

这一刻,苏长河纵然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个字。

他无颜面对自己的女儿。

“二哥,刚才我听你提到了聚福园?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苏铭秀开口了,她清冷的目光注视着苏长春。

苏长春看了一下自己的妹妹,又看了一下苏静。

“啊,关于小静的婚事!

十天后聚福园举行订婚。”

苏长春说着话,眼睛从妹妹身上扫过,落到了一旁的苏静的脸上。

说实在话,刚刚看到苏静那一刻,他都有点不敢认了。

他苏家的女儿,长大了!

竟然出落的这么漂亮了。

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就凭自己侄女的相貌,学识,即使拿到整个上京城,也是拔尖的存在。

哎。

苏长春看到,在听到订婚消息的这句话后,自己的侄女那明亮的眸子突然黯淡了许多。

然后她的脸色一下子苍白如纸,随即低下了头。

苏长春无需再问,已经明了。

“二哥,你什么意思?”

苏茗秀问道。

“我没什么意思,孩子们大了。

该结婚,该找对象了这是好事。

不过,这得看孩子们自己的意思。”

苏长春如此说道。

听到苏长春的话,苏茗秀和苏静明显一愣。

苏静那暗淡的目光,突然又多了一份亮色。

她满是希冀的,看向了自己的二伯。

在整个苏家,大伯是长房长子,也是现在的族长。

说起话来,自然在整个苏家一言九鼎。

但是,他们苏家第二代,真正的麒麟儿却是眼前的二伯苏长春。

如果说,大伯是凭借着父辈的关系,才当上的能源部的副部长。

当年为了让大伯顺利上位,苏老爷子动用了所有的资源,甚至赔上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

而眼前的二伯,却是凭着一己之力,做到了商业部副部长的位置。

二伯竞选时,老爷子已经退位,家里能提供的资源,已经屈指可数。

可是即使如此,苏长春连克强敌,依旧成功上位。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在整个苏家,如果说谁敢对大伯说个不字,那么这个人非二伯莫属。

苏静顿时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苏长春身上。

苏茗秀同样如此。

“二哥?你……”

苏长河有些不敢置信自己听到的话。

他结结巴巴的问向苏长春。

苏长春缓缓的点点头。

“既然是小静的婚事,那自然要问小静的意见。

若是小静同意,哪怕她嫁猫嫁狗,也随她,只要她不后悔。

但是如果她不同意,我们苏家再也不会强行嫁自己的女儿。

那样的苏家,不是我苏长春想要的苏家。

茗秀的事,我那时无能为力。

但是今日此时的我,却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件婚事,我,不同意。”

说到最后的时候,苏长春的语气有些缓慢,却异常的坚定。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房间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齐齐的,惊喜的看向了苏长春。

他们有些不敢置信,自己听到的话。

这个震惊有些大,他们内心,一片惊涛骇浪。

尤其是苏静,她的心突然剧烈的跳动起来。

那颗死寂心仿佛又活了,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良久!

“二哥?此言,当真?”

苏茗秀问出了这句话,她的手握住了侄女的手。

两个人的手都有着些许的颤抖。

“当然。”

苏长春轻轻一笑,尽显从容淡定。

“哎,父亲糊涂啊。怎么就把族长的位置给了大哥呢?”

苏茗秀发出了一声感叹。

苏长河也同样无语。

但是他的内心,却丝毫不平静。

“小静?你的意见呢?可以告诉二伯吗?”

苏长春柔声问苏静。

苏静先看父亲一眼,见父亲对她点点头。

她顿时心中一暖。

“我不愿意。

除了少风,我谁也不嫁?”

苏静脱口而出。

说出这句话后,苏静的胸口有些起伏。

然后,她一脸忐忑的看着自己的二伯。

苏长春却是笑了。

“原来如此。就是那个冷少风,你同学,对吧?”

苏长春笑着问道。

“嗯。”

苏静脸红红的点点头。

刚才话已出口,如今想反悔也不成。

“唉,当年的小姑娘长大喽!”

苏长春发出了一声感叹。

“二哥,这是大哥和刘家已经说定了的。

而且,刘家也已经做了他们该做的。

如今我们这样反悔,怕是不妥吧?”

苏茗秀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苏长河,苏静顿时也将目光落在了苏长春身上,这也是他们心中的疑问。

“利益无非就是用来交换的嘛!

我们苏家从别的方面补偿就是。

回头我跟刘家去谈。

男欢女爱,人之常情。小静都有了心上人,我们又怎么能棒打鸳鸯呢?

对吧?小静?呵呵。”

苏长春呵呵笑了起来。

苏静脸红的低头,不敢看人。

“那大哥,能同意?”

苏长河说出了心中最大的担忧。

大哥毕竟是族长,向来说话一言九鼎。

“无妨,我来跟他谈!”

苏长春大手一挥。

“对了。我可是来喝茶的?

茗秀,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苏长春笑着看向了妹妹。

“二哥,三哥,里面请,我这里恰好刚弄了一些好茶。”

苏茗秀不禁脸上一红,这才领着众人去了里间的茶室。

里间的茶室,装修风格一脉相承,那是相当的讲究。

处处透露出文雅之气。

一张长桌前众人落座。

座位却是一些草做的蒲团。

苏长春和苏长河盘膝而坐。

苏茗秀,苏静却是跪坐其上。

苏茗秀拍了两下巴掌,顿时有一年轻女子走来,捧来了一个装满水的铜壶。

将铜壶放在火炉后,又弯腰缓缓退去。

接着,苏茗秀做起了功夫茶。

苏茗秀用的是古法制茶。

整个过程非常的复杂,非常的有讲究。

功夫茶自古流传,能如此负有盛名,自是有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它的泡沏方法上。

泡制功夫茶一般分为八大步骤,缺一不可:

一是治器。

所谓治器,就是把茶器洗干净。

这一步,又被称为白鹤沐浴。

一般的功夫茶是几个茶杯配一个茶壶(茶杯由三个为宜),治器就要用开水把茶杯和茶壶洗干净。

二是纳茶。

简单的说,纳茶就是把茶叶放进茶壶里。

只是,纳茶时一般不用手直接去拿茶叶,而是用一个茶匙来盛茶叶,这样避免茶叶带着手气、汗味,还可以趁机向客人介绍茶的特点、产地。

茶叶入壶时,还有讲究,要把茶碎放在茶壶里面,把整颗整颗的茶叶放在茶壶上面和出水口处,这可避免冲茶的时候茶碎随茶水流出来。

这一步,又被称作观音入宫。

三是候汤。

候汤就是等待水开。

这个环节尤重火候,水开则汤沸,可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

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火候不足,不宜泡茶,此称为婴儿沸;

当水沸腾后,开始顶水壶盖时,这水已烧的太开,太老,此唤作百寿汤,也不宜泡茶;

唯有水泡呈一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最佳颜色和味道的茶。

四是冲茶。

冲茶切忌把汤直接冲壶心,汤要沿着茶壶的边缘冲进去,高冲低洒。

这一步,又被称为悬壶高冲。

待到玉液回壶,以水到壶口为度。

不能把汤直接冲在茶壶中心,那样茶的香气挥发得太快,容易散发出来,减少了茶香。

五是刮沫。

汤进茶壶肯定会冲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要把这些泡沫刮掉。

这一步,又被唤作春风拂面。

这个程序也是检查茶壶好坏的时候,看看茶壶制作得是否“三山齐”。

如果茶壶制作得好,能做到“三山齐”,那么冲茶的时候冲满水,水不会流出来,泡沫也刚刚好浮上茶壶口,这样便于刮沫。六是淋罐。

就是用开水把茶壶淋一遍,这样有三个作用。

第一,热气内外夹攻,会逼使茶香迅速挥发出来,追加热气;

第二,小停片刻,等到罐身的水干,标志着茶熟,便于观察火候。

第三,可以去除壶外的茶沫。

七是烫杯。

功夫茶全过程追求一个“热”字。

烫杯就是要让茶杯也具有一定的高温。

要做到低、快、匀、尽。

“低”,就是开水要低低地冲入茶杯中;

“快”,就是烫杯的时候动作要快;

“匀”,就是整个茶杯都要烫得均匀;

“尽”,则是烫杯后要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

八是斟茶。

所谓斟茶,就是倒茶!

把泡好的茶斟出来。

这个也是有讲究的,

茶杯一般是有三个,呈品字形摆放。

在斟茶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的动作,开始是沿着三个茶杯一圈圈、循环的斟沏,以三四圈为宜。

当茶到最后,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动作要连惯。

这两个动作又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讲究的是一个平分秋色。

切忌满一杯之后再斟其它杯。

这样的话茶就斟的不均匀了。

经过这八个步骤,一杯热杯终于泡好了,看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呢?

看起来麻烦,但是喝起来可就香了,此时你才能体会到劳动换来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

喝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刚接触功夫茶的人不懂得这一层,举起茶杯一口喝尽,这并不是功夫的喝茶方法。

喝功夫茶,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你会觉得浓香透鼻。

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

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这就是正宗功夫茶!

这也就是苏长春念念不忘的喝茶。

整个京城,能做出如此正宗茶道的人,实属不多。

苏茗秀恰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这个妹妹,秀外慧中,艳绝京城,醉心国学,更是深谙茶道。

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