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市直不去,我把镇子带成全国示范>第174章 一切就像捋顺了一样

老大是三天后回来的,跟个要饭的似的。

不过那张脏脸下的喜庆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老大回来第一件事,“老书记,房子可以动工了。”

“打地平,做家具,还要敞一段时间。”

“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老书记明知故问,“来不及做啥?”

“结婚!”

王耀祖几乎是从嗓子眼里喊出来这两个字的。

老书记本来以为老大要介绍一下他要娶的这个姑娘是哪里人,家里做啥的……

可是王耀祖愣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大哥,你早该回来了,怎么拖到了今天?”王兴汉一边兑水一边问。

王耀祖把衣服脱了干净,“我想早点回来的。”

“不过又跑了一趟云城周边。”

“云城不愧是从古至今的产粮集中地。”

“那些土地 太平了,种地太安逸了。”

益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四周高,中间平,东西海拔差异大得一批。

所以一到打仗的时候,益州好像就会被遗忘似的。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粮食和人口的储备基地。

如果益州不够优秀,那为何几次人口大面具削减的时候,都会迁人过来呢?

王耀祖是没念过几天正经书的人,但是他把历史方面的东西却吃得很透。

王耀祖喃喃道:“老二,咱们在省内做生意。”

“要是去跟沿海城市争,肯定是争不过的。”

“不地益州有益州的优势。”

“有人口。”

“但是吃的明显是不够的。”

“民以食为天,我还是要从口粮方面下手。”

王兴汉问,“怎么?准备倒腾粮食?”

王耀祖摇摇头,“粮食就没必要了。”

“但是可以用粮食搞点别的东西。”

“现目前还是得以养殖为主。”

“我回来的时候去了汉安、荣州、隆县,去逛了逛它们的菜市。”

“早上刚进市场的鱼,一窝蜂地就抢完了。”

“云城还要更快。”

“越是小地方,猪肉反倒越受欢迎。”

“城市越大,鱼好像更受欢迎,根本不够吃。”

王耀祖的书没有白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并没有把这些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当甩手掌柜。

草根企业的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别,对下面的事情看得比较清楚,挣钱的门道也多。

因为他们就是从最下面爬上来的,一直是跟钱直接打交道的。

王耀祖有点激动地说,“扩大养殖规模。”

“全面普及网箱养殖,要抓紧时间搞。”

“很快这种技术就会全面发展的。”

“我们应该能在这上面赚一票大的。”

王兴汉问,“如果养殖一块,你当不了本地的老大呢?”

王耀祖嘿嘿一笑,“那老子就把这技术普及到全省各地,弄得家喻户晓!”

“芳仪说,农村用粮食搞养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有更科学的方法,就是饲料。”

“虽然成本略高。”

“但是如果养殖业全面普及过后,靠着薄利多销。”

“饲料这一条路一定是行得通的。”

“他们要养就让他们养,我就安心卖我的饲料嘛!”

王兴汉根本就没有给大哥指过路,这都是靠着他的脑袋想出来的。

王耀祖说,“现在只等明年收网之后的局面了。”

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是合作共赢,选择权和发展方向都在那几个人的手里。

对于王耀祖这个撒网的人来讲,是永远不亏的。

王兴汉说,“供电局那边我已经联系过了。”

“抽时间你去和供电局的局长那边走动走动。”

王耀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必要性。

现在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对电力的保障都有着严苛的要求。

反正近一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老大要把这些该捋的关系通通捋顺。

这个看似杂乱无章的村子,一切都开始朝有序的方向在发展了。

老书记躺在床上听两个儿子聊天。

一句重点都没有,老书记在床上辗转反侧,气鼓鼓地念,“这个老大是真的不像话。”

“都要结婚了,人家姑娘啥底细都不说。”

“前面还在说结婚,后面一句都不提。”

“人家家是哪的?”

“嫁女有啥礼行?”

“我们要准备个啥?”

“他一句不提,人家屋里到时候还以为他王耀祖的爹妈没教好呢!”

老书记气得胳肢窝痒,抠了两下,也不知道老婆子睡着没有,就把抠了胳肢窝的手放在吴春桦的鼻子边……

“呕……”吴春桦的反应有点大。

老书记翻了个白眼,“有那么恼火?哼……”

过了一阵子,老书记喃喃道:“他们要是结了婚,肯定很快就要带娃娃了。”

“我们倒时候还要帮着带的……”

老书记实在是有点睡不着,翻身起床冲了出去。

原本青石板上只有两个光屁股的男人,这下子变成了三个。

老二对老书记的突然加入也是一阵好奇,调侃地说,“老爸的陈年老夹夹终于舍得搓了。”

老书记不阴不阳地说,“老子还有条陈年老皮带,你要不要试一下。”

哈哈哈……

老书记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已经在为带孙子做准备了。

身上不能有臭味,那就冲澡冲勤一点嘛!

苦谁都不能苦了孙娃子。

老大突然想起一事,“胡馨月问我,说是你说的,我们家的鸭子永远不可能少于八只,这是个啥道理?”

胡馨月?她怎么知道?这……王兴汉只跟姚兰溪一个人讲过这段子啊……

呵!姚兰溪私下里把竞争对手给搞了,你这是不正当竞争啊,姚书记!

王兴汉就像拿到了姚兰溪的把柄似的。

……

王兴汉正式上任镇党委副书记 一职。

有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

这可能才算是他从吏迈进了官的行例。

他的职级也从科员提到了四级主任科员。

工资收入能接近一百八十块的样子。

这已经是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水平。

但是对镇上的这帮领导和干部来讲,生活不便依旧是个大问题。

这天杨恒在外面喊,“王书记,县粮站的电话。“

王兴汉接到电话,那边是一个声音听着有些腼腆的中年男人,“领导,你好,我叫彭清元,是县粮站的食堂的厨师。”

“听说领导找我有事商量。”

王兴汉说,“老彭,我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

“粮食局现在是个啥情况,我们心里都有数。”

“如果不是拖家带口,你也不会给我打这个电话。”

“我们镇没有食堂。”

“现在要把食堂搞起来。”

“暂时也没有人合适的厨师。”

“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过来,让我们书记和镇长试个菜。”

“如果以后有机会,看看能不能把关系也解决了。”

“解决不了关系,但至少工资收入还是能保证的。”

解决关系是吹牛逼的,搞个编外是没问题的,条件摆在这里,这位叫彭清元的厨师没有拒绝的理由。